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浙教版科学一轮系统复习 第39课 水和溶液(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浙教版科学一轮系统复习 第39课 水和溶液(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2-14 17:4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系统复习 第39课 水和溶液
一、知识梳理
(一)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1.自然界的水(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1)世界水资源概况
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淡水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海水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
(2)我国的水资源概况。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我国人均水量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四分之一。
2.爱护水资源
(1)节约用水:工业上,提高水的重复率;农业上,农业和园林浇灌改大水漫灌为喷灌和滴灌;生活中,如关紧身边的水龙头,更换滴水、漏水的水龙头,生活用水重复使用,如用淘米水浇花。
(2)水体污染的来源: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工业污染:废水、废渣、废气(工业“三废”)。农业污染:化肥、农药的不合理使用。生活污染:含磷洗涤剂的大量使用、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等。
(3)防水体污染
工业上,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同时对污染的水体处理符合标准后再排放;农业上,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生活污水要逐步实现集中处理和排放。加强水质的质量检测
3.水的净化(过滤、吸附、蒸馏)
(1)纯水和天然水
纯水是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纯净物
而自然界中的河水、湖水、井水等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因此常呈浑浊。——混合物
(2)自来水厂净水过程
取——从水库中取水
加——加絮凝剂(明矾),使悬浮的颗粒状杂质被吸附凝聚。
沉——在反应沉淀池中沉降分离,使水澄清。
滤——将沉淀池中流出的较澄清的水通入过滤池中,进一步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再将水引入活性炭吸附池,除去水中臭味和残留的颗粒较小的不溶性杂质
投——投药消毒(通常通入氯气的方法)除去细菌,杀菌后的水就是可以饮用的自来水,通过配水泵供给用户。但水中仍然含有可以溶于水的一些杂质,所以还是混合物。(它是一个化学变化过程,因为除去病菌的过程.就是把病菌变成其他物质的过程。)
(3)常用的净水方法
Ⅰ.沉淀——除去不溶性杂质。使不溶性的沉淀沉降下来,并与水分层。
Ⅱ.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把液体与不溶于该液体的固体分开。
1)操作步骤:
①取浑浊的天然水,加入3钥匙明矾粉末,搅拌溶解后,静置。
②准备过滤器,圆形滤纸,三层滤纸,折好后放入漏斗,使之紧贴漏斗壁。
2)操作要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用少量水浸润滤纸并使得滤纸与漏斗之间不要有气泡。
二低:过滤时滤纸的边缘应低于漏斗的边缘;漏斗内液体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倾倒液体的烧杯嘴紧靠引流的玻璃棒;玻璃棒的末端轻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3)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滤纸破损;液面超过滤纸边缘;漏斗或烧杯不干净。
Ⅲ.吸附——除去部分不溶性杂质、可溶性杂质、臭味、色素等。
利用活性炭等具有吸附作用的物质把水中的一些不溶性杂质、部分可溶性杂质吸附在表面而除去。

Ⅳ.蒸馏——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通过加热的方法使水变成水蒸气后冷凝成水。
实验步骤:
1)在烧瓶中加入1/3体积的硬水,再加入几粒沸石或碎瓷片,使各连接部位严密不漏气。
2)连接好装置,使各部分严密不漏气,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态沸腾得太剧烈,以防止液体通过导管之间流到试管里。
3)弃去开始蒸馏出的部分液态,收集到10ml左右蒸馏水后,停止加热,用肥皂水比较蒸馏前后的硬度变化。
注意事项:
1)蒸馏烧瓶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球部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2)加热时不得将液体全部蒸干;
3)冷却水的方向是下进上出,即“下口进水,上口出水”;(冷却水的流向与蒸气的流向相反,这种逆流冷却可以达到最好的冷却效果。)
4)温度计的水银球的上缘要恰好与蒸馏烧瓶支管口的下缘在同一水平线上;
5)加几块碎瓷片或沸石可以防止加热时液体暴沸而剧烈跳动;
6)蒸馏烧瓶下面需垫上石棉网,以防炸裂蒸馏烧瓶;
7)开始收集到的液体因与某些器壁接触可能会引入杂质,因而弃去。
[总结]:以上四种净水方法(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
用蒸馏方法得到的水为纯净物,其他三种方法得到的水均为混合物。
一般的净水过程,通常都是几种净水方法综合运用,这样净化水的效果更好。
4.硬水与软水(鉴别、转化)
(1)定义。硬水:含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2)鉴别硬水和软水(鉴别蒸馏水和矿泉水):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加入到盛有等量的软水、硬水的烧杯中,搅拌。
软水:产生大量泡沫,浮渣少;硬水:不产生泡沫或泡沫少,浮渣多;

(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的危害
①用硬水洗涤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服,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
②锅炉用水硬度高十分危险,因为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4)硬水的软化。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煮沸。工业和科学实验中软化硬水的方法:蒸馏、离子交换法。
(二)水的性质
1.水的物理性质
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在压强为101kPa时,水的凝固点为0℃,沸 点为100℃,在4C时密度最大为1g/cm3,(其他温度时水的密度小于1g/cm3,但在计算时,一般取值为1g/cm3),水结冰时体积膨胀,所以冰的密度比水小,能浮在水面上。
2.水的化学性质
(1).水在通电情況下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
(2).水还能与某些氧化物反应。如水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水能与氧化钙反应,生成氢氧化钙等
3.水的电解、水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两极产物的性质及检验
(1)从氢气燃烧探究水的组成
①.氢气的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②.氢气的验纯
操作: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注意试管口要朝下)。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结论: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氢气较纯。
混有一定量空气或氧气的氢气与明火会发生爆炸。
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如氢气、一氧化碳等)之前都要检验气体的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
③.氢气的化学性质
H2:可燃性2H2+O2 点燃 2H2O(淡蓝色火焰)
结论:氢气在空气中能燃烧,生成水,放出热量;水中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④.氢气的用途。1)充灌探空气球——密度最小的气体。2)作高能燃料——可燃性。
(2)水的电解实验探究水的组成
Ⅰ.水的电解实验
①实验操作:往电解器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源,观察现象,经过一段时间后,停止通电。
②实验现象:
通电一段时间后,看到两个电极上都有气泡产生。
与正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小,与负极相连的试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大。前者与后者体积比约为1:2。
③气体的检验:
正极:试管1中的气体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负极:将试管2中的气体移近火焰时,气体能够燃烧,火焰呈淡蓝色,如气体量少,可能发出爆鸣声,证明是氢气。
④结论:
水在通电条件下,发生了分解反应,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正极:氧气;负极:氢气;正极、负极体积比:1:2
方程式:2H2O 通直流电 2H2↑+O2↑
Ⅱ.从微观角度理解水的电解
当水分子分解时,生成了氧原子和氢原子,2个氢原子结合成1个氢分子,很多氢分子聚集成氢气;2个氧原子结合成1个氧分子,很多氧分子聚集成氧气。
Ⅲ.水的组成
宏观: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微观:水由大量水分子构成;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三)、溶液
1.概念:溶液是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2.特征:均一性、稳定性
均一性是指:溶液中任意一部分的组成和性质完全相同。
稳定性是指:外界条件不变时(温度、溶剂量、气体压强等)不变时,溶液长期放置不会分层,溶质不会从溶剂中分离出来。
溶液一般是透明的,但不一定是无色的。溶液“透明”包括“有色透明”和“无色透明”。
3.组成:由溶质和溶剂两部分组成
(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可是固体、气体或液体。没有溶解的部分不能算在内。溶质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两种或两种以上,溶剂只能是一种。因微粒之间有间隔,所以溶质的体积加上溶剂的体积不一定等于溶液的体积。
(2)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两种液体相互溶解时,通常量多的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量多少,习惯上把水称作溶剂,通常不指明溶剂的溶液,一般指水溶液。
注意:SO3、Na2O等易与水反应的物质溶于水,溶质不是SO3、Na2O,而是H2SO4、NaOH。
4.溶液的质量=溶质质量+溶剂质量
(四)、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
1.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浊液。
2.悬浊液:固体小颗粒分散到液体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悬浊液。
3.溶解时的吸热和放热现象
(五)、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饱和溶液、饱和溶液概念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1).一般规律:对大多数固态溶质的溶液而言

(2).如何区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在一定温度时,向溶液中加入少量同种溶质固体,如果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则溶液是饱和溶液,如果固体继续溶解,则溶液是不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与浓溶液、稀溶液之间的关系

结论: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六)、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1.固体的溶解度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的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溶解度的意义:例如:某物质在20oC的溶解度为21.5克。
其含义是:在20o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为21.5克。
或说:在20oC时,该物质在100克水中最多能溶解21.5克。
(3).固体溶解度与溶解性的关系:溶解度值越大,表明该温度下,物质的溶解能力越强。
溶解性
易溶
可溶
微溶
难溶(不溶)
20℃的溶解度范围
大于10g
1∽10g
0.01∽1g
小于0.01g
代表物质
KNO3 、NaCl
KClO3
Ca(OH)2、CaSO4、Ag2SO4
CaCO3
(4).有关溶解度的简单计算
2.溶解度曲线
(1).定义:以温度为横坐标,溶解度为纵坐标形象地描绘出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的曲线。
(2).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情况:
大多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例如 硝酸钠、氯化铵等。
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例如食盐。
极少数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反而减小,例如熟石灰。
3.溶解性
(1).定义:一种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的能力称为溶解性。
(2).影响溶解性的因素:内部因素——溶质和溶剂的性质;外部因素——温度。
(七)、溶质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一种方法
1.概念:溶质的质量分数就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表达式:m溶液= m溶质+ m溶剂= m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3.意义:表示一定量溶液中含有溶质的多少。
如: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0%:表示每100g NaCl溶液中含有20g NaCl,80g水。
4.注意: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只表示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并不代表具体的溶液质量和溶质质量。
②溶质的质量分数一般用百分数表示。
③溶质的质量分数计算式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的单位必须统一。
④计算式中溶质质量是指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的质量,没有被溶解的那部分溶质质量不能计算在内。
5.溶液的浓稀与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值有关,即与溶质质量分数有关;而不能只看溶质、或溶剂的多少。
6.溶液中有关的计算公式:
(1)溶解度的计算公式 (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
(八)、配制溶液 配制操作流程图
第一步:计算→算出所需的氯化钠和水的质量。
第二步:称量和量取→用天平称出2g氯化钠;用50mL量筒量取48mL水。
第三步:溶解→将氯化钠放入烧杯中,加入水,搅拌溶解。
第四步:装瓶、贴签→将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中,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九)、过滤和结晶(物质分离的方法)
1.定义:溶解在溶液中的溶质以晶体的形式析出,这一过程叫结晶
从溶液中得到溶质晶体或从两种都能溶于水的固体中得到一种较纯净固体的方法(两种固体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情况不同)
2.常用的结晶方法
(1)蒸发溶剂: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
(2)冷却热的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
注:如要从溶液中得到全部溶质晶体,只有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3.气体溶解度
(1)概念:在压强为101KPa,一定温度时溶解在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
(2)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当温度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压强增大而增大,压强减小而减小。当压强一定时,气体溶解度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温度降低而增大。
(十)、玻璃棒的使用
(1)引流:用于过滤或倾倒液体。
(2)搅拌:用于物质溶解或液体物质蒸发。溶解时搅拌是为了加速物质溶解;蒸发时搅拌是为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液滴飞溅。
(3)蘸取:用于蘸取少量液体。如蘸试液滴在试纸上。
(4)转移:将药品转移到指定容器。
二、查漏补缺,自我检测
1.[2018·金华丽水·4]地球上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之中,下列不属于水循环主要环节的是( )
A.蒸发 B.径流 C.太阳辐射 D.水汽输送
2.[2016·宁波·1]2016年3月22日是第二十四届“世界水日”。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应成为我们的自觉行为。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随手关闭水龙头 B.往河流里倾倒垃圾
C.农业上采用滴灌技术 D.工业废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
3.[2017·嘉兴·14]2017年,联合国把世界水日的主题定为“废水”,关注重点是寻找各种方式来减少和再利?用废水。以下对不同工业废水的处理措施及对应的方法类别,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废水中的主要污染物
处理措施
方法类别
A
不溶性颗粒物
加明矾
结晶法
B
异味物质
加活性炭
吸附法
C
氯化铜
加硫酸钠
过滤法
D
纯碱
加石灰水
蒸馏法
4.[2018·金华丽水·14]用所给实验器材(规格和数量不限),就能顺利完成相应实验的是( )
选项
相应实验
实验器材(省略夹持装置)
A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和生长
烧杯、玻璃棒、蒸发皿、量筒
B
分离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滤纸
C
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
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D
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
5.下列关于溶液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都是澄清、透明、无色的
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化合物
C.一种溶液中各部分浓度和性质相同
D.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6.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某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变小
B.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其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C.任何物质的饱和溶液,当温度降低时一定会析出溶质
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小
7.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是36g,这表示 (   )
A.20℃时,100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g
B.20℃时,100g水中溶解36g氯化钠,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C.100g水中最多溶解36g氯化钠
D.20℃时,氯化钠在水中溶解36g,溶液达到饱和状态
8.通常情况下,欲将一杯不饱和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最适宜的方法是( )
A. 往食盐水中加入食盐
B. 往食盐水中加入水
C. 往食盐水中加入饱和食盐水
D. 把食盐水放入冰箱中
9.在一定温度下,在下列物质足量混合并充分振荡,其中肯定不能形成饱和溶液的是( )
A. 氯化钠与水 B. 硫酸钡与水 C. 氢氧化钙与水 D. 酒精与水
10.在一个南瓜上挖一个大孔,向其中注入饱和的硫酸钠溶液,一段时间后,将硫酸钠溶液倒出,在相同温度下,发现倒出的溶液还可以溶解少量的硫酸钠,这说明( )
A.倒出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B.倒出的溶液不是饱和溶液
C.硫酸钠的溶解度增加
D.硫酸钠的溶解度减小
11.将60℃时的硝酸钾饱和溶液降温至20℃,不发生变化的是( )
A. 硝酸钾的溶解度 B.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
C. 溶液中的溶剂质量 D. 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
12.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其他各种离子不能通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剂质量减少
C.溶液质量不变 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13.[2018·温州·8]某“天气瓶"通过樟脑在酒精溶液中的结晶情况反映气温变化。如图为该“天气瓶”在三种不同气温下的状况,则瓶内溶液一定为相应气温下樟脑饱和溶液的是( )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乙、丙
14.[2018·湖州·3]通常情况下,下列能实现“1+1=2”这一结果的是( )
A.1毫升酒精加1毫升水得到2毫升酒精的水溶液
B.1克酒精加1克水得到2克酒精的水溶液
C.1克食盐加1克水得到2克食盐的水溶液
D.1克食盐溶液加1克硝酸银溶液得到2克混合溶液
15.[2018·嘉兴·7]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如图是有关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及变化情况。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操作Ⅰ一定是降温
B.操作Ⅰ一定是加溶质
C.①与③的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D.②与③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16.[2018·金华丽水·12]20℃时,在各盛有10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10克甲、乙、丙三种纯净物(不含结晶水,不与水反应),充分溶解后,结果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可能都是饱和溶液
B.20℃时,乙溶液的溶质质量最小
C.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甲>丙>乙
D.升高温度,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
17.[2018·杭州·13]下列操作均在室温下进行,且不考虑水分的蒸发。则溶液中溶质的溶解度和溶质质量分 数都发生变化的是( )
A.将一定量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升温 10℃
B.将一定量饱和石灰水升温 10℃
C.取一定量蔗糖不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蔗糖
D.取一定量氯化钠饱和溶液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18.[2016·嘉兴·10]下表是不同温度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60
80
100
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110
169
246
A.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20℃时,100克水中溶解的硝酸钾越多溶解度就越大
C.40℃时,100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含有硝酸钾63.9克
D.10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一定比80℃时水中溶解的硝酸钾多
19.[2015·金华·12]下表是固体甲和乙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温度/℃
0
20
40
100
甲溶解度/克
0.173
0.165
0.121
0.076
乙溶解度/克
13.3
31.6
63.9
246
A.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B.10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室温会析出晶体,但溶液仍饱和
C.20℃时,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20℃时,100克乙物质加入100克水中,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50%
20.[2015·衢州·11]如图是配置5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的操作过程。下列有关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是( )

选项
操作
目的
A
用剩的食盐放回原试剂瓶
避免浪费
B
天平调平后在左、右托盘上各垫一张相同的纸
保证称取的食盐质量更准确
C
用50mL量筒替代天平量取所需的水
更加简便
D
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加食盐的溶解能力
21.右图所示是a、b、c(不含结晶水)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a>b>c
B.t2℃时,将a的溶液降温至t1℃,可能有晶体析出
C.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可将饱和的c物质溶液变成不饱和
22.[2016·嘉兴·16]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1)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人们常常通过对地表的改造,影响地球上的水循环。我国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的缺水问题,该工程是对水循环途径中的 (选填数字)施加影响。

(2)嘉兴是饮用水较为缺乏的地区,我们要珍惜和保护水资源,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将生活污水直接排入河道 B.植树造林,涵养水源 C.随手关闭水龙头
23.我们已学过混合物分离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食盐水的操作,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于分离或提纯物质的方法有:过滤、蒸发溶剂、蒸馏、冷却热饱和溶液等。为了达到下列实验目的,请在横线上填写适当的方法:
①工业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可用 ; ②粗盐提纯可用过滤。
若要配制一定量8%的NaCl溶液,一同学已开出的实验用品为:氯化钠、烧杯、等质量的纸、托盘天平(含砝码、镊子)、量筒、胶头滴管、药匙、水。还缺少的必要仪器是 。
24.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离或提纯,应选用下述方法的哪一种(填序号)
A.过滤 B.蒸馏 C.蒸发结晶 D.加热分解
(1)除去Ca(OH)2溶液中悬浮的CaCO3 ;
(2)用自来水制取蒸馏水 ;
(3)除去NaCl中所含的少量KNO3 ;
(4)除去KCl中少量的KClO3 .
(5)从海水中提取食盐 。
(6)从实验室制取O2的剩余物中分离出MnO2 。
(7)从液化的空气中分离出氧气 。
25.[2018·衢州·21]甲烧杯中盛有30℃、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饱和硫酸铜溶液100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不考虑水分蒸发)。
(1)乙中溶液 (填“是”、“不是”或“可能是”)饱和溶液。
(2)丙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6.[2016·绍兴·20]20℃时,向3个盛有50克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钠,并充分溶解。根据下表实验数据回答。
实验编号
A
B
C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克)
9
18
27
溶液质量(克)
59
68
68
(1)实验所得3杯溶液中,属于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选填编号)。
(2)若将A杯中的溶液稀释成溶质的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_______克。
27.下图为某学生进行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操作的示意图,试回答:
(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
(2)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该(填“高”或“低”) 于滤纸的边缘。
(3)蒸发滤液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滤液的目的是 ;等到蒸发皿中出现 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移去蒸发皿时应使用的仪器是 。
28.[2017·衢州·17]海水晒盐是海水在常温下蒸发得到氯化钠的过程。小柯用氯化钠溶液模拟该过程,如图:
(1)乙烧杯中的溶液 (选填“是”、“不是”或“可能是”) 氯化钠饱和溶液.
(2)要加快氯化钠晶体析出,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29.[2017·宁波·28]宁波开展“剿灭劣Ⅴ类水体”攻坚。2017年3月起,对月湖水域进行清淤,重构月湖水生态。
(1)清淤前,技术人员需对月湖淤泥中的氮、磷等元素含量进行检测,因为氮、磷元素含量偏高会导致水体 ,可能造成污染。
(2)清淤时,技术人员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产生的“泥饼”制成营养土或绿色肥料。“泥饼”中的 元素能促进植物茎叶茂盛、叶色浓绿。
30.[2017·台州·20]硫酸铵【化学式为(NH4)2SO4】是一种能促进植物茎、叶生长的氮肥。
(1)硫酸铵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 。
(2)施肥浓度过高,会造成烧苗现象。小柯通过实验发现,质量分数为2%的硫酸铵溶液不会导致植物烧苗。他用50克30%的硫酸铵溶液配制2%的硫酸铵溶液,需要加水 毫升。
31. [2016·台州·22]利用如图所示的仪器和药品,测量一定质量大颗粒食盐晶体的体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不考虑杂质对实验的影响)
(1)小柯提出,在量筒内倒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将一定质量的食盐晶体放入,观察液面的变化来测量食盐的体积。 但他的想法马上遭到大家的否定,原因是 。
(2)同学们讨论后提出,只要将量筒内的水换成另一种液体(只能利用图中的仪器和药品),实验就能取得成功,该液体是 。
32.概念图能清晰地反映概念之间的联系,如图表示溶液中部分概念的相互联系。请回答:

(1)图中“?”是指 ;
(2)将5克食盐固体放入盛有20克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完全溶解。你是如何确定食盐固体“完全溶解”的? 。
33.已知某碱溶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温度一定时,该碱溶液的浓度越大,其碱性越强。
(1)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升高(溶质不变),可采取的方法是 。
(2)要使该碱饱和溶液的pH降低,在下列试剂中,哪些可选择加入? 。
A.CO2 B.CaCO3 C.Fe(OH)3 D.CuSO4
34.[2015·湖州·28]把萝卜块放入浓盐水中,萝卜块会皱缩。把萎蔫的青菜放入清水中,青菜会硬挺。这些都是生活常识,其中蕴含着科学道理,启迪我们去思考。
(1)观察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时,为什么要将口腔上皮细胞涂抹在生理盐水(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氯化钠溶液)中?
(2)现有10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4.5%的氯化钠溶液,将它稀释成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需加水多少毫升?
参考答案
1.C
第1题解析:水循环通常是指水在地球上、地球中以及地球上空的存在及运动情况。地球的水处于不停地运动中,并且不停地变换着存在形式,从液体变成水蒸气再变成冰,然后再循环往复。A.蒸发是补充大气中水蒸气的环节,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故A不符合题意。B.径流是用于补充区域水资源的环节,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故B不符合题意。C.太阳辐射是促进水循环的动力之一,并不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故C符合题意。D.水汽输送是实现不同区域降水的主要原因,是水循环的主要环节,故D不符合题意。
2.B 3.B 4.D
第4题解析:A.硫酸铜溶液的浓缩结晶,应加热蒸发水分,所需实验器材有酒精灯、蒸发皿、玻璃棒、铁架台、坩埚钳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A错误;B.氯化钾易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的方法得到二氧化锰,然后对滤液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漏斗、滤纸、铁架台、酒精灯、蒸发皿等,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B错误;C.用固体氯化钠配制5%的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氯化钠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实验器材: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无法完成该实验,故C错误;D.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可使用pH试纸,所需实验器材有烧杯、玻璃棒、pH试纸、标准比色卡,题目提供的实验器材可以完成该实验,故D正确。
5.C 6.A 7.B 8.A 9.D 10.B 11.C 12.B 13.C 14.B 15.D 16.A
第16题解析:A.甲和丙中均有不溶解的溶质存在,说明二者均已饱和,根据乙物质没有未溶解的固体,可知乙溶液可能为饱和溶液,也可能为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B. 20℃时,据图可知,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最大,故B错误;C. 20℃时,据图可知,在三个各盛有100g水中,所溶解的三种物质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所以三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甲,故C错误;D.乙物质已经完全溶解在水中,如升高温度可能不会对溶质的质量产生影响,所以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一定改变,故D错误。故选:A
17.B 18.A 19.B 20.C 21.B
22.(1)⑤ (2)B、C
23.(1)蒸发溶剂;玻璃棒。
24.(1)A;(2)B;(3)C;(4)D;(5)C;(6)A;(7)B
25.(1)不是;(2)23.8
解析:(1)乙烧杯中加入5克硫酸铜后完全溶解,说明乙烧杯一定不是饱和溶液;(2)甲烧杯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00克×20%=20克,故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00%=23.8%。
26.(1)A (2)941
27.防止液体受热不匀而飞溅;较多固体,坩埚钳。
28.(1)可能是;(2)加快液面空气流速。
29.(1)富营养化;(2)N(或氮)
30.(1)-3;(2)700
31.(1)食盐易溶于水(答“食盐能溶于水”也给分);(2)食盐饱和溶液(没有“饱和”不给分)
32.[2014·衢州·25](1)溶剂 (2)烧杯底部观察不到食盐固体颗粒
33.[2014·杭州·26](1)升高溶液温度并加入该碱溶质;(2)AD。
34.(1)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自然形状;
(2)解:设加入水的质量为m克。
100×4.5%=(100+m)×0.9%
m=400克
V=m/ρ=400克÷1克/厘米3=400厘米3=400毫升
答:加入水的体积为400毫升。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