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61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03-16 09:54: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西汉巩固秦朝建立隋唐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皇帝、三公九卿制 、郡县制;加强思想控制.解决了王国问题;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建立刺史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北宋加强将地方军权、行政权和财权都收归中央元朝新发展
行省制度明清强化明初废丞相,加强特务统治,建立厂卫制度,八股取士;清前期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元朝的建立及对国家统一的贡献:1、建立 (上P106)(1)1206年 ,铁木真被推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2)13世纪中叶,蒙古军队接连灭掉了西夏和金。(3)后来,忽必烈继汗位,于1271年建立元朝,次年定都大都。忽必烈就是元世祖。2、对国家统一的贡献:A、1276年,元灭南宋,使中国再度统一起来。B、为实行有效的统治,元朝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C、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正式的行政区。 元朝中央设置宣政院对西藏实行有效管辖。表明西藏在元朝已成为中国的一个行政区域 。元朝时,元政府在台湾设立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列岛和琉球。清朝的建立及对国家统一的贡献:一、建立1、明后期,努尔哈赤武力统一女真各部;2、1615年,正式建立八旗制度;3、1616年,努尔哈赤于赫图阿拉称汗,国号为金,史称后金;4、1636年, 皇太极 改国号为清,改族名为满洲;5、1644年,李自成率农民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同年,清顺治帝迁都北京,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王朝——清朝开始对全国的统治;A、在承德避暑山庄和附近的木兰围场,清朝皇帝经常接见蒙古王公、西藏政教首领及其他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利用联姻、宴饮、围猎等手段,与他们联络感情。B、乾隆皇帝亲自接见回归的蒙古土尔扈特部。民族关系上:二、清朝维护国家统一的措施:乾隆皇帝在哪里接见了土尔扈特部?避暑山庄 避暑山庄与一般的避暑胜地相比,有什么特点?” 它是统治者避暑、围猎的场所,更是他们实行“怀柔”的民族政策、笼络少数民族首领的场所,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避暑山庄成为清统治者处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政务中心。C、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18世纪前期(1727年),清政府在西藏设立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清朝初期西藏的宗教领袖由清朝皇帝赐予“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转世灵童确定的一般程序是:首先确定活佛转世的方向,然后由寺院派出高僧分赴各地秘密寻访灵童。然后将各方寻访到的候选灵童的名字书于签上,每童一签,贮于金瓶之内。由活佛会同驻藏大臣在众高僧面前举行掣签仪式,掣出一名作为转世灵童。最后迎回寺庙,举行坐床。 金瓶掣签制 一是保证确定转世灵童的公平性,防止一些地方分裂分子利用这个机会制造分裂。
二是体现中央权威、维护国家统一,将活佛转世系统纳入中央政府管辖和国家典章法制范围之内。金瓶掣签制的目的 明代是消极的防御,以防为主; 清朝统治者积极主动,采取怀柔的政策笼络其他少数民族。“明修长城清修庙”D、17世纪末—18世纪中期,清军粉碎了准噶尔贵族的分裂势力,还平定了天山南路的回族贵族叛乱.平定准噶尔图卷与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明沿袭元统治方法;实行土司制度清朝(改土归流):废除世袭土司,改用中央任命的流官管理的措施.意义:加强了对西南某些地区的统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与蒙古族:与藏族:与西南少数民族: 土尔扈特部回归
平定准噶尔叛乱册封达赖和班禅
派驻藏大臣改土归流小结: 清朝与蒙古族、藏族以及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 清朝采取的这些民族方面的措施的积极作用: 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及内地的文化交流,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五 与台湾的关系1683年,施琅进军台湾;
澎湖一战,郑氏大败。
设立:1684年A台湾纳入清朝版图B设置台湾府管辖台湾意义:加强联系、促进开发、巩固国防对比清朝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找出其中的异同。看图比较 相同点:基本版图相似,台湾等地一直就是中国的领土;
不同点:清代疆域更为辽阔、广大,今天的中国地图上已经没有北部的乌里雅苏台及东北外兴安岭、库页岛等地,疆域范围缩小。
清朝疆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的异同黑龙江乌苏里江库页岛坚赞诺布1990年2月13日出生于西藏嘉黎县一普通藏族家庭。其父索南扎巴和母亲桑吉卓玛均读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