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2 16:13: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  )
A.中国第一次被西方国家战败
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
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
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
2.《圆明园特展》于 2014 年 12 月 30 日在山东博物馆开展,济南人民终于在自家门前看到了 咱们的国宝级文物﹣﹣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之“牛首、虎首、猴首、猪首”。在中国近 代史上,造成“牛首、虎首、猴首、猪首”流失海外的侵略者是(  )
A.英美联军 B.美俄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法联军
3.马克思说:“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从中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这句话指的是俄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
A.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B.掠夺大量珍宝
C.获取中国大量赔款 D.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4.如图所示是中国近代史上某次运动的纲领性文件,它出现于哪一史实中(  )

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
5.如图为2013 年发现的长眠于黄海海底的沉船,被考古人员命名为“丹东一号”。到目前为止,从中打捞出包括印有“致远”字样的瓷盘碎片等诸多文物。由此推断这艘沉船失事于(  )

A.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甲午中日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6.有学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以清政府惨败而宣告结束。于是,(中国)近代化的新陈代谢过程骤然加快。”材料中的“加快”主要表现在(  )
A.开始引进西方的工业文明 B.开始制度变革的尝试
C.大力倡导实业救国 D.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
7.“巨额赔款为前所未有,给广大民众带来沉重的负担.严禁民众任何形式的反帝活动,为列强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革命活动提供了‘合法’依据.”材料所述应是(  )
A.《南京条约》 B.《辛丑条约》 C.《马关条约》 D.《北京条约》
8.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下列选项中属于他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有(  )
①组织兴中会②建立中国同盟会
③领导辛亥革命 ④创建南京国民政府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得以总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出席,出席员三分之二以上之可决弹劾之。”下列对该条文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共和制度 B.具有革命性和民主性
C.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D.直接目的在于巩固君主专制
10.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失败说明了(  )
A.封建军阀垮台 B.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资产阶级共和制度适合中国 D.帝国主义在华寻找代理人的政策破产
11.胡适在1923年给友人信中写道:“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创造了三个新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创造的“新时代”是指(  )
A.君主立宪时代 B.民主共和时代
C.民主科学时代 D.尊孔复古时代
12.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侵略与反抗 B.近代化探索
C.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D.人民解放战争
13.据载: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被蔡元培先生所获悉,他于5月2日将此消息告诉北大学生……5月3日晚,北大全体学生和其他北京高校的学生举行动员大会,提出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材料描述的是中国近代一场著名运动的情景,这场运动(  )
A.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B.是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C.斗争主力始终是无产阶级 D.终被北洋政府镇压而失败
14.历史必将铭记这样一些历尽百年沧桑的上海地标﹣﹣“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件,距离上海开埠78年,距离辛亥革命10年,距离五四运动2年……青砖黛瓦的石库门建筑与海纳百川的远东大都市上海,一同见证了浩浩荡荡的红色巨流。”这一“大事件”是指(  )
A.洋务运动 B.中共一大 C.北伐战争 D.七七事变
15.如果以“转”字串起红军长征的历史,图中“重大转折”指的是(  )
A.井冈山会师 B.长征开始 C.遵义会议 D.长征结束
16.近日,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中小学地方课程教材中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函》,函中要求将8年抗战一律改为14年抗战,以全变反应日本侵华罪行,“14年抗战”的起点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一?二八事变
17.如图所示材料中两党的宣言(谈话)是在哪一重大历史事件后发表的?(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卢沟桥事变 D.八一三事变
18.2014年9月1日,民政部公布了首批300名抗日英烈与英雄群体名录,如图为该名录构成示意图,从中可得到的正确认识是(  )

A.八路军自始至终发挥着中流砥柱的作用
B.中华民族在八年抗战中做出了巨大的牺牲
C.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D.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19.有历史学家在评价党的历史上某次重要会议时指出:它起到了“承抗战胜利之果、起建立新国家之端”的作用。该会议指的是(  )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20.有一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大致是:在1945年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双十协定”.这部电影的名字应该是(  )
A.《甲午风云》 B.《西安事变》 C.《鸦片战争》 D.《重庆谈判》
21.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事件是(  )

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B.农民踊跃参军参战
C.三大战役 D.解放全中国
22.“1947年7月﹣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战争推进取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历史事件是(  )

23.当代著名学者余秋雨说:“废墟是昨天派往今天的使者,废墟让我们把地理读成了历史。”站在南京古城墙的废墟上,我们可以“读到”的历史是(  )
①中华民国的成立 ②侵华日军屠杀中国同胞的暴行
③中共“七大”的召开 ④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清末状元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譬之树然,教育犹花,海陆军犹果也,而其根本则在实业.”在此,张謇认为解决“目前之急”的关键是(  )
A.发展教育 B.重视国防 C.实业救国 D.民主共和
25.“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汇总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结构合理调整 B.管理水平显著提高
C.资本投入迅猛增加 D.列强暂时放松侵华
二、(非选择题50分)(答题注意格式要规范: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26.(18分)李老师让同学们围绕“近代化探索”这一主题设计历史板报,请你参与完成。
栏目一:举步维艰

(1)图一至图四反映了“近代化探索”的哪一历史事件?请任选其中一幅图片,指出反映了该历史事件的什么活动,并简述活动的理由。
栏目二:柳暗花明

(2)阅读图五及其材料,指出这一伟大人物认为实现目标的途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奋斗目标是否实现,为什么?
栏目三:旭日东升
陈独秀 1902年赴日本东京高等师范学校留学1907年赴法国考察研究
蔡元培 1902年赴日本考察1907年赴德国访问1912年赴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
胡适 1910年赴美国留学
李大钊 1913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学攻读政治经济学
鲁迅 1902年留学日本
(3)根据栏目三的材料,表格中人物为什么会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领袖?概括他们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
27.(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来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谈谈你对“南昌打响第一枪”此话的理解。
材料二:“红米饭,南瓜汤,秋茄子,味好香,餐餐吃得精打光。干稻草来软又黄,金丝被儿盖身上,不怕北风和大雪,暖暖和和入梦乡。”
(2)材料二这首歌谣表现了红军的一种什么精神?对你有何启发?
材料三:1927年8月到1928年底,中国共产党发动和领导了100多次武装起义,探索夺取中国革命胜利道路,但大多都失败了,只有少数走井冈山道路的,才树立起红旗。党中央派出不少优秀干部“学习江西井冈山的办法”,去各地创建革命根据地。
(3)材料三中“井冈山道路”是怎样的道路?有何重要意义?
28.(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死气沉沉的国民党获得了新生,……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使诞生不久的中国共产党也得到了发展。……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1)依据材料一,指出第一次国共合作成功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合作“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主要指什么?
材料二:国难当头,中国共产党为建立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行了长期不懈的努力,西安事变是中国历史由内战转向和平的转折点,中共中央对西安事变一直评价很高,认为是挽救了国家民族的一大危机。
(2)材料二中“国难当头”指什么?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中央为什么对西安事变有如此高的评价?
材料三:1937年9月下句,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开始了近代以来空前规模的民族解放战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是怎样推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的?举例说明国共两党在抗战的中的贡献。(各举两例。)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八年级(上)期末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C; 2.D; 3.D; 4.C; 5.C; 6.B; 7.B; 8.A; 9.D; 10.B;
11.C; 12.B; 13.B; 14.B; 15.C; 16.B; 17.C; 18.C; 19.D; 20.D;
21.A; 22.B; 23.C; 24.C; 25.D;
二、(非选择题50分)(答题注意格式要规范:段落化、要点化、序号化)
26.(1)洋务运动;活动及理由:图2,创办近代军事工业,洋务派为摆脱困境,强兵富国,以“自强”为口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军事工业,推动了中国工业的近代化.或图4,创办新式学堂,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1862年成立京师同文馆,培养近代外交和翻译人才,推动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任选一个,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2)途径:广泛发动民众进行斗争,联合可以团结的国家和民族共同奋斗;没有实现;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中国的社会性质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仍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
(3)原因:出国留学或考察,受西方文化影响;
作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推动了中国思想近代化
27.

28.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