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社戏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4 19:04: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鲁迅社 戏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朝花夕拾》,小说集《呐喊》等《社戏》选自《呐喊》。 什么是社戏 社,指土地神及祭祀土地神的活动;同时,又是古代的一个地区单位。 社戏,指在社中进行的有关宗教、风俗的戏艺活动。在绍兴,社日演戏是由来已久的了,南宋时,陆游的“社日”诗中就已经有“太平处处是优场, 社日儿童喜欲狂”的题咏。至清代,社戏成为乱弹戏剧的主要演出形式。 学习目标:1、读出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情感味
2、品出人物描写所展现的人情美
3、悟出字里行间所表达的作者情? 环节一:读与感 ? 1.你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社戏》的主要内容吗??? 2.全文中最余韵悠长的是哪段文字?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3.鲁迅的笔锋向来冷峻犀利,这一次却深情款款地说: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看来是真的,请同学们从文章里找找根据,说说这豆究竟好吃不好,这戏的究竟好看不好?
请默读课文31——40段“戏后余波”谈一谈。
豆好吃吗? 同是六一公公的豆,偷着吃与他送来吃味道为什么不同?(1)小伙伴们在什么地方偷?为什么“偷”?
(2)“偷”谁家的?怎样偷?
(3)他们怎样预防“偷”的秘密被人发觉?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那晚的戏又如何?戏里分别有哪些人物出场,小伙伴们反应如何?
戏好看吗 请大家默读课文17——21段“船头看戏”部分,交流归纳一下。

铁头老生不翻筋斗
小旦咿咿呀呀的唱
面对很老的小生
小丑被绑着打
老旦坐着唱

我们难掩失望我们倍感无趣我们哈欠连天我们稍稍振作我们最怕 骂起老旦 直接回家 我们的结论是:豆一般般、戏普通得很、甚至是无聊、差劲,那么作者真正眷恋、怀念的“好”是什么呢?
人好
景美
环节二:赏与评 小说塑造了一系列人物形象,你认为这些人物中谁带给迅哥儿的快乐最美好最难忘? 环节三:品与析 找出文章中景物描写的段落,读出景物之美,景中之美?认真品读11-14、22-23段,说说这几段景物描写渲染了怎样的氛围,表达了人物怎样的心情?作者又是从哪几个感官角度来写的?
氛围:
心情:
感官:朦胧、梦幻、迷人、幽静、温馨陶醉、轻松、愉悦、急切、盼望嗅觉、触觉、视觉、听觉
有声有色、动静相和、俯仰生姿、
远近相交、虚实相间  其实那夜的戏,看得叫人“打呵欠”“破口喃喃的骂”,那夜的豆,第二天吃起来也实在平常。所谓“那夜似的好豆”“那夜似的好戏”是过去那段天真烂漫自由有趣生活的标志,代表了作者对天真烂漫童年的美好回忆,充满了浪漫的理想色彩。环节四:辨与思? 你认为小说《社戏》一文除了表达对故乡纯朴民风和优美景色的怀念,还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鲁迅先生曾说“我总以为倘要论文(评论文章),最好是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较为确凿。”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在他41岁时,重拾这段童年记忆,怀想这些人,这些事呢?当时,作者处在怎样的社会状态呢?下面请同学们看一段资料 《社戏》写于1922年10月。当时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正处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一个忧国忧民而又看不到出?路的战斗者来说,他苦闷,他彷徨,他忧愤,他孤独,他焦灼……从而面对现实,走向他的内心,重拾温情的往事。因为,他的内心深处,还有一片葱茏迷人的绿洲,那里景色优美,民风淳朴,生活自由……这是鲁迅先生换了一种方式在战斗着,“呐喊”着!环节五、课堂小结 童年之难忘,反映出的是自己对现实的憎恶;童年之美好,映照的是现实的丑恶。在失望中希望,在沉默中呐喊,在困境中超越,既然现实的天空是灰暗的,他就在回忆的天空里翱翔,这就是鲁迅先生傲岸的品格。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社戏》不仅是鲁迅先生谱写的一曲对故乡的恋歌、赞歌,它还传递着鲁迅先生对现实的关切和对美好未来的追求 手中的书本放下了,心灵的书本又翻开了,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是这样让我们欲罢不能。最后,让我们齐读文章最后一句意味深长的话: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千米画卷有社戏 万般风骨存呐喊环节六、作业布置一切景语皆情语
无论怎样的景,触景生情也好,移情于景也罢,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许多可资回味的好豆好戏,
“豆”如那些人、那些情,
“戏”如那些事、那段景,
能不能写一段我们刚刚过去的七年级生活呢?学谢谢们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