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文化[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科技与文化[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9-24 10:46: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第22课 科学技术与思想文化(二) ----晚清教育改革与民国时期的文学艺术 乌鲁木齐市第76中学 张万回顾旧知识: 中国近代著名的科学家和思想家都有谁?他们当中最长国人志气、打破西方技术垄断的人物是谁?詹天佑—洋务运动赴美幼童留学生,大学毕业后归国。
侯德榜—留美博士。
严 复—曾留学英国。 为什么没有中国自己独立培养的近代化人才呢?一.晚清新式教育的开端1、近代中国的教育制度
到底发生了什么问题?2、近代中国的社会现状是
怎样的?3、近代教育改革的出发
点和目的应该是什么? 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
近代中国的需要。 列强侵华——不平等条约
——半殖民地化严重。 学习西方;改变落后挨打
的现状。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登上天安门城楼,向全国颁布《明定国是诏》,吹响了戊戌变法的号角。在这五百字的诏书里,有1/3的篇幅是关于创建京师大学堂的决定……凡涉及京师大学堂开办的问题,光绪帝都有求必应,大开绿灯。资料: 这段资料反映出清政府的一种什么心情?创建京师大学堂的意义: 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戊戌变法留下的重要成果,它的创办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京师大学堂是1898年年底正式开的学,新增了科学、商务、艺术、外语等课程,教育面貌为之一新。但却出了个怪现象,国家仍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原因何在呢? 症结:新旧教育并行,科举制干扰了新式教育的创建。 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解决办法: 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拟定《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并于1906年开始推行新式教育制度。 找一找:
《奏定学堂章程》中规定普通中学育人的三个目标是什么?做 官;升入高等学堂;从 事 实 业。比一比: 《奏定学堂章程》的课表与今天有何不同?特点:封建色彩未除,立足作官和升学。二.讴歌光明、鞭挞黑暗的文学、艺术家 问题:民国时期的时代精神和神圣使命是什么?弘扬科学精神,批判封建愚昧,
讴 歌 光 明,鞭 挞 黑 暗。光明是什么?黑暗是什么?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
追求人民民主,反对专制独裁;
讴歌民族独立,反抗外来侵略。民国的时代特征: 民国时期文学艺术领域出现了哪些著名的文学艺术家和杰出的文艺作品呢? 这些作品是如何立足时代特征反映时代精神的呢?“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精神写照。 其作品有塑造被封建文化所毒害而迂腐、麻木的知识分子形象,也有借“狂人”之口,大胆揭露封建礼教“吃人”,是新文学运动奠基之作。 激励国人艰苦奋战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念。 你知道聂耳、冼星海还创作过哪些歌曲吗? 聂耳:《前进歌》《毕业歌》等;
冼星海:《生产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游击军歌》《在太行山上》等。 音乐欣赏晚清教育起步艰,学堂章程废科举;
时代精神看民国,神圣使命属文艺;
弘扬科学批封建,讴歌光明挞黑暗;
鲁郭徐聂冼赵丁,一批巨匠领潮流。 本课小结: 谢谢,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