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圆明园的毁灭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3.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预习导航】
一、读读下面的小资料,相信会给你不少收获。
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镇北面的一片平原上。原为清代的皇家御苑。圆明园被誉为“万园之园”,艺术价值很高。咸丰十年(1860)英法联军劫掠园中珍物,并纵火焚毁。198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集资修理,万春园、福海、万花阵(欧式迷宫)等逐步恢复,定名为“圆明园遗址公园”。
二、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后打“√”。
损失(sǔn shǔn) 众星拱月(ɡǒnɡ ɡònɡ) 置身(zhì zhí)
统统(tōnɡ tǒnɡ)不可估量(liáng liàng)其间(jiàn jiān)
三、填空。
通过初读课文,我知道课文是从 、 、和 三个方面来描写 。其中第( )部分写得最详细。读完课文后,最令我痛心和悲愤的是第( )部分。
【课堂探究】
四、建筑宏伟。(读第三段)
1.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
2.这一段从 、 、 ”等词语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
3.读这一段用 的语气读。
五、文物珍贵。(读第四段)
1.同学们知道圆明园内有多少文物吗?
2.朗读时用 语气读。
六、毁灭过程。(读第五段)
1.读了这段,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侵略者吗?从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2.读“大火连烧三天。”你体会到什么?
(1)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
(2)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 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
分钟,三天三夜会烧掉些什么?这让我们体会到
。
七、读句子,谈谈从加点的字体会到什么。
1.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他们把园里凡是能拿走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3.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为什么?
4.思考:“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最想说些什么?”
【达标训练】
一、正确的在括号里画上“√”,错误的画上“×”。
1.“损”:左右结构,部首是“扌”,音序是“S”。( )
2.“宏”:半包围结构,部首是“_”,音序是“H”。( )
3.“举”:独体字,没有部首。( )
二、把词语补充完整。
不可( )量 举世( )名
金碧( )煌 玲( )剔透
三、我能写出下列的近义词或反义词。
近义词:宏伟_( )珍贵_( )估量_( )
反义词:损失_( )建设_( )精华_( )
四、选择关联词语填空。
因为……所以…… 不仅……还…… 只有……才……
(1)圆明园( )建筑宏伟,( )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2)( )清朝政府腐败无能,( )圆明园遭到了英法联军的践踏。
(3)( )我们的国家强大了,侵略者( )不敢欺负我们。
五、阅读天地。
圆明园
北京的西北郊,有一片废墟,在那里,原来有一座古典园林──圆明园。
圆明园方圆连绵20里,园中有庄严宏伟的殿堂 也有玲珑精巧的亭台楼阁 曲径长廊 还有 颐和园 昆明湖 北海 长廊 白塔 无数个风景点 真算得上是步移景异 幽雅迷人 园中收藏有不计其的珍贵历史文物 各朝代的名人字画 金银祭祀礼器 珍珠宝 应有尽有 它是闻名中外的艺术馆和博物馆
1860年,英法侵略者不满足他们入侵中国后所得的利益,再次发
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清朝皇帝带领贵族大臣逃到热河一带避难去了。
侵略者来去无阻,直闯到了圆明园。从10月6日开始,他们打开园中的仓库,将各种绫罗绸锻,金银翡翠抢走。法军司令孟托指着各种古董珍宝,无耻宣称这些东西全归他所有;有个叫赫里斯的英国军官。第一次抢到一个金花盆,盆中有一株约30厘米的黄金树,树上挂着红玉做核的蓝宝石果子,加上其它珍宝,共装了七大筐,他统统占为已有。第二次,他又抢到一座高2米的金塔和其它宝物,找了七个士兵,替他运回兵营──园内的宝贝能拿的都被抢走。不能搬走的都被炮车碾碎。这样野蛮的掠过,整整进行了一个星期!为了掩盖他们的强盗行径,10月18日,丧心病狂的侵略者3500人在园中到处放火。大火一连烧了三天三夜,圆明园就这样成了一片废墟。
这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屈辱史:政府无能,国家弱小,就要被人欺负。我们不能忘记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要发奋图强,振兴中国,决不让圆明园的历史在中国重演。
1.给短问的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
2.下面这段话是原文的一部分,应作为第( )自然段。
可是,我国千万劳动人民精心创造的这座建筑精华,却“被欧洲文明者”彻底焚毁了。
3.联系短文,解释词语.
废墟:
掩盖:
4.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欺辱──( )振奋──( )绵延──( )
5.将“我们不能忘记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罪行”,改成反问句。
6.按文章内容填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记的屈辱史是: 。只有
才不会让圆明园的历史在我国重演。
书写 质量 日期:
22狼牙山五壮士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学会本课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带生字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3.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预习导航】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磨盘(mó mò) 沉着(zhuó zhe) 抡胳膊(lūn lún)
拧开(níng nìng) 日寇(guàn kòu) 葛振林(gē gě)
二、按提示填空。
1.这篇课文描记叙了 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 的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 ,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 顶峰,英勇 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 、热爱 、仇恨 、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
2.课文是按照 的顺序记叙的。全文记叙的顺序是:接受任务──( )──( )──( )──( )。其中 、 、 部分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课堂探究】
三、读课文,理解句子。
1.读句子“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读了这几个句子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体会到的?
。
读这一句时,读出 。
2.读句子“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
人的尸体。”“一次又一次”、“横七竖八”说明了什么?
3.读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紧跟在班
长后面。”
理解“斩钉截铁”。
从“热血沸腾、紧跟”你又体会到什么?
我知道这一走意味着( ),但他们( )。
我知道这一走意味着( ),所以他们(
)。
4.读句子“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向敌人头上砸去。”
(1)读到这你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
(2)一个“砸”字又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五壮士?
5.朗读6、7、8、9自然段。
(1)我想读完后会有一个词跳入你的脑海里,是哪个词?(视死如归、英勇壮烈、宁死不屈……)
(2)出示课本120页图。你能看出课文哪几句描写的这幅画面的内容吗?
(第6自然段1、2句;利用画面理解词语,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不可动摇。)
(3)五壮士就像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眺望着远方,他们在望什么?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
(4)“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这一声声口号响彻云霄。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
6.讨论:课题可不可以改成《狼牙山五战士》?
【达标训练】
一、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掩护( ) 指挥( ) 痛击( ) 瞄准( )
用尽( ) 拔下( ) 拧开( ) 跳下( )
二、选词填空。
保护 掩护
1.为了( )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五壮士依然把敌人引上绝路。
2.我们要( )好自己的眼睛。
进攻 进犯
3.冲锋号吹响了,战士们向敌人发起了全面( )。
4.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一次的( )。
三、根据意思写词语。
1.惊天动地,形容声音极大。 ( )
2.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 )
3.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
4.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
三、我会扩写句子。
1.五壮士完成任务。
2.狼牙山上响起号声。
四、阅读。
血凝红叶
峡谷中,座落着一座低矮(简单、简朴、简陋)的小草房。门上刻着淡淡的字迹:“赵一曼被俘地址”,“抗日民族英雄赵一曼永垂不朽!”时令才深秋,却下了一场大雪,山野白皑皑,好一个银色世界。这里没有高耸的赵一曼纪念碑,没有鲜花,没有坟墓,她和白山黑水卧在一起,她和蓝天沃野永驻在一起。朔风在峡谷里呼啸,白雪在天空中飞舞,四野默默无声,那山、那水、那风、那雪似乎在为烈士致哀。小草房前的一丛柞树披着厚厚的雪,像盛开的梨花,它的叶子并未凋零,一片火红,像燃烧的火苗,耀眼。
一位正在着手写赵一曼传记作品的作家,随手采了一片鲜红的柞叶,沉重地讲起一段(悲哀、悲伤、悲壮)的历史来:
赵一曼同志在战斗中左腿被打断,跌倒在地,不幸被俘。在哈尔滨,她惨遭百般折磨,受尽酷刑,但她始终坚贞不屈,最后敌人把她押送到亮珠河杀害。在赴刑场途中,赵一曼昂首挺胸,正气凛然,唱着歌向人们诀别:“民众的旗,血红的旗,收殓着战士的尸体,尸体还没有僵硬,鲜血已染透了旗帜……”她高喊着:“打倒日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她倒在了血泊里,她才三十一岁……
我们都沉默着,谁也不说话,静听着这位作家的讲述。我仿佛感到赵一曼就站在我们面前,她英姿飒爽,目光炯炯,身披大衣,腰系皮带,手执匣枪,威严如铁……她没有死,没有离去,她就屹立在这高高的崖顶上,像一尊不朽的雕像。
我们每一个人都肃然起敬。心里燃烧着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怒火焰,情不自禁地想从洒着赵一曼的鲜血的地方捡点什么,从而带走我对英雄的思念。我采撷了一片柞叶,珍惜地夹在我带着的笔记本里……
这一片红叶呀,不是可作我最珍贵的书签吗?书签,凝结着赵一曼烈士的斑斑血迹,我把它珍藏在身边……
1.在文中的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用“√”标出。
2.确定下列词语的正确读音。(用“√”标出)
血泊:A、xuè pō B、xuè bō C、xié bō
屹立:A、pì lì?? B、yì lì? ?C、yì lì
3.结合上下文,用自己的话解释下列词语。
目光炯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情不自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4.写出第四自然段的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线,划出一句作者联想的话。
6.作者为什么在洒着赵一曼鲜血的地方,采撷一片柞叶珍藏起来?
书写 质量 日期
23﹡难忘的一课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2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预习导航】
一、背景资料: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日甲午战争后,1895年被日本侵占,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才归还中国。台湾被日本整整统治了50年,在这50年中,台湾人民受尽屈辱和欺凌,不许讲中国话,不许学中国文字,台湾人民渴望赶走侵略者,回到祖国的怀抱。这篇文章写的就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台湾回到祖国怀抱时的事。
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真挚(zhí zhì) 停泊(bó pō) 崇高(zhóng cóng)
郊外(xiào jiāo) 诸葛(gē gě) 几幅(fú fù)
【课堂探究】
三、整篇课文最让你难忘的话语是什么?
四、“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三次,每次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出示句段一: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1)为什么这位教师写字很吃力,国语也不太熟练呢?请用课文中语言回答。
(2)“火热的真挚的心”指的是什么?
(3)这时的“我”是怎么做的,有什么的感受?
(4)日本帝国主义为什么不让我们中国人学习自己的语言文字?
(5)日本人的阴谋诡计能够得逞吗?你从哪里感受到的?
出示句段二:
我紧紧握着这位年轻的台湾教师的手,激动地重复着他刚才教给孩子们的那句话:“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还有什么别的话比这句最简单的话更能表达我此时的全部感情呢?
(1)“我”为什么“激动”?
(2)“我”这时的全部感情是什么?
(3)把最后的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这个反问句强调了
五、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台湾成了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至今也没有回到祖国大陆的怀抱。所以,实现祖国统一,是包括台湾人民在内的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此时此刻,你有许多的话想对台湾小朋友说吧,那就写下来吧!
【达标训练】
一、辨字组词。
轮( ) 泊( ) 崇( ) 敞( )
抡( ) 拍( ) 祟( ) 敝( )
二、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1.他( )写得认真,( )也很吃力。
2.这是( )强烈的民族精神,( )浓厚的爱国情意啊!
3.( )明天天气好,( )我们去游泳。
4.( )我们是中国人,( )更要学好祖国的文字。
三、课内阅读。
校园里很静。我走近一间教室,站在窗外,见一位年轻的台湾教师,正在教孩子们学习祖国的文字。他用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他写得很认真,也很吃力。台湾“光复”不久,不少教师也是重新学习祖国文字的。
接着,他先用闽南语,然后又用还不太熟练的国语,一遍一遍地读。老师和孩子们都显得那么严肃认真,而又那么富有感情。好像每个字,每个音,都发自他们火热的真挚的心。
我被这动人的情景吸引住了。怀着崇高的敬意,我悄悄地从后门走进教室,在最后一排空位上坐下,和孩子们一起,跟着那位教师,大声地、整齐地、一遍又一遍地朗读着: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
1.这动人的情景指的是
2.“光复”的意思是 ,本课指 。
3.三次出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集中体现了
四、课外阅读。
中国人是不好惹的
一九二一年,一个叫沙利文的美国人,在上海万国竞武场设下擂台。他串通两个英国人在报纸上为他大吹大擂,说什么在中国,根本找不出沙利文的对手,还转述了好些沙利文说的对我国人民有侮辱性的话。我国武术界人士气愤不过,聚会商议,大家一致推定王子平去打擂台,灭灭沙利文的气焰。于是,王子平被请到上海来了。
在王子平与沙利文交手前,双方派代表先举行了会谈,达成了几项协议,其中有:双方在比武前,要面向观众讲几句话,表示一下礼节;比武要光明正大,不许违反规则,施放暗箭……到了规定的日子,万国竞武场座无虚席。
王子平上场了。他向热烈欢迎他的观众频频扬手之后,刚讲了两句,冷不防地有一个彪形大汉审了过来──他,就是沙利文。
多年的比武经验使王子平反应十分敏捷,他一闪身,就避开了对方的偷袭。沙利文的双眼冒着凶光,与王子平周旋着,想寻找下手的时机。但是,他左探右探,也没有发现可钻的空子。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机会,猛的一拳打出去,万万没有想到王子平也正在这时候飞起了一脚,沙利文拳头打空了不说,腰间还重重地挨了一下。王子平在飞起一脚的时候,大喝一声:“瞧着!这一脚为中华民族扬威!”随即又上去补了一拳:“瞧着!这一拳教你记住,不许再欺侮中国人!”
台下的喝彩声呼啦地响起,掌声雷鸣,震动了全场。沙利文却不知在什么时候偷偷地溜走了。
1.组词(用“√”选择括号里恰当的字)
(竞 竟)赛 (擂 雷)台 规(则 侧)
(会 汇)谈 (挨 唉)打 周(旋 漩)
2.王子文与沙利文擂台比赛结果怎样?沙利文有何表现?
3.读了短课文,你有什么想法?
书写 质量 日期
24﹡最后一分钟
学校 ______ 班级 ___ 姓名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预习导航】
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倾听(qīng qǐng)归程(chén chéng)颤抖(chàn zhàn)
硝烟(xiāo qiào) 铸进(zhù zhòu) 紫荆(jīn jīng)
【课堂探究】
品读诗歌,激发情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读第1小节,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感受
到了什么?文中的“你”指的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品读诗歌第2小节。
通过 “微微颤抖的嘴唇”,“在泪水中一遍又一遍轻轻地呼喊”等镜头,描绘了当时人们 的心情。
3.品读第3小节,回顾历史。
通过读第3小节,联想到了什么?
4.品读第4小节,展望未来。
朗读第4小节,从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5.全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达标训练】
一、补充词语。
( )呼喊 ( )上升 ( )颤抖
( )落地 ( )流淌 ( )拉住
二、选择解释,填写序号。
沸腾:(1)水开 (2)情绪激动、高涨
1.好消息传来,整个山村都沸腾了。( )
2.我们通过实验观察了水沸腾现象。 ( )
新鲜:(1)稀奇 (2)刚出产,没变质 (3)清洁
3.集市上的蔬菜很新鲜。 ( )
4.这地方最近老是出一些新鲜事。 (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紫荆花 鲜艳的( ) 一( )鲜花
( )的紫荆花 鲜艳的( ) 一( )鲜花
( )的紫荆花 鲜艳的( ) 一( )鲜花
四、课文片段阅读。
此刻,∕是午夜,又是清晨,
所有的眼睛都是崭新的日出,
所有的礼炮都是世纪的钟声。
香港,让我紧紧拉住你的手吧,
倾听最后一分钟的风雨归程,
然后去奔跑,去拥抱,
去迎接那新鲜的∕含露的、芳香的
扎根在深深大地上的∕第一朵紫荆……
1.这里的“午夜”是指的哪一天?这里的“风雨归程”指什么?
2.这一节主要讲 。
3.这一节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4.用“~~”画出直抒胸怀的诗句。
书写 质量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