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夏(西师版)(同课异构2套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夏(西师版)(同课异构2套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4 10:58: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夏
教学目标
自学本课四个生字,理解“气氛、沸腾、升腾、承前启后、旋律”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够运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吟诵、想象画面等方法,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欣赏散文优美、精辟、诗化的语言,品味文中写夏的好词好句。2.诵读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江南水乡、塞外荒漠、黄河落日等风景图片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播放多媒体课件:江南水乡、塞外荒漠、黄河落日等风景图片,先让学生观察, 然后请他们说一说这些图片展现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教师简单指点后,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们学习过许多赞美四季景色的古诗,其中吟诵春花秋月的比较多,如“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是写春天景色的;“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写秋天景色的。诗人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也不少,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但夏天却极少被提及。一说到夏天,人们总会想到骄阳似火,酷热难耐,好像找不到值得赞美的方面。那作者梁衡在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自由朗读课文,提出不明白的字词或不理解的问题。
2.读课文,以小组为单位,交流预习情况。
(1)教师检查指导,读准下列生字:
芊(qiān) 曼(màn) 匍(pú) 匐(fú)
(2)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气氛:指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
磅礴:(气势)盛大。
升腾:腾跃,向上升起。
洋溢:情绪、气氛灯充分流露。
灵秀:(自然环境)神奇优美。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冲刺:比喻接近目标或快要成功时做最大的努力。
旋律: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
轻飞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
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承前启后就是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
3?用横线画出文章中直接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再仔细读一读。
(夏天是热烈的,金黄的,紧张的,我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
教师指导朗读这句话,并板书。
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总结夏天的印象
结合“夏天是热烈的,金黄的,紧张的,我想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季节。”这句话,想一想课文从那几个方面赞美了夏天?
教师检查指导,板书:(热烈、色彩、旋律)
2.感受夏天的气氛
(1)夏天的气氛热烈得像什么?作者把“绿草、林带”各比作什么?在这沸腾的夏季、密密的绿草、茂盛的树林中,我们能感受到什么?
(夏天的热烈气氛就像冷水被逐渐加温,直到沸腾。作者把生长茂盛的草比作密而厚的头发,把繁茂的林带比作墨绿色的长墙,形象地表现出草和树在夏天蓬勃生长的景象。我们感受到了夏天里生物旺盛的生命力。)
“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这两句话蕴含着怎样的意思?
(春季里播种的庄稼,经过春天的孕育,在夏季迸发出旺盛的生命力,呈现出勃勃生机。)
(3)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3.欣赏夏天的色彩
(1)“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这”指什么?有怎样的道理?
(联系上下文,清楚地看出“这”指的是“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然后出示句子:“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洋溢着成熟的气息。”比较研读,深刻体会。明确作者从绘画的观点对“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这一现象做出的解释)
(2)结合对“希望”、“成熟”等词语的理解,完成填空:
夏天,正当 之间,正是一个 、 的旺季。
(春华秋实 承前启后 生命交替)
(3)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的含义。(夏天是从春到秋的过度季节,是从满怀希望逐渐走向成熟。)
(4)田间长着哪些庄稼?作者运用什么修辞手法写出它们怎样的长势?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棉苗、高梁、玉米和瓜秧赋予人的动作,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它们在夏天旺盛生长的状态。)
4?感悟夏天的旋律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出自白居易的《观刈麦》。根据搜集的资料,说说诗句意思。
(出示“‘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引导学生读这句话。)
文中哪些词反映出人们夏季的繁忙、紧张。小组合作交流。
( 绷紧 快割 快打 还要 又得 赶快)
(3)有感情地朗读全段,读出夏天紧张的旋律。
四、精读全文,拓展积累
1.引读文章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对夏季的赞美之情。
3.回忆以前背诵过的描写夏天景色的古诗词,把诗句写下来。
【板书设计】

第一部分(1~3) 赞美黄金季节

第二部分(4)总结 抒情
【课堂作业新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语;
2、填空:
(1)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长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墨绿色的长墙。
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把 比作 ;把 比作 。
你看,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个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物们的动态,使我们看到了他们旺盛的活力。
文中有许多句子把夏天的景象写得形象生动,读一读,抄一抄。
答案:
1.略
(1)比喻 细草 厚发 林带 长墙(2)拟人

【课后反思】
当代作家梁衡的《夏》,是一篇语言生动形象而内涵丰富的优美散文,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我将这篇散文的教学大致思路定为:情境导入——整体感知——细读探究——拓展积累,并将教学重点放在品味语言和朗读上,这也是散文教学的两大重点。只有抓住重点的词语、句子或者语段做深入细致的研读,才会领悟作者用词造句的匠心独运及表情达意的淋漓尽致。注重培养学生品味语言的能力,通过让学生赏析优美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鉴赏和审美能力。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师生一起经历学习过程,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思考探索发现。通过品读、吟诵,欣赏了散文优美的语言,感受了语言魅力。学生们了解夏天的特点,体会了作者赞美夏天、赞美大自然、赞美劳动者的思想感情。
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同时又是支持者和帮助者,既要在前引导,又要从旁帮助,和学生一起合作探究,实现和谐互动,共同完成学习目标。通过这堂课,我的教学思路更加清晰,设计得也很合理,学生基本生字词的能力重视,同时纠正学生的表达,强调他们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同时我也清醒的认识到了许多不足,比如课堂的把控能力,引导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过渡衔接的语言不精炼等等。我相信我今后一定能做得更好。 
课堂语言还不够精炼。具体表现在提问评说缺乏一针见血的穿透力,语言随意,语言的美感不足。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上的脑力活动效率。”对语文教师来说,只有不懈地追求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具有较好的语言修养,才能把教学搞得生动活泼,情趣横生。今后,在课堂教学时,我需要多多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我会在教学时精心准备每一节课,并经常性地反思自己的语言表达,便于以后改进。 
说课稿
各位领导、老师们,你们好!
今天我要说课的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时《夏》。
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夏》是梁衡先生的一篇散文,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课,这一单元是介绍各地美丽风光的。《夏》中描写的是梁衡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义在。文章清新短小而又内涵丰富,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了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这篇课文注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既突出高雅的进步的精品文化,又注意选入文质兼美的通俗作品。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以前学生们学过一些描写美丽景色的文章,懂得了一些描写景物的方法,在本课中我们又了解了梁衡先生描写景物的方法,这对于学生们今后的阅读和习作,都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说教学目标
本文写美的事物关键是作者善于从美的事物中发现美,并用美的语言表现美。本文语言的风格同文章描述的季节一样更加个性和张扬,更加有热烈的时代气息。大部分的学生很少读到写夏季的文章,崭新的内容、明快节奏、多彩的画面更加容易接受和领会。
学生们在对教材的学习中,已经逐步习惯了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且表现欲和竞争精神很强,尤其是在朗读美文这一方面相当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以如何有感情地朗读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挖掘。
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该课的教学目标应确定为: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作者思路。
2.体会文章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感受其语言魅力。
3.体味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单元训练要点和课文的特点,结合学生的认知基础,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确定为:欣赏语言,品味文中写夏的好词好句。
重点的依据:这篇散文的语言如诗歌一般,很有魅力,学生们只有学会了欣赏和品味语言,才能逐渐增加自己的语感,理解作者在文字中赋予的情感。进而
写出通顺优美的句子,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感悟语言的能力,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
难点的依据:六年级的学生学过的散文不多,对散文这种体裁不太了解,对散文语言的感悟能力有限,自然也就不能准确地体会到作者的情感。
说教法与学法
我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指导法。指导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朗读获取知识,激发情感,提升能力的方法。本节课通过指导学生五次走进课文,读中寻、读中思、读中品、读中悟、读中疑,来达到指导学习方法的目的。
五、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中我注重了对学生朗读的指导,既要求学生读得准确、流利、有感情,又要在读的同时,注意品味和理解。用带着问题读课文、提问、练习等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注意力。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江南水乡、塞外荒漠、黄河落日等风景图片,先让学生观察各地景色的不同特点,指出本课写的地点,导入新课。
设计的依据:刺激学生感官,引起学生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并为了解课文中描述的景色做初步的铺垫。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了解作者描述的对象是什么,头脑中形成对景色的总体印象,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并纠正指导。
3、细读课文,深入探究。
在本环节里,按照认知规律和课文写景的顺序,分四个步骤来学习。
总结夏天的印象
学生从整体上了解了夏天的特点——热烈、金黄、紧张,然后再看一看每个特点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感受夏天的气氛
学生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分析,明确作者是怎样通过文字让读者感受到夏天的热烈气氛的。
欣赏夏天的色彩
比较研读作者对春秋之色的描述,深刻体会。明确作者从绘画的观点对“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这一现象做出的解释。然后让学生填空完成课本上的句子,目的是学生明白夏天在从春到秋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大作用。
(4)感悟夏天的旋律
通过解释引语“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找出反映夏天紧张气氛的词语、感情朗读等方式使学生们能够感悟到那种一刻不得闲的紧张旋律。
精读全文,拓展积累
学生了解了作者描写的内容,品味欣赏了富有魅力的语言,感悟体会了作者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再来读一遍课文,就更能受到美的熏陶。由课内作者引用的《观刈麦》中的诗句,拓展到课外,让学生课外搜集有关夏天的诗句,丰富学生的积累。
五、说板书设计
我在设计板书时,注重展现出文章的脉络,使学生们对文章的结构一目了然,这样做的好处有三:(1)便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2)学生逐渐学会有条理地写文章。(3)逐步培养起学生总结概括的能力。
六、说作业布置
本节课我布置的作业是巩固性的,让学生们抄写字词和优美的句子,是为了达到积累的目的;写出句子的修辞手法,旨在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使他们在习作中练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写出生动形象的句子。
【我为什么要这样上课】
一、对教材内容的处理
新课标注重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材选入的课文注意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既突出高雅的进步的精品文化,又注意选入文质兼美的通俗作品。为学生独立学习,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创设必要的条件。《夏》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恰恰是因为它十分符合这样的原则。写景的文章以前学过很多,六年级的学生再来学习这样的文章,会感觉没有兴趣。在教材的处理上,我注意从课文内容的宽度和深度上进行拓展。如课文内容是写夏天的,我却在创设情境环节中,复习了描写春天和夏天的诗句。课文中描写的是黄河流域的夏天,我在布置作业时,就要求学生回忆自己以前学过的关于夏天的诗句,另外在处理课文内容时也从深度上进行了挖掘。
二、教学策略的选用
(一)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由浅入深,层层深入,整堂课让学生在兴趣中度过。先用精美的图片,提高学生的兴趣,然后环环相扣,初读,细读,精读,拓展。
整堂课里设计的问题难度也是由易到难的,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
(二)以读代教,让学生在朗读中品味语言,感受魅力,体会情感。这堂课中多次要求学生读课文,读句子,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朗读中达到初步的理解,教师稍作点拨,就可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指导法组织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通过问题导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整个学习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同课异构 1.夏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感受夏天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劳动人民的感情。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感情与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配合课文内容的图片
【教学过程】
谈话导入:
在一年四季中,你比较喜欢哪个季节?不喜欢哪个季节?(学生说,并简述理由)多数同学都不喜欢夏天,因为夏天酷热难当,稍一活动就热汗直流。我们今天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是《夏》,作者是喜欢夏天还是不喜欢夏天呢?学完课文,我们一定能够了解。不过要大家很投入很专注地去读去体会,才能对作者的感情有所感悟。
二、感情诵读:
(一)疏通文意:
1、过渡:请同学们仔细阅读文章,划出不懂的或有疑问的语句,并反复阅读思考,先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实在无法解决的就与同桌讨论交流,等全班讨论交流时我们一起来解决。
2、学生活动:学生按阅读要求阅读课文。(老师巡视,指导。)
3、全班讨论:提出疑问,对疑问发表见解。
(1)在这个环节穿插生字词教学,由学生自己讲。
读准下列生字:
芊(qiān) 曼(màn) 匍(pú) 匐(fú)
结合课文,理解词语。
气氛:指特定环境中给人强烈感觉的景象或情调。
磅礴:(气势)盛大。
升腾:腾跃,向上升起。
洋溢:情绪、气氛灯充分流露。
灵秀:(自然环境)神奇优美。
迸发:由内而外地突然发出。
冲刺:比喻接近目标或快要成功时做最大的努力。
旋律:声音经过艺术构思而形成的有组织、有节奏的和谐运动。
轻飞曼舞:音乐轻快,舞姿优美。
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多用于比喻)
承前启后:承,承接。启,开创。承前启后就是承接前面的,开创后来的。
(2)(师:现在我们全班交流、讨论,内容有两个:
①已经解决的疑问,自己认为有价值的,把你解决的过程和认识现在与大家交流;②还有的疑问不能解决的,提出来,请别人帮助。)
4、师对学生的交流和讨论进行随机的点拨和评价。
(二)理清结构:
1、过渡:经过大家共同努力,基本上理解了文章的意思。下面我们就在理解了文意的基础上,来理清文章的结构。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并且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思考问题:本文作者对夏的感情是喜欢还是反感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作者眼中的夏有什么特点?
2、学生活动:
(1)学生独立阅读。
(2)五分钟后,小组合作讨论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
(学生自行选择分组并选出组长。组长负责督促每个组员有顺序地发言,总结组员意见并推出一名代表准备在全班发言。)
注:老师巡视、参与、对话。(作者喜欢这儿的夏天;作者从气氛、色彩、旋律等三方面来写夏天;作者眼中的夏有三个特点:热烈、金黄、紧张。)
3、各组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参与,理清文章结构。
板书: 第一部分(1~3)赞美黄金季节

第二部分(4)总结 抒情
三、揣摩品味
1、过渡:刚才大家对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感情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大声朗读课文,并选出一句或一段你认为最能打动你的地方多读几遍准备在全班发言。(提示:可对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了对比的、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仔细品味和揣摩)
示例:“你看,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梁、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作物们的动态,使我们看到了他们旺盛的活力。一个“挑”字,让我们似乎能感受到棉苗均匀有力的喘息;一个“举”
字,让我们感受到高粱、玉米摇头晃脑的欢悦;而从“匍匐”中,我们同样感受到瓜秧腰肢扭动,蜿蜒爬行。
2、学生大声朗读课文。师巡视、参与、对话。
3、学生发言。学生朗读到佳句后可让全班齐读一起来感受一下。
(每个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个性气质都不一样,要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作出有个性的反应,如对课文中自己特别喜爱的部分作出反应,确认自己认为特别重要的问题,作出富有想像力的反应甚至是“突发奇想”,将自己的阅读感受与作者的意图进行比较,为文本的内容和表达另作设计等。)
四、引导质疑
1、过渡:同学们对这篇课文都有了一定的理解,不知道大家对文章本身有没有什么可质疑的地方?
示例:全文表达了作者对劳动者什么样的感情?(答案:通过对农民劳动细节的描述,赞美了辛勤的劳动者。)
五、拓展阅读
1、过渡:在这篇文章里,作者 “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他的感情是很热烈,但是不同的人对夏天是有不同的感受的。现在我们阅读下面这首诗,看看诗人对夏天是什么感觉呢?
山 亭 夏 日
高 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学生活动:读读、想想、说说(烦躁/闲适/热烈……如说不出来可让学生选择一项,在比较阅读中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板书设计】 热烈——厚发 长墙 蝉 太阳 热风
夏 色彩——金黄
旋律——紧张
【课堂作业新设计】
小作文:我心中的夏
【课后反思】
梁衡是著名的新闻理论家、散文家、科普作家和理论家。他的作品彰显着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充满着大气磅礴的深刻思想。他的《夏》紧紧抓住夏天热烈、金黄和紧张的特点进行描写,赞美了夏天的热爱和对劳动者的赞美。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依据新课标精神,我在安排教学时,分了五个步骤:第一步谈话导入,进入课题;第二步,感情诵读。在这一环节里,要完成两项任务:疏通文意,理清结构。疏通文意环节一是让学生自己解决生字词,二是交流学习情况,讲一讲自己解决了哪些疑问,是怎样解决的,通过自读课文,明白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理清结构环节要求学生先解决三个问题:本文作者对夏的感情是喜欢还是反感呢?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的?作者眼中的夏有什么特点?这三个问题解决之后,文章的脉络就基本清晰了。学生们按照这样的思路,很容易就理清了结构。第三步是揣摩品味,让学生选出一句或一段自己认为最能打动人的地方多读几遍赏析发言。可对生动传神的动词、富有表现力的形容词、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运用了对比的、含义深刻的句子进行仔细品味和揣摩。第四步,引导质疑,鼓励学生大胆提出学习课文后任然存在的疑问,师生共同讨论解决。第五步,拓展阅读,出示高骈的《山亭夏日》,在比较阅读中提高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
学生们在一遍一遍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的理解逐步加深。通过自己读课文、朗诵课文、讨论问题、赏析句子等环节,学生不但感受到了夏天的特点,而且体会了作者的思想感情。美中不足的是揣摩品味语言环节,学生不知道从什么角度进行赏析,讲不出句子或段落的精彩之处。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加强对学生的语言训练,课堂上多从课文中找出优美的句子或段落来指导学生赏析,从用词、修辞、写作角度、写作手法等方面去分析;课下,多布置一些句子练习题或简短的阅读题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