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自然界之道4(北京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自然界之道4(北京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2.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京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0-14 19: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自然界之道
教学目标:
1.按要求摘录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体会句子中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3.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错事,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4.能把读了这篇课文的想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懂得如果违背了自然界的规律,有时好心也会办错事,让学生产生热爱和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这句话的意思,并体会带点词语在表达上的作用。
教学准备:
PPT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了解“自然界之道”
1.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太平洋小绿龟离巢入海的情况,这节课继续学习。(齐读课题)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回忆一下小海龟是怎样离巢入海的。
2.说说小海龟是怎样离巢入海的。回顾海龟离巢入海的两种情况:
A 侦察兵——发出安全信号——结伴而出——入海
B 侦察兵——不幸遭遇危险——等待机会——入海
3.导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太平洋小绿龟们就是用这样的方式离巢入海,开始成长的。
二、品读课文,感悟“自然界之道”
1.整体入手,自读探究:
(1)这节课,让时间的指针倒转,回到那天,上岛时,已近黄昏。小声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我们在加拉巴哥岛上看到了什么?请用曲线画出。
(2)看到小绿龟遇到危险,你的心情如何?(紧张,焦急)在场的同伴呢?
请默读课文四自然段,将有关的词句圈一圈,画一画。
(3)谁来边读书边谈谈自己的感受?(指名答)
(4)带着这种心情读读这句话?(自由读—指名读)
(5)我们如此的焦急,可是向导却?(若无其事)“若无其事”是什么意思?快读读他当时说的这句话?
师:向导的冷淡招来了同伴们一片“不能见死不救”的呼喊,他只得怎样?快读读第五自然段,现在你的心情变得怎样?为什么?
(为这只幼龟平安无事感到高兴。)
师:一只小绿龟在我们的呼喊声中得到了“保护”。后面会发生什么事呢?快默读第6—8自然段,把你感受最深的词句圈一圈,画一画,并在旁边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①读书说说当时的情景。(演示视频:群龟出巢)
②课文描写群龟入海的情景时,用了很多四字词语,读一读,积累下来。
③这么多幼龟争抢着爬向大海,当时他们心里是怎样想的?
生:“哇!外面很安全,快爬呀!”
生: “伙伴们,趁着现在安全,快爬向大海呀!”
生: “快,机不可失,是不可再来”
师: 小海龟是多么开心呀!它们正带着理想爬向大海,结果迎接它们的却是?
追问:“转眼间,数十只幼龟已成了嘲鸫、海鸥、鲣鸟的口中之物。”此情此景使你想到了哪些可怕的词语?
(遍体鳞伤、惨不忍睹、血迹斑斑、触目惊心……)
配乐朗读第六自然段。
3.导读明理,领悟“自然界之道”:
(1)现在,你的心情变得怎样?(懊悔,内疚,后悔,痛心……)
引读“天啊!看我们做了些什么!”
①面对这令人震惊的惨状,同伴们恍然大悟地说——
②面对自己的好心办成了错事,同伴们内疚自责地说——
(2)快点采取补救的措施吧——我们的向导赶紧脱下头上的棒球帽,迅速抓起了数只幼龟,放进帽中,向海边奔去。我们也学着他的样子,气喘吁吁地来回奔跑,算是对自己过错的一种补救吧。(师生齐读)
(3)联系上下文,体会“悲叹”
①当我们累得气喘吁吁时,数十只食肉鸟却……谁来继续谈谈自己的感受?
对比理解:
出示:A、“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改改,行吗?
B、“是我们,使这些海龟受到伤害。”
对比读一读,你有什么体会?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句话(自由读)
(读出强烈悲叹,后悔,自责的语气。)
②我们本想保护一只小海龟,却伤害了更多的海龟,再来看看向导刚开始若无其事说的那句话(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你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蠢”不只是该不该救的问题,还有怎么救的问题。要么不救,要么选择正确的方式救。不救,绿龟会有自己的自保方式,我们遵守这个“自然之道”,它们或许不会受到更大的伤害,食肉鸟也自能按弱肉强食的原则觅食;如果救,也得要看清情况,了解清楚规则,顺应“自然之道”,选择正确的方法。我们不是不能改变事实,而是要依照规则改变。
(7)三次引读向导的悲叹:
①一只海龟得救了,却伤害了一群海龟,向导不得不悲叹地说——
②虽然出于好心,却办成了错事,向导痛悔万分地说——
③因为违背了自然界之道而做出了蠢事,向导不禁深深自责地说——
三、拓展文本,深化“自然界之道”
1.课文记叙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成为作者伯罗蒙塞尔永生难忘的惨痛教训。老师查到了原作,最后一句写出了作者当时真实的感受:
“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学生齐读。这就是作者当时心情的真实写照。
2.感悟启示:同学们,此时此刻,如果你就站在伯罗蒙塞尔的身边?见到此情此景,
你想对自己的同伴说些什么?
想对向导说些什么?
想对那些尸横遍地的小绿龟说些什么呢?
请选择其中的一个写写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吧!
2.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了他的心里话,你想说些什么吗?(自由发言)
3.交流,评价。
四、联系全文,总结“自然界之道”
出示三个句子,齐读:
①叼就叼去吧,自然界之道,就是这样的。
②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③人是万物之灵,然而,当人自作聪明时,一切都可能走向反面。
——是的,这就是“自然界之道”!希望我们能共同遵循自然界的规律,保护我们身边的每一个生灵。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