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沂蒙山小调课件(21张幻灯片)+教案+音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沂蒙山小调课件(21张幻灯片)+教案+音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2-14 06:20:54

文档简介

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小调集萃》
第二课时 《沂蒙山小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以喜爱的感情、自然优美的声音和富有临沂地方特点音乐语言,以饱满的感情演唱歌曲《沂蒙山小调》。表达歌曲所蕴含的赞美、热爱家乡的美好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学唱《沂蒙山小调》,通过聆听、演示示范、体验、分析、模仿、练习等教学方法,去感受、分析、理解歌曲,体会歌曲的民族风格、表达对家乡、对共产党的深厚感情。
2. 通过视唱旋律、演唱歌词,使学生从旋律、节奏、音色等方面感受音乐要素,理解音乐作品,丰富情感体验,感受到歌曲中的艺术形象。
三、知识与技能:
1.在学习中了解民歌的演变过程,了解民歌的分类,知道什么是小调、变换拍子、鱼咬尾的创作方法。
2. 通过演唱,感受体验小调的独特韵味与魅力;能用自然大方的声音,有山东民歌风格的演唱方法进行歌唱。
【教学重点】学唱歌曲《沂蒙山小调》,体验歌曲中主人公对民族、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教学难点】
演唱过程中,变换拍子学生会有困难,特别是三拍子的旋律句尾的时值容易唱不满;最后一句歌词的最后一个字的节奏容易拖;如何表现歌曲的民族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4/4的《沂蒙山小调》的一段 ,学生听音乐辩拍子和曲名 。
歌词:咱们的共产党,领导的好。解放区的人民(哎)喜洋洋。
二、什么是小调 。
三、民歌的分类。
四、《沂蒙山小调》的创作及流传过程。
五、认识《沂蒙山小调》的作者:阮若珊、李林。
六、学唱4/4的《沂蒙山小调》(先唱谱后唱词)。
七、导入并学唱新歌《沂蒙山小调》。
1.变换拍子。
2. 视唱曲谱。
3. 视唱歌词。
4.启发思考:改为四三拍子以后,情绪是否发生了改变?
感到幸福就大声的唱出来。
5.聆听音乐家的演唱。
6.研究“怎样唱出风当地风格的《沂蒙山小调》。“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指导。然后总结出“旋律的变换,特别是前倚音、下滑音(甩音)等,使得歌曲具有浓郁的沂蒙风格。
7.练习演唱民族风格浓郁的 概括这首歌的风格特点,学生对这首歌的描述做判断。
8.介绍“鱼咬尾”的民歌创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