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5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组练习(无答案)新人教版(5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4 12:35:26

文档简介

1 、《草原》随堂练习
姓名: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āo ɡē? lǜ tǎn? róu měi? xuàn rǎn
(? ?? ? ) (? ?? ? ) (? ?? ? ) (? ?? ? )
ɡōu lè?dī yín? qí lì huí wèi sǎ tuō
(? ?? ? ) (? ?? ? ) (? ?? ? ) (? ?? ? ) ?yū huí? jí chí?? mǎ tí? lǐ mào?
(? ?? ? ) (? ?? ? ) (? ?? ? ) (? ?? ? )
?jū shù   yí bì qiān lǐ ? shuāi jiāo?? tiān yá?
(? ?? ) (? ?? ? ) (? ?? ? ) (? ?? ? )  rè hu hū? cuì sè yù liú? jīn piāo dài wǔ xiū sè (? ?? ?) (?? ?? ?) (?? ?? ?) (?? ? ?)
二、词语手拉手:
无边的 小诗 各色的 帽子
白色的 带子 静寂的 微笑
奇丽的 大花 尖尖的 衣裳
迂回的 绿毯 会心的 草原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草原上绿色无边的景象。( )
2、十分自在、不受拘束。(???????)
3、绿色浓郁得将要流动似的。( )
4、过分约束自己,显得不自然。( )
5、细细地回忆、品味。(???????)
6、形容骏马奔腾,草原上的人们热情奔放的样子。( )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 ),天空是那么( ),是我总是想( ),表示我满心的( )。在天底下,一碧( ),而并不(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 )绣上了白色的(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 ),就像只用绿色( ),不用墨线( )的中国画那样,到处( ),轻轻流入( )。这种境界,既使人( ),又叫人( ),既愿( ),又想坐下( )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 ),好像( )着草原的无限( )。
2、草原上行车十分( ),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 ),也看不见( ),除了一些( )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的望见了一条( )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 )。快了,快到了。忽然,像( )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 ),襟飘带舞,像( )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
3、读了这篇课文,你觉得草原的特点是: ,草原上的景美 更美。
五、品味探究。
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这个句子运用了两个比喻,一个是把 比作绿毯,另一个是把 比作大花。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里的“渲染”是指: ;勾勒的意思是: ;这句话说明了: 。
3、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 、《丝绸之路》随堂练习
一、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崇( )( )岭 ( )( )如生 五彩( )( )
不计( )( ) 丰富( )( ) 美( )美( )
二、辩字组词 矗(  )
淼(  )??凹(  ) 凸(  )???循(  ) 遁(  )?贸(  ) 贺(  )?? 戎(  )戊(  ) 戌(  )换(  ) 奂(  ) 焕(  )??? 驼(  ) 骆(  ) 驮(  )??? 芝(  ) 艺(  ) 之(  )   三、照样子写词语   栩栩如生   悠悠驼铃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商量商量   打扫打扫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四、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省_______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_______。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_______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________、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________ 、_______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
五、品味探究。
1、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用“——”画出句子中有关联想的内容。
(2)这句话与课文的“ ” 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六、选词填空  1、矗立  挺立  伫立    
⑴ 一座古朴典雅的展开石雕,(  )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⑵ 爸爸久久地(  )在窗前,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之中。  
⑶ 高高的白杨树(  )在公路两旁。  2、宽阔  广阔  辽阔   
⑴ 越野车在(  )公路上奔驰。    
⑵ 轮船在(  )的海面上航行。   
⑶ 农村是一片(  )的天地。   七、根据意思写词语   1、形容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     )   2、高而险峻的山岭。         (   )   3、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    )   4、形容艺术形象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   5、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    )   6、漫无边际地想象。         (   )
七、句子练习:
1、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没有太阳,世界上还会有动物和植物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既须劳动,又长见识,这不就是养花的乐趣吗?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我们不能同情像狼一样的恶人。
改成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白杨
一、检查预习
1.本文写了在通往( )的火车上,一位( )和两个( )望着车窗外的( )展开讨论的事。作者借 ( ),热情歌颂了( )服从祖国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
2.听写: 、 、 、 、 。
二、自主学习
1. 文章由( )及( ),从孩子关于的争论开始,引出爸爸对白杨( )的介绍,( ),( );然后写爸爸借白杨表明了自己( )的志向,并希望孩子也能够成为( )的心愿。在作者的描写和叙述中,没有直接歌颂这些无私奉献的建设者,而是将戈壁上( )的白杨与( )的建设者形象逐步交融在一起。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 ),( ),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 )、( )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
2.本文人物描写很有特色,关于爸爸主要通过其( )的变化,反映他的心理变化、志向和心愿。这些词语是( ) 、( ) 、( ) 、( ) 。
3.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
在文中“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暗指( ),几棵小树指的是( ),爸爸这句话想表达的含义是( )。
4. 阅读第12和13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造句。
①哪儿……哪儿……
②不管……不管……总是
③那么……那么……
(2)从爸爸对白杨树的介绍中,“我”知道了白杨树有这样的特点:

(3)爸爸借介绍白杨树来表白自己怎样的心愿?
三、小练笔
阅读《白杨礼赞》、《荔枝蜜》、《松树的风格》等仿照本文及这些文章的写法,写一篇借物喻人的文章。
素材提供:
(1)蜡烛——老师 (2)植树——人的成长
写法指导:
1.写出物的特点,再由物联想到人的品质,抓住人与物的相似之处。
2.运用恰当的比喻深化主题。
3.语言流畅、注意上下文的过渡。
四、拓展延伸
阅读《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完成下面练习。
1. 一条长长的“铁龙”,从 起步,跨过巍峨的 ,将通过这里,穿越“世界屋脊” ,到达雪域圣城 。这就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 。
2.青藏铁路开通的日期是 。这是一条 的铁路,也标志着 。它全长 米。在修建这条铁路的过程中,西部的建设者们在 开凿了一条长长的隧道,这条隧道指 。
3.“把铁路修到拉萨去!”这句话既是文章的题目,又是作者行文的 ,在开工前、遇到困难和克服困难时反复出现 次,前呼后应,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 的精神。
4.文章记叙了在( ),( ),( ),( )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 )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隧道──( )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 )、( )的歌颂。
五、课后作业
1.必做:阅读积累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诗文。
2.选做:搜集可以代表人物品质的事物,说说它可以比喻哪些人?
《白杨》基础知识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qīng xī gē bì rè qíng fǔ mō
( ) ( ) ( ) ( )
xīn jiāng gāo dà tǐng xiù hún huáng yī tǐ
( ) ( ) ( )
二、辩字组词
僵(  ) 辫(  ) 晰(  )
缰(  ) 辨(  ) 晳(  )
疆(  ) 辩(  ) 淅(  )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晰──(  )  严肃──(  )  坚强──(  )
动摇──(  )  满足──(  )  粗壮──(  )
四、选词填空
  1、小小的(  )打断了爸爸的思路。
    A.争论  B.辩论
  2、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  )起来。
    A.严肃  B.严格
【参考答案】
一、看拼音写词语
  清晰  戈壁  热情  抚摸  介绍  新疆  高大挺秀  浑黄一体
二、辩字组词
僵(僵硬) 辫(辫子) 晰(清晰)
缰(缰绳) 辨(辨别) 晳(白皙)
疆(边疆) 辩(辩解) 淅(淅沥)
三、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清晰──(模糊)  严肃──(随便)  坚强──(软弱)
动摇──(坚定)  满足──(贪婪)  粗壮──(细小)
四、选词填空
  1、小小的(争论)打断了爸爸的思路。
  2、爸爸的微笑消失了,脸色变得(严肃)起来。
《白杨》提升训练
一、连线
  老黄牛   坚强,有个性
  梅花    出污泥而不染
  康乃馨   默默付出的人
  莲花    象征母爱
二、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吗?不是的。 (  )
  2、难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  )
  3、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
  4、妈妈对小红说:赶紧学习去!         (  )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哥哥还不满足( )为什么它这么直( )长得这么大( )
  2、( )爸爸( )大孩子摇着他的腿( )你看那树多高( )
  3、现在呢( )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 )在通向新疆的路上( )
有许许多多白杨树( )这儿需要它们( )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
四、在下面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  )人类大量砍伐树木,(  )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2、(  )天气有多么炎热(  ),他(  )坚持把户外的工作做完。
  3、(  )边疆的工作环境有多艰苦,爸爸(  )要带孩子来到这里接受锻炼。
  4、(  )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扩句
   ⑴ 大雁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空气清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缩句
   ⑴ 爸爸微笑着抚摸孩子们的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 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笔直、茂盛。
    改为比喻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改成陈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小练笔
  要求:写几句话,赞扬像课文中的爸爸那样的祖国建设者和保卫者,可以用上“哪儿……哪儿……”、“不管……不管……总是……”等关联词语。
【参考答案】
一、连线
  老黄牛──默默付出的人
  梅花──坚强,有个性
  康乃馨──象征母爱
  莲花──出污泥而不染
二、写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1、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了白杨树吗?不是的。 (设问句)
  2、难道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 (反问句)
  3、白杨树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拟人句)
  4、妈妈对小红说:赶紧学习去!    (祈使句)
三、给下面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哥哥还不满足(:“)为什么它这么直(,)长得这么大(?”)
  2、(“)爸爸(,”)大孩子摇着他的腿(,“)你看那树多高(!”)
  3、现在呢(,)孩子们多了一点知识(。)在通向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白杨树(。)这儿需要它们(,)它们就在这儿生根了(。)
四、在下面括号内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1、(如果)人类大量砍伐树木,(就)会破坏地球的生态环境。
  2、(不管)天气有多么炎热,他(也)坚持把户外的工作做完。
  3、(无论)边疆的工作环境有多艰苦,爸爸(都)要带孩子来到这里接受锻炼。
  4、(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所以)我们不能浪费时间。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扩句
   ⑴ 大雁飞。
     排成“一”字的大雁在天空中飞翔。
   ⑵ 空气清新。
     早晨的空气格外清新。
  2、缩句
   ⑴ 爸爸微笑着抚摸孩子们的头。
     爸爸摸着孩子们的头。
   ⑵ 通往新疆的路上有许许多多的白杨树。
     路上有白杨树。
  3、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高大、笔直、茂盛。
    改为比喻句:铁路沿线上的一棵棵白杨树像大伞一样高大、笔直、茂盛。
  4、爸爸只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吗?不是的。
    改成陈述句:爸爸不是向孩子们介绍白杨树。
4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随堂练习
姓名:
一、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
( )装( ?)裹 ?? 严阵( ?)( ?) ?不( ? )而( ?)
始( ? )不( ?) ( ? )( ?)车薪 ?七零( ?)( ? )
废寝( ?)( ? ) ?( ? )以继(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 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2、青藏铁路这条“ ”在不断向前,向前,拉萨已经遥遥在望……
三、品味探究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确实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正在修建的是一条全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冻土铁路。风火山隧道施工,关键是控制温度。科技人员指挥突击队员,往刚刚凿开的隧道洞壁喷射混凝土。由于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他们拿来暖风机,给隧洞增温,洞壁的冰岩又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筑路大军来了一个下马威!
但是,这一切难不倒我们的筑路大军。科技人员昼夜在隧洞里实地观察,发现冰岩温度变化的规律。经过反复观测、分析和实验,他们终于找到了喷射混凝土的最佳温度,制服了逞凶一时的冻土。
(1)从“确实”这个词我体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两段话主要写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子练习:
扩句:
1、红旗飘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做作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明爱钓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弟弟在打球。
缩句:
1、伟大领袖毛泽东写下了不少反映革命战争的诗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竞技体育是面对世界所存在的种种强权、种族歧视和金钱掩盖下的不公平的一种抗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他那灰白的抽动着的嘴唇里发出低微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红军满不在乎地盯着陈庚同志长着落腮胡子的瘦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陈庚同志曾深情地谈起这样一件往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山顶上一股柔和的阳光正好射穿黎明前的薄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狐狸狡猾地装作假惺惺的样子挤出了几滴可怜的泪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深秋的香山到处飘舞着红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