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 课件(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 课件(共3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3 22:32: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2张PPT。《忆昔》
忆昔开元全盛日,
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
公私仓廪俱丰实。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同样是杜甫的诗,为什么诗人会有不同的情情景。唐朝发生了什么事件,导致诗人的诗表达不同的情感?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5课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一、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为什么会出现安史之乱?唐玄宗李隆基(685年9月8日-762年5月3日),唐高宗与武则天之孙,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故又称李三郎,母窦德妃。 先天元年(712年)至天宝十五载(756年)在位,是唐朝在位最长的皇帝,亦是唐朝极盛时期的皇帝。杨玉环(公元719年6月22日-公元756年7月15日),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
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天生丽质难自去,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头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唐朝伎乐图
唐玄宗和杨贵妃安于享乐,不理政事,荒废朝政。追求享乐荔枝是岭南水果,但保鲜时间很短,杨贵妃非常爱吃。唐玄宗不惜跑死很多的人和马来运荔枝。于是就有了唐朝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追求享乐材料:(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凡才望功业出己右及为上所厚、势位将逼己者,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二一五《唐纪三一》杨国忠(?-756年),本名钊,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人,祖籍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唐朝宰相、东汉太尉杨震之后,张易之之甥,杨贵妃族兄。
杨国忠出身于弘农杨氏河中房,早年落魄,在杨玉环得宠后飞黄腾达,直至升任宰相,封卫国公。身兼四十余职。他任相期间,专权误国,败坏朝纲,与安禄山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任人唯亲、朝政腐败高力士在唐玄宗(大唐王朝的第六位皇帝)统治期间,其地位达到顶点由于曾助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故深得玄宗宠信,累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封齐国公。材料:开元以后,在边防普遍设立节度使制度,他们的权力越来越大,至于“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节度使势力膨胀,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于一身
材料:
天宝元年(742年),边军不断增加,达到四十九万人,占全国总兵数百分之八十五以上,其中又主要集中在东北和西北边境,仅安禄山所掌范阳等三镇即达十五万人。
材料三
安禄山兼三大兵镇独掌15万的兵力,拥兵边陲,其手下骁勇善战,甚获玄宗宠信,引来宰相杨国忠忌恨。两人因而交恶,而唐玄宗又对此不加干预。安禄山久怀异志,加上手握重兵,就以讨杨之名举兵叛唐。统治阶级内部,文臣武将之间矛盾尖锐安禄山势力过于强大,威胁中央政权天宝十节度使分布图“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兵甲,又有其财赋。”
——《新唐书》边镇兵:49万
中央军:9万外重内轻,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1.原因:1.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2.社会上的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3.各地的节度使(原为军事统领,后成为地方最高军政长官)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中央与地方的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4.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2.经过:渤海长安太原魏州汴州睢州洛阳幽州云州九原营州灵武益州北京马嵬驿河黄江长常山井陉关潼关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安史叛军进攻路线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安禄山(703年-757年),营州(今辽宁朝阳)人,本姓康,名轧荦山。其父可能是康姓胡人,母阿史德氏是个突厥族巫婆。渤海长安太原魏州汴州睢州洛阳幽州云州九原营州灵武益州北京马嵬驿河黄江长常山井陉关潼关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安史叛军进攻路线唐、回纥军反击路线唐玄宗入蜀路线755年-763年(1)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潼关,逼近长安。唐玄宗仓皇逃往四川。
(2)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3)唐军在北方少数民族军队的援助下,反击叛军,安史叛军接连内乱,763年最终被平定。渤海长安太原魏州汴州睢州洛阳幽州云州九原营州灵武益州北京马嵬驿河黄江长常山井陉关潼关安禄山起兵反唐地点安禄山兼任的三节度使名称安史叛军进攻路线唐玄宗出逃路线755年马嵬坡,位于陕西省兴平市西约11公里。安史之乱时,唐玄宗逃到这里,在随军将士的胁迫下,勒死杨贵妃.渤海长安太原魏州汴州睢州洛阳幽州云州九原营州灵武益州北京马嵬驿河黄江长常山井陉关潼关安史叛军进攻路线唐、回纥军反击路线763年玄宗幸蜀图3.影响: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存者无消息,死者为尘泥。……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1)经济方面: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2)政治方面: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中央权力衰微,按时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二、黄巢起义与唐朝灭亡1.原因不第后赋菊 ——黄巢 待到秋来九月八,
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
满城尽带黄金甲。黄巢(820年-884年),曹州冤句(今山东菏泽西南)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出身盐商家庭,善于骑射,粗通笔墨,少有诗才,黄巢五岁时候便可对诗 ,但成年后却屡试不第。
王仙芝起义前一年,关东发生了大旱,官吏强迫百姓缴租税,服差役,百姓走投无路,聚集黄巢周围,与唐廷官吏进行过多次武装冲突。乾符二年(875年)六月,黄巢与兄侄八人响应王仙芝。“军庸满天下,战将多金玉。?……
昨朝残卒回,千门万户哭。?”
——《三羞诗》“夫妇相顾亡……兄弟各自散,?……? 儿童啮草根……斑白死路傍”
——《三羞诗》 ?“大者或宰邑,小者皆尉史。愚者若混沌,毒者如雄虺(huǐ,毒蛇) 。”
——《贪官怨》皮日休吏治腐败藩镇割据,战争频繁大灾之年,无以为生家随兵尽屋空存,……田废春耕犊劳军。 ——《题所居村舍》“桑柘(zhè)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山中寡妇》“农夫背上题军号,贾客船头插战旗”
—— 《赠秋浦张明府》皮日休连年战乱,负担沉重赋役繁重,生活困苦(1)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
(2)藩镇之间发生兼并战争,中央已经无力控制藩镇。
(3)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又遇到连年的灾荒,无以为生。经过: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结果:起义结果起义军虽然一度攻占了长安但最终被原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起义。但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3.唐朝灭亡背景原为农民起义军将领的朱温,投降唐朝后,被封为节度使,与其他藩镇联合镇压了黄巢起义。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朱温逐渐控制朝政,陆续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907年,朱温建立了后梁政权,唐朝至此灭亡。三、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特点: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 “兵火烧文缺,江云触藓滋。那堪望黎庶,匝地是疮痍。”
——齐书“九土尽荒墟,干戈杀害馀。”
——齐书田家三首——李建勋
不识城中路,熙熙乐有年。
木盘擎社酒,瓦鼓送神钱。
霜落牛归屋,禾收雀满田。
遥陂过秋水,闲阁钓鱼船。社日——王驾
鹅湖山下稻粱肥,豚栅鸡栖半掩扉。
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基础上有一定的发展。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的发展密切联系,使统一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唐


亡由盛而衰(安史之乱)致命打击(黄巢起义)后梁灭唐(唐朝灭亡)五


国课堂总结课堂练习:1、安史之乱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
A、唐玄宗统治后期,朝政腐败 B、节度使权利膨胀 C、唐朝形成外重内轻的局面 D 、唐玄宗宠爱杨贵妃A2、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天宝危机 B、安史之乱 C、藩镇割据 D、宦官专权B3、唐朝农民起义的原因有( )
①唐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②人民赋役繁重,人民生活困难三次东征辽东,迫使大量农民去服兵役、当民夫,无法正常从事农业生产④多次巡游江都,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② ③ D、①② ③ ④A4、 五代时期,五代统治的地区是( )
A 、东北地区 B、江南地区 C、黄河流域 D、长江流域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