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组 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单元导读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也是人类唯一的家园。“珍惜资源,保护环境”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学习本组教材感悟人类的生存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密切联系,懂得人类应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为地球家园美好的明天,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学习本组课文,运用“联系实际,深入思考”的读书方法,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3 只有一个地球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爱护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2.体会说明文用语的准确、严谨,学习说明的方法。
【预习导航】
一、下面的词语很重要,请你读一读,写一写。
裹着 渺小 范围 恩赐 慷慨 滥用 枯竭 贡献 威胁 目睹
扁舟 和蔼可亲 晶莹剔透 相互交错 生态灾难 生态环境
二、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球体 ( )的资源 ( )的宇宙
( )地开采 ( )地保护 ( )地破坏
三、认真读课文思考:课文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地球的情况?
四、读完课文之后,你有什么感想?请你把自己真实的想法写在下面。
【课堂探究】
五、品读课文,想一想填空:
1.当宇航员遨游太空时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2.地球太可爱了表现在:
(1)
(2)
3.地球太容易破碎了表现在:
(1)
(2)
4.地球只有一个,我们该怎么做?
六、重点句子赏析。
1.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作贡献的。
(1)“本来”的意思是 。
(2)这句话准确地点明了 已遭受破坏,强调了“ 、 、 、 ”原先的可再生性,突出了现在的不可再生性,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科学性、严谨性。结合前文“矿物资源”的阐述,再一次证实了自然资源的有限及面临的危机,从而给读者以警示、提醒。
2.科学家已经证明,至少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1)“至少”一词是强调了目前的研究成果还只限于这个范围,“40万亿千米”以外的情况还不能确定,“至少”是“ ”的意思。
(2)这句话采用的说明方法是 ,进一步说明了距离的遥远,从而简洁有力地证实:
。
【达标训练】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遨游(áo ào)扁舟(piān biǎn) 枯竭(ɡū kū)慷慨(kǎi ɡài)
二、读准字音,写漂亮词语。
jīng yíng hé ǎi ēn cì wēi xié kū jié
三、在括号里填适当的字组成词语。
映入( )( ) 相互( )( ) ( )( )可亲
一叶( )( ) ( )( )提供 不加( )( )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毁坏——( ) 容易——( ) 渺小——( )
精心——( ) 美丽——( ) 慷慨——( )
五、说明方法的种类及运用。
1.你知道哪些常用的说明方法:
2.判断下列句子所运用的说明方法。
(1)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 )
(2)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
(3)不错,科学家提出了许多设想,例如,在火星或者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 ( )
(4)在群星璀灿的宇宙中,地球就像一叶扁舟。 ( )
六、为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地球所拥有的矿产资源( )上帝的恩赐,( )经过几百万年,甚至几亿年的地质变化才形成的。
2.人们( )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 )会越来越少。
3.人们滥用化学品,( )使自然资源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
4.在火星或月球上建造移民基地的设想( )实现了,( )是很遥远的事情
七、课文内容回放
《只有一个地球》一文以__________的形式,从__________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__________”的事实,呼吁人类应该__________ 。
八、阅读理解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 )、( )、( )、( ),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类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们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 )。
1.根据课文内容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2.“再生”的意思是 ,“不能再生的”的原因是 ,“本来”强调了 。
3.从加点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
4.读完这段文字,你想到了什么?
九、拓展提升:写几句保护地球的标语吧。
如:精心保护地球,造福子孙后代。
1.
2.
书写 质量 日期:
14﹡ 鹿和狼的故事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弄清罗斯福下【令捕杀狼这一决策错在哪里,理解本文的结论。
2.初步懂得生物间存在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关系,增强维护生态平衡的意识。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的分析概括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预习导航】
一、读准下列词语,并给带点的字注音。
狩猎( ) 宠儿( ) 厄运( ) 苟延残喘( )
控制( ) 相悖( ) 乃至( ) 罪魁祸首( )
二、请你认真读课文,分析“鹿死林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狼和鹿与森林有什么关系?
【课堂探究】
三、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
1.文章写了发生在凯巴伯森林的一件什么事?
2.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各是什么?
四、自读7自然段填空。
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因为
。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因为 。
五、读第8、9小节,说说你从中明白了什么?
【达标训练】
一、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生机( )( ) 面目全( ) 一命( )呼
( )不留情 自由自( ) 苟延( )喘
二、多音字组词。
dǎo( ) bó( ) màn( )
倒 泊 蔓
dào( ) pō( ) wàn ( )
三、读句子,联系课文内容填空。
1.人们做梦也不会想到,他们捕杀的狼,居然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
“功臣”的意思是( ),这里( )是功臣。它们成为“功臣”的原因是:
2.而人们特意要保护的鹿,一旦在森林中过多地繁殖,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祸首”的意思是( ),这里( )是祸首。它们成为“祸首”的原因是
四、课内阅读理解。
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生态的“舞台”上,每一种动物都有自己的角色。森林中( )需要鹿,( )需要狼。仅仅根据人类自身的( ),去判定动物的( ),有时会犯严重的错误。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2.生态的“舞台”上,引号的作用是 。
3.凯巴伯森林中发生的这一系列故事说明
4.读了本段后你的收获是:
书写 质量 日期:
15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受最深的部分。
2.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3.体会人类与大自然休戚相关、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懂得应该保护环境、爱护家园。
【预习导航】
一、知识链接
1854年,“华盛顿特区”的白人领袖想购买美国西北部的印第安人领地。本文是根据当时印第安人酋长西雅图的回信编译的。西雅图的信感动了白人,他们决定把这片土地命名为“西雅图”,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都牢记着西雅图的这句话: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本文被誉为是有史以来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情感充沛,只有在诵读中才能感悟文章优美的语言,感受人与自然息息相关的情感。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一处(chǔ chù)沙滩 倒(dǎo dào)影 转(zhuǎn zhuàn)让
满载(zǎi zài )而归 血(xiě xuè)液 降(xiáng jiàng )临
三、认真读课文,填空。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文章作者是________,被誊为有史以来在_________________方面最动人心弦的演说。“这片土地”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课文中提到的“你们”是指___________。课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三个方面来写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表达了西雅图酋长对___________的强烈要求,希望白人能牢记: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从文中摘抄自己喜欢的语句。
【课堂探究】
一、品读课文1—3自然段。
1.关于土地,我们一般总是用肥沃、美丽等词语来形容,而作者却独具匠心,选择了“神圣”这个词语,那么课文哪些句段让你感受到这片土地是神圣的?请你边读边画找相关句子,读一读,体会体会。并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表现“神圣”的句段。
二、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即拥有古老的冰川,又拥有活跃的火山,更拥有终年积雪的山峰。可是这片神圣的土地要被华盛顿白人买走了……
1.如果你就是印第安人,此时此刻,你想对购买这片土地的白人嘱托些什么?
2.印第安人的首领西雅图对白人具体的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4至8自然段,找到这三条,试着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三、默读9.10自然段,思考:我们为什么要这样热爱、照管这片神圣的土地?
四、深入探究“大地不属于人类,而人类是属于大地的。”
1.文章第3自然段强调“大地是我们的一部分”,为什么说“大地不属于人类”?
2.为什么说“人类是属于大地的”,前面不是强调“我们是大地的一部分”吗?
【达标训练】
一、读准字音,写漂亮词语。
jùn mǎ yīnɡ er juàn liàn sōng zhī xiōng yīnɡ
二、比一比,再组词。
嗡( ) 骏( ) 婴( ) 脂( ) 眷( )
翁( ) 峻( ) 樱( ) 诣( ) 誊( )
圣( ) 糜( ) 澈( ) 峦( ) 载( )
怪( ) 鹿( ) 撤( ) 恋( ) 栽( )
三、选词填空。
1.空气与它( )的生命是一体的。
2.河水为我们解除干渴,( )我们的心田。
3.空气也会给我们的子孙和所有的( )以( )。
4.清风给了我们的祖先第一口( ),也带走了祖先的最后一声( )。
四、写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
1.河水是我们的兄弟,也是你们的兄弟。( )
2.树脂流经树干,就像血液流经我们的血管一样。( )
3.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
4.微风亲吻着大地,小草露出了可爱的笑脸。( )
五、按要求写句子。
1.丛林中飘着薄雾。
扩句:_________________丛林中飘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薄雾。
2.他们脚下的土地是祖先的遗灰。
缩句________________
3.一只画眉鸟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树枝上叫着。
用拟人句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读下面的语段,品味特点并根据提示仿写。
对我们这个民族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神圣的。
每一处沙滩,每一片耕地,每一座山脉,每一条河流,每一根闪闪发光的松针,每一只嗡嗡鸣叫的昆虫,还有那浓密丛林中的薄雾,蓝天上的白云, 在我们这个民族的记忆和体验中,都是圣洁的。
提示:对我们这座城市来说,这片土地的每一部分都是美丽的。
七、课内阅读理解。
如果我们放弃这片土地,转让给你们,你们一定要记住 这片土地是神圣的 你们一定要照顾好这片土地上的动物 没有了动物 人类会怎样 如果所有的动物都死去,人类也会灭亡。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将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1.给文中空白处加上合适的标点。
2.文中的“你们”指
3.为什么说:“降临到动物身上的命运终将也会降临到人类身上”?
八、环境保护广告语积累 。
例如:1.生命和绿色拥抱,人类与生态共存。
2.让哺育我们的大地妈妈永远健康美丽。
3.
4.
书写 质量 日期:
16﹡ 青山不老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6个生字:炕、肆、虐、踞、擎、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读懂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增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预习导航】
一、读一读,写一写。
肆虐 盘踞 归宿 参天 风雨同舟 三番五次
劲挺 淤泥 荡漾 领悟 不紧不慢 日月同辉
二、文中有许多描写老人外表的句子,画一画,读一读。并写一写老人在你的脑海中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课堂探究】
三、合作交流后,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本文通过描述一位山野老人,面对自然条件的( )和生活条件的( ),义无反顾地( )工作中,用十五年的时间在晋西北地区奇迹般的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 ),造福于后代。
四、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五、交流: 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达标训练】
一、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并用另一个读音组词。
记载(zǎi zài) 归宿(sù xiù) 不禁(jīn jìn)
二、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凶猛( ) 荡漾( ) 恭敬( ) 险恶( )
三、选择句中合适的词语。
1.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抉择 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住宿)。
2.这位老人还有(雄伟 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
3.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 感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4.他将生命(变化 转化)为另一种东西,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四、根据意思写词语。
1.想象不到的不平凡事情。 ( )
2.非法占据,霸占地方。 ( )
3.比喻共同经历艰难困苦的日子。 ( )
4.人或事物的最终着落。 ( )
5.比喻共同经历患难。 ( )
五、读句子,回答问题。
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1.“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2.为什么说“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六、课外阅读
美的启发
我家住在古城一角,窗外有一块难得的空地,附近的居民竟把它当成了堆垃圾的地方。怎么办?我制作了一个“禁止倒垃圾”的木牌插在那里,可人们连看都不看一眼。这里仍旧垃圾成堆,臭气熏天。为此我们一家人伤透了脑筋。
一个星期天的早晨,爸爸、妈妈嘀咕了一阵,然后兴奋地告诉我一个好主意。我听了,乐得直拍手。于是我们全家一齐动手,先将垃圾铲成一堆,接着从河边挑来石块,砌成一个椭圆形的花坛,再糊上水泥,并在石缝处勾出十分好看的图案,又在花坛的垃圾上面堆上一尺多厚的细土,栽上各种花苗,还就近挖来了两笼翠竹,种在花坛的东西两旁。一天工夫,这儿完全变成了另一番景象。附近的居民[ ]没来这儿倒垃圾,[ ]纷纷把家里珍贵的花木慷慨地奉献出来,为这小小的花圃增美添色。
春去秋来,昔日的空地已经是花团锦簇,翠木葱茏,成了古城的一角风景。人们工作之余,便来这儿休息聊天,看书下棋。你瞧,一位小姐姐正坐在花坛边抚弄着琴弦呢!
窗外,飘散着动人的琴声;窗外,洋溢着沁人心脾的清香;窗外、小鸟在枝头欢乐地歌唱……看着窗外那幅人与自然相映成趣的风景图,我蓦然懂得了:只有用美,才能启发更多的人热爱美,创造美!
1.在文中[ ]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仍旧——( ) 慷慨——( ) 奉献——( )
3.根据短文内容,完成下面的填空。
(1)以前,窗外的空地上,垃圾成堆,臭气熏天,如今,这儿变得______ ,_______ 。
(2)第二节写建造花坛的经过是:铲垃圾、挑石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栽花苗。
4.本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在文中画出来。
书写 质量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