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月考历史试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答案写在答案卷上,共25分)
1、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汉武帝治国的核心思想来源于
A.法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儒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图中箭头所示即我国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这条线路最早开辟于
A.秦朝 B. 西汉 C. 隋朝 D.唐朝
3、中国古代史上曾经有过多次迁都,其为接受先进文化而进行的迁都是
A.盘庚迁殷 B.周平王迁都洛邑
C.孝文帝迁都洛阳 D.明成祖迁都北京
4、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作“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 开元盛世
5、“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这幅对联称颂的民族英雄是
A.戚继光 B.文天祥 C.郑成功 D.岳飞
6、鸦片战争击碎清王朝“天朝大国”的美梦,也宣告漫长的中国古代史的终结,中国由此进入了近代社会。那么中国近代史为什么以鸦片战争为开端
A.中国紧闭的国门在外国的坚船利炮的打击下被迫从此打开
B.清政府从此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C.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领导中国革命的阶级发生了变化
7、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更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A.一次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运动
B. 一次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运动
C.一次失败了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D.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8、中国资产阶级发动的两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失败了,其失败的共同原因是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②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③对袁世凯抱有幻想④没有明确的革命纲领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9、在开国大典上,当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时,54尊礼炮齐鸣28响。展开联想,判断“54”、“28”的深刻含义源于下列哪两个历史事件
A.鸦片战争、五四运动 B.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C.中国共产党成立、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10、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若要实地考察工农红军长征的历史足迹,他们去的地方应包括
①井冈山 ②瑞金 ③遵义 ④南京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1、今年是西安事变80周年纪念,如果你要编写《西安事变》课本剧,下列哪位历史人物不可能出现在西安谈判的场景中
A.张学良 B.蒋介石 C.毛泽东 D.周恩来
12、当年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的《松花江上》是在
A.九一八事变后 B.一二八事变后
C. 七七事变后 D.甲午战争
13、闻一多先生的《七子之歌》表达了被列强割占或租占的七个地区渴望重回母亲怀抱的感情。其中一首写道:“我好比凤阁阶前守夜的黄豹,母亲啊,我身份虽微,地位险要。如今狞恶的海狮扑在我身上,啖着我的骨肉……母亲!我要回来,母亲!”1997年7月1日,“守夜的黄豹”终于回归祖国归抱。“黄豹”指什么?它的割占与哪一条约有关?
A.澳门,《南京条约》 B.香港,《马关条约》
C.香港,《南京条约》 D.台湾,《马关条约》
14、根据右图可以看出农民家庭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中共八大路线、方针的落实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
D.“一国两制”方针的实施
15、江泽民在中共十五大报告中指出: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的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这“三次巨变”是指:
①辛亥革命 ②五四运动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④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A. ①②③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16、经过漫长的航行后,他及同伴于1492年10月12日突然发现远处有陆地, 于是高兴地前往,到了地方—看。原来是一座海岛,这个岛就是现在美洲加勒比海上巴哈马群岛中小的瓜纳哈尼岛。文中的“他”指的是
A.达伽马 B.哥伦布 C.麦哲伦 D.迪亚士
17、下面是一位同学准备自编剧本中的一段:一位商人慕名来到了①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英国,拜会了②文艺复兴的先驱莎士比亚,探讨了③但丁的悲剧《哈姆雷特》,他们还欣赏了④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你认为剧本中应该修改的地方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8、“Men are born and remain free and equal in rights.”这句话出自
A.《权利法案》 B.《独立宣言》
C.《人民宪章》 D.《人权宣言》
19、19世纪中期,通过各种方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成为一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其中以实行自上而下改革而成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是?
A.俄国、日本 B. 英国、法国
C.德国、意大利 D. 美国、日本
20、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下列事件的正确排序是
①萨拉热窝事件 ②俄国二月革命 ③凡尔登战役 ④俄国十月革命
A.①②③④ B. ①③②④
C. ②③④① D. ④②③①
21、“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是对哪一情景的描述?
A.英国殖民者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B.美国南北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
C.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 D.罪恶的三角贸易
22、“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遭到同样的命运。”这段引文中的“我”是
A.波兰 B.捷克斯洛伐克 C.苏联 D.德国
23、“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这段文字中的三国同盟是指
A. 德奥意三国同盟 B.英法俄三个国家
C. 德意日轴心国集团 D.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24、2005年5月29日,法国全民公决否决了《欧盟宪法条约》。下列有关欧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B.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物资可以自由流通
C.成员国之间没有任何矛盾,在外交方面完全“用一个声音说话”
D.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中工作、学习
25、以下各图所描绘的科技成就,属于第二次科技革命时期的是
A B C D
九年级阶段考试历史试卷答案卷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25分)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实行禁止对外交通争贸易的政策,从1633一1639年间就颁布了五次“锁国令”,这一政策使日本经济长.期处于迟缓之中。
材料二:1853年,英国舰队以武力打开日本国门。面对严峻的局面,以武士为首的倒幕派发起倒幕运动推翻幕府统治后,拥护新继位的明治天皇仿效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技术和文明成果推行了一系列改革,并主动与外田通商贸易,使日本走上了经济迅速发展的资本主义道路。在此后100多年里,虽经二战的重创,到今天仍然发展成为世界上第二号经济强国。
材料三:唐朝对外国的态度是开放的。鉴真东渡、玄奘西行、遣唐使和留学生、外国人到长安任官和居住……中外交往盛况空前,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气度恢宏的隆盛时代”。
材料四:清朝统治者以“天朝上国”自居,认为天朝“物产丰盈”,不需要外洋货物,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这一政策使中国远离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潮流,一直到鸦片战争中国门被列强的炮火轰开。直到一个多世纪后的20世纪70年代末,中固的新一届领导人开始重新审视中国在世界中的位置。以主动的姿态学习世界技术和文明的精华,从沿海到内地逐步开放,使中国的经济开始复苏,逐步迈向富强。
①材料一、二中日本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是从 到 。材料三、四中,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走向是从 到 ,再到 。(2分)
②从四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国运的盛衰与所采取的不同对外政策之间有什么关系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2分)
③以上四则材料对国家发展有何启示 从不同角度说出2条。(1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郑成功致荷军总督揆一招降书。
材料二:新华社北京3月14日电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经过表决,高票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会场响起长时间的热烈掌声。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签署第三十四号主席令,公布了《反分裂国家法》。
材料三:2005年四月底、五月初台湾国民党主席连战、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后参访大陆。据调查岛内主流民意支持连、宋参访大陆的高于反对的近20个百分点;大陆97%的民众欢迎连、宋参访大陆。
材料四:我在这场斗争中的最高目标是拯救联邦,而不是拯救或摧毁奴隶
制。如果我无须解放任何一个奴隶便能拯救联邦,我愿意那样做;
如果必须解放一部分奴隶便能拯救联邦,我愿意那样做;如果必
须解放一部分奴隶而保留另一部分才能拯救联邦,我也愿意那样做。
—《林肯给记者的公开信》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用事实说明郑成功为什么说“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 (1分)
(2)根据材料一、二、三说说党和政府提出“一国两制、和平统一”对台方针的可行性在哪里?(1分)
(3)材料四表明林肯政府首要任务是什么?最终是通过哪一个历史事件来完成这一任务?(1分)
(4)为了早日实现祖国统一,请分别针对台湾人民和“台独”分子写句心里话。(2分)
我想对台湾人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台独”分子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是一部从不成熟逐步走向成熟的发展史。回答: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曾遭受过哪几次最重大挫折 (2分)
(2)从“革命道路”、“生死攸关的会议”、“建国后的伟大转折”三方面,
说明中国共产党如何从幼稚走向成熟 (3分)
29、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中国、苏联(俄)实行了一些措施、政策,结果也不相同。简要回答下一列问题。(5分)
(1)简要分析一下列宁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中有关农业问题的规定及影响。(2分)
(2)建国以后,我国进行过土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土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早出现于中国哪一个地区?具体做法如何?(2分)
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5分)
材料一:欧洲正在奔向奴役和毁灭。两年以来,它一直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在德国,已经宣布所有16-60岁,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公民全体动员……德国报界赞同这个方案,声称“往后再也不能容忍无赖和寄生者”,其它国家无疑也将仿效这个榜样。
材料二:胡锦涛出席俄卫国战争胜利60周年庆典时表示,60年前,法西斯侵略者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包括苏联和中国在内的60多个国家,近20亿人被卷入这场战争。在那场正义与邪恶殊死搏斗的战争中,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国家和人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战,用鲜血和生命捍卫了人类的尊严,赢得了世界和平。
(1)材料一记载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史实,请问这场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作为战争一方的“同盟国”阵营的主导者是谁?(1分)
(2)材料二所反映的这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为了对德国法西斯形成东西夹击之势,美英盟军采取了什么举措?(1分)
(3)“一战”后战胜国与德国签署了什么条约?“二战”中召开的关于处置德国的会议是什么?(1分)
(4)人类历经两次世界大战浩劫,你得到什么启示?(2分)
参 考 答 案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C B C D C C C C D B C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C B B A D A B C B C C C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25分)
26、(1)从闭关锁国到开放;从开放到闭关锁国再到开放。(2分)
(2)改革开放,国运昌;政策封闭,国运衰。(2分)
(3)国家谋求发展和强盛,一要善于学习别国的文明成果,不能妄自尊大;二要建立开放的对外关系,不能固步自封。(2分)言之有理即可。
27、(1)三国时,卫温率船队到达夷洲;元朝时,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硫求。(1分)
(2)历史上台湾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分裂国家法》为台湾回归奠定法律保障;台湾回归顺应民意,符合历史潮流。(2分)(写出两点即可)
(3)维护国家统一与领土完整;南北战争。(1分)
(4)言之有理即可。(1分)
28、(1)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导致大革命失败;王明的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2分)(写出两点即可)
(2)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革命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十一届三中全会使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道路。(3分)
29、(1)新经济政策:农民在向国家交了粮食税以后,余量归自己支配,他们的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1分)斯大林模式:用剥夺农民和限制居民提高水平的做法,实现高积累、多投资,片面发展重工业。(1分)
(2)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建立农民土地所有制;(1分)安徽凤阳;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2分)
30、(1)萨拉热窝事件;德国(1分)
(2)反法西斯战争;诺曼底登陆(1分)
(3)《凡尔赛和约》;雅尔塔会议(1分)
(4)言之有理即可。(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