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第二次工业革命和近代科学文化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包括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的发展等基本史实。掌握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通过比较电的发明前后社会生活的巨大变化,培养学生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电的应用给人类带来了哪些影响?”等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科学技术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的巨大作用,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进而培养学生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电力的应用,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化学工业和新材料发展。
难点: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特点和影响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小组合作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8世纪60年代人类开始了工业革命,并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人类进入“蒸汽时代”。100多年后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又有一次重大飞跃。人们把这次变革叫做“第二次工业革命”,今天所使用的电灯、电话都是在这次变革中被发明出来的,人类由此进入“电气时代”。
(二)、讲授新课:
一、电的应用
1、背景:
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科学研究也取得了重大进步。19世纪六七十年代,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它们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促进了工业的蓬勃发展。
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资本条件:加剧对亚非拉地区的殖民掠夺以及西方各国对本国进行改革
市场条件:国内统一市场的开辟和国外市场的开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不断刺激工业大的发展
2、特点:科学研究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
3、最显著的成就: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迈克尔·法拉第 (Michael Faraday,1791年9月22日~1867年8月25日),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出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831年,他作出了关于电力场的关键性突破,永远改变了人类文明。
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他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斯韦的先导。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进而得到产生交流电的方法。1831年10月28日法拉第发明了圆盘发电机,是人类创造出的第一个发电机。
由于他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被称为"电学之父"和"交流电之父"。
4、爱迪生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2月11日-1931年10月18日),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米兰镇,逝世于美国新泽西州西奥兰治。发明家、企业家。
爱迪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他发明的留声机、电影摄影机,并完善电灯对世界有极大影响。他一生的发明共有两千多项,拥有专利一千多项。?
1870年 发明印刷机
1872---1876年 发明电报发报机
1876年 电报自动记录机
1877年 改进贝尔发明的电话
1877年8月20日 留声机
1879---1880年 白炽灯、改良发电机、发明开关
1879年8月30日 演示电话装置、比贝尔清晰
1879年10月21日 白炽灯点燃40小时
1879年11月1日 申请碳丝灯专利
1880年 获得电灯发明专利权
1885年5月23日 提出无线电报专利
1888年 发明唱筒型留声机
1889年 完成活动电影机
1894年 在纽约开辟第一家活动电影放映机影院
1909年 蓄电池研究成功、制成传真电报
1912年 发明有声电影
爱迪生发明创造年表(主要关于电方面)
他在纽约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火力发电站和输电网。发电站为电灯提供了能源,促进了电灯的广泛使用。在各国发明家的共同努力下,发电机、电动机、电焊、电钻、电话、电车、电报等纷纷问世。世界进入“电气时代”
天才是1%的灵感加99%的汗水。 ——爱迪生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的发明:
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了煤气内燃机;
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研制成汽油内燃机;
1892年,德国工程师狄赛尔发明了柴油内燃机;
2、新的交通工具:
卡尔·本茨和他制造的汽车
德国的卡尔·本茨 ——19世纪80年代发明汽车
卡尔·本茨先生是世界汽车工业的先驱者之一(1844-1929),被称为“汽车之父”。
福特汽车公司的生产流水线
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汽车价格大为下降,开始成为中等收入家庭的交通工具。
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 “飞行者号”
内燃机的发明带动了相应的新兴工业的发展,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陆续出现,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
19世纪60---80年代,人们已经能够用新方法生产碱、硫酸、人造染料等产品。
2、诺贝尔
诺贝尔
1867年,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发明了现代炸药;
1869年,美国人海厄特发明了赛璐珞,现代塑料工业由此诞生;
1884年,法国人夏尔多内发明了人造纤维,开辟新的纺织生产领域。
诺贝尔奖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1896年12月10日),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
诺贝尔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斯德哥尔摩。他一生未婚,没有子女。1867年,他发明了黄色炸药,以后又发明了多种炸药,结果使他获得巨款。1896年12月10日诺贝尔在意大利的菜利玛去世,终年63岁。根据诺贝尔的遗嘱:“诺贝尔奖每年发给那些在过去的一年里,在物理、化学、医学、文学及和平事业方面为人类作出最大贡献者。”诺贝尔奖1901年,第一次颁发,1968年又增设经济学奖。
3、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成为工业化强国。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垄断组织,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随之而来的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三)、课堂总结
电力的广泛使用,改善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汽车和飞机的问世,提高了社会生产能力,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所有这一切都说明了科学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我们同学们更应当学习爱迪生等科学家勇于探索、百折不挠的科学精神,发奋学习,勇攀科学高峰,争取为社会多作贡献。
(四)、课堂练习
1、下列各项中有关因果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C )
A、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发电机的发明B、内燃机的发明—汽车、飞机的创制
C、发现电磁波—电灯的发明D、内燃机的广泛运用—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和提炼
2、下图所示是两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它们的核心动力分别是( C)
①蒸汽动力 ②煤炭 ③石油 ④电力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希腊神话中的普罗米修斯给人间带来了火种,近代也有一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发明耐用碳丝灯泡,给人类带来便捷的“火种”,让人们告别了蜡烛和油灯。这位真实的“普罗米修斯”是(B )
A、瓦特B、爱迪生C、诺贝尔D、卡尔·本茨
4、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发动机的汽车的发明者是( B )
A、莱特兄弟B、卡尔·本茨C、福特D、爱迪生
5、据统计,在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明者中,哈格里夫斯是纺织工,瓦特是修理工;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诺贝尔是化学家,爱迪生获得过诺贝尔物理学和化学奖的提名。这一变化说明( C )
A、发明者的出身决定研究成果B、科技创新不再需要生产经验
C、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加深D、科学理论比生产经验更重要
(五)、板书设计
第5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电的应用
1、背景:
2、特点:
3、最显著的成就:
4、爱迪生
二、内燃机和新的交通工具
1、内燃机的发明:
2、新的交通工具:
三、化学工业和新材料
1、现代化学工业的发展:
2、诺贝尔:
3、影响: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