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13古诗四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文。
2.看注释和插图,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诗句的意思。
3.边读边想象每首诗描绘的景象,培养对古诗意境的想象和感悟诗人情感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古诗意境,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难点:理解《望庐山瀑布》中夸张写法带来的壮观之美;感悟《枫桥夜泊》中诗人的愁绪。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出示幻灯片)
师:庐山美吗?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庐山的美?
生:烟雾缥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山清水秀……
师:是呀!庐山的美是说不尽的,喜欢画画的人来到庐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画笔;喜欢作诗的人来到庐山更会脱口而出吟诵诗歌。1300多年前,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登上庐山时,就深深陶醉于庐山瀑布的壮美之中了,想读读这首脍炙人口的不朽名作吗?
二、出示第一首古诗《望庐山瀑布》,理解诗意
(一)提问:这首唐诗是谁写的?(简介李白生平)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一步:知诗人。(板书:知诗人)
(二)“望庐山瀑布”是什么意思?
师:查字典“望”当什么讲?“望”与“看”的区别是什么?“
(望庐山瀑布”就是远看庐山的瀑布。分别查出“庐山”和“瀑布”的意思。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他在游庐山时观赏了瀑布,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二步:解诗题。)(板书:解诗题)
(三)读一读古诗,弄懂诗句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结合课下的注释认真读古诗,谈谈你能读懂什么?
逐词逐句理解全诗,指导看图。
1.日照香炉生紫烟
“日”、“香炉”、“紫烟”各指什么?“生”是什么意思?让学生加以理解。日:太阳。香炉:香炉峰。紫烟:紫色的烟云。生:升腾起(变成了)。太阳照射在香炉峰,高高的香炉峰上升腾起紫色的烟云。
2.遥看瀑布挂前川
(1)“遥看”一词说明作者站在哪儿观察瀑布?(离瀑布较远。因为瀑布高大,遥看才能观其全貌。)
(2)“挂”、“前”、“川”各是什么意思?放在一块儿是什么意思?
(挂:悬挂。前:前面。川:河流。挂前川:指瀑布远看就像悬挂在山峰前面的一条大河流。远远望去,瀑布就像一条悬挂在山峰前面的大河。)学生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话的意思。
3.飞流直下三千尺
(1)(瀑布从高高的山崖直泻而下,足足有三千尺长。)
(2)“飞”、“直”写出了瀑布的什么特点?(水流快,山势陡)
(3)水流快、山势陡,真有三千尺吗?这是一种什么修辞手法?(夸张手法)
(4)瀑布的快、急、猛带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
4.疑是银河落九天
(1)“银河”、“九天”各指什么?
(银河:晴天夜晚,天空呈现出一条明亮的光带,夹杂着许多闪烁的小星;看起来像一条银白色的大河。九天:天的最高处。古人认为天有九重,最高的一重称为九天。诗里形容极高的天空。)
(2)“疑”是什么意思?作者疑什么?诗句的意思是什么?
(疑:怀疑。使人怀疑是银河的水从天上的最高处倾泻下来了。)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句的意思。
师小结:由瀑布到银河,这是作者的一种奇特的联想;将瀑布比作银河,既写出山势的高峻陡峭,又写出瀑布倾泻而下的速度与气势,给人以壮观之美。
5.让学生把整首诗连起来讲一讲它的意思。
师:这是学习古诗的第三步:明诗意。(板书:明诗意)
(四)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表达诗人对庐山瀑布景色的赞美之情。)
这是学习古诗的第四步:悟诗情。
(五)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1.教师要给学生范读,要读出语气、感情。
2.指导朗读,注重节奏韵律,重点把握“生、挂、飞流直下、疑、落九天”。
3.试背诵。
三、以学法自学《枫桥夜泊》。
(一)学生用以上学法自学
(二)汇报交流:
1、知诗人:唐代诗人,张继。
2、解诗题:夜泊枫桥,夜晚把船停泊在枫桥岸边。
3、明诗意:
你仿佛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月亮下落,乌鸦啼叫,霜雾弥漫着夜空。面对着江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火,心情愁闷,久久不能入睡。半夜的时候,姑苏城外寒山寺敲钟的声音传到了客船。)
4、 悟诗情:
(1)这幅画在你眼里是这样的美丽,但是,它在诗人的眼里却不是这样的,这和诗人当时的心情有关。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诗中的哪个字写出了这种心情?(愁)
(2)让我们成为诗人,坐上小船,回到那个秋夜吧。 齐读
(3)与学生交流:张继,你看到了什么?你听到了什么?孤身在外,你想到了什么?
再次有感情朗读
四、比较两首诗的异同,加深理解。
师:《望庐山瀑布》和《枫桥夜泊》这两首诗,你在读过之后发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吗?(出示思考题)
相同:唐代诗歌,写景抒情。
不同:《望庐山瀑布》表达作者对庐山瀑布壮丽景色的赞美之情;《枫桥夜泊》抒发了作者在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情感。
师:带着不同的感悟,我们一起再来诵咏这两首古诗吧!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