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试题
2019. 1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填涂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的 地方。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 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卷上。
3.第II卷用钢笔或0. 5毫米中性笔直接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近年来,孟氏宗亲联谊会、郭氏宗亲联谊会等在德州成立并加强了宗亲联谊,全力推进人 谱登记和家谱的续修工作。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
A.分封制B.宗法制C.礼乐制度D.内外服制度
2.观察下图“秦朝统治机制示意图”,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秦朝是一个法治国家B.太尉掌管律令、图籍
C.中央与地方互不统属D.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中国政治制度史》载:(明朝)设六科给事中,按六部的业务进行对口监察,可以风闻奏事, 而不一定负核实的责任,所以当时的六部官员“无敢抗科参而自行者”。这反映了明朝
A.君主专制统治强化B.吏治风清气正 C丞相制度已被废除D.谏议制度完善
4.清雍正时,朝廷在西、北两路用兵,事涉机密的军务较多,主政者担心军事机密被泄漏,于 是设立了军需房(后来改名为军机处),其官员都是主政者从内阁中书中选取的。这表明 A.军机处具有机密性B.内阁权力有所增强
C.内阁成为决策机构D.两个部门职责不清
5.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威尔?杜兰说:“希腊文明仍然活着,它走进我们心智方面的每一次呼 吸中,希腊的遗产太多,我们之中没有任何人能终其一生去完全吸收。”作者强调的是
A.现代社会急需要希腊文明B.希腊文明并没有中断和消失
C.希腊文明是最完美的文明D.希腊文明产生于特定的环境
6.亚里士多德说,雅典平民政治的本质特征是“大多数人的意志就是正义”,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大多数人”指的是成年男子B.多数人的决定肯定是正义的
C.少数人的意志更符合城邦利益D.实行的是人民主权集体决策
7.这些法律条文后经森都里亚大会(百人团大会)批准,公布于罗马广场,这是古罗马第一部 成文法典。这部法典是
A.《十二铜表法》B.《阿奎里亚法》 C.《卡拉卡拉救令》D.《查士丁尼新律》
8.下图是“君主立宪制下的德国与英国”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议会都是权力中心B.德国是君主专制
C.首相都由议会产生D.英国是议会君主制
9.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历时70年(1870-1940),按其发展主题,可以粗略地分为前后两个时 期,前期主要任务在于确立和巩固政体。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A.发动了法国大革命B.建立了第三共和国
C.通过了1875年宪法D.确定了国歌和国庆日
10.英国将鸦片战争解释成“先进文明战胜落后文明,并给落后文明带去新生”的战争,对这 种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忽视了战争的侵略性质B.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上
C.英国发动战争是正义的D.全面的看待战争的影响
11.《太平天国讨清檄文》中说,“满洲纵贪官污吏,布满天下,使剥民脂膏,士女皆哭泣道路, 是欲我中国之人贫穷也。”这说明其起义的根本原因是
A.贪官污吏当道B.卖官鬻爵盛行C.阶级矛盾激化D.民族矛盾激化
12.近代留学运动可以说开始于洋务运动前后的留学欧美,接着是“留日热”。“留日热”出现 的直接原因是
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3.“中国人民打死八国联军62人,打伤332人,迫使侵略军退回天津。”这指的是
A.三元里人民抗英B.义和团运动C.反割台斗争D.太平天国运动
14.近年来有学者对辛亥革命“既胜利又失败”的表述提出异议,似有自相矛盾之嫌,认为衡量辛亥革命的成败,应当主要从“破”和“立”两方面完成的情况去考察。就“破”这一任务 而言,辛亥革命
A.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B.推翻了清王朝统治
C.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传播了民主的理念
15. 20世纪的这场运动“源于民族主义,它要求政治上的公正,强调国家的正当权利”。关于 这场运动,叙述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是先锋队B.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民族意识开始觉醒D.仍然是资产阶级领导的
16.马克思所言“大工业不仅使工人对资本家的关系,而且使劳动本身都成为工人不堪忍受 的东西。”该论述
A.肯定了资本主义的积极作用B.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
C.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原则D.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深远影响
17.俄国有史料记载:“漫长的、痛苦的、纯粹的绝对专权结束,……人民自己拥有了权力、成 为了俄国的主人”;“政权应当转交给资产阶级”这一史料的直接背景是
A.二月革命B.《四月提纲》C.十月革命D.苏联成立
18.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国际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所支配的半独立国家”, 而在“政治方面还是处于军阀官僚的封建制度把持之下”。这次会议召开是在
A. 1921 B. 1922 C. 1923 D. 1945
19.抗战初期,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图所示正面战场的战役是
/
A.百团大战B.淞沪会战C.台儿庄大捷D.太原会战
20.毛泽东指出:“有了人大,并不妨碍我们成立政协进行政治协商。人大的代表性当然很 大,但它不能包括所有的方面。”这段话主要强调
A.政协仍有存在的必要B.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根本政治制度
C.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D.政治协商是多党合作的主要形式
21. 2019年1月2日《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习近平 总书记强调统一是历史趋势,是正道。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下面有关台湾问题 的表述正确的是
A.“一个中国”原则得到台湾同胞普遍认同 B.和平统一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贯方针
C.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的方针 D.“九二共识”是处理两岸关系的基础
22. 1949年5月,美、英、法控制区的制宪会议通过《基本法》,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在美、英、法 占领区宣告成立;同年10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在苏联占领区诞生。德国正式一分为 二。导致德国分裂的主要原因是
A.柏林墙的修筑B.两大军事集团的对抗 C.美苏冷战对峙D.美国推行马歇尔计划
23.观察下图并结合所学,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失去经济霸主的地位B.日本政治大国地位确立
C.西欧、日本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D.政治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24.中国代表团参加这次会议的总方针是:争取扩大世界和平统一战线,促进民族独立运动, 并为建立和加强我国同亚非国家的关系创造条件,力求会议取得成功。这次会议是
A.巴黎和会B.日内瓦会议C.万隆会议D.雅尔塔会议
25.观察下图漫画《山姆大叔忙坏了》,它反映的实质是
/
A.美国试图建立单极世界B.美国忙于应付危机
C.美国尽力维护世界和平D.多极化趋势在加强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0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 50分。)
26. (16分)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是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中展开的,只有对疆域进行有效 的管控和治理,才能推动国家的存续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周和秦朝的疆域图。
/
(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和秦朝加强疆域治理的地方行政制度,并结合所学简述其积极作用。(8分)
材料二古罗马的疆域图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明随着疆域扩大,古罗马的政体和法制经历了怎样的变 化?(4分)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治理
/
(3)根据材料三分别指出我国对这些地区采取的特殊的政治制度。(4分)
27. (18分)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就政治体制的结构而言,美国宪法在联邦层面采用三权分立体制。从宪法原理 的角度而言,精确地讲,三权分立所传达的是一种权力分立的理念,即政府权力应当适当 加以区分,以实现限制政治权力的目标。 ―刘晗《美国宪法的内在特性:制度结构、法律教义与宪法文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美国宪法是如何对政府权力“加以区分”的,并分析其目 的。(4分)
材料二辛亥革命是国家转型的助推器……推动国家权力的合法基础从“主权在君”转 向“主权在民”;推动国家权力的运转方式从“集权专断”转向“分权制衡”……推动治国理 民的游戏规则从“礼法之治”转向“宪法之治”。 ―颜德如《国家转型的助推器:现代国家构建视野下的辛亥革命》
(2)指出材料二中推动国家转向“宪法之治”的法律文献并概括其历史进步意义?(6分)
材料三回顾我国宪法制度近70年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宪法与国家前途、 人民命运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切实尊重和有效实施宪法,人民当家作主就有保证,党 和国家事业就能顺利发展。反之,如果宪法受到漠视、削弱甚至破坏,人民权利和自由就 无法保证,党和国家事业就会遭受挫折。 ―《习近平讲解我国宪法保持生机活力的根本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我国宪法实施的根本目的,并结合所学简述我国宪法建设的发展历 程。(8分)
28. (16分)近两年中美关系问题牵动世界目光,关乎各国利益。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 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履行合法而必要 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 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年6月)
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所 获,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 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 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 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罗斯?特里尔《毛泽东传》1980年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中美关系的变化并分析其对中国的政治影响。(8分)
材料二关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外政策的独立自主,邓小平的解释是:“我们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参加任何集团。同谁都来往,同谁都交朋友,谁搞霸权主义我们就反对谁,谁侵略别人我们就反对谁。我们讲公道话,办公道事。” ——《广安日报》2017年09月12日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政策,并结合所学举例说明。(8分)
高一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019. 1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B2.D3.A4.A5.B 6.D 7.A 8.D 9.C 10.A 11.C 12.C 13.B 14.B 15.B
16.B 17.A 18.B 19.B 20.A 21.D22.C 23.C 24.C 25.A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6题16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6分。共 50分。)
26. (1)西周:分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 加强。(4分)秦朝:郡县制,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奠定了中国古代大一统王朝制度的基 础。(4分)
(2)政体:从贵族共和制走向帝制。(2分)法制:从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从零散的法律 到整理汇编成法律体系(编成查士丁尼法典)。(2分)
(3)香港澳门:一国两制,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4分)
27. (1)区分:国会:立法权;总统:行政权;最高法院:司法权。(2分)目的:限制权力,加强民 主,避免专权。(2分)
(2)文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进步意义: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近代中 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4分)(从政治民主化、法制 化角度回答也可给分)
(3)根本目的: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2分)历程:1954年制定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 的宪法;文革时期宪法所规定的制度和原则遭到破坏;1982年颁布新宪法,之后对之进 行多次修订。(6分)
28. (1)变化:由对抗、敌视到正常化(或缓和)。(4分)影响: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促使 中国迎来建交高潮;有利于台湾问题的解决。(4分)
(2)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结盟政策;多边外交;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 平。(任意两点4分)例如:与俄罗斯、美国等国建立了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成立上海 合作组织,维护地区和平;积极开展“反恐”外交;积极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等等。(任意 两点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