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抗美援朝 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课 抗美援朝 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3 21:57: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第2课 抗美援朝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原因;了解抗美援朝战争的简单过程,掌握抗美援朝战争的结果及其意义,能说出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
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课本、地图及网上查询,获取有效信息,在掌握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总结思考历史问题的方法;通过原始资料再现、了解史实的真实性与可靠性,掌握获取历史信息的有效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志愿军战士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人民军队是战胜国内外敌人的重要法宝,是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开展经济建设的重要保证。抗美援朝是一场伟大的反侵略的正义战争,既保卫了中朝两国的安全和独立,也鼓舞了世界被压迫人民的解放斗争,沉重打击了美国的侵略扩张政策,也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威望。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抗美援朝的过程;黄继光、邱少云等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精神。
难点:朝鲜战争的必要性和胜利的原因
三、教学设计
学案
导案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
悍然派兵侵略朝鲜。以美军为主的所谓 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 ;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 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 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的安全。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 。
2.为了 、 , 年
月,以 为司令员的 开
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
抗击美国侵略者。
3.美国根本没有料到 出兵
参战。联合国军总司令
扬言要在两个星期内结束战
争,回美国去过圣诞节。中国
人民志愿军同朝鲜军民并肩作
战,连续发动 次大规模战
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 附
近。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中国人民志愿军在与敌人战
斗中,涌现出无数可
歌可泣的英雄人物 和
就是他们中的代表。
2、 年 月,美国侵略军发
动 战役。它的得失关系到整
个安危。这个战役历时40多
天,敌人先后投入6万多兵力,
向不足4平方千米的我军阵地
上,倾泻近200万颗炸弹和炮
弹,使 化为一片焦土,志
愿军坚守阵 次冲击,最终取
得该战役的胜利, 是击退敌
军 战役中的一位战斗英雄。
他用自己的 堵住敌人的机
枪射口,壮烈牺。
3、 为了保证战斗的胜利和
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
律,纹丝不动,直至被大火吞
噬,壮烈辆牲。
4.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抗美援朝
战争中,发扬高度的 、
和 精神,被誉为

5、 年7月, 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 胜利。
6.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我国的 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 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 地位。
1、美国 联合国军 鸭绿江边 东北
台湾 台湾 中国 派兵援朝
2、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 1950 10
彭德怀 中国人民志愿军
3、中国 麦克阿瑟 朝鲜 五 三八线
黄继光 邱少云
1952 10 上甘岭 中部 上甘岭 900多 黄继光 上甘岭 胸膛
邱少云
爱国主义 革命英雄主义 国际主义 最可爱的人
1953 美国 胜利
6、经济建设 和平 国际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朝鲜战争初期,美国采取了一系列侵华措施,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中国为什么还要出兵朝鲜?
3、抗美援朝的目的、性质、开始时间、参战部队、司令员、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抗美援朝战争出现的代表人物是?他们各有什么事迹?他们的事迹体现了什么精神?
2、人们为什么称中国人民解放军为“最可爱的人”?
1.学生阅读课本,总结如下: 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美国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如下:美国出兵侵略朝鲜,中朝同为社会主义国家,唇齿相依,我们不能坐视弱小的邻国受强国的欺凌;美国侵略军直接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朝鲜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
3.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性质: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开始时间:1960年10月;参战部队:中国人民志愿军;
司令员:彭德怀;经过: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连续发动五次大规模战役,把美国侵略军赶回到“三八线”附近,还取得了上甘岭战役的胜利。结果: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中朝人民取得反侵略战争的胜利。
黄继光和邱少云,黄继光在上甘
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胸腔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壮烈牺牲;邱少云为保证战斗的胜利和潜伏部队的安全,严守潜伏纪律,直至被大火吞噬,壮烈牲体现了英雄们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无
私的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他们具有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等。
他们为保家卫国、支援朝鲜,赴朝作
战。他们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畏艰险,用自已的鲜血和生命赢得这场战争,伸张了正义,援助了朝鲜,保卫了祖国,为国家和民得了高的国际染,因此称为“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阅读下列材料:
彭德怀在《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接朝工作的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它也雄辩地证明,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不可战胜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中国革命胜利后起了深刻变化的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毫无疑问,朝鲜的教训将鼓舞一切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为保卫祖国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者的决心和信心,鼓舞他们加紧展开争取本国的独立探和平、民主、统一的斗争。这对于保障远东和平,是一个重大的贡献”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中“它雄辩地证明”的“它”具体是指什么历史事件?“一个觉醒了的、敢于为祖国光荣,独立和安全而奋起战斗的民族”是指哪一民族?其重要代表是什么?
(2)“今天的任何帝国主义的侵略都是可以依靠人民的力量击败的”中的“帝国主义”在这一事件中主要是指哪一帝国主义国家?它当时的哪些侵略活动严重威胁着中国的安全?
(3)“亚洲历史的前进车轮,是侵略势力所绝对不能扭转的”主要可以从哪一具体的事件得到印证?对此你有什么认识?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
(1)抗美援朝。中华民族。中国人民志愿军 (2)美帝国主义;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车”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国飞机入侵中国领
空,轰炸扫射中国东北边境城市;第七舰队入侵中国台湾海峡,阻止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
(3)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鼓舞了世界被压追人民争取独立和解放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影响。
国内人民的踊跃参军和大力支持;志愿军战士和朝鲜军民的英勇善战;党的正确决策、彭德怀的正确指挥,中朝人民的并肩战斗;抗美援朝的正义性;国际正义力量的大力支持等。




1.抗美援朝发生在( )
A、1950年6月
B、1950年10月
C.1951年6月
D.1951年10月
2、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用身躯堵住敌人枪眼而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B、邱少云C.毛岸英D.彭德怀
3、“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这是什么战争中的一首战歌( )
A、抗日战争B、北伐战争
C.抗美援朝D.解放战争
4、1950年10月,以( )
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
A.朱德B彭德怀C.贺龙
D.刘伯承
5.朝鲜战争中,中朝军民五战五捷,并将美军赶回( )
附近
A.汉城B釜山C.金边D、三八线
6.遵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的英雄是( )A.黄继光B.邱少云C.雷锋D.赵尚志
答案:
1.B2.A3.C4.B5.D6.B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材料二:“朝鲜战争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对手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
-----------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材料一:“跨过鸭绿江”的军队名称是什么?这支军队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请举出典型代表
(2)、那些事件证明美国人选错了“战争对手”和“地点”?
(3)、“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标志是什么?
(1)中国人民志愿军。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自己的身体堵住敌人的机枪射口,保证了战争的胜利;邱少云严守潜伏纪律,壮烈牺牲。
(2)、战争初期,中朝军民五战五捷;上甘岭战役
(3)、1953年,美国被迫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
小结
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时间:
2、原因:
3、经过:
4、意义
二、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
1、上甘岭战役
2、黄继光、邱少云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有何重大意义?
答案:第一、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打破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全世界人民保卫作和平反对侵略的勇气和信心、对国际局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战争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第三、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环境。
第四、我国建立了一支较为现代化的海、陆、空军和其他各兵种的国防军、并取得了对美作战的经验。
第五、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政治觉悟、振奋了革命精神、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和国际主义精神。全国人民前团结、推动了我国各项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