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4时计时法
项目
内 容
1.想一想,填一填。
1分=( )秒 1时=( )分
2.认识24时计时法。
邮电、交通、广播电视等部门计时时,为了简明且不易出错,都采用从0到24时的计时方法,这种计时法通常叫做( )。节目预报表用的是( )计时法。
3.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可以互相转换。
普通计时法:上午5:0024时计时法:5:00半夜0时~中午12时两种时间表示法表示的数( )。 下午:5:0017:00中午12时~半夜0时两种计时法表示时间的数相差( )。
4.两种计时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凌晨、早上、上午、中午时数相同。
不同点:下午、晚上的时数不相同。普通计时法数字前加( ),24时计时法不用加。
5.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普通计时法中下午、晚上的时数加12去掉限制词等于24时计时法。
24时计时法中13~24时的时数减去12加上限制词等于对应的普通计时法。
凌晨0时~中午12时,两种计时法基本相同,普通计时法前加限制词。
6.把下面的时刻用24时计时法表示。
凌晨3:40( ) 中午12:00( )
下午1:00( ) 晚上:8:00( )
7.把下面的时刻用普通计时法表示。
1:20( ) 12:00( )
16:20( ) 22:00( )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时间单位的换算。
学具准备:一个时钟。
答案:1.60 60 2.24时计时法 24时 3.相同 12 4.限制词 5.略 6.3:40 12:00
13:00 20:00 7.凌晨1:20 中午12:00
下午4:20 晚上:10:00
2 计算经过的时间
项目
内 容
1.用24时计时法表示下面的时刻。
下午2时30分 中午12时 早晨8时
2.见教材第6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
方法一 21时10分、22时10分、23时10分、24时10分……17时37分……数出结果是68时27分。
方法二 从25日21:10到28日0时是( ),从28日0时到17时37分是17小时37分。50小时50分+17小时37分=68时27分。
方法三 从25日21:10到27日21:10是( ),以27日21:10到28日17:37是20小时27分,2天+20小时27分=2天20小时27分。
3.求经过的时间,在同一天(都换成24时计时法),用( )减去( )。
4.求经过的时间,如果不是在同一天(都换成24时计时法),就要用( )减开始时刻再加结束时刻。
5.李叔叔14:40坐火车从石家庄到北京,17:23到达。李叔叔坐火车从石家庄到北京要用多长时间?
6.红红从6:40开始晨跑,跑了半个小时,现在是什么时刻?
7.一列火车18:10从广州出发,第二天上午11:10到达上海,途中用了多长时间?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24时计时法和普通计时法的转换。
学具准备:一个时钟。
答案:1.14:30 12:00 8:00 2.50小时50分
2天 3.结束时刻 开始时刻 4.24时
5.17时23分-14时40分=2时43分
6.6时40分+30分=7时10分
7.24时-18时10分+11时10分=17时
3 年、月、日
项目
内 容
1.时间单位有( )、( )和( )等。
2.见教材第9页例题。
(1)观察年历。
①每年都有( )个月。
②有的月是( )天,有的月是( )天。
③2012年2月份是( )天,2013年2月份是( )天。
(2)认识大小月。
一年有12个月,每年的1月、3月、5月、7月、8月、10月、12月都是( )天;每年的4月、6月、9月、11月都是( )天。
(3)认识平年和闰年。
2月是28天的年份叫( ),2月是29天的年份叫( )。通常每4年里有3个平年,1个闰年。一般情况下,是( )的倍数的年份都是闰年。
3.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12月叫做腊月,并总结出了记忆31天月份的顺口溜:( )。
4.公历年份是整百数的,必须是( )的倍数才是闰年。
5.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每年都是366天。 ( )
(2)除了2月外,4月、6月、8月、9月、11月,每月都是30天。 ( )
(3)小明出生于2000年2月29日。 ( )
(4)小华说:“我爸爸去年2月29日去了一趟北京,今年2月29日又去了一趟北京。” ( )
(5)1900年是闰年。 ( )
6.李师傅在2004年2月每天加工零件10个,照这样计算,李师傅在2004年2月全月一共加工了多少个零件?
温馨
提示
学具准备:日历。
答案:1.时 分 秒 2.(1)①12 ②31 30 ③29
28 (2)31 30 (3)平年 闰年 4 3.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4.400
5.(1)? (2)? (3)?? (4)? (5)?
6.10×29=290(个)
4 月历中的数学问题
项目
内 容
1.判断。
(1)2008年北京举办奥运会,这一年是闰年。 ( )
(2)小明是1995年2月29日出生的。 ( )
2.见教材第12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
(1) 观察月历可知,第一个星期六是4号,第二个星期六是11号,第三个星期六是18号,每两个周几之间相差( )天。下个月10号与这个月25号相差14天,相当于两个7天,则与这月25号一样是周六。
(2) 通过计算可知,虚线框着的4个数,对角线上两个数的( )相等。
(3)通过计算可知,月历中各直列相邻的两数都相差7,各横行相邻的两数都相差1。因此,连续3天日期的和是48,则48是这3天里中间一天的3倍。可求出中间一天是( ),则这3天分别是( )。
3.计算经过天数的方法:①同一月份里,两个日期( ),再把结果( ),就得到实际经过的天数;②经历的时间经过了不同的月份,要采用分段计算,即一个月一个月地计算。
4.从4月12日算起,到教师节要经过多少天?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年、月、日的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一本日历。
答案:1.(1)?? (2)? 2.(1)7 (2)和 (3)16
15日、16日、17日 3.相减 加1
4.(30-12+1)+31×3+30+9=151(天)
1 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乘法
项目
内 容
1.直接写得数。
50×2= 122×3= 700×9= 18×5=
200×7= 16×5= 8×11= 25×4=
2.每盒彩笔有24支,12盒有多少支?
分析与解答:求12盒彩笔有多少支,列式:24×12。
用竖式计算24×12的方法:
(1)在列竖式时,数位一定要对齐。
(2)计算时,先用12个位上的2去乘24。2乘4个1是8,所以把8写在个位上。2乘2个十是( ),所以把4写在( )位上。
(3)用12十位上的1去乘24,先算1乘4表示1个十乘4是( ),所以4写在( )位上。1乘2表示1个十和2个十相乘是200,这个2要写在( )位上。
(4)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 )。
3.两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时,用第二个乘数的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第一个乘数,用第二个乘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积的末位就和乘数的那一位对齐,再把两次乘得的积( )。
4.列竖式计算。
39×11= 23×33= 22×24= 12×41=
5.有21个同学看话剧,每张票14元,共需要多少元钱?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两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答案:1.100 366 6300 90 1400 80 88 100
2.(1)略 (2)40 十 (3)40 十 百
(4)相加 3.相加 4.429 759 528 492
5.21×14=294(元)
2 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
项目
内 容
1.列竖式计算。
12×43= 21×34= 150×4= 21×12=
2.见教材第16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
(1)我们可以分别求出这两个月各浪费多少千克水,列式为( )(千克)和( )(千克),然后再求出和。也可以列成一个综合算式为( )(千克)。
(2)我们还可以先求出这两个月共多少天,列式为31+30=61(天),再求出共浪费多少千克水,列式为12×61=( )(千克)。计算时,先用第二个乘数个位上的1和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6和第一个乘数个位上的2相乘得120,2写在十位上表示20,100向百位进一,再用6和第一个乘数的1相乘,表示6个十和1个十相乘得600,加上进位的100共700,所以在百位上写7表示700。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
3.两位数乘两位数进位和不进位的计算过程相同,只是两数相乘时与哪一位乘得的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计算时不要忘记加( )。再把两次乘得的积( )。
4.列竖式计算。
64×38= 82×16= 59×17=
5.三(1)班有45位同学,平均每位同学收集废品12千克,三(1)班共收集废品多少千克?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
答案:1.516 714 600 252 2.(1)31×12=372
30×12=360 31×12+30×12=732
(2)732 3.进位的数相加 4.2432 1312
1003 5.45×12=540(千克)
3 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
项目
内 容
1.直接写得数。
6×30= 2×700= 10×30= 2×100=
2.(1)儿童电影院原来每排有36个座位,共有30排。原来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2)现在每排增加到40个座位,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分析与解答:
(1)根据题意列式为36×30。用简便方法计算时,可以把30看成3个十,这样写竖式也就是先乘( ),再在积的后面看两个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添几个0。
(2)根据题意列式为40×30,由简便方法计算得( )。
3.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把0前面的数对齐,先乘0前面的数,再看两个乘数的( )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积的( )添几个0。
4.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
5.列竖式计算。
30×38= 26×40= 40×80= 70×59=
6.游泳池的长度为50米,小红游了10个来回,她一共游了多少米?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答案:1.180 1400 300 200 2.(1)0前面的数 (2)1200 3.末尾 末尾 4.0
4.1140 1040 3200 4130 5.50×10×2=1000(米)
4 估 算
项目
内 容
1.列竖式计算。
19×30= 21×9= 99×6= 19×49=
2.92人参观动物园,票价为每人9元,买门票大约需要多少元钱?
分析与解答:
(1)估算的方法:方法一 把9看作10,把92看作90,9≈10,92≈90,10×90=( )元
方法二 把92看作90,92≈90 9×90=( )元
方法三 把9看作10,9≈10 10×92=( )元
第二种估算方法和实际需要的钱数相差最少,要使估算结果接近实际结果,学会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也很重要。
(2)把乘数看成与它接近的( )时,用“≈”连接,如18≈20,相乘的积用等号连接。
3.估算的方法有很多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把其中一个两位数看成与它最接近的( ),另一个两位数不变或者把两个乘数都看成( ),再进行计算,得出估算结果。
4.一所学校的阶梯教室有22排,每排有18个座位。这个阶梯教室大约能坐多少人?
5.一份稿件,平均每行有29个字,共有31行,这份稿件大约有多少个字?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答案:1.570 189 594 931 2.(1)900 810 920 (2)整十数 3.整十数 整十数
4.22×18≈400(人) 5.29×31≈900(个)
5 混 合 运 算
项目
内 容
1.计算下列各题。
25×36×4 5×6×7 10×20×30
2.见教材第22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
(1)先算2005年有固定电话多少部,列式为( )(部),再算2010年有固定电话多少部,列式为( )(部),综合算式是( )(部)。
(2)也可以先算2010年的固定电话数是2000年的多少倍,列式为( ),再算2010年有固定电话多少部,列式为( )(部),综合算式是( )(部)。
3.用连乘解决问题,应善于根据已知条件找到间接量,确定好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从而解决问题。
4.连乘算式的运算顺序:按照( )的顺序进行计算。
5.把两个式子变为一个式子。
25×3=75 32×14=448
75×12=900 448×5=2240
? ?
6.王老师买了2箱饮料,每箱24听,每听3元,共花了多少元钱?
7.一箱橙汁有24瓶,一箱芒果汁也有24瓶。现在有12箱橙汁和17箱芒果汁,一共有多少瓶果汁?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答案:1.3600 210 6000 2.(1)24×6=144
144×2=288 24×6×2=288 (2)6×2=12
24×12=288 6×2×24=288 3.略
4.从左到右 5.25×3×12=900 32×14×5=2240 6.24×2×3=144(元)
7.(12+17)×24=696(瓶)
1 认识东、南、西、北
项目
内 容
1.这几句话分别是指向哪个方向说的?填在括号里。
(1)北极熊,你们那里冷吗?( )
(2)太阳公公,晚安!( )
(3)太阳公公,起床了!( )
2.见教材第28页例1,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分析与解答:
如果你面向北,那么,你的后面是( );你的左面是( );你的右面是( )。
3.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方法:先确定( )方向,再根据面( )背北,左( )右( )来辨认其他三个方向。
4.填空。
(1)晚上面向北极星,后面的方向是( )。
(2)早上小明先面向太阳,再向右转,他的前面是( ),后面是( )。
5.早晨,亮亮面向太阳。
亮亮的前面是东,亮亮的后面是( ),亮亮的左面是北,亮亮的右面是( )。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具准备:写有东、南、西、北的标牌各一张,校园平面示意图记录纸每人一张。
答案:1.(1)北 (2)西 (3)东 2.南 西 东
3.一个 南 东 西 4.(1)南 (2)南 北
5.西 南
2 认识平面图上的方向
项目
内 容
1.教室里小明座位的前面是东,那么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2.在一次队列训练中,李华的东面有3个人,西面有4个人,南面有5个人,北面有6个人。这个长方形的队列共有( )人。
3.绘制简单示意图的方法:
(1)先选好观测点——学校,把选好的观测点画在平面图的( )位置,再确定好各个物体的方向。
(2)在纸上按照上北、下( )、左西、右( )的方位来绘制。
4.绘制地图时,通常按照“上北、下( )、左( )、右( )”的方位来绘制。
5.小明家东面有小学,北面有一个大型超市,南面有一家医院,西面有公园,请你在右图中填出这些地方。
6.读图,填空。
(1)急诊室在大门的( )面。
(2)挂号处的北面是( )。
(3)注射室的东面是( )。
(4)儿科在外科的( )面。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具准备:直尺、三角板。
答案:1.西 北 南 2.96 3.(1)中心 (2)南 东 补充示意图略 4.南 西 东 5.提示:上边填超市,下边填医院,左边填公园,右边填小学,图略。
6.(1)西 (2)大门 (3)儿科 (4)南
3 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
项目
内 容
1.填空。
上对( )、前对( )、左对( ),南对( )、东对( )。
2.生活中的“四面八方”你知道是哪些方向吗?
3.你见过指南针吗?它上面刻有八个方向。
除了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外,正东和正北之间是( )方向,正东和正南之间是( ),正西和正南之间是( ),正西和正北之间是( )方向。
4.通过指南针先确定( )方,再确定其他方向。还可以通过太阳升起的方向确定( )方,再确定其他的方向。
5.生活中有哪些地方用到了方位知识?
6.按要求涂色。
①在的东南方向涂红色;
②在的东北方向涂黄色;
③在的西南方向涂绿色;
④在的西北方向涂蓝色。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用东、南、西、北来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具准备:指南针。
答案:1.下 后 右 北 西 2.东 南 西 北
东北 西南 东南 西北 3.东北 东南
西南 西北 4.北 东 5、6.略
4 认识路线图(八个方向)
项目
内 容
小明想去超市为妈妈买些东西。从家出来后,向北到第一个十字路口再向西走来到商店,买完商品后,你能告诉他回家怎么走吗?
2.见教材第30页例2情境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读情境图时,先找到中心位置——( ),然后确定方向。图中告诉我们上是( ),然后依次确定其他七个方向。
(2)熊猫馆在花坛的( ),从大门出发,可以先向( )走到( ),再向( )走到花坛;还可以从大门出发,先向( )走到河马馆,再向( )走,经过( )到达鹿苑。
(3)试着描述一下从大门出发去象馆的路线。
3.描述行走路线的方法是以( )为基准,先确定要到达的位置所处的( ),再看哪一条路线通向目的地,最后把行走的路线描述出来。
4.说一说1路公共汽车的行车路线。
从火车站出发向( )方向行驶( )站到邮局,接着向( )方向行驶( )站到游泳馆,再向( )方向行驶( )站到少年宫,接着向( )行驶( )站到电影院,最后向( )方向行驶( )站到动物园。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会确定物体的相对位置。
学具准备:指南针、动物图片、正方形纸等。
答案:1.先向东走到十字路口再向南走。
2.(1)花坛 北 (2)西南 北 猴山
北 东 北 水禽馆 (3)略 3.出发点
方向 4.东南 2 正东 4 东北 1 正东
1 东南 1
1 毫米的认识
项目
内 容
1.在下面的○里填上“>”“<”或“=”。
2千米○2000米 1千米○900米
2米○30分米 49厘米○5分米
2.测量自己的橡皮。
分析与解答:
(1)不到1厘米时我们可以用一个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测量( )的物体的长度或要求测量结果( )时,就可以选择长度单位“毫米”。1厘米中间每个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或1 cm=( )。
(2)手捏住一枚硬币,用另一只手将它轻轻抽出,拇指与食指之间的距离大约就是1( )。
3.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是“毫米”。 1厘米=10毫米或1 cm=( )。
4.测量较薄物品的厚度时,为使测量结果更精确,可以采用转化的方法,先把所有物品摞在一起量,再用( )除以物品的个数,这样就可以算出一个物品的厚度了。
5.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1支圆珠笔长15毫米。 ( )
(2)妈妈买了2厘米花布。 ( )
(3)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都是长度单位。 ( )
(4)小明迈一步大约50厘米。 ( )
6.计算。
16毫米+24毫米=( )厘米
1米-7分米=( )分米
1厘米-1毫米=( )毫米
7厘米-6厘米=( )厘米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厘米、分米、米、千米之间的进率。
学具准备:一摞纸、一分钱硬币、直尺、橡皮。
答案:1.= > < < 2.(1)比较短 比较精确
10 mm (2)毫米 3.10 mm 4.总厚度
5.(1)? (2)? (3)?? (4)?? 6.4 3 9 1
2 千米的认识
项目
内 容
1.单位换算。
1米=( )厘米 200厘米=( )分米
2.估算一下:你家到学校有多远?
(1)估算。
①我1分钟约走65米,从家到学校大约走了20分钟,我家到学校大约是( )米。
②我1分钟约走67米,昨天从学校到家走了15分钟,我家到学校大约( )米。
(2)认识千米。
①1300米和1005米可以说成大约1000米,在表示长度时,1000米也可以写成( )。
②千米是国际上通用的一个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千米可以用字母表示为( )。
1000米=( ) 1000 m=( )
3.测量较长的距离时,常用( )作单位。
1000米=1千米 1000 m=1 km
4.在( )里填上适当的数。
4000米=( )千米 3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 9千米=( )米
5.在○里填上“>”“<”或“=”。
1千米○1100米 9千米○9000米
20千米○20000米 11千米○1200米
6.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5千米,从甲地到乙地共行驶了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合多少米?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长度单位和它们之间的进率。
学具准备:卷尺。
答案:1.100 20 2.(1)①1300 ②1005
(2)①1千米 ②km 1千米 1 km 3.千米
4.4 3000 6 9000 5.< = = >
6.65×5=325(千米) 325千米=325000米
3 解 决 问 题
项目
内 容
1.按顺序排列大小。
450厘米、405厘米、4米、45千米
( )>( )>( )>( )
2.红红每分钟走55米,15分钟红红能走( )米。
3.见教材第40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
(1)已知路程和时间,求速度,可以根据( )=( )÷( ),用除法计算。
(2)下午3时=( )时,到达时间减去出发时间,再减去路上吃饭所用时间,即为汽车行驶时间:( )(时),根据公式可列算式( )(千米)。
答:平均每小时行驶90千米。
4.在遇到行程问题时,可直接用公式进行计算。
路程=( )×( )。
5.我还有( )不明白。
6.亮亮每小时骑车行驶16千米,两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7.聪聪家到学校有950米,他每分钟走59米,15分钟能到吗?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时间、路程和速度相关知识。
答案:1.45千米 450厘米 405厘米 4米
2.825 3.(1)速度 路程 时间 (2)15
15-8-1=6 540÷6=90 4.速度 时间
5.略 6.16×2=32(千米) 7.15×59=885(米) 950米>885米 不能。
分段统计表
项目
内 容
思考:如果要统计班内男、女生做作业的时间,应如何设计统计表?
2.见教材第46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
像题中对本班每位同学的身高进行统计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全班同学按学号、性别逐一统计,采用单式统计表进行统计;当调查的数据一致且繁多时,可以将其合并成一个表,这样便于分析和比较,像这样的统计表可以分段统计。
3.当需要统计的事物数目繁多就需要用分段统计表,这样可以更好地比较数据。
4.参加古诗背诵的同学成绩如下。
男生:51 23 72 100 96 24
33 42 58 56 48 21
女生:35 62 78 58 71 61
59 45 68 100 90 82
填写下表:
成绩(分)
20~39
40~59
60~79
80~99
100
男生人数(人)
女生人数(人)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简单的统计表和分段统计表知识。
答案:1.设计分段统计表 2、3.略 4.4 5 1 1
1 1 3 5 2 1
1 认 识 小 数
项目
内 容
1.填空。
1元=( )角 1角=( )分
2.见教材第50页例题。
(1)认识小数,明确小数的组成。
(2)小数的读法。
读一个小数,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小数点读作( ),小数点后面的部分( )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如果是0,也必须读出。
(3)小数的写法。
写一个小数时,小数点前面的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上的数字的右下角,小数点后面的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不管有几个0,都要一一写出。
3.小数由( )、( )、( )组成。去掉小数末尾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4.写出下面各数。
零点一二 七点七零七
二十点零零零九 四千点六五
5.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7元8角4分 1元零5分
6元9角8分 3角5分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元、角、分之间的进率。
学具准备:人民币样币。
答案:1.10 10 2.(1)略 (2)点 顺次 (3)略
3.整数部分 小数点 小数部分 4.0.12 7.707 20.0009 4000.65 5.7.84元 1.05元
6.98元 0.35元
2 将复名数改写成用小数表示的单名数
项目
内 容
1.填空。
5.85读作( ) 20.03读作( )
7.25元表示( )元( )角( )分
4.06元表示( )元( )角( )分
2.小数和分数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3.见教材第52页例题。
分析与解答:
(1)图中床长1米9分米5厘米,课本宽1分米8厘米,跳绳长2米60厘米,这些都是复名数,指带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名称的名数;相反,带有一个单位名称的名数叫单名数。
(2)将复名数改写成用数表示的单名数,要注意单位间的进率。
1米=( )分米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千米=( )米
(3)改写:
1米9分米5厘米=( )米 1分米8厘米=( )米
2米60厘米=( )米
4.分母是10的分数可以用( )位小数来表示,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用( )位小数来表示。
5.看图填上合适的分数或小数。
6.填空。
7角是( )分,还可以写成( )元。
7分是( )角,还可以写成( )元。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小数的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直尺、一元和一角硬币若干。
答案:1.五点八五 二十点零三 7 2 5 4 0
6 2.略 3.(1)略 (2)10 10 10 1000
(3)1.95 0.18 2.6 4.一 两 5.100
0.1 300 0.3 700 0.7 900 0.9 6.70
0.7 0.7 0.07
3 小数的大小比较
项目
内 容
1.在○里填上“>”“<”或“=”。
1001○999 543○654 8321○843
2.填空。
1米2分米=( )米 1米2厘米=( )米
1米12厘米=( )米 1分米9厘米=( )米
3.见教材第54页例4。
(1)比较整数部分:陈欣投的是5米多,其他两名同学都投了4米多,陈欣是第( )名;刘畅投了4米7分米多,王欢投了4米5分米多,刘畅比王欢投得远,刘畅是第( )名,王欢是第( )名。
(2)把三人的投球成绩填在括号里。
( )<( )<( )
4.比较小数的大小时,先比较( )部分,( )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就比较( )部分,小数部分第一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 );如果第一位上数字相同,就比较第二位上的数……直到比出大小为止。
5.在○里填上“>”“<”或“=”。
0.2○0.02 0.15○0.51 0.35○0.4
0.08元○0.11元 2.03分米○1.94分米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小数的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卷尺。
答案:1.> < > 2.1.2 1.02 1.12 0.19 3.(1)一 二 三 (2)4.58米 4.71米
5.20米 4.整数 整数 小数 大 5.>
< < < >
4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一)
项目
内 容
1.填空。
1元4角=( )元 1.5元=( )元( )角
2.列竖式计算并说一说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39+41= 746-18=
3.见教材第56页例题。
(1)2角+5角=( )角=( )元
4元+6元+( )元=( )元
4.2元+6.5元=( )角+( )角=( )角=( )元
(2)5角-2角=( )角=( )元
(3)答案不唯一,如:买一把牙刷和一个口杯要花多少元钱?
4.2元+2.1元=42角+21角=63角=6.3元 小数加法还可以用竖式计算,计算时( )数位对齐,按照整数加法的法则进行计算。2+1=3,在小数部分写( ),4+2=6,在整数部分写( )。计算完后得数的小数点和加数的小数点( )。
4.2+2.1 □.□
4.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 )对齐,也就是把相同的( )对齐,最后在得数里点上小数点,使它与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5.填一填。
6.一本《动脑筋》6.8元,一本《童话故事选》3.1元。
(1)《童话故事选》比《动脑筋》便宜多少元?
(2)各买一本书,10元钱够不够?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整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
答案:1.1.4 1 5 2.280 728 相同数位对齐,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3.(1)7 0.7 0.7
10.7 42 65 107 10.7 (2)3 0.3
(3)相同 3 6 对齐 4.小数点 数位 5.6.8 1.9 9.9 1.2 1.1 1.3
6.(1)6.8-3.1=3.7(元) (2)6.8+3.1=9.9(元) 9.9<10,够。
5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二)
项目
内 容
1.把下面商品的价钱改写成以“元”为单位的小数。
6元7角 4角5分 18元4角
2.见教材第58页例题。
(1)鸡蛋和豆腐一共花了多少元钱?
①方法一 6元+2元=( )元 5角+8角=( )角 8元+13角=8元+1元3角=9元3角
②方法二 2元8角=28角 6元5角=65角 28角+65角=93角=( )元
③计算6.5+2.8时,整数部分和整数部分( ),小数点( ),然后从( )开始按照( )的方法计算,注意结果也要点上( ),且与加数的小数点对齐。
(2)买鸡蛋比豆腐多花了多少元钱?
6.5-2.8=( )元
3.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 )对齐,即( )对齐,然后按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从末位算起,满十进一,退一当十。
4.列竖式计算。
8.4+16.2= 20.49-3.46=
5.班级进行跳高测验,小明跳了1.24米,小伟跳的比小明高0.13米。小华跳的比小伟低0.02米,小华跳了多少米?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小数和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相关知识。
答案:1.6.7元 0.45元 18.4元 2.(1)①8 13
②9.3 ③对齐 对齐 低位 整数加法
小数点 (2)3.7 3.相同数位 小数点
4.24.6 17.03 5.1.24+0.13=1.37(米)
1.37-0.02=1.35(米)
1 面积和面积单位
项目
内 容
1.围成一个平面封闭图形的所有边线的总长叫( )。
2.比较长方形和正方形哪个大,哪个小?
分析与解答:
我们把两个图形分别划分成许多同样大小的方格,通过数方格比较它们的大小。如上图,正方形分成9个边长0.3厘米的小正方形,长方形分成了8个边长0.3厘米的小正方形。所以( )的面积大。
3.面积的测量。
要准确地知道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就要学会分别测量和计算面积。可以自己选定一张正方形的纸作单位,如边长5厘米或2分米的正方形的纸……通过测量发现,所用正方形纸片的边长( ),所需张数( );边长( ),所需张数( )。
4.我们把物体( )或( ),叫做它们的面积。图形比较的方法:观察、重叠比较、均分小方格等。
5.测量的标准不一样,结果不能拿来比较。
6.下面的两个图形,( )的面积大。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周长的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尺子、剪刀、铅笔,书中附页的两个长方形。
答案:1.周长 2.正方形 3.越大 越少 越小
越多 4.表面 平面图形的大小 5.略 6.①
2 认识面积单位和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项目
内 容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 )、( )、( )、( )和( )。
2.探索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
分析与解答:
(1)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上摆满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一共摆了100个。
(2)用笔和直尺把1平方米的正方形分成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一共100个。
(3)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纸的一边摆了10个1平方分米的小正方形,一共可摆10行。
(4)说明1平方米=( )平方分米。用字母表示为:1 m2=( )dm2。
3.推测一下1平方分米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根据同样的方法可推测出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字母表示为1 dm2=( )cm2。
4.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是( ),即1平方米=( )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5.较小物体的面积用( )作单位,稍大物体的面积用( )作单位,较大物体的面积用( )作单位。
6.填空。
200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3平方米=( ) 平方分米
3000平方分米=( )平方米
7.边长为12厘米的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面积是4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长度单位的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1张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10张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答案:1.千米 米 分米 厘米 毫米
2.(1)~(3)略 (4)100 100 3.100 100
4.100 100 100 5.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
平方米 6.2 300 30 7.12×12=144(平方厘米) 144÷4=36(个)
3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项目
内 容
一个正方形纸片每个边都可摆4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在这个纸片上共可摆多少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
2.探索长方形面积公式。
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分析与解答: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长方形,有以下三种情况:
长(厘米)
宽(厘米)
面积(平方厘米)
6
2
12
4
3
12
12
1
12
长方形每行的小正方形个数与长方形长的数值相等,行数与长方形宽的数值相等。所以:
长方形的面积=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的个数=每行所摆小正方形的个数×所摆小正方形的行数=( )。
3.探索正方形面积公式。
当长方形的长和宽相等时,长方形就叫正方形,长和宽就叫边长,即
长方形的面积= 长 × 宽
↓ ↓ ↓
正方形的面积=( )×( )
4.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长方形的面积 =( )×( ),正方形的面积=( )×( )。
5.面积和周长的计算公式不同,单位也不同。
6.一块边长25厘米的正方形手帕,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7.一块长15米、宽6米的长方形试验田,平均每平方米收白菜36千克。这块试验田共收白菜多少千克?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面积单位的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纸片。
答案:1.4×4=16(个) 2.长×宽 3.边长 边长
4.长 宽 边长 边长 5.略 6.25×25=625(平方厘米) 7.15×6=90(平方米)
90×36=3240(千克)
1 认识几分之几
项目
内 容
1.一个苹果的一半可以用( )表示。
2.分一分 。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
① ②
图①是平均分,一份是这个圆的( ),图②不是平均分。
(2)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三份。
① ②
图①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圆的( ),图②中涂色部分占这个圆的( )。
看图②可知,23是由( )个13组成的。
3.认识分数。
像13、23、14、34这样的数,都叫做分数。
分数里每一部分都有自己的名称:
3 ……( ) ……( ) 4 ……( )?
4.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子,分母是几就读几,分数线读作“分之”,分子是几就读几。
5.分数的写法:写分数时,先画出( ),前一个“几”是( ),写在分数线的下面,后一个“几”是( ),写在分数线的上面。
6.填空。
(1)服务员将一张比萨饼平均切成六块,爸爸吃了一块,爸爸吃的是这张比萨饼的( )。
(2)长跑比赛中,小红用5分钟跑完全程,她一分钟跑全程的( )。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平均分,分数相关知识。
学具准备:一张有4个空白圆的纸片和一张有2个三等分圆的纸片。
答案:1.12 2.(1)12 (2)13 23 2 3.分子
分数线 分母 4.略 5.分数线 分母
分子 6.(1)16 (2)15
2 比较两个分数的大小
项目
内 容
1.把一个西瓜平均分成16块,小明吃了西瓜的116,爸爸吃了西瓜的316,( )吃得多。
2.比一比。
12○13 16○14
分析与解答:
(1)因为把同样的一个物体平均分,分的份数越( ),每份就越( ),所以12>13。
(2)16<14,因为16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6份,取其中的1份,14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4份,取其中的1份。同样的物体,分的份数越( ),每份就越( ),所以16<14。
3.34和14比,哪个大? 38和58比,哪个大?
通过观察发现,这两组分数的分母分别相同。
(1)因为34里面有3个14,14里面只有1个14,所以34○14。
(2)因为38里面有3个18,58里面有5个18,所以38○58。
4.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时,只看分子,分子大的分数就( );分子为1(或相同)的分数比较大小时,看分母,分母( )的分数大。
5.分子和分母各不相同的两个分数,它们的大小不一定不同。
6.在○里填上 “>”或 “<”。
47○27 13○14 35○45 38○58 16○19 39○79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会读写分数。
学具准备:若干张圆形和正方形的纸片。
答案:1.爸爸 2.(1)少 大 (2)多 小 3.(1)>
(2)< 4.大 小 5.略 6.> > <
< > <
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项目
内 容
1.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 把一个圆分成5份,每份都是它的15。 ( )
(2) 因为45>35,所以14>13。 ( )
2.看图列式计算。
(1)2个13加1个13是 3个13,所以13+23=33=( )。
1里面有3个13,3个13减去1个13等于2个13,所以1-13=( )。
(2)
因为2个18加3个18等于5个18,也就是58。所以28+38=2+38=( )。
8个18减5个18是3个18,即88-58=( )。
3.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 )不变。
4.(1)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相加,如果分子的和等于分母,则结果等于( )。
(2)计算“1”减去几分之几时,减数的分母是几,就把1写成几分之几,计算时,分母不变,分子( )。
5.直接写出得数。
15+25= 26-16= 1-37= 19+89=
6.一根电线长39米,用去29米,还剩多少米?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分数大小的比较。
学具准备:若干张圆形和正方形的纸片。
答案; 1.(1)? (2)? 2.(1)1 23 (2)58 38 3.分母 4.(1)1 (2)相减 5.35 16 47
1 6.39-29=19(米)
1 找 规 律
项目
内 容
1.求下面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
(1) (2)
2.见教材第92页例题1。
分析与解答:摆出扣子,完成统计。
组 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每行扣子的个数(个)
1
2
3
4
5
每列扣子的个数(个)
1
2
3
4
5
扣子的总个数(个)
1
4
9
16
25
(1)我发现:( )扣子的个数×( )扣子的个数=扣子的总个数。
(2)按照这个规律,⑥组中应该有( )个扣子。
3.所摆出的图形是正方形,每个图形中扣子的总个数=每行扣子数×每列扣子数。
4.见教材第93页练一练第1题。
完成下面的统计表,并推算出图⑥组需要多少个扣子。
图 号
①
②
③
④
⑤
每行扣子的个数(个)
每列扣子的个数(个)
扣子的总个数(个)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统计表知识与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答案: 1.(1)16平方厘米 (2)48平方厘米 2.(1)每行
每列 (2)36 3.略 4.1 2 3 4 5 2
2 2 2 2 2 4 6 8 10 图⑥需要12个扣子。
2 简 单 推 理
项目
内 容
1.甲:我比乙大3岁;乙:我比丙小2岁;
丙:我比甲小1岁。
请根据甲、乙、丙三人说的话,判断他们年龄的大小。
2.见教材第94页例3。
分析与解答:
按照对话内容,把信息和推断的过程记录下来。
(1)小明不属牛,则只可能属( ),可以在“牛”对应的格内画“?”;
(2)小立的属相是吃肉的动物,在牛、虎、兔中,吃肉的动物是( ),小立属( ),可以在“虎”对应的格内画“??”;
(3)小峰不属虎,可以在“虎”对应的格内画“?”;
(4)综合小明不属牛、小峰不属虎,并且小立属( )等信息,可以推断出小明属( )、小峰属( )的信息。
3.(1)从统计表中可以发现:每一个人的属相对应着一种动物,按照他们的叙述,可以分别找出语言间的逻辑关系。
(2)分析每个人不同的叙述,用表格的方式记录下来,可以明确地找出各自的属相。
4.王阿姨、刘阿姨、丁叔叔、李叔叔分别是工人、教师、军人。王阿姨是教师;丁叔叔不是工人;只有刘阿姨和李叔叔的职业相同。请问他们的职业各是什么?
温馨
提示
知识准备:会初步搜集信息并借助列表法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与应用。
答案:1.甲>丙>乙 2.(1)虎或兔 (2)虎 虎
(4)虎 兔 牛 3.略 4.王阿姨:教师 刘阿姨:工人 丁叔叔:军人 李叔叔: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