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打白骨精》导学案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关词语。
3.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古典名著《西游记》,体会孙悟空的坚、机智和勇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明代长篇神话小说。全书100回。吴承恩根据玄奘赴天竺取经的史实,注入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认识创作而成。故事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既有浓厚的神奇色彩,又有强烈的现实感。不但我们中国人喜欢,而且也成了世界文学中拥有读者最广泛的著作之一。
揭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游记》里的一个故事——《三打白骨精》
二、初读课文。
1.轻声自由读课文。指读要求:
①读准生字,读通句子,读顺课文。
②填空:白骨精为了吃唐僧肉,先变成(????????),又变成(???????),最后变成(????????),都被孙悟空识破,孙悟空(?????)次怒打白骨精。
2.准备复述课文。
三、精读探究
(一)精读“一打”
我们首先来欣赏孙悟空与白骨精的第一个回合。
边读边想:孙悟空一打白骨精,先写白骨精怎么变的?孙悟空怎么打的?结果如何?唐僧对孙悟空棒打妖精是什么态度?画出有关语句。出示表格:
?
白骨精“变”
?
孙悟空“打”
结果
唐僧的态度
—打
?
?
?
?
?
二打
?
?
?
?
?
三打
?
?
?
?
2.孙悟空能识破妖精的诡计吗?用文中的句子回答。火眼金睛的确厉害,对妖怪疾恶如仇,决不心慈手软,所以,孙悟空朝妖怪——劈脸一棒。多么勇敢的孙悟空啊!
3.结果如何呢?为什么没能打死这个害人的东西??
4.唐僧对此是什么态度?从“责怪”看出唐僧是个什么样的人?(心地善良,人妖不分)?
5.孙悟空是怎么做的?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二)总结学法,自学“二打”、“三打”
①找句子——分别找到写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句子。
②想特点——读读想想白骨精、孙悟空、唐僧的特点。
1.(1)白骨精一计不成,又生一计,这次怎么现身的???
?
(2)孙悟空如何应对的?为什么这样做?
?
(3)结果呢?
?
(4)唐僧对此是什么态度?
?
2.交流“三打”
(1)前两次都让白骨精逃了,还让孙悟空受了惩罚,第三次白骨精又变成什么呢?
?
(2)孙悟空为什么没有仓促出手呢?
?
?
(3)结果呢?
?
最后一句为故事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三、探究人物形象:孙悟空????猪八戒????唐僧
?
?
?
?
四、总结延伸
1.回顾全文,白骨精三次以不同化身出现,三骗唐僧,而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三次怒打白骨精,唐僧因为人妖不分,三次阻拦孙悟空,但最终还是孙悟空更胜一筹,打败妖精,继续保护唐僧西天取经。
2.你还知道哪些孙悟空的故事?
?
五、达标检测
1.唐僧师徒四人中,你最喜欢和最不喜欢的人物是谁?说说理由。
最喜欢:____________理由:
?
最不喜欢:___________?理由:
?
2.《西游记》中化作妖精的白骨精先后三次分别变为哪三位人物来哄骗唐僧,但都被孙悟空一一识破?
??
3.在护送唐僧去西天取经途中,机智灵活、嫉恶如仇的是______;憨态可掬、好耍小聪明的是______,法名是______;忠诚老实、勤勤恳恳的是______。
4.如果唐僧能松箍咒,孙悟空是不是会离开?
?
?
该班同学对猪八戒这个人物也有两种不同的看法,一种看法认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在取经的路上,意志不坚定,遇到困难就嚷嚷着要散伙。而且还经常搬弄是非、耍小聪明、说谎,又爱占小便宜,贪恋女色。是一个贪生怕死、自私自利的人。??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如果不同意,你怎样反驳他?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参考1)
《三打白骨精》是根据吴承恩的古典名著《西游记》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改编的。课文通过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故事,体现了孙悟空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赞扬了孙悟空的坚定、机智和勇敢。
我觉得,教这篇课文必须处理好两个方面:
三打联系紧密,不可分割。《三打白骨精》是一篇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生动的美文,课文的重点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每一打之间联系非常紧密,不可分割。教师可以在引导学生学习“一打”后,先别急着分析人物性格特点,让学生细读“二打”、“三打”,引导学生比较孙悟空三次棒打白骨精的经过;白骨精三次以不同的化身出现,孙悟空三次识破妖精的诡计、三次棒打的动作,唐僧对孙悟空棒打妖精的态度。关键要抓住白骨精的“变”,有“变”才有“识”,有“识”才有“打”。通过品读,学生对三者的性格特点会了如指掌,深刻地认识到白骨精 ——诡计多端、善于变化;孙悟空善于识破妖计,坚定不移,具有机智勇敢的斗争精神;唐僧慈善,有同情心,但却人妖不分,善恶不辨。
领会反衬对比的作用。 文中反衬对比的手法贯穿在一波三折的故事情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白骨精的“三变”都被悟空识破,并最终丧身在孙悟空的棒下,说明了什么?孙悟空的本领更胜一筹。悟空的善于识别妖魔诡计和勇于降妖除魔的本领,正是因为妖精的诡计多端才表现得淋漓尽致。唐僧不能识别妖魔,而且心地善良,因此误解并阻止孙悟空棒打白骨精的行为。但孙悟空不顾师父的误解和惩戒,排除阻挠,坚持扫除妖魔,体现了他的坚定不移。唐僧的表现也很好地衬托了悟空的形象。教学中我们要把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更好地领会主人公的光辉形象。
三打白骨精(教学反思参考2)
课堂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我本来设计的教学是非常完整的,但在真正实施的时候,往往不可能那样完美地完成。难怪有人说,要想在一节课内完成你所想到的,这是不可能的。是的,我在课堂上考虑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研读,考虑了朗读的指导,考虑了句子中重点词语的解析,考虑了随文解析人物的性格,考虑了拔优练习的训练,考虑了分层作业,甚至考虑了学生可能会出现的答案……也许是考虑太多的缘故,所以在真正落实到课堂教学时就占用了不少的时间,这些时间足够我可以往下进行的教学任务。?
上完课,我在沉思:如果我在课堂上仅仅匆匆地完成教学环节,那么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是不是更深入呢?对人物的性格把握会不会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了解得更深入呢?是不是能照顾到部分学有余力的优等生呢??
其实,再次仔细地研读我的第一份备课,要想在一课时内定完成“三变”、“三打”和“三责”有点儿难度。看来,我及时地调整既为了赢得了充分研读文本的时间,也为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出色的表现铺设了平台。
所谓的备课,并不只是对教材的解读,更多的是对学生的解读,对学情的解读。这是我在以后教学上更需重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