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下册语文课件-1.古诗三首|人教(部编版) (共3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1 19:34: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6张PPT。1.古诗三首 相信同学们一定积累了很多古诗, 谁愿意给大家背诵一首你最喜欢的古诗呢?第一课时你知道他是谁吗?杜
甫走进作者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绝句》。
2.了解古诗大意,从诗中描写的事物感受春天的
生机勃勃与自然和谐之美。
我会读 《绝句》 唐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我会认 鸳 鸯yuānyāng我会写融化róng结构:左右音序:R 部首:虫组词:融化 融合融书写指导:左边是鬲,里面只有一横,右边是虫,虫的横变提。燕子燕yàn结构:上中下音序:Y 部首:灬组词:燕子 燕窝书写指导:上边是廿,中间是北,北的中间加口,下边是灬,灬要把整个字包住。让我们走进古诗,看看《绝句》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
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读诗的感觉?自读提示:1.看看诗中画了哪些景物?用横线画出来。
2.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日、江山、春风、花草、泥、燕子、沙、鸳鸯展示交流:迟日江山丽“迟日”,出自《诗.七月》: “春日迟迟”。
迟迟:缓慢的样子。
春日迟迟:是说在春天白天变得长了。?“迟日”就是指“春天的太阳”。从这句诗中,你能不能感受到春天来了?如:( )的阳光
( )的春风
( )的花
( )的草迟日江山( ),春风花草( )。
请读出“香”。温暖、柔和、明亮柔柔、温暖、轻轻、轻柔 五颜六色、火红、金黄嫩绿、绿油油、嫩嫩丽香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1.诗中的小燕子在做什么?为什么要飞来飞去?
你是怎么知道的?请读出来。2.诗中的一对鸳鸯在做什么?为什么睡得这么香甜?
请读出来。3.这一飞一睡,一动一静,让这个春天充满生机而又自然和谐。
谁来试着读一读? 绝句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学完这首诗,你喜欢作者描写的这春色吗?请你的用声音表达出来。拓展延伸: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 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本诗学习方法1.熟读古诗。2.找出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及特点。3.朗读体会古诗所描写的画面。板书设计 绝 句
   (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动)
沙暖/睡鸳鸯。(静)春天
生机勃勃
自然和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看到这幅画,你能感觉到哪个季节的气息扑面而来?关于这幅画,你还想知道什么?这幅画是谁画的?惠崇简介:
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鸭、鹅等小动物。苏轼为惠崇画作《春江晚景》的题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名传千古。苏轼简介: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
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的造诣。走进作者:自读要求: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
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1.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这首诗描写了哪些景物?用笔出来。
3.诗中的这些景物各是怎样的?
4.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了什么?深入探究诗中景物:(1)桃花刚开,鸭子戏水。
(2)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 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4.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景象?诗人从这些景物感受到了什么?3.诗中的这些景物各是怎样的?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这些生机勃勃的镜像让人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课堂小结1.读了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什么?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像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能看到吗?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引发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3.这么有意思的古诗,看谁背得快!总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词品诗味板书设计?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江南水乡春景图
喜爱、赞美第三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复习导入 《绝句》和《慧崇江春晚图》这两首诗都给我们展示了春天的美好画面,谁愿意来背诵一下?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三衢道中》,去看看有什么新奇的景象呢?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 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知识链接: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县,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曾几(jī):(1084---116),南宋朝诗人,字吉莆,号茶山居士,赣州(今江西赣州市)人,曾几学识渊博,勤于政事。自学提示:1.自由朗读古诗
2.画出作者游览的时间、行程、所见、所闻
3.自学后,小组合作,理解诗意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交流汇报:时间:梅雨时节五月夏季“梅子黄时”指五月。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往往多雨。
但现在却“日日晴”,写天晴,也是写诗人的愉快心情。天晴人心也晴,那么明媚,那么开朗。行程:乘船走到小溪的尽头又去山上行走诗人乘船去游山了,“泛尽”了舟,到了小溪的尽头,
又换走山路——三衢山中之小道,其乐无穷。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谁能够用关联词填写这句诗?不但……而且古人常用黄鹂的叫声来寄托一种喜悦的心情。你想到了
我们以前学过的哪句有关黄鹂叫声的诗句呢?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说出了诗人怎样的惊喜心情?该怎么读这两句?本课小结:本诗描绘了初夏时宁静怡人的景色和诗人山行时轻松愉快的心情。本诗学习方法:解题目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板书设计:三衢道中
[宋]?曾几
梅子黄时日日晴,(时间)
小溪泛尽却山行。(行程) 绿阴不减来时路,(所见)
添得黄鹂四五声。(所闻)初夏宁静怡人
山行轻松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