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种各样的杯子
、,,。
玻璃杯
塑料杯
金属杯
纸杯
木杯
陶瓷杯
幼儿使用
冬天捂手
泡花茶
、?_________
?___________
、,?
课件9张PPT。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 第一单元 它们是用什么做的gè zhǒng gè yàng de bēi zi 子杯子商店2.各种各样的杯子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杯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第二课。
本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认识各种杯子的材料是什么做成的,借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一课所学内容,来辨认杯子的材料是什么。第二个活动:用看一看、捏一捏、加入热水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之间性质的差别。活动三:引导学生认识到杯子使用中的不便之处,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活动四:贴近学生生活,选用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保温杯,升华学生对于材料选择和应用之间联系的认识,渗透学生用改进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意识。
本课从辨认各种制作杯子的材料开始,引导学生比较和发现不同材料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其他材料的优点设计出更优化的产品。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常见材料,具备了辨认各种杯子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能力,在前一课的学习中也简单认识了制作产品时选择不同材料的原因,了解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点。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使用杯子的经验,也具备了简单的比较分析能力。在学习过各种常见材料后,学生能够分辨出杯子的材料是什么,但是对于多种材料的优缺点,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看法。借助具体的杯子,来认识不同材料的特点,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提升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辨别各种不同的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对比出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之间的特点。
3.能运用生活经验和课堂中的观察,说一说不同材料的杯子在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4.能根据找到的问题,想出解决方法。
5.了解集合不同材料的优点,可以优化产品设计。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结合不同材料的特点,以优补缺。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木杯、杯套、棉保护套、花茶。
学生材料: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木杯、热水、花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出示纸杯,谈话:看看今天老师来上课带了什么?
2.学生:杯子。
3.追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杯子?
4.学生:纸杯子。
5.谈话:这里有纸做的杯子,那你还见过什么其他材质做的杯子吗?
6.学生:玻璃做的杯子、塑料做的杯子......
7.出示材料:今天老师也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杯子,你能认出它们是什么做的吗?
8.小组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杯子。
9.创设情境:有了这么多杯子,今天我们就在课堂上开一个杯子商店。请大家来做一做杯子推销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之前的生活经验、再认各种材料的杯子。并创设杯子商店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二、新课展开
活动一:比较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的不同
创设情境:要想成为金牌推销员,就需要给客人推荐合适的杯子。我们商店里有玻璃杯、木杯、陶瓷杯、金属杯、纸杯、塑料杯,金牌推销员不仅要能做出推荐,还要说出理由。
(一)情境一:出示小孩子图片。提问:客人想为这样一个刚学会自己喝水的小孩子买杯子,你会怎么推荐?为什么选它?其他杯子为什么不推荐呢?
1.分发材料,请将你们小组想选用的杯子在活动记录表上勾选出来,可以不止选一样,记得要有理由哦。
2.小组展示,说一说理由是什么。(板书学生理由)
3.其他小组同意他们的观点吗?有没有不一样的想法?
4.小结:同学们推荐了金属杯、木头杯、塑料杯,因为它们不容易摔碎;有同学推荐了玻璃杯,因为可以看见小孩子喝掉了多少水;也有同学不同意,因为玻璃杯容易碎;不推荐陶瓷杯是因为它重而且容易摔碎,不推荐纸杯是因为纸杯虽然不容易摔碎但是容易被撕破。
(二)情境二:客人想在冬天买个杯子暖暖手,你给她推荐哪种杯子呢?
1.谈话:为了选出合适的杯子,我们倒入热水试一试,出示活动注意点:小心热水烫伤。
2.请将你们小组想选用的杯子放到水槽外。
3.小组展示,说一说为什么。(简单板书学生理由)
4.小结:同学们推荐了塑料杯、玻璃杯和陶瓷杯,因为它们摸起来正好暖和,金属杯摸起来太烫了、木杯摸起来不暖和、纸杯比较软,装水时间长了容易变湿。
(三)情景三:阿姨准备了美丽的花茶,你举得她选用哪种杯子更合适呢?
1.谈话:小组领取一朵花茶,用刚刚的热水试一试,注意:花茶不能。
2.小组展示你们泡的花茶,是用的什么杯子。为什么?
3.小结:大多数同学选择了玻璃杯,因为玻璃杯是透明的,很好看;也有几个小组选用了木杯,因为他们觉得木杯也很好看,喝花茶很合适。
[设计意图:直接引导学生认识性质,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难度较大。通过三个场景来比较各种材料做出的杯子的特点,可以激发学生观察并思考杯子在使用中的情况,在活动中自主认识到不同材料的性质。学生通过动手试一试,提高了兴趣。也在分组活动,分享发现中锻炼了表达能力。]
活动二:发现使用中的问题,改进杯子
1.谈话:我们刚刚为不同客人的要求进行了推荐,同学们做的非常好。在这些推荐之后,你们是不是对杯子的优缺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2.小结:我们发现,玻璃杯和陶瓷杯容易碎是个大问题、纸杯太软了容易变形、金属杯倒了热水又很烫手。
3.提问:为了让杯子商店生意更好,你想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吗?
4.学生小组讨论、展示创意。
5.小结:为了让杯子不容易变形,可以在外面套一层比较硬的材料;为了防止玻璃杯和陶瓷杯打碎,可以在外面裹一层厚的海绵或者布;为了金属杯里倒了烫水不容易烫伤,可以在金属杯外面裹一层布。
活动三:渗透集合不同材料的优点制作产品
1.谈话:看了这么多我们杯子商店里准备的杯子,下面来看看同学们的水杯吧。
2.提问:这个水杯和我们今天准备的这几个杯子比一比有什么不同?
3.出示保温杯。它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4.小结:杯子的杯体和开关的横杆都是用金属做的;杯盖、杯嘴是用塑料做的;胶垫和密封圈是用硅胶做的。
5.提问:为什么不同的部位要选择不同的材料呢?同学们可不可以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杯身要用金属做?杯嘴要用塑料做?杯垫要用硅胶做?
6.小结:用金属是因为它比较轻便、耐摔;用塑料是因为它比较轻而且不容易变烫;用硅胶是因为它安全无毒而且弹性好。
[设计意图:从自己的水杯入手,认识由哪些材料组成,比较贴近生活,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物品的材料。保温杯由多种不同的材料组成,渗透选择不同材料的优点做出产品,性质决定用途的概念。]
三、课堂小结
1.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小结: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优点,可以把不同优点的材料集中起来,做成人们需要的产品。
[设计意图:回顾总结,加强学生的认识。]
【板书设计】
2.各种各样的杯子
玻璃杯 金属杯 陶瓷杯 木杯 塑料杯 纸杯
小孩子用
捂手
泡花茶
玻璃杯、陶瓷杯容易碎 怎么办? 套棉杯套
金属杯倒了热水太烫了 装一个塑料壳
纸杯太软了 装一个杯套
【课后反思】
在准备本课时,第一稿的教案从看、捏、摸、掂等不同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去认识不同材料杯子之间性质的差异。但是从试上情况看,学生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在杯子不同的外观上,而不能很好地注意到杯子材料之间性质的差异。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几个观察活动进行之后,很容易混淆。
因此,采用了创设了杯子商店的情境,用三种不同客人的需要:给小孩用、捂手用、泡花茶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下,选出合适的杯子,并说明理由。借助三种不同的具体情境,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可以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直接感知材料的性质搭建了扶手,降低了抽象感知的难度。
从上课效果来看,学生基本都可以从几个方面感知出不同杯子之间的优缺点,并能想到借助其他材料改进使用体验的方法。学生对于杯子材料性质的认识,在活动中,表现得比预期效果更好,很多我也没能想到的特点,也有学生会提及。在三个情境之后,要及时总结几种杯子的性质,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方便过渡到下一个活动:认识一些材料在使用中的缺点。在思考改进方法上,学生也大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一个活动,学生能够辨认出保温杯的不同材料,对于为什么选用不同的材料,学生对于硅胶材料的认识还比较少,不大能回答出它的优点。
从录课视频看,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还需要不断努力,在语速上太快、有口头禅、在材料准备,以及活动布置上,不够完善。在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上,也不够到位。今后将更加注意自己的课堂表达、课堂管理。
2.各种各样的杯子
【教材分析】
各种各样的杯子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它们是什么做的》的第二课。
本课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设计了四个活动。第一个活动:认识各种杯子的材料是什么做成的,借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前一课所学内容,来辨认杯子的材料是什么。第二个活动:用看一看、捏一捏、加入热水摸一摸等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到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之间性质的差别。活动三:引导学生认识到杯子使用中的不便之处,并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活动四:贴近学生生活,选用结合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保温杯,升华学生对于材料选择和应用之间联系的认识,渗透学生用改进产品满足人们需求的意识。
本课从辨认各种制作杯子的材料开始,引导学生比较和发现不同材料具有的优点和缺点,再启发学生思考如何借助其他材料的优点设计出更优化的产品。
【学情分析】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各种常见材料,具备了辨认各种杯子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能力,在前一课的学习中也简单认识了制作产品时选择不同材料的原因,了解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优点。
二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积累了很多使用杯子的经验,也具备了简单的比较分析能力。在学习过各种常见材料后,学生能够分辨出杯子的材料是什么,但是对于多种材料的优缺点,学生还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的看法。借助具体的杯子,来认识不同材料的特点,是一个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提升的过程。
【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辨别各种不同的杯子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对比出不同材料做成的杯子之间的特点。
3.能运用生活经验和课堂中的观察,说一说不同材料的杯子在使用时存在的问题。
4.能根据找到的问题,想出解决方法。
5.了解集合不同材料的优点,可以优化产品设计。
【教学重点】
能运用多种方法比较不同材料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结合不同材料的特点,以优补缺。
【教学准备】
教师材料: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木杯、杯套、棉保护套、花茶。
学生材料:塑料杯、玻璃杯、纸杯、陶瓷杯、金属杯、木杯、热水、花茶。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探究活动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探究意图
一、实物导入,调动已有的生活经验,创设情境
1.出示纸杯,谈话:看看今天老师来上课带了什么?
2.追问: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杯子?
3.谈话:这里有纸做的杯子,那你还见过什么其他材质做的杯子吗?
4.出示准备的多种杯子,引导学生辨认它们是什么材料做的。
5.创设杯子商店的情境。
1.回忆生活中有哪些材料做成的杯子
2.辨认各种杯子的材料是什么。
结合学生生活经验,将主题聚焦到杯子的材料上。创设杯子商店的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二、观察,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性质
1.引导学生思考,要给年纪小的孩子准备什么样的杯子来喝水,为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杯子捂手最合适,并说明理由。
3.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材料做成的杯子泡花茶最合适,并说明理由。
1.根据生活经验,并借助看、摸、掂等观察方式,为年纪小的孩子选出合适的杯子。
2.摸一摸不同材料的杯子加了热水后的变化,选出适合捂手的杯子。
3.在杯中加入花茶,选一选合适泡花茶的杯子。
在三种具体的情境下,认识不同材料杯子的性质。
借助幼儿喝水的情境,学生比较哪些杯子比较软、哪些杯子容易碎等性质。
借助捂手的情境,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导热性。
借助泡花茶的情境,引导学生比较不同材料杯子的透明度。
三、思考如何在使用中克服材料存在的缺点
引导学生认识一些杯子存在的缺点。
指导学生思考改进的方法。
根据上一个活动,总结一些杯子存在的缺点。
小组讨论,怎样克服这些缺点。
引导学生认识到不同材料有不同的优缺点,并能想办法改进这些材料在使用中存在的问题。
四、分析保温杯的各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并说一说理由
1.出示保温杯。
2.引导学生辨认保温杯的各个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3.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部分要用到不同的材料。
1.观察并辨认保温杯的各个部分是用什么材料做成的。
2.思考为什么要选用这些材料。
巩固学生对于材料及其特点的认识,通过分析为什么要用这些材料,引导学生在材料的特点和功能之间建立联系。
【板书设计】
2.各种各样的杯子
玻璃杯 金属杯 陶瓷杯 木杯 塑料杯 纸杯
小孩子用
捂手
泡花茶
玻璃杯、陶瓷杯容易碎 怎么办? 套棉杯套
金属杯倒了热水太烫了 装一个塑料壳
纸杯太软了 装一个杯套
【课后反思】
在准备本课时,第一稿的教案从看、捏、摸、掂等不同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去认识不同材料杯子之间性质的差异。但是从试上情况看,学生很容易将注意力放在杯子不同的外观上,而不能很好地注意到杯子材料之间性质的差异。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在几个观察活动进行之后,很容易混淆。
因此,采用了创设了杯子商店的情境,用三种不同客人的需要:给小孩用、捂手用、泡花茶用,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之下,选出合适的杯子,并说明理由。借助三种不同的具体情境,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可以学以致用,另一方面,也为学生直接感知材料的性质搭建了扶手,降低了抽象感知的难度。
从上课效果来看,学生基本都可以从几个方面感知出不同杯子之间的优缺点,并能想到借助其他材料改进使用体验的方法。学生对于杯子材料性质的认识,在活动中,表现得比预期效果更好,很多我也没能想到的特点,也有学生会提及。在三个情境之后,要及时总结几种杯子的性质,既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方便过渡到下一个活动:认识一些材料在使用中的缺点。在思考改进方法上,学生也大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最后一个活动,学生能够辨认出保温杯的不同材料,对于为什么选用不同的材料,学生对于硅胶材料的认识还比较少,不大能回答出它的优点。
从录课视频看,我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还需要不断努力,在语速上太快、有口头禅、在材料准备,以及活动布置上,不够完善。在学生课堂纪律的管理上,也不够到位。今后将更加注意自己的课堂表达、课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