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老房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 分析图片,了解家乡民居、建筑的一些特点与变化。
2.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地方房子的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探究能力,探究建筑与人们生活的关系与影响,使学生感受建筑艺术的精美和家乡劳动人民的智慧。
3.让学生尝试用线描的方法来表现家乡的老房子,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
4.让学生感受老房子的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热爱家乡老房子、保护家乡老房子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欣赏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多种风格的老房子,感悟不 同历史背景下房子的建筑形式,从而感受到老房子的文化内涵。在线描作品中,让学生体会到画面的黑白灰层次。
教学难点:在绘画中怎样从整体到局部地观察和绘画,如何用流畅、肯定的线条,利用线的疏密变化来表现画面的黑白灰层次。
教学具准备:
教师、课前收集的不同建筑、民居的照片、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等。
课时:1课时
教学模式:造型表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新旧城区的对比给你们怎么样的感受呢?
文明、整齐、时尚的现代化城市更加突出了旧城区的古朴、陈旧、随意。这些老房子由于城市的进步而慢慢消失了,而有些更有历史的老房子则由于它的历史价值而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了下来。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家乡的老房子》。
2、揭示板书课题:《家乡的老房子》。
二、新授:
1.了解家乡老房子的特点和变化.
(1).了解家乡房子的特点(以遂宁为例)。
通过欣赏和分析遂宁老房子的图片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
A、它主要的建筑材料有哪些?(木 石 砖 泥等)
B、这些房子的造型有什么特点?(青青的瓦、灰灰的墙、斑驳的门窗等)
C、从老房子的造型特点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古朴、陈旧、韵味十足、历史感……)
(2).通过比较,了解家乡房子的变化
A、通过遂宁老城和现代遂宁城市的图片对比分析,让同学感受家乡房子的变化(可以找同学来说,老师起引导作用)
B、在现代的建筑中,有没有发现仿古装饰,在哪见过?为什么要设计这些仿古装饰?(小组讨论)
教师小结:我们遂宁经济发展迅速,一座座高楼拨地而起,很多建筑都充满着豪华现代的气息,但有的仍保留着古典建筑的精美!
2.探究房子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1)以草原蒙古包,湖南吊脚楼、福建土楼、北京四合院、广东碉楼为例:
通过欣赏分析比较这些图片,引导同学们探索和发现问题:
A、为什么不同的地方人们居住的房子不一样呢?
B、与我们家乡的房子相比,它们又有什么特点?(在外形、建筑材料方面)。结合图片分析比较它们的特点(根据各个地方的自然条件、气候以及土质等因素来分析他们的房子为什么不一样?结合他们的建筑模式,外形、材质等特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师小结:建筑艺术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特点,同时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相关,劳动人民在生活中创造了适合自己居住的建筑.
3、欣赏分析画家的线描老房子作品: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画家笔下独特沧桑的老房子吧!
(1)、画家采用了怎样的线条来表现黑白灰?
(2)、这些老房子可真美,画家用疏密有致的长短线条,以不同的姿态表现老房子的独特韵味;用流畅随意的图案表现出线描作品中的秩序感和节奏美。
三、引导学生探究老房子的绘画方法步骤:
1、分析自己的照片,取景构图,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手中的照片,请你在照片上的老房子,找找黑白灰的几个方面又能用怎样的线条来表现呢?
2、小组讨论绘画方法步骤,请同学作为代表来分享小组意见:…… 先……,再……,然后……。
3、教师示范讲解绘画方法步骤:
(1)、选择描绘对象,认真观察。
(2)、构图定位,勾出大体轮廓。
(3)、由屋顶开始画起,逐步深入刻画。
(4)、整体调整画面。
小结:绘画要从整体—局部(细节)—整体;线条要肯定流畅,有疏密变化;景物要有所取舍,灵活处理;明暗对比强烈,有黑白灰对比效果。
四、艺术实践:
1、选择一张有老房子的图片进行绘画,注意用线条表现出黑白灰效果。
2、教师巡回辅导。
五、作品展示评价:
请学生自己介绍自己的线描作品,说说你是怎样体现老房子的黑白灰的。
六、课后拓展:
1、出示图片,欣赏摄影、国画、油画、素描等形式记录老房子的美。
2、思考:请你思考一下,我们的“老房子”在渐渐地离我们远去,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老房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