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3、大江保卫战 总课时:2教时 本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字1个,会写字7个。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够给课文分段。初步感受人民子弟兵英勇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教学重难点:
初读感知,理清思路,理解文章写了哪三个感人的事例,学习第一段。
对策: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修改:对策: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段意,从而理清课文写了哪三件事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998年的夏天,长江流域普降暴雨、大暴雨,长江水位猛涨,洪水泛滥,长江沿岸许多地方的堤岸发生险情。有些地方洪水冲垮堤岸,将堤内的房屋冲毁,树木冲走……人民群众的财产乃至生命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多媒体)
看了这幅画面,你能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吗?
洪水决堤了,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板书课题)
2、这篇课文是围绕着哪个字来讲的?围绕“战”字你有什么想问的?(为什么战?怎么战?战的结果?)
过渡: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读课文。
二、新授
1、昨天咱们已经预习了这篇课文,请一位同学来速读,其他同学仔细听,把读错的词或者容易读错但他却读对了的词指出来。
2、老师这儿有一些词,我想请同学起来读一读。随班生读词语
撕咬 暴怒 塌陷 挺进 崩塌 撕扯 肆虐 嶙峋
日夜兼程 奋然跳入 奔腾不息 惊心动魄 伤痕累累 全然不顾
万分危急 气壮山河 铮铮铁汉 来回穿梭 二话没说 劈波斩浪
谁能把这些词语读一读(还可以怎么读,你为什么这么读?齐读。重点:惊心动魄、日夜兼程、嶙峋)
请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词语所描绘的画面是怎样的,说一说。
3、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们互相帮助。
三、再读课文 ,弄清段落。
1、围绕着开头提的问题,大家想一想,课文哪几自然段写了为什么战的?哪几自然段写了怎么战的?战的结果是什么呢?
2、交流分段。
第一段写了为什么战
第二段写了怎么战、战的结果
第三段点明中心
3、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写了几十万解放军官 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感人情景。)
过渡:解放军战士为什么要打响这场大江保卫战?
四、学习第一段
1、范读(出示)
(1)听了老师的朗读,你觉得1998年的这场灾情如何?(灾情危急)
(2)你能把描写灾情危急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吗?(出示上半句)
(3)你从哪些地方体会灾情危急的?(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以及三个感叹号,一个省略号,这样就渲染出了紧张的气氛——水情的异常严重和情况的十万火急。)
(4)你能读出灾情危急的感觉吗?点读
(5)对啊,由此看来,为了渲染紧张的气氛,咱们可以使用什么样的句子或者什么样的标点符号?(短句、词组、感叹号)
齐读。
(6)长长的千里堤岸啊,眼看着被肆虐的洪水以势不可挡的力量冲毁了,一根根的电线杆在洪水中摇晃;一座座的房屋在洪水中倒塌了;一亩亩的稻田被洪水淹没……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解放军战士是怎么做的?(挺进大江)(出示第二句话)
(7)从“挺进”这个词,(相机理解)再结合这幅图,能谈谈你看到了什么吗?
将“挺进”和“前进”作比较,让学生明白军队一般用“挺进”,这里还表现出情况非常紧急,行进相当困难。
(8)泛滥的洪水已经没过了膝盖,也许很快就会没过腰,没过头顶!他们难道一点儿都不在乎吗?在他们的背后是父母妻儿盼归的眼神,在他们的前面是人民群众一双双绝望而又无助的目光?在家与国的矛盾面前,他们他们放弃了小家,置个人的安危于不顾,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抗洪抢险之中,让我们一起把解放军战士大战洪水的英勇气概读出来吧。!齐读,指读。
五、理清第二段层次
1、过渡:一个战士就有一个故事,一个战士就是一个传说,在这场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中,涌现出了多少感人的事迹啊!我们一起来默读第二大段,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六、小结
大江为什么会铭记1998年的夏天,铭记我英勇的子弟兵?让我们下堂课继续走进奋战在大堤上的人民子弟兵,感受他们的苦与乐,感受他们的勇与累。
六、作业。
1、抄写词语。随班生读词语
2、朗读课文。选择自己深受感动的事例来多读读。
板书 :
一、 各地纷纷告急
大堤抢险
23 大江保卫战 二、 展开大决战 铁汉本色
勇救群众
三、 人们永远铭记
课题:23、大江保卫战 总课时:2教时 本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随班生读课文
技能: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能力: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情意: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对策:让学生找出自己最感动的句子,说说自己感动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 揭题:同学们, 1998年夏天接连不断的大暴雨使滚滚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齐读课题)
2、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哪些感人事迹已经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堤抢险、铁汉本色、勇救群众)
二、学习“大堤抢险”
1、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2、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
3、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令你感动的句子,圈出最让你感动的词语,并在旁边写上让你感动的理由。随班生读课文
交流:
*四百多名官兵闻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1)学生抓住“闻讯赶到”“顿时”等词体会战士们救援速度非常快。
灾情就是命令,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
(2)“长龙”在句中指的是什么?
在这篇课文中,还有什么地方也写到了“龙”,请你找出来读一读。在这个句子中又是把什么比作巨龙呢?课文两次写到不同的龙,你有什么话想说?
从“巨龙”和“长龙”体会灾情的险恶,人民子弟兵的英勇。
(3)你想用一个什么词语来形容我们的子弟兵呢?出示:( )的子弟兵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1)学生抓住“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体会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2)想象:这些勇敢的战士们不顾自己割破的脚趾,也不顾什么呢?
他们心中只顾着……(引读)
(3)你能读好这几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4)读到这里,你想说这是( )的人民子弟兵?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
(1)学生抓住“高声喊道”“奋然”等词体会战士们的大无畏气概。
(2)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你想说这是( )的子弟兵啊?让我们一起高喊……
(3)师介绍:战士们不仅喊出了这样乐观的口号,他们还立下了其他令人感动的誓言,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站着是根伫立的桩、倒下是袋拦洪的沙!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4)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
你能联系课文说说“鏖战”是什么意思吗?作者为什么称这场战斗为“鏖战”呢?
3、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理解。
这句话是人民子弟兵的真实写照,说说你的理解。
体会这句话在全段中的作用。(中心句)
指名回答,齐读
4、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齐读)
三、学习“铁汉本色”
1、如果大堤抢险写的是子弟兵的群体形象,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就是一个个体形象大特写。随班生读课文
2、想想课文是通过什么把黄晓文的精神表达出来的?(语言、动作)
哪位同学来读一下黄晓文的语言和动作。
大家体会到了什么?(争分夺秒、奋不顾身)
3、真是轻伤不下火线,黄晓文不觉得疼,可我们的心在疼,你能读出来吗?指名读。
4、小结:是啊,黄晓文只是几十万解放军官兵中的一个典型,在那难忘的几十个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啊。通过收集资料,同学们还知道其他抗洪英雄的名字吗?简单介绍一下他们的事迹。
他们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来,我们用一个词概括他们的形象。(板书:铮铮铁汉) 5、过渡:抗洪英雄站着是一根伫立的桩,倒下是拦洪的沙袋,无论是久经沙场的将军,还是刚刚入伍的新兵,他们都像黄晓文一样,早已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发出了人在堤在的誓言。子弟兵除了保卫江堤,还要救护遇险的群众,这方面的感人事迹也是数不胜数。
四、学习“勇救群众”
1、轻声读第五节,画出你受感动的句子。
交流。:
☆ “战士们的冲锋舟劈波斩浪,飞向漂动的树梢,飞向灭顶的房屋,飞向摇摇晃晃的 电杆。”
句中出现了三个“飞向”,如果让你来写,你可能会用什么词?(驶向、划向、冲向……)
老师觉得这三个“飞向”用得特别好,请你反复读一读,体会这三个“飞向”好在哪里?
体会战士们抢险时的激烈场面,争分夺秒地救人。
☆“在安造垸,他们……在 洲湾,他们……”(体会到子弟兵救人的事例数不胜数。)
☆“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看到了红五星,看到了迷彩服,就像看到了他们的大救星。”(体会到子弟兵急人民所急,把生的希望留给人民,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2、解放军官兵奋不顾身、舍生忘死,哪里有危险他们就冲向哪里,那么他们为什么能那样做呢?(军民鱼水情)
3、让我们来深情地朗读这段文字,来铭记这“勇救群众”的一幕一幕。(引读)
五、总结:
1、这鱼水似的深情,人民群众怎能忘记?万里长城作证,巍巍大地作证,人民子弟兵永远是矗立在人民心中的丰碑。我们将永远铭记——1998年的夏天,永远铭记——我英勇的人民子弟兵。
2、让我们把一首赞美英雄的歌送给他们。再次播放歌曲《为了谁》
3、全体起立,让我们举起右手,向我们最可爱的人——人民子弟兵,敬一个庄严的队礼!
板书设计:
保大堤 心系人民
23大江保卫战 战洪水 团结奋战
救灾民 英勇无畏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
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