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辽宁省大连市2018-2019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4 12:03:40

文档简介

大连市2O18-2O19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历史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个小题,每小题1. 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血缘关系只有以某种政治制度为依托,它才有可能形成社会的等级架构,同时也巩固了该政治制度。该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三省制 D.郡县制
2.西周的地方政治体制具有浓厚的贵族政治色彩,并且是一种分权体制,周大子远没有力量把其意志充分贯彻到各诸侯国。鉴于此,秦朝采取了
A.世卿世禄B.郡国并行C.官员任命 D.察举选官
3.《国史大纲》中记载,明朝废相后,……皇帝命令传之太监,太监传之管文书官,管文书官传之内阁。内阁陈说达之管文书官, 管文书官达之太监, 太监乃述之于御前。于是实际相
权,一归寺人(太监)。这说明
A.文书官与太监相互制约 B.内阁大臣权力至高无上
C.中枢机构运作程序混乱 D废除丞相制度出现弊端
4.右图是古代传说中的神兽―獬豸,历史上被人们赋予了很多
象征意义。清朝时监察官员官服上以獬豸为图案,,这体现的是
獬豸象征意义中的
A.能辨忠奸 B.力大无敌
C.形态威猛 D.能解纠纷
5.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港湾众多,几乎没有大面积的整块平地。这种地形对古希腊历史发展的影响是
A.对古希腊民主政治起了决定作用 B.促进了古希腊传统农林业的发展
C.有利于古希腊海外商贸业的发展D.使古代希腊很难与外界广泛交流
6.雅典有几万常住外来移民,主要从事工商业和金融业,为雅典人提供税收,却没有出席公民大会的政治权利。这说明雅典民主制
A.民主范围有限 B.公民之间不平等
C,体现集体管理 D.权力与义务对等
7.《十二铜表法》的条款虽然没有给平民带来多少好处,但法典的编纂仍是平民的胜利。这主要是因为
A.贵族既得利益受到削弱B.平民获得了更多利益
C.贵族私有财产得到保障D.法律不可被随意解释
8.二战期间,在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谈话时,英国首相丘吉尔说他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事事得与他的内阁商量,并得到内阁的支持。这说明英国首相
A.反对君主立宪B.与内阁共进退
C.要对内阁负责D.是国家的元首
9.如果美国当时继续维持权力首先是地域性的政治结构(即州权至上),美国必然再次被欧洲列强瓜分,从而丧失独立战争的成果。这说明
A.分权制衡可防止专制独裁B.走向联邦制是历史的必然
C.北美并没有真正获得独立D.州权至上有利于各州交流
10. 1789年大革命后的法国建立了立宪政体,此后又多次发生革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在整个过程中不断推动革命向前发展的主要力量是
A.人民群众B.立宪派C.共和派D.启蒙思想家
11.德意志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国会,军官由皇帝任命。另外,军队在国家中地位突出。由此可知,德意志帝国的政治特点是
A.皇帝和首相掌握国家政治大权
B.皇帝地位尊崇和皇权至高无上
C,军队和军人身份受到全民尊重
D.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12.《南京条约》签订后,关于英国人在通商口岸的人城居住问题,咸丰帝及其办理涉外事务的首席代表认定:夷人入城事关中外大防,使其与士民杂居,不独有损天朝体面,亦可能扰乱人心。由此可知
A.英国人想借机割占中国领土B.英国完全打开了中国的市场
C.清政府还没有认清国际局势D.这是中英间战争爆发的根源
13.江苏常熟地主龚又村在他日记里记有:凡是太平天国克复的地方,到处都是“地符庄帐(同“账”)付焚如,官碟私碟总扫除”(官碟,指官府文书。私碟,指地主文券一类的东西)。这表明
A.太平天国绝对平均分配产品B.太平天国势力范围迅速扩大
C.太平天国代表农民阶级利益D.常熟是太平天国运动的中心
14.甲午战争后期,在北洋舰队陷人绝境之际,日军将劝降书送至丁汝昌手中。丁汝昌表示“予决不弃报国大义,今惟一死以尽臣职!”最后自杀殉国。这表明丁汝昌
A.是个目光短浅的将领B.坚贞不屈并以死报国
C.对战败负有主要责任D.是政治腐败的牺牲品
15. 1926年“双十”前夕,上海法租界商总联会发表的宣言认为“……十月十日为吾中华民 国开国纪念日,亦即共和诞生之纪念日。吾商界虽未食共和之赐,而同处共和旗帜之 下,必努力奋斗……”。这体现了
A.民主共和理念得以传播B.国共合作产生良好效果
C.上海商界不认可共和制D.全国各界拥护民主共和
16,广东梅县中学生黄药眠在经历五四运动以后,开始觉得新的社会理念如“自由恋爱”, “个性解放”,“打倒孔家店”很有意思。这体现了五四运动
A.是民主革命的转折点B.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
C.是以青年学生为主力D.具有思想启蒙的作用
17. 1913年3月,国民党元老宋教仁在上海遇刺。他在弥留之际给袁世凯发去电文:“伏冀大总统开诚心,布公道,竭力保障民权,惮国会得以确定不拔之宪法,则虽死之日,犹 生之年。”从中可以看出
A.实现政治民主化在中国行不通 B.宋教仁对民主事业在不懈追求
C.资产阶级革命派退出历史舞台 D.袁世凯是中国民主宪政的希望
18.右图是国际工人联合会(1864 -18 76年)德国支部绘制的宣扬
社会主义的图画(图片里中间部位德文的中文意思是团结、劳 动)。
该图反映的主题是
A.德国工人阶级掌握政权
B.社会主义国家间的联合
C.欧洲各国间的政治联合
B.世界无产阶级的大联合
19. 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发动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颁布了一系列革命措施,其 中最能体现巴黎公社政权性质的是
A.要求公社委员因公务缠身在公共食堂就餐时自己付钱
B.公社行政、司法等部门的各职位人选都是由普选产生的
C,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企业交给工人管理并监督生产
D.通过法令用世俗教育全面代替宗教教育实行义务教育
20.列宁对人类历史发展的杰出贡献是
A.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坚决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C.推翻了沙皇的封建专制统治 D.解决了俄国农民的土地问题
21 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期间)部分省区农会会员统计
/
由表格中数据的变化可以看出
A.全国各地农民运动蓬勃发展 B.国民革命运动由北向南展开
C.农民运动是国民革命的核心 D.北伐战争推动农民运动发展
22.抗日战争的初、中期,日军的侵华步伐被有力遏制的主要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顽强阻击日军的进攻 B.共产党军队在敌后不断打击日军
C.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有力配合 D.侵华日军的整体实力在急剧下降
23. 1949年中国人民基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 立了新中国,这标志着中国
A.新民主主义革命已基本胜利 B.社会主义制度初步确立起来
C.国内外反动势力被彻底消灭 D.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24.新中国建立之初,党和政府就把建立国家的政治制度当做头等大事。国家的根本政治 制度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下来的时间是
A. 1949年B. 1954年 C. 1956年D. 1978年
25. 2004年,国务院发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首次提出“公众参与”,要求政府 广泛听取、征求和吸收人民的意见。行政规则或重大决策可以被诉,法院可以审查其 是否忽视或轻视重要且合理的意见。这表明
A.新时期逐步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 B.政府十分重视加强基层政权建设
C,中国进入建设法制化社会新时期 B.在法律面前政府与人民是平等的
26. 1982年,面对撒切尔夫人的“主权换治权”之说,邓小平坚定指出,我们希望通过和谈 解决问题……而且希望香港不发生动乱,否则我们要重新考虑收回香港的时间和方 式。但对香港的前途,邓小平提出了“一国两制”。这体现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
A.改变了收回的既定方式 B.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C.恢复了与香港间的三通 D.致力维护中英友好关系
27.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如果没有马歇尔计划,西欧是很难避免共产主义专制统治的。 此观点意在强调马歇尔计划能够
A.遏制社会主义渗透西欧 B.推动杜鲁门主义的提出
C.促进欧洲迅速走向联合 D.保证美国全面控制西欧
28.欧共体的成立对世界格局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A.推动了两极格局的迅速瓦解 B.遏制了苏联势力的不断扩张
C.利于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D 推动了欧洲各国的共同发展
29.周恩来曾指出:“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 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力,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这 段话主要在强调
A.大国应成为尊重他国的表率 B.社会主义国家间应和平相处
C.各国之间应相互包容和开放 D.美国的霸权主义应受到批判
30.理论界通常认为,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交替时期。导致这一局 面出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A.美苏争霸 B.柏林危机 C.华约成立 D.苏联解体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5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31题30分,第32题25分,共55分)
31. (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 这个方案的主旨是要变更政治制度,其最后目的是要改君主立宪,以期民族精神及维 新事业得在立宪政体之下充分发挥和推进。变法运动无疑的是比自强运动(洋务运 动)更加西洋化、近代化。康有为虽托孔子之名,及皇帝的威严去变法,他依旧失败,因 为西太后甘心作顽固势力的中心。满清皇室及士大夫阶级和民间的顽固势力本极雄 厚,加上西太后的支助,遂成了一种不可抑遏的反潮。 严格说来,拳匪运动(义和团运动)可说是我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 不过这个方案是反对西洋化、近代化的,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拳匪的 惨败是极自然的。惨败代价之大足证我民族要图生存绝不可以开倒车。 ―摘自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有七章五十六条,除了现代民主共和制度所应有的主 权、人权、三权分立、国土以及模仿美国两院制国会等一般性条文外,还特意把政府的 模式由原来的美国式总统制,改为法国式的;议会中占据多数议席的政党筹组政府,组 成内阁,内阁总理直接向国会负责。这样,大总统就变成虚位元首了。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康有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建立什么政体?概括作者对义和团运 动的态度及理由。(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革命党人推进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途径。《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的主要目的是什么?(10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维新派和革命派在政治民主化进程中遇到的 阻力并分析失败的根本原因。(10分)
32. (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 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 求”,被后人誉为“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由国务院总理兼外 交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引自《再论现代中非关系》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法等国的殖民统治迅速崩溃,亚洲、非洲出现了大 量的民族独立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相互对峙的 局面开始形成,国际形势趋于紧张。为此,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 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加强新独立国家之间的经济、文化合作,采取了和 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对外政策。1961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 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从此,不结盟运动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 舞台。中国前外交部副部长王毅说:“中国一向重视不结盟运动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 作用,始终与不结盟国家风雨同舟,相互支持。” ―摘编自张建华主编《世界现代史》
材料三历届联大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
到1970年,支持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提案,第一次超过支持美国反对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提案的票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步伐不可阻挡。
——引自《中国外交史》
(1)材料一所述是什么会议?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中提出了什么方针?该方针发挥了什 么作用?(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原因。(8分)
(3)说明材料一、二与材料三所述事件之间的关系。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 析二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的世界意义。(9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
1.B 2.C 3.D 4.A 5.C 6.A 7.D 8.B 9.B 10.A
11.D 12.C 13.C 14.B 15.A 16.D 17.B 18.D 19.C 20.A
21.D 22.C 23.A 24.B 25.D 26.B 27.A 28.C 29.C 30.D
二、非选择题
31.(1)政体:君主立宪(或立宪政体)(3分)
态度:肯定(1分)。理由:认为义和团救国救民(1分);否定(1分)。理由:认为义和团反近代化,开倒车。(4分)
(2)途径:革命(或武装起义或暴力手段);制定宪法(或立宪或议会斗争)。(6分)
目的:防止袁世凯独裁(4分)
(3)阻力:封建顽固势力(或满清皇室及士大夫阶级和民间的顽固势力)(2分);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势力(2分,只答袁世凯给1分);帝国主义势力(或列强)(2分)。
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或资产阶级局限性或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4分)
32.(1)会议:亚非会议(万隆会议)(2分);
方针:求同存异(2分);
作用:团结不同制度的亚非国家,共同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促进合作与发展。(4分)
(2)原因:战后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亚非拉许多国家独立;殖民主义体系迅速崩溃;美苏“冷战”威胁世界和平;亚非拉独立国家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的需要。(8分)
(3)关系:亚非国家(发展中国家)力量壮大;中国支持亚非国家(发展中国家)和不结盟运动;在亚非国家(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3分)
意义:有利于发展中国家联合自强;推动了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进程;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有利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6分)(言之有理,即可赋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