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9张PPT)
抗日战争的胜利
■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堂小结
抗日战争的胜利
导入
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
1945年8月15日,走投无路的日本侵略者,通过天皇裕仁以广播《停
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无条件投降。接着,侵华日军最高司令官在南京向中
国政府代表递交了无条件投降书。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终于低下了头。
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终于赢得了最后的胜利。抗日战争是怎样赢
得最后胜利的?这一伟大胜利向世人昭示了什么?
导入
巩固抗日根据地的艰苦斗争
日军对抗日根据地“扫荡”,修建碉堡分割抗日根据地
在日军“扫荡”中,抗日根据地农村被日军烧光。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在抗击日军“扫荡”的同时,积极进行民主政治建设。图为根据地人民在进行民主选举。
抗日要据地,投票的农村妇女
党为了调动广大群众的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团结一切抗日阶层坚持抗战,实行了减租减息政策。这是中央政治局1942年1月通过的关于土地政策决定的报道。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农民开展减租减息斗争,图为农民丈量土地。
在1942年党的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在延安给干部作报告。
毛泽东就整风问题与中共高级干部谈话(1942年)
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战士在学习整风运动文件
毛泽东题词:发展经济,保障供给。(邮票)
毛泽东为大生产运动的题词
在大生产运动中,延安机关干部在纺线。
在大生产运动中,部队干部的家属在编织毛衣。
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
花蓝的花儿香,听我来唱一唱,唱一唱,来到了南泥湾,南泥湾好地方 好地呀方,好地方来好风光,好地方来好风光,到处是庄稼 遍地是牛羊,往年的南泥湾,到处是荒山,没呀人烟,如今的南泥湾 与往年不一般,不呀一般,如呀今的南泥湾,与呀往年不一般 不呀一般,再不是旧模样,是陕北的好江南,陕北的好江南 鲜花开满山,开呀满山,看呀那南泥湾,处处是江南 是呀江南,红红的鲜花香又香,绿绿的流水长又长,好呀好风光 南泥湾好地方
《南泥湾》歌词
冉庄地道战遗址纪念馆
(遗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县冉庄)
冉庄地道战遗址
冉庄地道战遗址(表演)
地道战示意图
北京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
北京顺义焦庄户地道战遗址
抗日根据地民兵在敌人经过的地方埋设地雷
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制造和使用的地雷
返 回
返 回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场
毛泽东在第七次全国代表大
会上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封面)
返 回
返 回
抗日战争的胜利
抗日战争的胜利
1945年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声明。
在河北怀来前线展开反攻的八路军炮兵
向日军全面发起攻击的我八路军战士
8月13日,八路军解放绥远(今内蒙古)兴和城。这是八路军骑兵部队列队入城
胶东八路军解放山东烟台市
八路军解放山东新泰县城
八路军解放山海关
新四军解放江苏淮安城
1945年8月,苏联对日宣战。
苏联红军进入哈尔滨
苏联红军的坦克部队向日本关东军进攻
苏联红军向我国东北兴安岭地区的日军发动进攻
1945年8月9日,美国原子弹爆炸后在
日本长崎上空升起的蘑菇云
广州人民欢庆抗日战争胜利
延安军民庆祝抗日战争胜利
返 回
返 回
1.抗日根据地出现严重困难局面(原因、
时间)
2.加强根据地政权建设和调整土地政策
3.开展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
4.进行保卫解放区的反“扫荡”斗争
巩固抗日根据地
的艰苦斗争
1.召开目的
2.召开时间
3.毛泽东作《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
4.七大制定的党的政治路线
5.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6.七大选出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央委员会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走向胜利的形势
2.美国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
3.苏联红军出兵东北
4.人民军队向日寇发起全面反攻
5.日本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时间)
6.中国抗日战争的结束(时间)
7.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堂小结
学习与探究
学习活动
讨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学习测评
1、中共“七大”的历史性贡献是( )
A、确立了孙中山的三大政策
B、确立了国共合作的方针
C、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
D、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2、联系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结局,说明抗日战争胜利
的伟大历史意义。
D
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战争都以中国失败告终。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洗雪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也是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史海拾贝
美国向日本投掷原子弹
向日本广岛投掷第一颗原子弹的美国B-29轰炸机
1945年8月9日,美国原子弹爆炸后在
日本长崎上空升起的蘑菇云
原子弹使日本广岛成为一片废墟
结 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