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期末专题复习 古诗文言文阅读|人教新课标(浙江专版)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语文课件-期末专题复习 古诗文言文阅读|人教新课标(浙江专版) (共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1 12:1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专题复习古诗与文言文阅读一、阅读古诗《望洞庭》,完成练习。望 洞 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1.“和”是一个多音字:①hé ②hè ③huó ④huò,在“湖光秋月两相和”中读______,这个字的意思是______。(①和谐;②连带;③平息争端)
2.“白银盘里一青螺”一句中“白银盘”指的是____________,“青螺”指的是________。因此,我知道了这句诗运用的修辞手法是______(A.夸张 B.比喻 C.拟人)。①①洞庭湖君山B3. 本诗的题目是《望洞庭》,和题目中“望”字最相呼应的一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对这句诗理解正确的是( )。
A.站在洞庭湖中的小山上望,山水翠绿,景色优美
B.远远地看洞庭湖,山水翠绿,景色优美
遥望洞庭山水翠B4.本诗描写的季节是______,我是通过诗句“_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的。请你再写出四句描写这个季节的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天示例:停车坐爱枫林晚湖光秋月两相和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二、阅读古诗《回乡偶书》,完成练习。
回乡偶书①
[唐]贺知章
少小离家②老大③回,乡音无改鬓毛衰④。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注释】①偶书:随便写的诗。②少小离家:贺知章三十七岁中进士,在此以前就离开家乡。③老大:年纪大了。④衰(cuī):减少,疏落。鬓毛衰:指鬓毛减少,疏落。1.从“乡音无改”可以看出( )。
A.在外地的诗人对家乡念念不忘
B.诗人很难融入外地的社会中去
C.诗人离家的时间不长,因此仍然说着家乡话
2.“鬓毛衰”说明诗人________________。
A年纪很大 3.从“笑问客从何处来”中的“笑”,我体会到______(A.孩子对诗人的讥笑 B.孩子对回乡诗人的欢迎 C.孩子的天真可爱),而看到孩子的“笑”,诗人的心情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
4.结合注释,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前两句诗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酸楚中含有欣慰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5.通过以上的练习,我知道本首诗是一首______(A.送别 B.思乡 C.田园)诗,请你再写出四句本主题古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示例: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三、阅读下面的词,完成练习。如 梦 令
[宋]李清照
常①记溪亭②日暮③,
沉醉④不知归路。
兴尽⑤晚回舟⑥,
误⑦入藕花⑧深处。
争⑨渡,争渡,
惊起一滩⑩鸥鹭?。【注释】①常:常常;经常。②溪亭:溪边的亭子。③日暮:太阳落山的时候,时间已经不早了。④沉醉:大醉。形容醉的程度很深。⑤兴尽:游兴得到满足。⑥回舟:乘船而归。⑦误:不小心。⑧藕花:荷花。⑨争:同“怎”,怎么才能。⑩滩:群。?鸥鹭:水鸥和白鹭的总称,这里泛指水鸟。1.“误入藕花深处”中的“误入”和上文中的哪些词语所描述的意思有关?用“√”标出来。
A.日暮( ) B.沉醉( )
C.兴尽( ) D.回舟( )
2.词中表现作者心底欢娱的词语是________。√兴尽√4.结合注释,说一说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常常想起一次在溪边的亭子游玩,一玩就到日暮时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3.“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幅( )的画面。
A.紧张而激烈 B.热烈而兴奋
C.慌乱而愉快 D.安宁而平静C5.对本词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词表现了词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欢畅心情和清雅逸趣。
B.朗读时,第一句的节奏划分为“常/记溪/亭日暮”。
C.词人生活在一个环境优美、群鸟栖息的地方。
D.《如梦令》是词人即兴之作,表现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B四、阅读下面的两首古诗,完成练习。 (一)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①白日曛②,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③不识君④。 (二)送元二使⑤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⑥轻尘,
客舍⑦青青柳色⑧新。
劝君更尽⑨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⑩。【注释】①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②白日曛(xūn):太阳黯淡无光。③谁人:哪个人。④君:你,这里指董大。⑤使:到某地;出使。⑥浥:(yì):湿润。⑦客舍:旅店。⑧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⑨尽:饮完。⑩故人:老朋友。1.通过这两首诗题目中的“别、送、使”知道这两首诗的内容属于( )。
A.田园诗 B.送别诗
C.边塞诗 D.山水诗B2.横线上填入正确的一项是( )。
这两首诗都是先______,后______。
A.状物 抒发内心情感
B.写地点 叙述事情过程
C.写天气状况 描写诗中所牵涉的人物
D.写景 抒发离别情D3.从古诗(一)中的前两句可以看出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从古诗(二)中的前两句可以看出描写的季节是________,从“________、________”等词语可以看出来。冬天北风雪春天青青柳色4.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首诗后两句的意思。
(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您呢?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向西出了阳关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5.比较阅读这两首古诗,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别董大》用乐观向上的精神鼓励朋友好好面对未来;《送元二使安西》则尽显伤感的氛围,流露出对老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五、阅读古文《王戎识李》,完成练习。王 戎 识 李
王戎七岁,尝①与诸②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③折枝④,诸儿竞走⑤取之,唯⑥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注释】①尝:曾经。②诸:众多。③子:果实。④折枝:压弯了树枝。⑤竞走:争相地跑过去。⑥唯:只有。1.“取之,信然”中“信”的意思是( )。
A.诚实,不欺骗 B.果真 C.消息
2.画“____”句子的意思是( )。
A.王戎七岁那年,曾经和众多小孩子一块游玩
B.王戎七岁了,希望和众多小孩子一块游玩
C.王戎刚满七岁,能和众多小孩子一块游玩了BA3.画“ ”句子中,人们会问王戎什么样的问题?在说法正确的后面画“√”。
A.你在这儿干什么? ( )
B.这些李子是苦的还是甜的? ( )
C.你为什么不去摘李子? ( )
√4.读了小古文,我知道王戎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小孩子。
5.当其他的小孩子取李子回来看到王戎,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展开想象,写一写。
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示例:你怎么知道这些李子是苦的呢?如果味道甜美,路边的李子早就被别人摘完了。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才会发现事物的真相。你的想法是正确的,我们怎么就想不到呢?六、阅读古文《司马光救友》,完成练习。
司马光救友
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mòdé2.翻译句子。
光持石击瓮破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光生七岁,与群儿戏于庭”的意思是( )。
A.司马光还是个学生时,与一群同学在庭院里游玩。
B.司马光还是个学生时,与一群伙伴在庭院里做游戏。
C.司马光七岁那年,与一群伙伴在庭院里做游戏。
D.司马光七岁那年,与一群伙伴在庭院里演戏。司马光拿着石头把水瓮砸破了。C4.司马光“破瓮救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创新思维,下面的故事也体现出这种创新思维的一项是( )。
A.南辕北辙 B.刻舟求剑
C.曹冲称象 D.揠苗助长
5.想一想:当得救的小孩子的父母见到司马光时,会说些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谢谢你,司马光。你真是一个聪明的孩子,要不然C我们的孩子就淹死了。七、阅读古文《凿壁偷光》,完成练习。
凿 壁 偷 光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①,衡乃穿壁②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③,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而问衡,衡曰:“原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④给以书,遂成大学⑤。
【注释】①逮:及。②穿壁:在墙上打洞。③文不识:姓文名不识。④资:借。⑤大学:有学识的人。1.“凿壁偷光”中“偷”的意思是______(A.窃取,趁人不知道拿人东西据为己有; B.引、借、利用;C.行动瞒着人)。文中能体现“凿壁偷光”的做法的是__________________,匡衡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 (用原文回答)。穿壁引其光B以书映光而读之2.“主人怪而问衡”中的“怪”是因为( )而感到奇怪。
A.匡衡勤学而无烛
B.衡乃穿壁引其光
C.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C3.听了匡衡的话,主人感叹,是因为( )。
A.匡衡乐于助人的精神
B.匡衡酷爱读书、勤奋好学的精神
C.匡衡机智聪明的特点B4.用“____”画出匡衡所说的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你再写三个由勤学故事而来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得主人书遍读之。 我希望读遍你们家的书。示例:闻鸡起舞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