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历史质检卷(A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试卷满分:100分; 考试形式: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所选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
1、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建立的基础是( )
A、自由与民主 B、人权与自治 C、自愿与平等 D、民主与和平
2、"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哪些地区统治的新秩序
A、欧洲和东亚地区 B、亚洲地区 C、东亚和太平洋地区 D、欧洲、西亚和非洲地区
3、巴黎和会后,帝国主义列强在远东、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其中尤其以下列哪两个国家之间的矛盾最为激烈( )
A、日、美 B、日、英 C、美、英 D、英、法
4、1922年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哪一条约,实际上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有利条件( )
A、《凡尔赛和约》 B、《四国公约》 C、《九国公约》 D、《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5、罗斯福“新政”为解决失业公民生存问题所采取的措施是( )
A、整顿金融 B、调整工业 C、调整农业 D、新建公共工程
6、六十一年前,英美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诺曼底登陆。这一行动( )
A、加快了北非战场的胜利进程 B、成为“二战”的重要转折点
C、开辟了反法西斯的欧洲第二战场 D、促使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最终形成
7、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下列行动与打败日本法西斯无直接关系的是( )
A、诺曼底登陆 B、苏联对日本宣战
C、中国抗日力量展开全面反攻 D、美国在日本投放原子弹
8.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形成了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对峙局面,而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世界局面出现新变化,开始向着 转变? ( )
A、两极格局 B、多极格局 C、中美对峙 D、“一超多强”局面
9.1991年12月在苏联解体后成立的独联体( )
A、是一个主权国家 B、是苏联的别称
C、其性质与华沙条约组织相同 D、是主权国家的联合组织
10.2002年的中共十七大上,胡锦涛就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在苏联历史上,担任这一职务的最后一位领导人是( )
A、勃列日涅夫 B、赫鲁晓夫 C、戈尔巴乔夫 D、叶利钦
11.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面对长期积累下来的矛盾,戈尔巴乔夫着手进行了改革,改革之初他把改革的重点放在了( )
A、经济方面 B、政治方面 C、文化方面 D、政权问题
12、最早提出建立联合国是在哪次会议上( )
A、联合国家会议 B、波茨坦会议 C、开罗会议 D、雅尔塔会议
13、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下列不符合经济全球化趋势的表现是 ( )
A、 国际组织的建立 B、 国际贸易的增长缓慢
C、 生产国际化程度加强 D、 经济管理制度的国际化
14、由于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错误领导,使国家出现了混乱局面,苏共一些高级领导人为挽救苏联解体所做的最后一次政治努力是 ( )
A、签署明斯克协定公布 B、《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
C、发动八 一九事变 D、签署《阿拉丁图宣言》
15、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东西方“冷战”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是 ( )
A、1945年和1989年 B、1946年和1990年 C、1947年和1991年 D、1948年和1992年
16、上个世纪80年代末,在苏联领导下成立的华沙条约成员国相继发生危机,社会动荡,风云骤起,这场危机突出表现在哪方面?( )
A、社会制度 B、国家名称 C、文化观念 D、民族构成
17、欧亚各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发展,主要原因是 ( )
A、没有实行土地改革 B、没有推行农业合作化运动
C、没有对工业企业进行改造 D、忽视本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18、北约和华约的共同之处是 ( )
A、大国控制的军事政治集团 B、帝国主义侵略集团
C、地区性的军事同盟 D、代表不同的社会制度大国集团
19、为了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应对苏、美两个大国而建立的地区性的经济政治组织是 ( )
A、欧洲共同体 B、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C、华沙条约组织 D、七十七国集团
20、他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同龄人,在他十岁上学时,从学校和课本上学到的知识以及听人讲述的事情中不会有( )
A、 印巴分治 B、欧洲共同体成立 C、摇滚音乐兴起 D、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二、辨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21、十月革命后,列宁一直在探索俄国的富强之路。先后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别是新经济政策,对工业占优势的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苏联人民在列宁的领导下,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4分)
(1)错误:
理由:
(2)错误:
理由:
22、20世纪二三年代,德、法、日建立法西斯统治,对内实行法西斯暴政,对外不断发动局部侵略战争。美、英等国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以遏制法西斯侵略。(4分)
(1)错误:德、法、日建立法西斯统治(1分)
理由:法国没有建立法西斯统治(1分)
(2)错误:美、英等国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以遏制法西斯侵略(1分)
理由:美、英等国对法西斯推行绥靖政策,是纵容法西斯侵略不是遏制(1分)
23、“杜鲁门主义”是美苏“冷战”正式展开的重要标志,美国进入星球大战阶段。另外又推行“马歇尔计划”,对它的后院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4分)
(1)错误:美国进入星球大战阶段(1分)
理由:美国进入全球扩张阶段(1分)
(2)错误:“马歇尔计划” 对它的后院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起了很大作用(1分)
理由:“马歇尔计划”是针对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不是针对拉丁美洲(1分)
24、从第五次中东战争后,中东地区开始了漫长曲折的和平进程。1991年,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以自由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1993年,巴以双方在华盛顿签署了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独立的原则宣言,中东地区的和平出现了曙光。(6分)
(1)错误:从第五次中东战争后(1分)
理由:从第四次中东战争后(1分)
(2)错误: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以自由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1分)
理由:中东和平会议终于在“以土地换和平”的原则基础上举行(1分)
(3)错误: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独立的原则宣言(1分)
理由:巴勒斯坦首先在部分地区实现自治的原则宣言(1分)
三、材料解析(本大题共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下面是右图人物对工业化的讲话:
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等),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材料二:在经济建设中,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
——以上材料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第78页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中心是什么?(2分)
发展重工业(或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或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2分)
(2)材料二这种经济建设模式被称为什么?(2分)
斯大林模式。(2分)
(3)根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的知识,谈谈你对苏联这种经济建设模式的看法。(6分)
这种经济建设模式与当时苏联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使苏联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3分)
但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等问题,阻碍了苏联经济持续发展,防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3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统计,20世纪末,全世界的跨国公司有六万多家,他们创造了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40%,贸易额的60%,对外投资的90%。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跨国公司为世界经济不断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使亚洲很多国家经济受到了严重困难,政局动荡。并迅速迅速涤荡全球,昭示出国际金融还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巨大风险一面。
——以上材料摘自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册P119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什么?(3分)
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2)依据以上两则材料,指出这一趋势对亚洲的影响是什么?(4分)
经济全球化给亚洲经济不断增长带来新的活力和机遇,也是严峻的挑战。(4分)
(3)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你认为中国应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发展的新趋势?(3分)
中国要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制定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高速发展(或对国际竞争中潜在的风险必须保持高度警惕,趋利避害,建立应对危机的安全机制)。(3分)
四、 问答题:(本题共2小题,共22分)
27、回答有关罗斯福新政的问题。(11)
(1)罗斯福新政与以前的资本主义政策最显著的不同点是什么 (3分)
罗斯福新政之前,资本主义实行自由放任的统治政策,而罗斯福政府则运用国家权
力对经济全面干预,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2)如何正确评价罗斯福新政 (6分)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做出的政策调整,所以不可能从根本上
消除危机。但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坏,促进了生产
力的恢复;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巩固了资本主义统治;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大规模
干预,进一步提高了美国国家资本主义的垄断程度,为美国及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
策的发展提供了成功的借鉴,是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3)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美国罗斯福新政有哪些相同点 (2分)
都是在维护现有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使之适应生产力的水平,
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都是成功的探索,为本国和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借鉴。
28、回答科技革命的有关问题。(11分)
在过去的100多年里,人类发明了火车、汽船、汽车、飞机、电灯、电话、电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等。1969年问世、1993年才对公众开放的因特网迅速发展,目前,全球网上用户已达三亿多,计算机网络已经把世界连成了一个“地球村”。
(1)第一次科技革命首先发生于哪国?火车的发明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汽车的发明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3分)
英国(1分)火车第一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汽车是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
(2)原子能、电子计算机、人造卫星、因特网是哪一次科技革命取得的成就?这次科技革命的核心是什么?(3分)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1分)核心: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2分)
(3)科技革命对人类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说明了一个怎样的道理。(2分)
科技革命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最重要的推动力。(2分)
(4)针对我国上网用户越来越多,一些青少年痴迷于网络游戏而荒废了学业,请你对这些少年说一句最诚恳的忠告。(要求简洁准确,具有说服力与感染力!) (3分)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学习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