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江之歌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背诵这首诗歌。
2.理解诗曲歌目所表达的作者对长江及其祖国母亲的情感。
3.领会长江在诗中的形象以及他所赋予的民族精神。
学习方法:
自主预习、朗读感悟、合作探究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荡dí( )? yuán( )泉 páng bó( ) 灌gài( ) 尘埃( )
??2.填空
①本文作者 ,沈阳军区前进文工团副团长,著名音乐家,1988年,35岁的胡宏伟凭借为《话说长江》作词,一夜成名。这些年,先后为2000余首歌曲作词,其中绝大部分是主旋律歌曲,不少歌曲在全国广泛传唱。
②《长江之歌》是电视系列片《话说长江》主题歌歌词,它写于1988年,这正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胜利的年代。当时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向全国征集主题歌词,在成千上万的来稿中,这首歌词脱颖而出,至今仍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3.思考讨论:作者如何歌颂长江的?表达了作者对长江怎样的感情?
导学过程:
活动一:预习检查反馈。
活动二:自由朗诵这首诗,思考讨论。
①如何理解“你是无穷的源泉”“你有母亲的情怀”?找出相关诗句反复朗读体会。
②《长江之歌》采用第几人称来写的,作用是什么?
③诗歌表现了诗人对祖国母亲怎样的情感?
活动三:学唱《长江之歌》。
活动四:背诵这首诗歌,并默写。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参考1)
新学年,在新接手的班级上第一课——《长江之歌》,为了能尽力上好这一课,给学生留下良好的印象,在上课之前作了充分的准备,认真阅读教材,上网查找各种资料。根据教材的实际着力与立足教材实际,透过诗歌高度浓缩的语言特征拓宽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将诗歌的语言与丰富的信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不感觉到乏味。为此,设计了这样的教学思路:读题,谈话交流长江的相关信息,初读文章整体感知诗歌外在的结构,交流初读后的感受,精读时扣住“无穷的源泉”“母亲的情怀”研读教材,突破重点难点,最后适当补充其它诗歌,以求升华对文本的认识。
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感觉良好,在教学中也努力按照所设计的思路进行教学,总体教学应该是顺利的。学生对教师所补充的材料有着很浓厚的兴趣,从中反映出他们对学习的渴望。可总觉得学生在课堂不敢积极地参与,很多时候,他们,面对教师的提问总是以沉默应答,特别是一些女同学。不知道是他们对长江的了解知之甚少,还是学生对教师有陌生感,感觉文本与学生的距离相当远,一部分同学对问题的理解还是相当浅层次的。出现这样的问题应该不能把这些责任都归咎于学生,还是应该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教学设计能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
针对第一课所出现的问题,在以后的教学中必须加以改进,让学生在学习中有更多的收获与进步。?
长江之歌(教学反思参考2)
这首诗是一首歌词,我会唱,有些学生也会唱,这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基础。
在这首诗里,我们仿佛看到一位充满温情的母亲正向我们走来,她温柔而有力量,博大而又无私,宏伟而又壮观,健康而又美丽。让人不由得对她产生敬仰和依恋。在这首诗歌里,长江不再仅仅是长江本身了,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是中华民族历史的见证,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
在教学本课时我首先以谈话导入,通过谈话让学生产生对长江的兴趣,产生探究的问题,产生了解长江的强烈愿望。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长江的资料,课堂上让学生对资料进行整合,用简要的语言介绍,并加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有的学生介绍了长江的发源和流量,有的朗读了长江的诗歌和散文,在诸多交流中,学生对长江有了深入的了解,学生知道了长江是我们的母亲河。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告诉学生长江给了多少诗人诗的灵感,不同的人看长江会有不同的感悟,这让学生对长江有了更多的感慨,为感悟文本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接着我给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再让学生自由地高声朗读,谈谈自己的体会,有的说:“我觉得长江是位伟大的母亲,她无私地哺育着我们。”有的说:“我觉得长江既温柔而又充满力量……”还有的发现了课文第一段和第二段有相似之处而又有不少不同;发现了“走”和“奔”给人的感觉不同;发现诗中第一段和第二段中有两句话是一样的,这些带给我不小的惊喜,原来他们的心是智慧而敏感的。当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说长江能推动新的时代?”时,我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并适时地给学生介绍三峡工程对建设祖国的重要意义,再要求学生认真读课文,在讨论的过程中,辅助以感情朗读,很明显看得出学生的情感在不断深入,不断升华,对课文的感悟也就到位了。最后,我要求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教唱这首歌,因为歌曲会唱了,课文也就背过了! ? ???
整个教学进程感觉非常不错!也许是音乐的魅力起作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