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课件-第五单元测试卷|人教新课标 (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下册语文习题课件-第五单元测试卷|人教新课标 (共1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2 10:20: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6张PPT。 第五单元测试卷一、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3分)
上卿(qīng qīn)     击缶(fǒu fú)      丞相(chéng chén)
阻挠(náo ráo) 迸裂(bìng bèng) 镌刻(juān juàn) 二、拼一拼,写一写。(8分)
shuǐ zhài dù jì nà hǎn màn zi
( ) ( ) ( ) ( )
dū dū yǔn nuò jī fǒu dǎn qiè
( ) ( ) ( ) ( )
......√√√√√√水寨妒忌呐喊幔子都督允诺击缶胆怯 三、查字典填空。(3分)
...贝2十4十6√√√四、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6分)
无( )之宝  完( )归赵  攻无不( )  战无不( )
抓耳( )腮  同心( )力  神机妙( )  ( )跄跄
( )朗朗  ( )不自胜  天造地( )  伸头缩( )价璧克胜挠协算踉踉明明喜设颈五、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括号中。(7分)
1.与“诸葛亮  《三国演义》”表示的关系最相似的一项是( )。
A.武松 《水浒传》  B.吴承恩 《西游记》  C.曹雪芹 《红楼梦》
2.《猴王出世》一文表现了石猴的特点是( )。
A.敦厚老实   B.疾恶如仇   C.勇敢顽皮 3.周瑜、诸葛亮和鲁肃的性格特点分别是( )。
A.神机妙算、公报私仇、大局为重    B.才干过人、奸诈狡猾、忠厚老实
C.嫉贤妒能、神机妙算、忠厚老实    D.机智过人、嫉贤妒能、大局为重 ACCA4.下列成语与何人有关,请选一选。
鞠躬尽瘁( )    负荆请罪( )
望梅止渴( )    赔了夫人又折兵( )
A.曹操    B.廉颇    C.周瑜    D.诸葛亮   D BAC 六、句子创作室。(8分)
1.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比不上他!”(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群猴向石猴许过诺。群猴应该兑现诺言,拜他为王。(用关联词连接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西游记》这部动画片对我很感兴趣。(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这句话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周瑜长叹一声,说诸葛亮神机妙算,他真比不上诸葛亮!既然群猴向石猴许过诺,就应该兑现诺言,拜他为王。我对《西游记》这部动画片很感兴趣。一个人不讲信用,真不知道怎么能行。指人不讲信用是不行的。七、我会把歇后语填写完整。(5分)
1.刘关张桃园三结义——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明借东风——____________________
3.关公赴会——____________________
4.徐庶进曹营——____________________
5.梁山泊的军师——____________________
6.孙猴子的脸——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些歇后语可都是出自名著哦!请你再写一句出自名著的歇后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死之交巧用天时单刀直入一言不发无(吴)用说变就变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八、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1.《将相和》中的“将”是指__________,“相”是指____________。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 渑池之会、_________________三个故事,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
2.《猴王出世》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_________________,作者是明代的 ____________。这部小说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
3.《景阳冈》这个故事节选自_________________,小说塑造了许多英雄形象,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知道里面的许多故事,如“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 廉颇蔺相如完璧归赵负荆请罪《西游记》吴承恩《三国演义》《红楼梦》《水浒传》《水浒传》宋江鲁智深拳打镇关西倒拔垂杨柳九、课内阅读。(8分)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往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联系语段内容,解释词语。(2分)
绝口不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直气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  ”画出描写秦王喜欢和氏璧的句子。(1分)
3.文中画“____”的句子描写的是蔺相如理直气壮的言行,他之所以这样,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撞”字表现了
蔺相如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的目的是什么? 从中可以看出他的什么性格特点?(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字也不提。形容说话很有道理,底气十足。他知道秦王很喜欢和氏璧,不会拿他怎么样勇敢、不畏强暴既赢得把璧送回赵国的时间,又可以让更多的人知道秦王以城换璧的事是真是假,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机智、聪明。十、课外阅读。(12分)
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
诸葛亮在五丈原死后,遗体装在灵车上的一个盒里,由三百多精心挑选的将士护送,要运回成都。蜀军根据诸葛亮生前的安排,有秩序地向后撤。
司马懿(字仲达)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后边紧追不舍。追到一座山后,他犹豫了,会不会又中了诸葛亮的诡计!这时夏侯霸带着探子来报,五丈原蜀营已空无一人。司马懿听说后,半信半疑,率兵开向五丈原,果然蜀营空空。他唯恐蜀军撤走,赶紧带领人马向前追杀而去。忽然听到一声炮响,喊声大震,只见蜀军回过头来,拉开了反攻的阵势。司马懿大惊失色,定睛一看,只见中军“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大旗飘动,四轮车上坐着一位活生生的诸葛亮!司马懿大惊道:“诸葛亮原来没死啊!我轻率地进入重地,中了他的计了!”于是勒马往回逃。蜀军大将姜维喊道:“贼别走,你中了我们丞相的计了!” 魏军一听,各个丢盔弃甲,只顾逃命。司马懿逃跑了五十多里地。两个魏将赶了来,叫司马懿不要惊慌。司马懿停下来急问:“我的脑袋还在吗?”知道蜀兵已远去,他才放心了。
司马懿到处探听蜀军的去向,而蜀军早已不见踪影。 后来司马懿得知,诸葛亮确实死了,蜀军已全部退回汉中。司马懿看见的诸葛亮仅仅是木像而已,这是诸葛亮生前就安排好的。司马懿听后,叹息道:“怨我只能料其生,不能料其死啊!”由此,蜀地便流行了一条谚语:“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
1.这篇文章是按照_____________的顺序写的。(1分)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3分)
前进——( )  慎重——( )  镇定自若——( ) 事情发展后撤轻率大惊失色3.“司马懿(字仲达)听到这个消息后,在后边紧追不舍。”一句中“这个消息”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紧追不舍”的原因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4.“蜀军”为什么能全部退回汉中?(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句尾用一条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束全文,起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2分) ........指诸葛亮在五丈原死后,遗体装在灵车上的一个盒里,由三百多精心挑选的将士护送,要运回成都司马懿以为诸葛亮死了,想趁机打败蜀军因为诸葛亮生前神机妙算,安排士兵举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大旗,四轮车上坐着一位“活生生”的诸葛亮木像,让司马懿中计,害怕得逃跑,蜀军这才得以退回汉中。死诸葛亮吓走活仲达。点明中心十一、自由表达。(3分)
“草船借箭”没过多久,周瑜的箭又用完了。大战在即,急需用箭,这时周瑜手下的人提出再次采用草船借箭的计策到曹营去“借”箭。你认为再次“借箭”能成功吗?并简要谈一下自己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不能成功,因为草船借箭这个方法已经用过了一次,谨慎多疑的曹操肯定不会再一次上同样的当,所以我觉得这个方法行不通。十二、快乐习作。(30分)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古典名著中的故事,篇幅较长。这次作文就请你从这四篇课文中任选一篇进行缩写。要先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再连缀成文。注意段落衔接要紧密,语句要通顺流畅,字数不超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