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示例1[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示例1[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8-04 21:3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教学示例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少数民族政权辽、西夏、金的先后兴起。
2.掌握陈桥兵变及北宋的建立,辽宋战争和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宋金战争。
3.掌握南宋的建立,郾城大捷和岳飞抗金,宋金议和及对峙局面的形成。
4.通过学习,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一方面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另一方面,认识到民族友好、民族融合始终是我国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澶渊之盟、宋金议和对民族和平与发展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辩证地认识和思考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学习和思考本课所叙述的各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和战关系,正确认识契丹、党项、女真等少数民族对我国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的开发所作出的贡献。
2.通过学习民族战争,对战争性质形成正确的认识,不能用异族、侵略的说法,只能从正义和非正义的角度来分析,树立正确的民族观,即中国历史上所出现的任何民族都属于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从而更正确地看待历史上的民族关系。
教学重点
1.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
2.女真建立金和岳飞抗金
教学难点
1.正确评价澶渊之盟
2.正确评价岳飞抗金
教学方法
1.总括法。对于本单元的内容,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可以用总括法让学生有一个大概的了解。
2.讲述法。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讲述,使学生把思路搞清。
3.图片示意法。对于契丹的兴起,可以用该民族生活习俗的图片和文字的图片演示,让学生对契丹的兴起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4.分析讲解法。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分析讲解。
5.引导评价法。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可以通过增加一些材料,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
教具准备
投影仪及相关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同学们听说过“青牛白马”的故事吗?现在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9课,看导入框中的内容:一个英俊的少年骑着白马沿辽河东行,来到上游的木叶山,遇见一个乘青牛的美丽少女。两人互相爱慕,结为夫妻。传说他们就是我国北方古老的契丹族的祖先。契丹人原来居住在辽河上游一带,过着游牧和渔猎生活。当时有首诗描绘他们的生活:
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
千里山川无土著,四时畋猎是生涯。
那么,契丹到底是怎样兴起的?与契丹并立的宋朝又是怎样建立的?为什么这个时期会成为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第9课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二:
[投影显示]
同学们,在投影打出的两幅图中,含有两个故事,一个是青牛白马的故事,一个是黄袍加身的故事。那么,青牛白马的故事是我国古代哪个少数民族的传说?“黄袍加身”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的?赵匡胤建立的朝代叫什么?在这一时期我国鼎峙并立的主要有三个政权,分别是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这一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导入语例示三:同学们,你知道历史上的澶渊之盟吗?那是怎么一回事?北宋与辽、西夏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维持边境和平的?辽和北宋是被哪一个朝代灭亡的?你知道这个朝代是哪个民族建立的吗?这个民族有什么特点?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导入语例示四:
[投影显示]
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几家夫妇同罗帐, 几家飘散在他州。
同学们,这是1127年开封城破,北宋灭亡时流传的一首歌谣。你知道它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吗?你知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精忠报国”“直捣黄龙”“莫须有”等成语典故的来源吗?学习了这一课的内容,你就会全明白的。
[板书]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
[教师讲述]关于契丹族兴起的传说,在关于青牛白马的故事里已有体现。其实,契丹族的兴起远不像故事里讲的那样简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有关契丹族兴起的历史。
契丹族是我国北方很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原来属于东胡族系,论起源则是源自东胡的一个支系:鲜卑。而鲜卑中又有一个宇文部,契丹就是这个宇文部的分支之一。契丹这个名称最早在我国史书中出现是在公元四世纪的北魏时期。在当时分布在辽水流域以北的潢河(今西拉木伦河)与土河(今老哈河)一带,过着渔猎畜牧的氏族部落生活,以逐水草游牧为主。在北魏后期,契丹形成了古八部,八部之间互不管辖,也没有什么联系。各部独立地和北魏政府保持着朝贡关系。到了隋朝,由于突厥势力扩张,对各部族征伐不止,契丹各部为防卫突厥,开始互相联系,互相支援,后来形成了初期较为松散的部落联盟。到了唐初,契丹就形成了以大贺氏为首的部落联盟。其体制是在八部酋长中共同选举一人为首领,或者叫盟主。任期三年,到期改选,但大贺氏的人有世选的特权,这时的首领,已经有了管理权力。契丹首领后来率部归入唐朝,唐太宗授予旗鼓,以表示对首领权威的承认。唐朝又在契丹地区设置了行政机构,即松漠都督府,任命其首领为都督。
唐玄宗时期,大贺氏部落联盟瓦解之后,重建了遥辇氏部落联盟,在被回纥统治一段时期后,又趁回纥内乱之机重新归附唐朝,而唐朝后期的衰落又给契丹的独立发展提供了良机。
遥辇氏联盟后期,由于唐朝末年的中原混战,使得北方汉族人纷纷逃入契丹地区,躲避战乱。汉族的先进生产及其他技术对契丹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在契丹八部中迭剌部又离中原较近,所以发展最快,势力超过了其他七部。迭剌部的夷离堇(即部落的酋长或联盟的军事首长)一直由耶律氏家族世袭担任,这个家族从阿保机的八世祖耶律雅里重新整顿契丹部落联盟,担任夷离堇之后,就进入了契丹社会的上层,而且从七世祖开始就掌握了联盟的军权,地位仅次于联盟首领。到了阿保机的祖父匀德实担任迭剌部的夷离堇时,本部落已有了发达的牧业和农业,势力强大,社会的发展也很快,开始由氏族制度向阶级社会的国家过渡。
到10世纪初,契丹族杰出的首领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都城在上京。阿保机就是辽太祖。(关于契丹第一次改称辽的时间,说法不一,今从《辽史·太宗记》,947年改契丹为辽,983年辽复称契丹,1066年又称辽)
[教师过渡]契丹建国后,势力不断南扩,辽太宗时,占领了幽云十六州。与中原政权的冲突加剧。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这段历史的内容。
[板书]2.唐亡后的中原政局和契丹占领幽云十六州
[教师介绍]由于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出现了割据混战的局面。黄河流域相继由五个朝代统治。它们是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合称五代。幽云十六州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失去的。这里面还有一个“儿皇帝”的故事。下面请同学们讲一下。
[学生讲述]
后唐明宗在位的时候,他手下有两员大将,一个是他儿子李从珂,一个是他的女婿、河东节度使石敬瑭。两个人都骁勇善战,但又互不服气。到了李从珂做了后唐皇帝(就是唐末帝)以后,两人终于闹到公开破裂的地步。
李从珂派了几万人马攻打石敬瑭所在的晋阳城。石敬瑭抵挡不了,晋阳十分危急。有个谋士桑维翰给他出个主意,要他向契丹人讨救兵。那时候,耶律阿保机已经死去,他的儿子耶律德光接替了契丹国主的位子。桑维翰帮石敬瑭起草了一封求救信给耶律德光,表示愿意拜契丹国主做父亲,并且答应在打退唐军之后,把雁门关以北的燕云十六州(又称幽云十六州,指幽州、云州等十六个州,都在今河北、山西两省北部)土地献给契丹。
耶律德光来到晋阳,石敬瑭亲自出城迎接,卑躬屈膝地把比他小十岁的耶律德光称做父亲,还请教契丹兵为什么这样快就能打败唐军。耶律德光得意洋洋地吹了一通,石敬瑭马上表示十分钦佩,捧得耶律德光满心欢喜。耶律德光经过一番观察,觉得石敬瑭的确是死心塌地投靠他,就对石敬瑭说:“我奔波三千里,来救你们,总算有个收获。我看你的外貌和气度,够得上做个中原的主人,我就封你做皇帝吧!”石敬瑭还假惺惺推辞,经部下一劝说,就高兴地接受了。契丹国主正式宣布石敬瑭为皇帝。石敬瑭称帝后,立刻按照原来答应的条件,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契丹。
石敬瑭依靠契丹的支持,带兵南下攻下洛阳,灭了后梁,正式做了中原的皇帝,国号叫晋,建都汴。这就是后晋高祖。石敬瑭对契丹国主耶律德光感恩戴德,向契丹上奏章,把契丹国主称做“父皇帝”,自己称“儿皇帝”。除了每年向契丹进贡帛三十万匹外,逢年过节,还派使者向契丹国主、太后、贵族大臣送礼。那些人一不满意,就派人责备石敬瑭,石敬瑭总是恭恭敬敬,赔礼请罪。晋朝使者到了契丹,契丹官员傲气十足,说了许多侮辱性的话。使者受了气,回到汴京,把这些事传了开去。朝廷上下都觉得丢脸,只有石敬瑭毫不在乎。
石敬瑭靠契丹的保护,做了七年可耻的儿皇帝,病死了。他的侄儿石重贵即位,就是晋出帝。晋出帝向契丹国主上奏章的时候,自称孙儿,不称臣。耶律德光就认为对他不敬,带兵进犯。契丹兵打进汴京,晋出帝当了俘虏,被押送到契丹。后晋就灭亡了。
公元947年,耶律德光进了汴京,自称大辽皇帝(这一年契丹改国号为辽)。他纵容辽兵以牧马为名,到处抢劫财物,叫做“打草谷”,闹得汴京、洛阳附近几百里地方,成了没有人烟的“白地”。他又命令晋国官员搜刮钱帛,不论官员百姓,都要献出钱帛“劳军”。中原的百姓受不了辽兵的残杀抢掠,纷纷组织义军,反抗辽兵。少的几千,多的几万。他们攻打州县,杀死辽国派出的官员。东方的起义军声势浩大,攻下了三个州。耶律德光害怕了,跟左右侍从说:“想不到中原人这样不容易对付。”过了一段时期,他把晋朝官员召集起来,宣布说:“天气热了,我在这里住不惯,要回到上国(指辽国)去看望太后了。”
辽兵被迫退出中原。但是,被石敬瑭出卖的燕云十六州仍旧被契丹贵族占领,成为后来他们进攻中原的基地。
[教师过渡]幽云十六州的被割让,这就为以后宋辽之间的战争埋下了伏笔,那么,北宋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北宋建立后,又是怎样削除五代时期的割据势力的?这是我们将要学习到的内容。
[板书]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北宋的建立、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分裂局面的结束。看完之后,请大家复述主要内容。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五代后期统一趋势不断加强。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手下的将士把一件黄袍披在他身上,高呼“万岁”。建立了宋朝,取代后周,以开封为东京,作为都城,史称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北宋建立后,陆续消灭了割据政权,结束了分裂局面。
[教师引导]下面我们就本目的内容,在掌握大方面的基础上,再深入讨论两个问题。
[投影提示]
图一
图二
同学们,图一是辽代铁制器具。图二是辽代钱币。“神册通宝”为阿保机公元916年称帝时所铸的一号钱。“天赞通宝”为阿保机天赞元年(922年)铸币。再结合课本前面彩图部分的一些内容及课本上的相关描述,思考契丹族兴起、强大的原因。组织学生讨论。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契丹族的兴起和壮大除了自身因素外,逐渐接触汉人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开始由游牧文明转向农耕文明也是重要的原因。汉化在契丹族的壮大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北宋建立后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然后讨论赵匡胤的集权措施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看书]……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生甲:赵匡胤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推行,削除了五代以来地方势力割据称雄的局面,使中原地区重归统一。
生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生丙:机构臃肿,行政效率低下。
生丁:财政开支过大,人民负担加重。
生戊:军队战斗力削弱。
……
[教师小结]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辽政权逐步吸收汉族先进文化,势力不断扩大。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对解决藩镇割据,维护国家统一,起了重要作用,也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北宋一代,虽然忧患不已,但其内部始终是统一的。极少出现诸如汉代“七国之乱”、晋代“八王之乱”和唐代“安史之乱”“藩镇割据”那样的内患,唐末五代时期那种君弱臣强的局面在宋代是不复存在了。可是,这些措施又是一把双刃剑,在解决了中央与地方矛盾的同时,也为北宋种下了“积贫积弱”的祸根。如实行兵将分离政策,带来了将帅无权,指挥不灵,以致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虽然后来北宋政府拥有上百万的军队,却始终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由于各级政府权力分散,形成了叠床架屋的官僚机构,官吏众多,办事推诿,互相扯皮,行政效率低下。并且财政危机日益严重。到北宋中期,“三冗”(即冗官、冗兵、冗费)问题成为引发社会危机的重要原因。
[投影显示]
同学们,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存在的政权除了宋、辽以外,还有一个西夏政权。那么,这三个政权之间的关系如何呢?应该如何来看待它们之间的关系,这是我们下面将要讲到的内容。
[板书]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辽澶渊之盟
[教师讲述]
宋朝建立后,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统一中国,宋朝先后两次对辽作战。第一次战争发生在宋太宗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农历七月,地点在幽州城下高梁河畔(今北京西直门外)。结果,以宋军失败而告终。之后,又发动了第二次对辽战争。开始时,宋军进展顺利,节节得胜。形势的发展对宋军很有利。但是,由于东路曹彬贪功轻进,被辽军击败。宋军东路战场一败,使整个战争形势发生变化。农历五月,辽军在蔚州大败宋军中路,杀死宋军二万多人,迫于形势,西路潘美、杨业只好率师回到代州。杨家将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
宋军由于仓卒撤退,许多官员和人民都来不及迁移。于是,宋太宗下令,让潘美、杨业护送云、朔、寰、应四州官员和人民往内地转移。杨业主张避敌锋芒,声东击西。监军王侁不但不同意杨业的正确方案,反而污蔑杨业贪生怕死。杨业无法,只得带领部队从石碣口北进,辽军交战后,假装败逃,引诱宋军进入埋伏圈把宋军团团包围。杨业四面受敌,孤军奋战,因力量悬殊,惨遭失败。而潘美与王侁在陈家峪口按兵不动,观望等待。杨业最后转战到狼牙村被辽军俘虏。坚决拒绝了辽国的招降,绝食三天而死。
为了表彰杨业的功绩,宋朝又提拔了杨业的儿子杨延朗。杨延朗又名杨延昭,曾多次跟随杨业出征打仗,辽军很怕他,给他起了个外号叫杨六郎(以南斗六星相比)。但杨六郎不是排行第六。根据《宋史》排列顺序,杨六郎应为杨业的长子。杨延朗的儿子杨文广,曾在范仲淹帐下带兵,并跟随狄青南征。
杨家将中的巾帼英雄也确有其人,杨业的妻子为折德(户衣)之女,云州(亦说云中)人,作战勇敢,善于骑射,曾帮助杨业立过战功。因折、佘同音,所以小说中称佘太君。
有关杨家将的小说、戏剧和传说,就是根据这些历史事实演义加工而成的。杨家将多次转战于雁北,传说中的大战金沙滩,就在今怀仁县。怀仁县西还有两狼山,山腰有李陵碑,山上有存放杨业尸骨的“寄骨寺”。穆桂英大战洪州,传说为浑源城。还有许多汉墓群,是杨家将迷惑辽军的“荒粮堆”。至于六郎寨、穆桂英坡等就有多处。这些传说和地名并非真实,但它反映了广大人民对杨家将的怀念和颂扬。
[教师引导]宋攻辽失败后,只好采取防御政策。辽却大举攻宋。宋真宗时,辽又南下攻宋,双方形成对峙状态,澶渊之盟签订。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了解其过程、结果。并针对这个盟约进行讨论,谈谈认识。
[学生看书]……
[学生讨论]……
[学生回答]
生甲:宋辽议和是在宋军败辽的情况下开始的,这表明北宋统治集团的软弱。
生乙:宋每年送辽岁币,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恶化了北宋的财政,成为北宋中期社会危机的促成因素之一。
生丙:宋辽澶渊之盟后,双方保持了长久的和平,有利于人民生活安定和社会经济发展。
生丁:有利于民族交流和融合。
[教师小结]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来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性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的稳定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教师过渡]同学们,关于宋辽关系,我们只掌握澶渊之盟及其影响即可。下面,我们来学习北宋与其西北的西夏政权之间的关系。
[板书]2.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相关内容,看完之后对主要内容复述。
[学生看书]……
[学生复述]宋辽讲和后,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势力也开始壮大。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兴庆,史称西夏。元昊称帝后,连年与宋交战,双方的损失很大。后来,双方议和,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西夏设太学,译汉文书,积极吸取中原文化。
[教师讲解]元昊(1003~1048),也叫李元昊或赵元昊,银州(今陕西末脂)党项族拓跋部人。西夏的政治家。西夏国的建立者李继迁之孙。他的祖先在唐朝末年因帮助镇压黄巢起义军,唐封其为“夏绥银节度使”,赐姓李。宋太宗时,赐李继迁姓赵。元昊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元昊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字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对北宋多次进行战争,虽然经常取得胜利,但因士卒死伤很重,财政困难,人心厌战,境内人民传唱着怨恨元昊的歌谣。于1004年与宋订立和约,元昊表面取消帝号,实际上在国内仍然称帝。关于宋夏战争的具体情况,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
元昊称帝以后不断向宋进攻。到1044年,宋夏达成和议。这一期间,宋夏主要战役有以下四次:
1039年(宋仁宗宝元二年) 西夏攻保安军,宋巡检指挥使狄青击败之。
1040年(宋仁宗康定元年) 西夏攻延州,大败宋兵,宋将刘平、石元孙等被俘虏。宋派范仲淹主持对西夏战事。西夏进攻三川寨,宋将杨保吉战死。宋军攻白豹城,小胜。
1041年(宋仁宗庆历元年) 宋军攻夏,大败于好水川,大将任福等战死。夏军攻占宋丰州。
1042年(宋仁宗庆历二年) 西夏攻宋,与宋军在定川寨大战。宋军大败,葛怀敏、曹英等16人战死,损失军士9000多人,马600匹。
[教师过渡]辽宋时期,东北地区的女真族逐渐强大。女真族建立的金成为北方主要少数民族政权之一。下面我们来学习女真族与辽、宋之间的关系。
[板书]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女真的兴起和金灭辽和北宋
[投影显示]
骑马的女真男子
[教师讲述]女真族是我国东北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其祖先是黑水靺鞨。11世纪中期,完颜部首领乌古迺受辽封为节度使,势力强大起来,逐渐统一女真各部。到乌古迺之孙完颜阿骨打时,便发动了反抗辽奴役的战争,一再取得胜利。1115年,阿骨打称帝,国号金,定都会宁。1115年9月,攻占辽的黄龙府,东京辽阳府。1120年,与北宋约定共同攻辽,后又攻占辽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和南京析津府,奠定了灭辽的基础。1125年灭辽。灭辽以后,看到北宋统治腐朽,防备空虚,于是大举进攻北宋。宋徽宗惊慌失措,连忙把帝位传给儿子宋钦宗,第二年改年号为靖康。靖康之变就是指钦宗统治时期,政局的变故。靖康元年正月,金军在完颜宗望的率领下,围攻汴京。宋以金银、绢帛、牛马等物,和康王赵构、宰相张邦昌为“抵押”,还许下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等条件,才使金军退军。八月,金兵分两路再次进攻北宋,完颜宗望的军队第二次包围汴京,并攻入京城,钦宗请降。当时的北宋政权,实际上已经完全被金朝所控制。1127年4月,金军掳走宋徽宗、宋钦宗及后妃、宗室、大臣等三千人,北宋灭亡。这就是靖康之变。金军撤离时,还扶植了一个仅维持了33天的“大楚”傀儡政权,张邦昌为“楚帝”。
北宋灭亡后,北宋皇帝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应天府称帝,后来定都临安,史称南宋。南宋建立后,金军几次南下,南宋抗战派将领英勇抵抗。岳飞率领的军队成为抗金力量中重要的一支。下面我们来看详细内容。
[板书]2.岳飞抗金
[投影显示]
[教师讲述]
岳飞20岁从军,到39岁遇害,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从一个普通的士兵成长为一员赫赫有名的抗金大将,没有依靠任何人的无端提拔和赏识,全靠个人的不懈努力。他领导的“岳家军”也逐渐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成长为抗金战争中一支劲旅。岳家军不仅作战勇敢,而且纪律严明,“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便是这支军队的真实写照。郾城大战后,金军对岳家军闻风丧胆,在当时的金军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面对这样大好的抗金形势,岳飞情不自禁地对部下说:“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表现了异常豪迈的英雄气概。
可就在这时,害怕抗金力量壮大的宋高宗和秦桧,却连发十二道金牌催岳飞班师。岳飞难过之极,慨叹:“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在极度悲愤之余,他咏出了那首充满浩然民族正气和强烈爱国激情的不朽名篇《满江红·怒发冲冠》。哪位同学能充满激情地朗诵一下?
[学生朗诵](和缓、豪迈的):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教师引导]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什么雄心壮志?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学生回答]表达了作者立志收复失地,洗雪“靖康之耻”的凌云壮志,反映了作者无比悲愤和大志难伸的思想感情。
[教师引导]可就是这样一位抗金将领,却被宋高宗为首的投降派杀害。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内容。
[板书]3.岳飞被害、宋金议和、对峙局面形成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讲一讲岳飞被害的过程。
[学生讲述]岳飞班师后不久,就被解除了兵权,投入监狱,并于1141年的除夕之夜,被宋高宗和宰相秦桧以谋反的罪名杀害。中国古代史上最大的冤狱之一,就这样铸成了。岳飞临刑前,悲愤交集,曾挥笔写下了“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以示对宋高宗、秦桧一伙屈杀大将、自毁长城、投降妥协的强烈抗议。
将星陨落,天地含悲。还在秦桧给岳飞罗织罪名时,韩世忠就替岳飞鸣不平,他前去质问秦桧,岳飞到底犯了什么罪时,秦桧竟厚颜无耻地说“虽不明,其事体莫须有。”意即谋反的细节虽不清楚,但谋反的事情或许有吧。韩世忠听了,不禁愤愤地说:“‘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从此,“莫须有”,就成了一切反动势力诬陷无辜,打击、迫害正直、忠义之士所使用的鄙劣手段的代名词。
临安人民听说岳飞被害的消息后,悲愤异常,再也没有心思过年了,他们在门口摆设了香案,把本来预备祭神祭祖的供品都拿来祭祀岳飞了。岳飞被害后,他的遗体被一个有正义感的狱卒,冒着生命危险从大理寺监狱背了出来,然后安葬在西湖岸边的栖霞岭下。岳飞冤案被平反昭雪后,正式在此立庙祭祀。几百年来,在岳飞的事迹广为传诵的同时,更有无数仁人志士来此凭吊,他们不只是为了发思古之幽情,更多地是为体味和感受英雄的浩然正气而来。
而迫害岳飞致死的宋高宗和秦桧,却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遭到人们的唾弃和鞭挞。据说在建康(今南京)的秦桧墓,虽然豪华气派,但却成为人们的便溺场所,整日臭气熏天,被称之为“遗臭冢”。有人曾写打油诗说:“太师坟上土,遗臭遍天涯。”而跪在岳飞墓前的秦桧铁像,也没有交上好运,经常有人投石敲砸、甚至便溺,已经重铸了好多次。今天我们见到的,在岳飞墓前反剪双手跪着的四个生铁塑像,是由清人所铸。
[教师评析]“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其实,因秦桧而无辜受牵连的岂止白铁,还有桧树和秦姓之人。桧树本是一种高大挺拔、四季长青的树种,可是,秦桧以后,这种树也蒙受了巨大的耻辱。明朝时,更有人专门在岳飞墓前种下一株桧树,并从树干上劈开,这便是人们今天在岳飞墓前见到的“分尸桧”。后来,有一位姓秦的读书人来到岳飞墓前,触景生情,十分惭愧地写下了两句诗,表达了秦姓人的心声:“自从贼后不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的确,从秦桧以后,再也没有人用“桧”字来命名了,桧树在人们印象中的高大挺拔形象也渐渐忘却了。
“正邪自古同冰炭,毁誉如今判伪真”。对正义,对忠贞,历史是公正的;对邪恶,对奸佞,人民是无情的。岳飞和秦桧身后的经历正说明了这一点。
[教师引导]岳飞被解除兵权,投入监狱后,宋高宗和秦桧加紧了投降活动。公元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有关和议的内容,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朗读]内容:①南宋向金称臣 ②东起淮水,西至大散关一线为界,以北为金统治区,以南为宋统治区 ③南宋向金送纳岁币。
[教师强调]由于该和议是宋高宗绍兴十一年签订的,因而历史上称之为“绍兴和议”。绍兴和议的达成,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的形成。
后来,金为了加强对黄河流域的统治,就把都城迁到燕京,并改名为中都。这是北京正式建都的开始。
[课堂小结]同学们,我们这一节课讲了辽、宋、夏、金几个朝代。这一时期中国政局的特点是民族政权并立。因此,我们对这种状况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契丹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国于五代时期,与北宋几乎同时结束,二百年间,对于开发我国东北和蒙古地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辽代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不可低估的历史地位。北宋与辽的关系,从北宋初年两次对辽用兵,试图统一北方,到宋真宗时辽大举攻宋,最后达成澶渊之盟,辽宋议和。从这一过程可以看出,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谁也灭不掉对方,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妥协的产物。另外还要注意到,澶渊之盟对辽来说,不仅使辽兵安然脱险,还得到了“岁币”。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和约,“岁币“成为它的沉重负担。但就整个中华民族来说,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不仅双方边境地区的生产得到发展,而且彼此进行贸易。女真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民族,它建立了金政权,灭了已经腐败的辽和北宋。金朝在我国历史上也有相当地位。评价岳飞抗金,要看他的行为是否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是否有利于社会发展。女真贵族在对南宋的战争中掳掠残杀,对北方经济造成严重的破坏。岳飞抗金,保卫了人民的生命财产,保卫了中原地区较高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这是正义的。
关于本课的一些重要史实,特别是三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概况,请看下表。
[投影显示]
[布置作业]
请列出本课的知识网络结构
附:参考答案
[板书设计]
第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一、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
1.契丹的兴起和阿保机建国
2.唐亡后的中原政局和契丹占领幽云十六州
3.陈桥兵变和北宋的建立
二、辽、宋、夏的和战
1.宋辽澶渊之盟
2.西夏的建立和宋夏和战
三、金和南宋的对峙
1.女真的兴起和金灭辽和北宋
2.岳飞抗金
3.岳飞被害、宋金议和、对峙局面形成
活动与探究
1.故事会:有关岳飞的故事很多,如抗金的故事,个人品格方面的故事等,请选取每人有兴趣的故事,分头准备,然后在班级小组里交流。
2.收集对联:有关岳飞的对联也很多,请同学们下去在各个地方去寻找、收集。然后,讲出每个对联里包含的故事或道理。最好再能根据收集到的对联写一篇散文或其他体裁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