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选修3-54.2原子核的衰变(学案 学业测评 共2份)

文档属性

名称 2018—2019学年高中物理沪科版选修3-54.2原子核的衰变(学案 学业测评 共2份)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02-14 11:47:04

文档简介


学业分层测评(十三)
(建议用时:45分钟)
[学业达标]
1.(多选)关于天然放射现象和对放射性的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不是单一的粒子
B.γ射线一定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而产生
C.任何放射性元素都能同时发出三种射线
D.γ射线往往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而产生
【解析】放射现象说明原子核的可变性,即原子核不是单一粒子,具有复杂的结构,故选项A正确;γ射线是原子核在发射α射线或β射线时多余的能量以γ射线的形式产生的辐射,因此γ射线是伴随(不是一定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而放出的,故选项D正确,B、C均错误.
【答案】AD
2.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是放射源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B.与外界压强和温度有关
C.可以用于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D.与原子的化学状态有关
【解析】原子核的衰变是由原子核的内部因素决定的,与外界环境无关.原子核的衰变有一定的速率,每隔一定的时间即半衰期,原子核就衰变掉总数的一半.不同种类的原子核,其半衰期也不同,若开始时原子核数目为N0,经时间t剩下的原子核数目为N,半衰期为T1/2,则N=N0.若能测出N与N0的比值,就可求出t,依此公式可测定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3.日本福岛核电站泄漏事故中释放出大量的碘131,碘131是放射性同位素,衰变时会发出β射线与γ射线,碘131被人摄入后,会危害身体健康,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下面关于核辐射的相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类可以通过改变外部环境来改变碘131衰变的快慢
B.碘131的半衰期为8.3天,则4个碘原子核经16.6天后就一定剩下一个原子核
C.β射线与γ射线都是电磁波,但γ射线穿透本领比β射线强
D.碘131发生β衰变时所释放的电子是原子核内的中子转化为质子时产生的
【解析】衰变的快慢由放射性元素本身决定,与外部环境无关,A错误;半衰期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统计规律,对少数几个原子核无意义,B错误;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电磁波,故C错误;β衰变的实质是n→H+e,D正确.
【答案】D
4.某一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通过电场后分成三束,如图4-2-5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2-5
A.射线1的电离作用在三种射线中最强
B.射线2贯穿本领最弱,用一张白纸就可以将它挡住
C.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3的粒子后,质子数和中子数都比原来少2个
D.一个原子核放出一个射线1的粒子后,形成的新核比原来的电荷数少1个
【解析】根据三束射线的偏转方向,可以断定射线1带负电,是β射线;射线2不带电,是γ射线;射线3是α射线.α射线的电离作用最强,选项A错误.γ射线贯穿本领最强,用一张白纸可以挡住的是α射线,选项B错误.每发生一次α衰变,原子核里面的2个中子和2个质子结合成一个氦核而释放出来,选项C正确.每发生一次β衰变,原子核里面的一个中子变成一个质子,因此核电荷数增加1,但核子数不变,故选项D错误.
【答案】C
5.(多选)有一种新型镍铜长效电池,它是采用半衰期长达100年的放射性同位素镍63(Ni)和铜两种金属作为长寿命电池的材料,利用镍63发生β衰变时释放电子给铜片,把镍63和铜片作电池两极,外接负载为负载提供电能.下面有关该电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镍63的衰变方程是Ni→Cu+e
B.镍63的衰变方程是Ni→Cu+e
C.外接负载时镍63的电势比铜片高
D.该电池内电流方向是从镍片到铜片
【解析】镍63的衰变方程为Ni→e+Cu,选项A对,B错.电流方向为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在电池内部电流从铜片到镍片,镍片电势高,为电池的正极,选项C对,D错.
【答案】AC
6.放射性同位素钍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氡,其衰变方程为Th→Rn+xα+yβ,则( )
A.x=1,y=3 B.x=2,y=3
C.x=3,y=1 D.x=3,y=2
【解析】由衰变规律可知,β衰变不影响质量数的变化,所以质量数的变化由α衰变的次数决定,由Th变为Rn,质量数减少了232-220=12,每一次α衰变质量数减少4,因此α衰变次数为3次;3次α衰变电荷数减少了3×2=6个,而现在只减少了90-86=4个,所以有2次β衰变(每次β衰变增加一个电荷数)故x=3,y=2,故选项D正确.
【答案】D
7.在横线上填上粒子符号和衰变类型.
(1)U→Th+________,属于________衰变
(2)Th→Pa+________,属于________衰变
(3)Po→At+________,属于________衰变
(4)Cu→Co+________,属于________衰变
【解析】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可以判断,(1)中生成的粒子为He,属于α衰变;(2)中生成的粒子为e,属于β衰变;(3)中生成的粒子为e,属于β衰变;(4)中生成的粒子为He,属于α衰变.
【答案】(1)Heα(2)eβ(3)eβ
(4)Heα
8.U经一系列的衰变后变为Pb.
(1)求一共经过几次α衰变和几次β衰变?
(2)Pb与U相比,求质子数和中子数各少多少?
(3)写出这一衰变过程的方程.
【解析】(1)设U衰变为Pb经过x次α衰变和y次β衰变.由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可得
238=206+4x ①
92=82+2x-y ②
联立①②解得x=8,y=6,即一共经过8次α衰变和6次β衰变.
(2)由于每发生一次α衰变质子数和中子数均减少2,每发生一次β衰变中子数减少1,而质子数增加1,故Pb较U质子数少10,中子数少22.
(3)核反应方程为U→Pb+8He+6e.
【答案】(1)86
(2)1022
(3)U→Pb+8He+6e
[能力提升]
9.(多选)14C发生放射性衰变成为14N,半衰期约5 700年.已知植物存活期间,其体内14C与12C的比例不变;生命活动结束后,14C的比例持续减少.现通过测量得知,某古木样品中14C的比例正好是现代植物所制样品的二分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古木的年代距今约5 700年
B.12C、13C、14C具有相同的中子数
C.14C衰变为14N的过程中放出β射线
D.增加样品测量环境的压强将加速14C的衰变
【解析】剩余的碳14占,表明经过了一个半衰期,A正确;碳14、13、12的质子数相同,质量数不同,中子数不同,碳14比碳12多两个中子,故B错误;碳14变为氮14,质量数未变,放出的是电子流,即β射线,C正确;半衰期不受外界环境影响,D错误.
【答案】AC
10.原子核U经放射性衰变①变为原子核Th,继而经放射性衰变②变为原子核Pa,再经放射性衰变③变为原子核U,放射性衰变①、②和③依次为 ( )
A.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
B.β衰变、α衰变和β衰变
C.β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D.α衰变、β衰变和α衰变
【解析】涉及的核反应式子分别是U→Th+He、Th→Pa+e、Pa→U+e,因此①、②、③分别是α衰变、β衰变和β衰变,故A正确.
【答案】A
11.回旋加速器在核科学、核技术、核医学等高新技术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当今医学影像诊断设备PET-CT堪称“现代医学高科技之冠”,它在医疗诊断中,常利用能放射正电子的同位素碳11作示踪原子.碳11是由小型回旋加速
器输出的高速质子轰击氮14获得,同时还产生另一粒子,试写出核反应方程.若碳11的半衰期T为20 min,经2.0 h剩余碳11的质量占原来的百分之几?(结果取2位有效数字)
【解析】核反应方程为
N+H→C+He ①
设碳11原有质量为m0,经过t1=2.0 h剩余的质量为mr,根据半衰期定义有
==≈1.6%. ②
【答案】N+H→C+He1.6%
12.在匀强磁场中,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由于放出一个α粒子,结果得到一张两个相切圆的径迹照片(如图4-2-6所示),今测得两个相切圆半径之比r1∶r2=1∶44,求:
图4-2-6
(1)图中哪一个圆是α粒子的径迹?(说明理由)
(2)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是多少?
【解析】(1)因为动量相等,所以轨道半径与粒子的电荷量成反比,所以圆轨道2是α粒子的径迹,圆轨道1是新生核的径迹.
(2)设衰变后新生核的电荷量为q1,α粒子的电荷量为q2=2e,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衰变后的速度分别是v1和v2,所以原来原子核的电荷量
q=q1+q2.
根据轨道半径公式有
==
又由于衰变过程中遵循动量守恒定律,则m1v1=m2v2
以上三式联立解得q=90e
即这个原子核原来所含的质子数为90.
【答案】(1)见解析(2)90

学习目标:
1.知道衰变的概念,知道原子核衰变时遵守的规律.
2.知道α、β衰变的实质,知道γ射线是怎样产生的.
3.知道什么是半衰期,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会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
重点难点:
1.α、β衰变的实质及衰变规律.
2.对半衰期概念的理解和利用半衰期解决相关问题.
预 习 案
一、原子核的衰变
2.衰变形式:常见的衰变有两种,放出α粒子的衰变为______,放出β粒子的衰变叫β衰变,而γ射线是伴随α射线或β射线产生的.
3.衰变方程:(1)α衰变:232U→230Th+He
(2)β衰变:230Th→231Pa+1e
4.衰变规律
原子核衰变时,遵循两个守恒定律,其一是_______守恒,其二是_______守恒.
二、半衰期
1.定义: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 所需的时间。
2.理解:半衰期是研究衰变过程中的一个主要概念,它表明的是大量原子核衰变的 ,不是表示 原子核经过多少时间衰变。半衰期越短表明这种原子核衰变的速率越 ,放射性越 。
3.公式:
探 究 案
1.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时间的一半
B.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
C.相对原子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D.元素质量减少一半所需的时间
2.如果某种元素发生β衰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量数发生变化 B.质子数增加,中子数不变
C.质子数不变,中子数增加 D.质子数增加,中子数减少
3.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同种放射性原子核在化合物中的半衰期比在单质中长
B.升高温度可使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缩短
C.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四个氡原子核,经过7.6天就只剩1个了
D.氡的半衰期为3.8天,若有4 g氡,经过7.6天就只剩1 g了
4.近段时间,朝鲜的“核危机”引起了全球的瞩目,其焦点问题是朝鲜核电站采用轻水堆还是重水堆,重水堆核电站在发电的同时还可以生产出可供研制核武器的钚239(Pu),这种Pu可由铀239(U)经过n次β衰变而产生,则n为(  )
A.2 B.239 C.145 D.92
训 练 案
1.衰变为Pb要经过 次α衰变和 次β衰变,其衰变方程为 。
2.已知钍234的半衰期是24天,1g钍经过120天后还剩多少?
3.一个原子核进行一次衰变后成为原子核,然后又进行一次衰变,成为原子核:它们的质量数a、c、f及电荷数b、d、g之间应有的关系是
A a=f+4 B c=f C d=g-1 D b=g+1 ( ).
4.由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可知 ( )
A. 放射性元素一次衰变可同时产生α射线和β射线
B. 放射性元素发生β衰变,新核的化学性质不变
C. 放射性元素衰变的速率跟它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无关
D. 放射性元素发生正电子衰变时,新核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1.
5.下面对某原子核衰变的描述,哪个是不对的: ( )
A.放出一个(粒子后,原子核的中子数减1,原子序数少1;
B.放出一个(粒子后,原子核的质量数少4,核电荷数少2;
C.放出一个(粒子后,原子核的质量数不变,核电荷数加1;
D.Ra经过5次(衰变和4次(衰变后变成Pb。
6.放射性元素钋衰变成铅,lg钋经过两个半衰期后,将 ( )
A.全部变成铅 B.得到0.75g铅
C.得到0.25g铅 D.剩下0.25g钋
7.关于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半衰期是原子核全部衰变所需要时间的一半
B.半衰期是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时间
C.半衰期是原子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D.半衰期是元素质量减少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8.放射性元素衰变时放出的三种射线,按穿透能力由强到弱的排列顺序是( )
A.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B.γ射线,β射线,α射线
C.γ射线,α射线,β射线
D.β射线,α射线,γ射线
9.某放射性元素A半衰期为T,另一放射性元素B半衰期为T/2,开始时A原子核数为N,B原子核数为8N,试问:经过几个T后,A、B原子核的数目正好相等?这时原子核的数目等于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