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史课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3个[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经济史课件-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3个[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3-12 22:37:00

文档简介

课件13张PPT。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语1、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与成就:2、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形式:
①小农个体经营;②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古代中国农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点:
①农民的负担沉重;②土地私有制为主4、古代中国工商业发展特点:
①手工业以官营为主,管理严格;
②商业被看做“末业”,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二课一、古代中国农业的鼻祖---“神农”的传说
(自主阅读)1、传说的内容:①、②、③发现药材,给人治病
2、传说的意义:
3、农业在中国古代的地位和影响:二、古代中国农耕技术的演进①原始阶段:“刀耕火种”
②春秋战国:牛耕和铁农具出现 (中原地区)
③西汉:牛耕逐渐普及2、作用:①有利于荒地的开垦; ②提高农业产量3、局限:以小农个体经营为主的基本形式,不利于技术革新图◆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演进生产工具:耕作技术:农业动力:石器青铜器铁器刀耕火种铁犁牛耕人力畜力(原始社会)(奴隶社会)(春秋战国)(春秋战国)(春秋战国)图三、古代农民沉重的负担 (自主阅读)1、赋税:2、徭役:(1)赋税在古代王朝的作用:
(2)赋税沉重表现:①比率高;
②名目多(1)什么是徭役?
(2)徭役在古代社会有什么作用?
(3)徭役的消极影响:①破坏正常生产;
②引发社会动乱四、中国封建社会土地问题1、以私制为主的土地制度:2、主要问题:地主土地兼并严重,导致“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
立锥之地”(1)原因:(2)危害:①土地私有制,可以买卖,这是根本原因
②地主阶级是专制王朝的阶级基础,封建王朝
不可能从根本上扼制土地兼并①导致地权与劳动者分离,使农耕生产秩序破坏
②是导致农民贫困和暴动的根源四、中国古代水利事业1、中国古代水利事业主要成就:(1)传说中的大禹治水:防洪、灌溉(2)战国时期:①李冰---都江堰
②郑国---郑国渠
③关中农民创造“井渠”(坎儿井)(成都附近)
(关中地区)(3)两汉时期:①关中地区灌溉渠道有合理规划
②东汉,王景治黄(4)唐代:设专职官员----渠堰使2、中国古代水利事业发达的主要原因是什么?①古代农业的地位:…… (P.4)
②古代农业和农民最大的自然威胁:旱、涝图【本课小结---思维升华】★古代中国社会中促进和阻碍农业发展的因素
分别有哪些?(1)促进:(2)阻碍:①统治者重视,以农为本
②生产工具和技术的改进
③水利事业的兴修
④广大人民的辛勤劳动①农民承担的赋税、徭役沉重
②地主土地兼并严重
③小农个体经营为主的方式,不利技术改进
④旱、涝等自然灾害北京人打制石器战国铁犁、铁镰刀青铜铲骨 耜石 斧课件15张PPT。必修Ⅱ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 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本专题知识结构 古代中
国经济经济形式经济政策农业手工业商业第一课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课标要求
一、掌握如下基础知识:
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2、了解耕作技术的进步;
3、列举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
4、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地主土地所有制和小农土地所有制;
5、了解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二、阅读内容:
‘神农’的传说、泰半之赋、沉重的力役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知识结构地位:“神农”的传说生产
关系赋税制度徭役制度土地制度生产力生产工具变革水利建设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知识结构再解析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的发展变化 原始农业的产生 “刀耕火种”、“火耕”春秋战国时期牛耕技术生产工具变革西汉牛耕普及,铁制农具增多,出现曲柄锄和大镰东汉耦犁,一牛挽犁,牛耕普及,有利于山地开垦曲辕犁构造示意图耦犁战国时期牛耕图2、生产工具的演变 1)从材质方面:石,骨,木---青铜,铁
2)从牵引动力方面:人力----畜力
4)犁耕、灌溉技术的进步 水利建设一、水利的地位
中国传统农业满足社会温饱需求并得以缓慢进步的基本保障。二、水利建设
1、文献著作
《河渠书》、《沟洫志》、地方志、水利学专著等
2、水利工程
战国时期:李冰都江堰,郑国渠
汉代:井渠——坎儿井,王景治理黄河
唐朝:设有渠堰使官职
明清:灌排工具改进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徭役
兵役封 建 国 家佃农地主自耕农赋税赋税地租阿房宫遗址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 土地制度三、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徭役
兵役
(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制兼并地主自耕农田赋
人头税
田赋地租土地兼并
沦为农民起义激化矛盾新的封建国家新的自耕农轻徭薄赋死亡或逃亡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
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 家各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
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引发农民起义,危及王朝的统治。◆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
2、小农经济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本形态
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兼并的措施思考:影响农业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自然条件、技术、水力、
土地制度、政策、劳动者等课件22张PPT。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标内容: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一)中国古代农业产生和发展炎帝神农氏 姓名:伊耆,姜? 别名:炎帝.神农氏.烈山氏 ? 生辰:古历四月二十六日? 民族:华夏? 籍贯:湖北随县 ? 地区:湖北随县? 国家:中国 ? 职业:部落首领? 1月22日?上香 1月11日?献花 12月19日?祭酒 11月7日?点歌 8月22日?献花
  神农氏,即炎帝,远古传说中的太阳神。传说炎帝神农,人身牛首,三岁知稼穑,长成后,身高八尺七寸, 龙颜大唇。 ????神农氏本为姜水流域姜姓部落首领,后发明农具以木制耒,教民稼穑饲养、制陶纺织及使用火,以功绩显赫,以火得王,故为炎帝,世号神农,曾建都山东曲阜,并被后世尊为农业之神。 ????神农氏又曾跋山涉水,尝遍百草,找寻治病解毒良药,以救夭伤之命,后因误食“火焰子”肠断而死。《神农本草经》即是依托他的著作。炎帝神农在位120年,传七代世袭神农之号,共计380年。1、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

(1)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
(2)劳动工具、灌溉工具的改进骨耜石斧远古耕作方式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耜耕)铁犁牛耕2、水利技术进步1、原始社会后期:大禹治水
2、战国:李冰-都江堰 郑国-郑国渠
3、井渠
4、汉代:王景治黄河
5、唐代:设渠堰使官职
6、明清:灌溉工具改进(小结)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生产工具的改进和以施肥、灌溉为代表的生产技术的提高,而促进这一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生产力的发展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发展有哪些条件?发展的条件:①铁犁牛耕的普及,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②小农经济之下,农民不同程度地拥有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拥有一定的生产自主权,能支配一部分劳动产品,具有生产积极性。
③小农经济规模小,促使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地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促进精耕细作的农业的发展。
④封建政府为保证财源,明智的统治者大都采取重农政策。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小农经济发展有哪些不利条件?(二)古代不利于农业的主要因素1、赋税沉重,甚至收泰半之赋
2、徭役沉重
3、土地兼并严重
其它还有什么?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①小农经济规模小、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抗御天灾人祸的能力十分薄弱。
②由于小农经济规模小和条件简陋,加之封建剥削的沉重,农业始终维持着简单再生产,顽固地保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
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 (三)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具有分散性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少有交换,具有封闭性
③注重精耕细作,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具有落后性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在整个中国古代社会,自然经济始终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是如何发展变化的?解题关键:以生产工具的发展为线索。
思路引领:刀耕火种;耜耕或石器锄耕;铁犁牛耕。答案提示:原始农业的产生最初只是播种和收获,后来采用刀耕火种,随着耒耜等生产工具的出现,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耕农具,掌握了排灌、施肥、除草和灭虫等技术;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施肥和灌溉技术的发展,标志着铁犁牛耕这种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什么?解题关键:小农经济。
思路引领:家庭为单位;精耕细作;自然经济。 答案提示: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民占有少量的生产资料,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