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记住唐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和都城。
(2)、了解唐太宗李世民、武则天和唐玄宗李隆基治国的基本史实,掌握“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知道他们对唐朝的贡献。
(3)、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和比较问题的能力。(2)、对唐太宗和武则天作简单的评价,培养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通过分组收集资料,讲述历史故事,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习历史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具体表现。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作出恰当的评价
三、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讲授法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很多外国人把中国人叫做“唐人”,把中国人居住的地点叫“唐人街”,这说明唐朝在
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唐朝在中国历史上出现了盛世局面,那么在这一时期出现了那些
皇帝,为此做出过贡献?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二)、讲授新课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隋朝的发展繁荣而短暂,由于隋炀帝的暴政,很快走向灭亡。那么取代隋朝的谁谁呢?都
城建在哪里?
1、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
2、李世民即位:
学生讲述“玄武门之变”的故事。
唐高祖李渊即位后,李建成为太子,常驻宫内处理事务,为文官集团代表。李世民为秦王,继续率领武将集团带兵出征,功劳也最大。
太子自知战功与威信皆不及世民,心有忌惮,就和弟弟齐王李元吉联合,一起排挤和陷害李世民;同时李世民集团亦不服太子,双方持续明争暗斗。
经过长期的斗争,在李渊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团逐步占上风,控制了局面,为了挽回局面,最终李世民搏命一击,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齐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
唐太宗亲身经历了隋末的社会大动荡,亲眼目睹了隋朝的灭亡,所以,他继位以后,励精图治,使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3、“贞观之治”
指导学生阅读“贞观之治”相关内容,讨论回答问题。
(1)、出示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结合材料回答:
唐太宗说这句话的意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让他有此想法的?
学生讨论回答:
①君主应该心存天下百姓,居安思危。
②原因:唐太宗从隋末农民战争的千军万马中,看到人民群众在推动历史前进中摧枯拉朽的作用。
教师总结:他意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因此他觉得要使国家长治久安,就要吸取隋亡教训,以民为本。
(2)为此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治理国家,巩固统治呢?生:①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②在政治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在用人上,他虚心纳谏,广纳贤才,知人善任。任命富于谋略的房玄龄和敢于决断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称“房谋杜断”还重用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
(3)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史称“贞观之治”。唐太宗墓碑上清楚地记载了他的丰功伟绩。
二、女皇帝武则天
武则天无字碑,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在乾陵司马道东侧,北靠土阙,南依翁仲,西与述圣纪碑相对,奇崛瑰丽,巍峨壮观。
无字碑是用一块完整的巨石雕凿而成的是中国历代群碑中的巨制,高7.53米,宽2.1米,厚1.49米,重量达98.9吨,给人以凝重厚实,浑然一体的美感。碑额未题碑名,只有碑首雕刻了八条螭龙,巧妙地缠绕在一起,鳞甲分明,筋骨裸露,静中寓动,生气勃勃。
教师:为什么无字碑上没有文字?
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
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
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论,这是最好的办法。
毛泽东的评价:
1942年12月,毛泽东和将赴晋绥分局的张稼夫谈话时,问及他是山西文水县人,立即说:噢,你们县里还出了个女皇帝呀!1975年,毛泽东对武则天抒发己见,说:武则天,一个女人当了那么多年的皇帝,可真是不简单啊!他对周围的人说:你觉得武则天不简单,我也觉得她不简单,简直是了不起。封建社会,女人没有地位,女人当皇上,人们连想都不敢想。我看过一些野史,把她写得荒淫得很,恐怕值得商量。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她提拔过不少人,也杀了不少人,刚刚提拔又杀r的也不少。对武则天的政治权术,毛泽东曾与工作人员说过一个故事:武则天当政时,一位大臣见她经常杀人,就向她提出建议说:“你这样杀人,谁还敢当官呀?”武则天听后不急不恼,只是让那大臣晚上再来一次。当然,那大臣吓得不知所措,天威莫测呀。当天晚上,武则天让人在殿台上点了一把大火,黑暗中的飞蛾见火便纷纷扑来,结果飞来多少,就烧死多少,可还是不断地有飞蛾扑来。武则夭笑着对那大臣说:“这叫飞蛾扑火,自取灭亡,本性难移吧!”那大臣立刻明白了武则天的用意。看来,只要高官厚禄,要当官的人会源源不断,哪里会杀得尽呢?毛泽东还评述过武则天立无字碑事。他说: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在她墓前的碑上刻字。有人说其本意是功德无量,书不胜书。其实,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还是由后人去评论。
1、武则天的政绩:
①她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②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③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作用: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武则天死后,唐朝经历了几年的动荡,李隆基即位后,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效仿“贞观之治”,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三、“开元盛世”
师:唐玄宗采取了什么措施来稳定自己的政治局面呢?
生:唐玄宗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这些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后果?生: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师:“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吗?
生:唐太宗“贞观之治”奠定了基础;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贞观”,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中国封建社会达到鼎盛。
师:请比较唐太宗与唐玄宗治国政策的相同之处:
生:都善于用人;重视吏治;发展农业;戒奢从简;都出现了著名的盛世局面。
(三)、课堂练习:
隋朝灭亡为唐太宗提供了历史教训,在此基础上的治国思想和指施造就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之后的武则天继续实行贞观以来的政策和措施重用人才,为“开元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唐太宗、武则天的统治基础上,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四)、课堂练习
1、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要想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D )
A、重视教育B、倡导节俭C、轻徭薄赋D、虚心纳谏
2、毛泽东曾用“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来评价四位古代帝王。下列史实与“唐宗”有关的是( C )
A.统一度衡量、货币和文字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贞观之治D.陈桥驿兵变
3、下列有关武则天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B.她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政策
C.她提拔重用房玄龄、杜如晦D.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4、下列是四位同学分别根据自己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B )
A.她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中国古代妇女的地位
B她重用人才,发展生产,“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C.她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D.她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蓬勃兴旺的鼎盛时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 D )
A.唐高祖B唐太宗C.武则天D.唐玄宗
6、开元年间,受到玄宗重用的宰相是( D )
A.魏征B杜如晦C.房玄龄D.姚崇
(五)、板书设计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
1、建立:518年,李渊建立唐朝。2、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627年改年号为“贞观”。他吸取隋亡教训,形成开明的治国思想和措施,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3、措施:
4、作用:
二、女皇帝武则天
1、武则天的政绩
2、措施
3、评价:
三、开元盛世:
1、唐玄宗前期励精图治,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2、措施
3、作用:(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