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戊戌变法[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戊戌变法[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227.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6-09-26 18:23: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8张PPT。戊戌变法戊戌变法的兴起和发展背景:《马关条约》的
签定,大大加深
了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光绪帝慈禧太后 19世纪末,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英、法、美、德、
意、日、俄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因此加紧了对落后国家
和地区的侵略。中国边疆地区出现新危机:《马关条约》的
签定,中国再次遭受割地、赔款以及大量主权进一步丧失的
厄运。如何摆脱被瓜分的民族危机和发展资本主义成为摆在
中国人民面前的两大历史任务,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承担起
这两大任务,掀起了一场维新变法运动,是中国人们对救国
道路的又一次探索。
主要的维新活动1、公车上书
时间:
经过:
影响:
2、《万国公报》
创办人物:
目的:
3、强学会的成立
1895年《马关条约》的签定消息传到北京,
正在北京参加科举考试的康有为、梁
启超,邀请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
联名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
请求变法图强。对清政府触动不大,但是轰动全国,
为维新变法运动揭开了序幕。康有为、梁启超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
况,宣传维新变法。《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
学会的机关报发行。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形成
了。
戊戌变法的高潮——百日维新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第33页“百日维新”部分,思考下列问题:
1、光绪皇帝为什么同意维新派进行变法呢?
2、维新变法的内容有哪些?
3、“戊戌变法”为什么被又称为“百日维新”?1、光绪皇帝为了巩固清朝的统治,希望自己有
所作为而不愿意做亡国之君,便同意让康有为
全面筹划变法。 政治 方面: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经济 方面: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思想文化方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
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军事 方面:训练新式军队。戊戌变法是从1898年6月11日开始,但到了1898年9月21日
又被手握大权的顽固派镇压,光绪帝被囚禁。参与变法的遭
逮捕杀害。历时103天,所以又称“百日维新”。戊戌变法的失败戊戌政变
由于变法触动了顽固派的利益,而清朝
的大权掌握在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
手中,在9月,慈禧太后发动政变,把
光绪帝囚禁在中南海瀛台,并大肆地逮
捕维新人士。康有为、梁启超等人逃至
国外,谭嗣同、杨锐、林旭、刘光弟、
杨深秀、康广仁六人不肯逃跑,被杀害。
他们六人被称为“戊戌六君子”。
同学们,你们认为他的死是否值得呢? 通过本课学习和课外资料的阅读,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第一,没有充分发动群众,仅仅局限于上层;
第二,维新派手中无实权,所依靠的皇帝——光绪帝也只是傀儡;
第三,袁世凯的出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