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麦穗》导学案
课 题:《最大的麦穗》
课 时:第1课时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1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虽然……但……”、“即使……也……”造句。
3. 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脉络。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学习难点:理清课文脉络。
第1课时
学习流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简介苏格拉底。(多媒体出示:苏格拉底图片)
说说他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叫——(板书)最大的麦穗,就是讲关于苏格拉底的一个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进课文,走近苏格拉底。
二、设问导读
(一)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按要求完成下面练习
1.给加点字注音,再把词语多读几遍。
麦穗( ) 沉甸甸( ) 苍老( ) 麦垄( )
2.请用查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下面的词语,再读一读。
麦垄 定夺 嘲笑 如梦初醒 错失良机
3. 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理清课文的表达顺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4. 按照“明确要求” →“两手空空” →“悟出道理” 的顺序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用“‖”标出。
三、巩固练习
1. 苏格拉底是 (国家)的一位大学者。课文《最大的麦穗》就是讲的他让弟子们 的事,揭示了一个道理。人的一生仿佛也在 ,也在 。有的人见到了 的“麦穗”,就 地摘下它;有的人则 ,一再地 。当然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 ,这才是 。
2. 照样子写词语。
沉甸甸:
东张西望:
挑挑选选:
四、总结提升
1.在预习过程中,我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它们是:
2.苏格拉底临终前曾留下一句名言: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通过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3. 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学习重点:通过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领悟必须善于抓住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
学习难点:能够联系实际,说出自己对“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的理解。
学习流程:
一、复述回顾
这是一篇 ,叙述了 学者 让弟子们 ,弟子们 ,结果 ,揭示了 的道理。
二、设问导读
1. 苏格拉底给弟子们提出了什么要求,用“ ”画出来。其中的要点是什么?“只许进不许退”是什么意思?
2. 自读自悟第三、四自然段,画出描写弟子们摘麦穗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并想象弟子们摘麦穗的情景。想一想:从这些句子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3. 用“﹏﹏”画出弟子们摘麦穗的结果和苏格拉底的话,想一想弟子们为什么会“两手空空”?苏格拉底的话是什么意思?
4. 在苏格拉底的引导下,弟子们悟出了一个什么道理?(在文中画出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于“追求应该是最大的,但把眼前的一穗拿在手中,这才是实实在在的。”这句话是如何理解的?
三、巩固练习
1.读第三自然段完成练习。
(1)这段话主要写了 。
从“ ”和“ ”可以体会到弟子们摘麦穗的态度是认真的;从“ ”和“ ”又可以看出他们的 ;从“ ”、“ ”、“ ”还可以看出他们 。从“ ”“ ”体会到弟子们 。
四、拓展延伸
1.积累有关“机会”的名言警句。
机会是每个人都有的,但许多人不知道他们已碰到它。
机会只垂青那些懂得怎样追求他的人。
机会来的时候像闪电一样短促,完全靠你不假思索地去利用。
抓住当前的一分一秒,就相当于抓住了机会。
2. 搜集几句苏格拉底或孔子的名言,看看他们还有哪些话给你很大的启发。
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参考1)
《最大的麦穗》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16课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讲述了苏格拉底让弟子们从一块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的事,揭示了人的一生必须实实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机遇,不能东张西望、错失良机的道理。道理孩子们一般都知道,但是真正在现实生活中能做到的并不多。
课堂是一种情感的课堂,意味着师生情感同时运动,相互碰撞;意味着它是促使学习者以最佳心境投入到学习中的有效保证。故而在引入课文时,我学习了一些精彩设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三处情景演绎,期待为重难点突破做好伏笔。
第一次:出示“黄灿灿的麦田流光溢彩,粒粒饱满的麦穗沉甸甸地坠在秆上”的图景,让学生一下子就进入了特定的场景之中,并设身处地地思考:如果我也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我会怎么办呢?在此思虑的牵引下,进而萌发自主深入地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的念头。第二次:在学生为弟子们错失良机而惋惜的一刻,让其进行角色转换:“如果你是其中的一株小麦,会对他们说什么呢?”第三次:在学生理解了不可错失良机,要善于把握机会的基础上,让学生真正的走进麦地,当一回现代的“求悟者”——“如果你也是苏格拉底的弟子,让你再一次以同样的要求去摘麦穗,你会怎么办呢?”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能从别人的失败中,总结经验,领悟要领何尝不是一种收获呢?因此在一番交流中,同学已逐步领悟到了苏格拉底的这种智者的教育精髓!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重在引导学生不断地朗读,在朗读中感悟一代哲人苏格拉底的话所蕴含的深刻道理,通过关键词如“最大的一穗”“眼前的一穗”等,明白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一定要好好把握眼前的机遇。要知道,引导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意味着引导学生探究性、创造性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探究性阅读,可以根据学生需要,因文而异,适当地切换阅读视角。有位朋友说得好:如果把目光投向文本,那只需获得作品的原义;如果把目光投向作者,那是要获得交往的意义;如果把目光投向学生自身,那理所当然是为了满足学生的精神需要。在本篇文章的教学中,我力求做到以学生交流为主,以学生朗读为重,以学生思想为点。从而使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能把握每时每刻,做好眼前必须的实实在在的事情!
16.最大的麦穗(教学反思参考2)
本课我教学内容的重点(主线)就是紧紧抓住苏格拉底的三段话,引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第一段话引导读懂人生的道路也是只许进不许退。第二段话看似简单,仅仅一句话,却是苏格拉底对弟子们的一声断喝,蕴涵着苏格拉底对弟子的行为敲醒警钟。让学生明白了两手空空的弟子是怎样走到麦地的尽头,没有收获,没有辉煌,美好年华,白白浪费。第三段话时,学生已读懂苏格拉底是在用麦地模拟人生,用麦穗模拟人生中的机遇,引导学生句句剖析理清这段话的三个层次,人生肯定有机遇;但未必碰见,即使碰见也未必抓住,使学生明白了人生有许多不确定的因素,有时我们也难以发现,难以把握;因此,抓住时机,拿在手中,抓住的才是机遇,抓不住的再大的机遇也不是机遇。弟子感悟的道理才会水到渠成。
二、读悟结合,相机点拨。
教学中朗读有助于学生深入地理解课文。如果没有仔细地朗读,就谈不上思想的感悟与语言的积累,就会上不出语文课的语文味道来。 我始终认为语文课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感悟能力,在应当读的时候读,应该品的地方品。惟有如此才是真正地驾驭了课堂。在对学生放手时又不会让学生信马由缰地乱走。才能在品读课文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例如: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点拨学生读出一些关键的词语,读出苏格拉底那洪钟般的声音,品味苏格拉底的一番深入浅出的话。
尊重体验,注意熏陶。
孩子是多元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内心世界、精神世界和内在感受,有着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也就是说,学生有着独特的个性,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本质上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所以我在设计教学时,就告诉自己要留心多聆听学生思想,允许磋商的地方。但同时,我还注意在学生自己联系生活,联系实际各抒己见,在彼此的探讨与思辩中得到自己的所得时,对学生不同于他人的观察、思考稍加引导,给予学生深层次的熏陶。例如;我在导读苏格拉底的第三段话时,就试图在语言训练、思维训练中渗透人文精神,引导学生更深入地感悟本文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