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历史教案[上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九年级历史教案[上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5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10-03 16:17: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一. 单元导引
14-16世纪,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运动并广为传播,其中所体现和倡导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一种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有助于地理大发现的完成,也冲击着教皇和教会的权威,改变了人们的观念和生活方式,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稍后,席卷西欧的宗教改革动力是一场规模更大,影响更为深远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它们在欧洲不少国家推翻了天主教会的统治,进一步瓦解了中世纪的封建结构,从而在更大范围确立了新兴资主阶级在政治经济和思想上的统治地位。世界历史开始了崭新的一页,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与文艺复兴运动互相呼应的是从15世纪来开始的欧洲人所进行的那场大规模的海外探险运动,即地理大发现或称新航路开辟。殖民者们贪婪的触角在血腥的暴力伴随下遍布全球。从而使世界的发展逐渐形成 一个全新的格局。
16-18世纪是人类历史从中世纪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大转变时代。新兴资产阶级所提倡的“自由、民主、平等”思想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法、美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并且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系统成熟的政治构想。、英国、美国、法国、西属拉美相继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给封建专制统治和传统社会制度以致命打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在欧美主要国家建立并进入了迅猛的发展时期。
二.课标解读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英、美、法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并非是象过去那样庞杂知识的罗列,而是选择了几个小切入点:但丁的《神曲》,哥伦布的航海活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三部法律文献《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以及资产阶级革命的代表人物华盛顿和拿破仑。而这些也恰恰体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的信息。
对于本单元的教学,教师要把欧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巨变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过程来分析和概括,使学生知道,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过程都有来龙去脉、前因后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这一巨大的社会变革过程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和商品生产的增长,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前提;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东西半球及局部地区彼此隔绝的状况,世界市场开始形成,从而为新兴资产阶级开辟了广阔的活动舞台,加强了世界整体的进程;文艺复兴运动摧毁了教会的精神独裁,培养了人们乐观进取的人生观和创造精神,成为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它不仅推动了政治学说的发展,而且为以后的资产阶级社会革命思潮产生了影响,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渊源就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精神。继文艺复兴之后的启蒙运动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充分的舆论准备,并且为资本主义社会确立了一套系统成熟的政治构想。当然也需要有杰出的历史人物来领导革命,把资产阶级的理想变为现实,这一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其曲折性,更是漫长的,是新兴的资产阶级通过不断的革命,通过法律文献来完善和巩固的。
三、知识结构
1、时间及发展状况:14—16世纪兴起于意大利,
持续近300年,几乎蔓延到西欧所有国这家
作者:但丁
①诗歌 作品:《神曲》
特点:突出“人牲”
作者:达芬奇
2、表现 ②绘画 作品:《最后的晚餐》
一 、思想文化上—文艺复兴
作者:莎士比亚
③戏剧 国家:英国
作品: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哈姆雷特》、《麦克白》
3、作用:便于人们认识到必须打破封建神神学
的束缚,发挥人的作用,是叩响近
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1、根本原因:对物质金钱的追求
1 造船航海技术进步以及对地球了解
2客观条件②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 技术的传播
③地理知识的增长
1 哥伦布:1492年横渡太平洋发现新大陆,为环球航行准备了条件
二、经济上—新航路开辟 3、概况 ②迪亚士开辟了从欧洲到达印度
的航线
③达、伽马实现了欧洲人从非州
到东方的夙愿
                         ④麦哲伦环球航行是人类首次
①积极意义:把世界连在一起,
拓展了人类活动空间,打破
了相互隔绝和孤立发展局面
4、后果及作用 ②伴随着暴力血腥,给当地人们
带来深重的灾难,欧洲资本主
义触角伸向世界各地
①根本原因: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主要经过 1640年革命开始
1649年取得初步胜利,
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
英国进入共和时代
三、政治上: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③结果:确立了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
专制政体
④意义 国内: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
资产阶级利益的政
治制度,资本主义迅
速发展
国际:推动了整个欧洲的资产阶级革命发展
第一课 向人性扼杀者宣战
课标要求
解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成就及本质内涵。
掌握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主要作品,并了解其艺术风格特点。
初步认识文艺复兴运动在欧洲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历史作用。
教材分析
内容精析:14---17世纪的欧洲发生了伟大的历史巨变: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史过渡,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领域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在文化上就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文艺复兴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它是新兴的资产阶级的思想观念在文化相的反映,为后来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理论上、价值上和道德上的基础。本课共分为四目:①文艺复兴运动 ②《神曲》中的人性 ③多才多艺的文化巨人 ④文学巨匠莎士比亚。其中后三目是第一目的具体体现,既 体现了作品自身的艺术价值,又充分体现了文艺复兴的本质内涵。
重难点解析
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内涵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向封建主义和基督神学发动的一场伟大革命,既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又为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作了思想文化准备,而并非单纯的是古典文化的复兴。
《神曲》中的“人性”观点,达·芬奇和莎士比亚的艺术特点都体现了重视“神”到重视“人”的转变,而这些转变恰恰是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的体现,是对旧的封建意识的挑战。
教学建议
方法建议
本课涉及内容多,课前可以让学生多搜集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相关资料,然后引导学生从作品的内容分析作者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共有的反封建神学的意识。本课要让学生多发挥主动性,鼓励他们多发言,多思考,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自主思考的能力。
1、 活动建议
活动主题:文艺复兴是复古还是创新?
活动目标:通过对作品内容的分析整理,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团队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勇于发言,病症善于表达自己。
活动准备:A自然分成若干小组
B 各小组收集、整理能够说明问题的材料
C各组讨论产生本组见解
D 产生小组发言人
活动过程 :宣布讨论主题,各组竞相发表见解。
教师点拨指导,全体同学评出最佳。
活动总结:教师多鼓励,指出各组发言中的亮点,进行及时表扬,纠正不科学的观点,引导学生评选出最佳见解。
2、 板书设计
文艺复兴 背景
时间
发展状况
诗歌 作品
作者
特点
表现 绘画 作品
作品
特点
戏剧 作品
作品
特点
实质
意义
四、备课资料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RENAISSANCE)一词源于法语,意为“再生”“复兴”。这场文
化运动表面上是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实际是资产阶级新文化的兴起,是欧
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的过程中,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
里向封建主义和基督教神学发动的一场伟大革命。在这场革命中资产阶级人
文主义者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桎梏,把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学和自然科
学等从神学中解放出来,实现了思想文化领域的伟大变革,初步建立起资产
阶级新文化体系,既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又为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
台作了思想文化准备。文艺复兴首先于14世纪发端于意大利,然后扩展至
欧洲各国,一直持续到17世纪中叶,它对于西欧社会实现 由中世纪向近代
的转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丁、阿利格里:1265—1321年是佛罗伦萨的政治家和诗人。最早的作品是抒情诗集
新生 1302年因政治斗争的失败被流放,在流放期间写了《论俗语》
《论世界帝国》和《神曲》等。《神曲》是但丁的代表作,这部长篇
诗集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分,描写了作者假托梦幻在古
罗马诗人维吉尔引导下游历地狱、炼狱和在碧雅特丽丝引导下游历天
堂的经过。但丁在《神曲》中把教皇和一些神职人员打入地狱,而把
荷马等古典作家升入天堂,表明了他以社会的鞭挞和古典文化的崇尚
,具有人文主义的萌芽,成为意大利人文主义的先驱者。但是,《神
曲》在很多地方仍留有中世纪文学的烙印,也没有完全摆脱宗教的束
缚,恩格斯称他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
位诗人。
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是杰出的艺术家和科学家。他生于佛罗伦萨的一
个律师家庭,少年时期兴趣广泛,尤其酷爱绘画,这使他不仅成为
大画家,而是多才多艺的巨人。恩格斯称赞他:“不仅是大画家,而且是
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他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
发现。”(《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445页)绘画上的代表作是《最
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此外,《岩间圣母》也较有名。《最后的晚餐
餐》是为米兰圣玛利亚教学所作的一幅壁画,存留至今。它取材于《圣
经》中犹大出卖耶稣的故事。《蒙娜丽莎》是一幅少妇肖像她的微笑是这
幅画的精华所在。蒙娜丽莎的微笑给人们以飘渺、恍惚和捉摸不定的感
觉,令人产生无穷的遐想。通过蒙娜丽莎的微笑,达、芬奇展示给人们
的是一位少妇神秘的世界。这幅肖像以大自然为背景,以自然之美来烘
托女性美,产生了一种更理想的效果。达、芬奇的人文主义思想在这幅
作品中得到充分体现。
莎士比亚:1564—1616年,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文学大师,也代表了整个欧洲文学方面的最高成就,他为我们留下了37部戏剧和150余首十四行诗及2首长诗。其作品,按其思想和艺术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历史剧、诗歌为主,也有少量悲剧,总的思想有乐观向上的精神。历史剧以《享利四世》最为著名。喜剧主要有《仲夏夜之梦》、《无事烦恼》、《皆大欢喜》、《威尼斯商人》等。悲剧最著名的是《罗密欧与朱丽叶》。第二阶段是他创作的辉煌时期,以悲剧为主,代表作是《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四大悲剧。第三阶段是其晚期,主要作品是一些传奇剧,如《暴风雨》等。总体来说莎士比亚的戏剧塑造了许多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风格新颖,语言丰富,背景广阔,揭示了现实社会矛盾,有强烈的反封建精神,是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
教学案例
师:据上课安排让学生查阅但丁、达芬奇、莎士比亚的相关资料及其作品,让学生分组准备,然后选出中心发言人,介绍其人,其作品。
生:依据所查阅资料和本组同学进行讨论,注意选材,将所讨论后的集体意见,由所推荐的能够代表本组同学水平的同学进行面向全班同学的复述。
师:让学生介绍但丁的情况,其他同学可以补充不足,教师要适时表彰其亮点,鼓励学生勇于发言,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生:介绍但丁及其主要作品《神曲》。
师:据《神曲》的内容设问:诗人但丁以梦幻的形式游天堂和地狱时都见到了哪些人,这与当时的社会正统神学思想有何不符,说明了什么?
生:思考回答:诗人在地狱见到了教皇这与封建神学思想截然相反的。说明了诗人有反封建的思想,反神学,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不受封建神学的桎梏。
师:(只要学生能够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就及表扬)然后总结但丁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体现了他以人为中心不受封建神学的制约,强调个性、价值,即突出人的“人性”一面。正是从但丁开始抨击教会的罪恶,赞美人的价值和理性伟大,认识到人对自己的命运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提倡追求知识,反对蒙昧,他被誉为文艺复兴的先驱,也正是这一点《神曲》被认为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过渡的标志。
师:让学生说出另外两位巨人,设问他们和但丁又有何相似之处?
生:据查阅知识进行复述,指出他们都具有相同的反封建神学,追求个性的人文主义思想。
师:指出像这三位伟人的作品这样表面上好像是以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继承,实则反映作者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的运动就是文艺复兴运动。
板书: 时间:
1、但丁
文艺复兴运动 表现 2、达、芬奇
3、莎士比亚
作用
师:最后依据板书总结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不仅体现了当时人们对人性回归的渴望也体现了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要求自由的愿望。是资产阶级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学案
1、 学习目标
知道文艺复兴运动的主要内容及作用,代表人物及作品的风格特点
初步认识文艺复兴对欧洲资本主义产生所起作用,认识文化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通过学习文艺复兴对人性的倡导,培养学生的积极向上的个性情操
2、 知识梳理
1、 背景(了解)
2、时间_____世纪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从__ 开始,它是___ 叩响近代社会大门的思想解放运动
3、表现
4、作用
释疑解难
如何让学生理解《神曲》中所体现的人性观点。教师可以用对比的方法,组织学生讨论《神曲》所体现的思想和中世纪宗教神学思想的不同,即可迎刃而解。
3、 自我测评
1、小明说文艺复兴运动是古典文化的兴起,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你能说出文艺复兴运动中的几位代表人物及其作品吗?
4、 相关链接
1、 人文主义译作人道主义,特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是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最初体现。资产阶级学者打着复兴古典文化的旗号,将斗争的予头指向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宣传人文主义世界观。人文主义提倡人应该追求幸福,积极进取,反对教会所宣传的禁欲、遁世;相信人本身具有的力量,不相信神赐的力量;主张人应该靠自己的智慧去创造业绩,反对依靠神的赐予;主张文艺应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科学技术要为人类谋幸福。概括起来,就是要以人权代替神权。这此观点反映在文艺复兴意识形态领域的各个方面,对于解放思想,打破宗教神学的束缚,乃至推翻整个封建制度都起了重大的进步作用。
2、 《达、芬奇自画像》
这幅用炭笔画的素描自画像,是达、芬奇于1510年到1513年创作的,长33、3厘米,宽21、3厘米。当时达、芬奇约60岁,神态坚强有力。这幅画现在珍藏在意大利都灵家图书馆。有位中国艺术家写道:“人们从这幅自画像里,可以看出巨匠的思考力、智慧和性格的特征。人们可以看到具有坚强不屈的意志的鼻梁和嘴,洞察一切事物的敏锐而深刻的眼睛。波浪式的长发连接着长须,掩盖着深思而庄严的脸。给人们留下一个具有无限生命力的伟大师匠的印象。”
3、 插图《蒙娜丽莎》
此图是达、芬奇于1503—1506年先后用了四年时间创作的。画长77厘米,宽53厘米。画中的主人公蒙娜丽莎是那不勒斯人,是佛罗伦萨商人吉奥贡达的妻子。这幅作品标志着达、芬奇艺术的最高成就,也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卓越的肖像画之一。此画现藏于巴黎的卢浮宫博物馆。
画中主人公蒙娜丽莎双目炯炯有神,眼神既含蓄又大方,特具神采。她的嘴角稍微上翘含着一丝微笑,,显得恬静而愉快。
从整体上看,她没有任何人为的修饰,长发自然地披在肩上,没有戴项链、手镯、戒指等饰物。右手舒展而温柔地搭在左手腕上。神态恬静端庄,轻松而愉悦,富有生命的活力。
画中的蒙娜丽莎为什么没有眉毛呢?这是因为当时的社会风尚时兴女子宽阔的额头,常常将眉毛刮去。所以达、芬奇就没有给蒙娜丽莎画上眉毛,这样做使得形象的艺术效果就像大理石雕像一般。
与前边我们学习过的中世纪人物画像比较的话,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中世纪的人物画像都比较生硬、呆板、缺乏真实的人的内在感情;而达、芬奇赋予蒙娜丽莎以满怀乐观和希望的表情,并以欢乐与幸福的心情来看待现实世界,人们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看不到中世纪终日忧郁寡欢的神色。
蒙娜丽莎的微笑——生动、自然、纯朴而又甜美。它从1506年问世以来,征服人类近五个世纪,真是耐人寻味,百看不厌。正如一位美学家史家所说,达、芬奇“用最大的概括力,表现了人物外貌和她的纯洁而善良的内心的一致性。”而这一切是基于作者人文主义思想,而且体现了他独特的现实主义艺术风格。更重要的是《蒙娜丽莎》的问世,彻底战胜了那一时期艺术领域内以神为中心的宗教观念,建立了以人为中心的艺术思想。
4、 莎士比亚的四大喜剧和四大悲剧
莎士比亚(1564-1616)是文艺复兴时代英国最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一生写了不37个剧本、154首十四行诗、两部长篇叙事诗和一些杂诗。他创作的《威尼斯商人》、《无事生非》、《皆大欢喜》和《第十二夜》被称为四大喜剧。剧中赞美爱情、友谊、自由、幸福,抨击禁欲主义和封建道德,洋溢着人文主义精神。他的《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被称为四大悲剧。剧中控诉封建社会的罪恶与黑暗,批判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极端个人主义,痛感人文主义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矛盾,充满了悲愤沉郁的情绪。莎士比亚的作品取材广泛,情节生动,语言丰富,刻画深刻,既立足于现实,又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几百年来在世界各地不断上演,至今仍受到各国人民的喜爱。
5、 为真理而献身的布鲁诺
布鲁诺的座右铭是“有价值的英勇就义,强似卑鄙可耻的凯旋。”而布鲁诺的一生实际上也是这种高尚精神的写照。
布鲁诺在阅读和研究了哥白尼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之后,被哥白尼的精辟论断所折服,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探讨,他把哥白尼的学说又进一步发扬光大。他断言宇宙是无限的,同时又相信人的认识也是无限的。对真理的追求使他动摇了对宗教教义的信仰,他甚至把《圣经》故事改写成寓言嘲讽教义,把那些不学无术的传教士比喻成“最圣洁的驴子”。教会强令他放弃“异端邪说”,但他执意坚持自己的观点,坚定地回答:“不,我不能够,也不愿放弃,我没有什么可以放弃的东西!”布鲁诺终因坚持自己的观点被宗教栽判所起诉,但他坚信真理一定会战胜谬误,从此踏上了为真理而战斗的流亡的道路。他在欧洲各地流亡15年,到处宣传自己的主张,引起了教会的惊恐。1592年,他回国不久即被逮捕,在七年囚禁中,宗教法庭的威逼利诱和严刑拷打,始终都不能动摇他坚持真理的钢铁意志。他说:“高加索的冰川,也不会冷却我心头的火焰!”1600年2月8日,宗教裁判官宣读了对他的判决,此时布鲁诺用轻蔑的目光怒斥高座满堂的主教和权贵们:“你们宣读判决比我听到判决时更加心惊胆颤!”1600年2月17日凌晨,他被残酷地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的火刑柱上。临刑之际,他正气凛然,高呼:“火,并不能把我征服!未来的世纪会了解我,知道我的价值!”熊熊烈火夺去了布鲁诺的生命,但却夺不去他的宣传真理的声音。这声音永远激励着人们勇敢去探求真理。
6、“狂妄”的伽利略
伽利略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意大利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出生于比萨城。17岁时,他入比萨大学学习医学,但却迷上了物理和数学,经常对古代权威亚里士多德在物理学上的一此观点发出疑问,被教授们认为是个“狂妄”的学生。入学第一年,他便发现了摆钟的等时定律,25岁被聘为比萨大学教授。1590年,他论证了自由落体定律,所做的比萨斜塔实验,使反对者哑口无言。后来人转到帕多瓦大学任教,在这里制成了放大32倍的望远镜,从而维护和发现了哥白尼体系,但他的反对派们却说他搞“光学骗局”。后来,由于他把“地心说”驳得体无完肤,1633年被罗马教皇控告,年近七旬的伽利略被判终身监禁。传说这位“狂妄”的科学家在画押后大声喊叫:“无论如何地球仍在转!
第二课 探险者的梦想
1、 课标要求
1、 了解新航路开辟的背景和前提条件
2、 知道哥伦布主要活动,及他是新大陆的发现者,更为环球航行准备了条件
3、 归纳分析新航路开辟的双重后果,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2、 教材分析
1、 内容精析
14—16世纪的欧洲,新航路开辟是又一重大变化,从人类历史的进程来看,地理大发现开辟了欧洲人的海权新时代,人类活动舞台从大陆转向海洋,改变了东西两个半球相对隔绝发展的格局,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东西两半球多种文明的汇合与全球一体化的新进程。但是两半球的汇合是以不平等的形式出现的。西欧殖民主义者通过残酷的殖民掠夺,在践踏其他文明的基础上率先步入近代工业革命的门槛。
本课以三目出现,其中第一目“欧洲以外的诱惑”是介绍的新航路开辟的背景,第二目和第三目的楷字部分介绍的是新航路开辟的经过,第三目的正文部分就是新航路开辟的后果。三目之间是指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安排的。
1 欧洲以外的诱惑:本目首先介绍了新航路开辟 的动机,商品经济发展,欧洲人对黄金等财富的渴求是新航路开辟的物质动力,也是根本原因。同时又同小字部分介绍了欧洲人以东方商品的迫切需求,但东西方贸易受阻,这一切都推动了新航路开辟的发生。然后本目介绍了新航路开辟之所以能够进行的客观条件:如航海和造船技术的提高,地圆学说的影响,中国和阿拉伯的罗盘针、航海知识、地理知识的传入。这些都是新航路能够进行的前提和保证,中国在这一世界性事件中也有重大贡献。
2 哥伦布的发现:本目介绍哥伦布的自身情况,重在介绍其探险活动进程。结合《新航路开辟示意图》让学生了解其到达地区,并知道哥伦布的发现为环球航行准备了条件。
3 首次环球航行:小字部分介绍的几次探险活动和哥伦布的新发现都为环球航行做了准备,但本目偏重的是这些新航路的开辟给世界带来的影响是什么。既要看到积极面,又要注意到其消极面。本课要以一整个历史事件的背景、经过、结果这一整体过程把握,而不能肢解或单独的知识点,从全局上更易于把握,同时通过对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后果分析、评价,培养学生全面看问题的能力。
2、 重难点解析
新航路开辟所带来的双重后果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学生理解的难点。对于其后果要从开辟新航路进行资本原始积累,建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和把世界联为一个整体的角度评价其重大历史意义,同时指出殖民主义者用征服、奴役以至消灭殖民地人民的残酷手段进行海外活动的,给当地人民带来深重灾难,严重阻碍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独立发展进程。
3、 教学建议
1、 方法建议
本课涉及地理知识,又包括四位航海这的探险资料,以及许多人物与图片,有条件的学校最多制作多媒体课件来更好地讲授本课
1 本课的导入可以结合我国明代郑和下西洋导入,既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又能引导学生去对比分析二者之间的差异,培养学生的能力。
2 对于“欧洲以外的诱惑”一目,教师可以设问“西欧人为何要去开辟新航路?同时他们又为何能开辟新航路?”然后由学生分组讨论总结。
3 对于第二目和第三目,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假设式情景教学。教师提出“假设你是哥伦布、-------,请你讲述一下你的探险进程?”,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思维,语言表达能力。
2、 教学活动建议
1 活动主题:讲述假设我是哥伦布,(麦哲伦等),我的探险过程
2 活动目标:了解哥伦布的航海探险过程,更好地进行基础知识识记。初步培养 自主性创造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活动准备:教师指导或学生自愿分组讨论
学生阅读相关资料
各组产生自由发言人
4 活动过程:A、教师提出问题:“假如你是哥伦布(麦哲伦等),请你描述你的
航海探险活动的过程?
B、教师指导或学生自愿结合或小组分组活动。
C、学生查阅相关资料,然后结合资料进行创设性的表述。
D、教师指导学生描述注意问题,如前提要尊重史实。
E、各组产生自由发言人。
F、学生代表进行表述。
G、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
H、教师对活动进行点评、总结、表彰。
5 活动总结:A、教师要提出活动的前提要服从史实,尊重史实。
B、允许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题的热情
与能力。
3、 板书设计
根本原因:

客观条件 ②
     ③
新航路开辟 ①哥伦布:
②迪亚士:
   主要概况 ③ 达、伽玛:
④麦哲伦:
①积极面:
后果 ②消极面:
4、 备课资料
1、 开辟新航路的原因:开辟新航路的经济原因之一,是对黄金的追求。在1500年左右,随着欧洲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和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货币日益取代土地成为社会主要财富的标志。货币成为普遍的交换手段。封建贵族用货币购买奢侈品农民也用货币交纳地租。商人和手工工场主需要更多的货币以扩大经营。金币是当时的重要交换手段,因而贵金属黄金就成为人人都渴望的东西。哥伦布就曾说过:“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黄金是财富,谁占有了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要的一切,同时也就取得把灵魂从炼狱拯救出来,并使灵魂重享天堂之乐的手段。”自从《马可、波罗行记》在欧洲流传以来,欧洲人一直把东方特别是中国看成是遍地黄金的人间天堂,希望到东方去实现黄金梦的人比比皆是。
开辟新航路的另一个原因是欧洲对东方贸易的需要。16世纪以前,欧洲就有与外部世界进行贸易的传统。欧洲需要外来商品,例如欧洲人为了保存肉类食品,离不开香料,而香料就是从东南亚运去的。欧洲的对外贸易主要是对东方国家如中国、印度以及东南亚诸国的贸易。这项贸易到13世纪末有了很大发展,通过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之手,以陆路从东方辗转输入的商品比12世纪初增长10倍,其中主要是香料(丁香、肉桂、胡椒等)、樟脑、檀香、丝绸、宝石、布匹等。这些商品在欧洲市场上最受欢迎,但由于经过多次倒手,价格一再抬高,这使得从事对东方贸易的商人获利极大。其他欧洲国家要想直接经营这项贸易,只能另找出路。更重要的是,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占了君士坦丁堡,占领了巴尔干、小亚细亚及克里米亚等地区,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通商要道。不但土耳其军队抢劫商队,而且帝国当局还对过往商品课以重税。这实际上等于堵塞了这一条重要的陆上商路,造成了欧洲市场上东方商品的价格猛涨。于是,欧洲商人渴望另外开辟一条通往东方的商路。
此外,传播基督教也是推动欧洲人向海外发展的一种精神动力。十字军东侵是这样,完成新航路开辟的航海家们从事海上冒险的动机之一,也是如此。
2、 迪亚士
1450——1500年,早年事迹不详,当过王室的骑士或随从。1487年8月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之命,在前人探航的基础上,继续沿非洲西海岸,向南漂去,达13天之久。风暴平息之后船队转向东北方向航行,这时船队进入了印度洋,到达非洲南部海岸。继续向东航行了一段路程之后,因船员们要求回国,迪亚士不得不返航。这时候已经到了1488年初。归途中他见到非洲西南的尖角。这时他又遇到了风暴,因此称这个尖角为“风暴角”,这就是现在的好望角。1488年底,迪亚士返回里斯本。1500年他又随同船队远航巴西,离开巴西以后,又前往好望角,在好望角附近的海面上因遇风暴而死。
3、 达、伽玛
1469——1524年,出身于葡萄牙的一个贵族家庭,自幼在海边长大,喜欢听航海故事和有关非洲西海岸的见闻。他努力学习数学和航海知识,准备投身于航海活动。1497年7月他奉葡萄牙国王埃曼努尔一世之命,从里斯本出发,远航印度,以便插手于印度洋的贸易活动。到达非洲东海岸的马林迪之后,他得到一名阿拉伯领航员,靠他领航,顺利东渡。1498年5月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他同当地首脑商谈贸易问题,由于阿拉伯人的阻挠,没有取得进展。8月返航,第二年9月回到里斯本,1500年他再次率领船队,带着大炮、士兵前往印度。葡萄牙人炮轰卡里库特海港,击毁印度和阿拉伯船队,从而打破了阿拉伯人在当地的垄断地位,1503年底回国,1519年,他受封伯爵。1524年被任命为驻印度总督,他第三次赴印度,但到任不久就死去。
4、 哥伦布
1451—1506年,出身于热那亚的一个织工家庭,早年在父亲的作坊里干过活,在地中海上当过海员,后来随船队到过英国、冰岛、今天的几内亚海岸等地。他爱读《马可、波罗行记》,对东方很向往。1484年,他请求葡萄牙国王约翰二世资助他的航行,遭到拒绝两年后,他请求西班牙室资助,但是直到1492年西班牙国王斐迪南和王后伊莎贝拉才采纳了他的计划。他从西班牙的帕洛斯出航后,10月到达巴哈马群岛中的一个小岛。过去一般 认为这个小岛就是今天的华特林岛,近来有人认为是萨马纳礁石岛。他手持西班牙王室旗帜登陆,称它为圣萨尔瓦多岛,意思是“救世主”,并且宣布该岛归西班牙所有。然后继续前行,10月底抵达古巴,12月初到海 地。他在海地留下39人建立殖民据点,搜寻金矿,自己带着其余的人于1493年返航,回到西班牙时,受到热烈的欢迎。这年哥伦布又率领船队第二次远航美洲,这次随船带去各行各业的人,如教士、战斗人员、农民、工匠等1000多人,还带去了种子、性畜和工具。他们在海地建立了一个新的殖民据点。他考察了古巴南部沿海和牙买加等地,于1496年回到西班牙,留下他的兄弟管理殖民地事务。1498—1500年,他第三次去美洲,发现南美洲北边的特立尼达岛等地。1502—1504年,第四次西航,他的考察成果最终未能引起西班牙当局重视,两年后抑郁而死。
5、 麦哲伦
约1480—1521年,出身于葡萄牙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20多岁开始就参加远洋航行,随葡萄牙船队到过印度、马六甲等地。他也相信地圆学说,认为从大西洋西航可以到以到达东方。他曾向葡萄牙国王提出绕过南美大陆直航亚洲的计划,未被采纳,后来得到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资助,于1519年成行。船队从西班牙的桑卢卡尔出发,横渡大西洋后,沿南美海岸南下,10月下旬到达今天的麦哲伦海峡,由此进入太平洋。在此后的漫长航行中,麦哲伦一行历尽艰苦,船员因败血病大批死亡。1521年3月,船队抵达菲律宾岛。麦哲伦想到用当地的部落冲突征服诸岛,结果自己在冲突中被杀。剩下的船员继续航行,来到摩鹿加群岛,在这里装了一船香料,绕道非洲,于1522年9月返回西班牙。这次环球航行为地圆学说提供了确凿的证据。皮加费诺是随麦哲伦远航的威尼斯贵族。麦哲伦没有留下航行日记,皮加费诺的航行记录是关于这次航行的珍贵史料,后来被辑录成书出版。
6、 美洲大陆名称的由来
把哥伦布所到的地方确定为新大陆的是佛罗伦萨人亚美利哥、维斯普奇。1499年他随同西班牙考察船到西印度群岛一带考察,发现探测了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河口,接着沿海岸向东航行,到达南美洲东北角一带,1500年返回西班牙。1501年,他又由里斯本出发,沿南美洲东海岸向南航行,进行考察,发现了拉普拉塔河河口,到达南纬约50之远,1502年返回。他确定那里不是亚洲,而是一块“新大陆”。1507年,德意志制图学家瓦尔德塞缪勒制成世界地图,附有短文说明,其中第一次称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亚美利加一词由亚美利哥转来,后来成为美洲的名称。
5、 教学案例
师:同学们可知道在四五百年前世界各大洲之间并非像我们现在这样联系密切的,而是隔绝的,那么又是谁将它们联系在一起的呢?他们最初的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阅读资料讨论。
根本目的:
师:板书:新航路开辟 ①
具备的客观条件 ②
        ③
生:回答
师:通过学生回答进行总结,强调中国的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
师:设问当时进行探险的都有哪些人,其主要发现是什么?
生:阅读资料,并在《新航路开辟示意图》上标出不同颜色的路线。
主要经过:
哥伦布 意义
迪亚士:
师:总结:主要活动 达、伽玛:
麦哲伦:
生:可以根据资料以复述故事的形式说出,但必须尊重史实。
师:及时对同学的回答作出点评,及时鼓励,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
师:板书设问:新航路开辟的意义?指导学生分组讨论。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讨论。
生:据现实各大洲之间的密切联系,共同发展归功于新航路开辟。
师:据学生回答总结:新航路开辟把世界联为一体,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隔绝和孤立发展的局面。
生:在老师指导下,结合新航路开辟过程中的目的、经过、讨论回答新航路开辟的消极方面。
师:总结新航路开辟虽然加强了世界联系,但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追求财富,是伴随着血腥的暴力掠夺和屠杀的,给当地人们带来深重的灾难。
师:指出评价事物的方法是客观公正的全面评价,而不能看到一面,这希望同学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对事物,人都有一个客观全面的评价。
6、 学案
1、 学习目标
了解归纳开辟新航路的动机和前提条件。
知道哥伦布的探险经过及其发现,复述其主要活动。
归纳并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双重作用,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知道中国为欧洲远航作出的贡献,培养民族自豪感。
2、 知识梳理
根本原因是

当时具备了远航的客观条件有 ②
              ③
①哥伦布:在 国王支持下主要到达了 ,并
新航路开辟 为 环球航行准备了条件。
主要经过 ②迪亚士:到达 ,开辟了从 的海上航线。
③达、伽玛实现了欧洲人从 的夙愿。
④     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
        影响: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以往世界各地相互 的局面,也使欧
洲 的触角开始伸向世界各地。
3、 释疑解难
主要难点是如何去让学生认识理解新航路开辟的双重作用,其积极方面从加强了联系,将世界联为一整体的角度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其消极方面,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新航路开辟的根本目的来说,是为了追求财富,其行为过程必然会围绕这一中心展开,给被掠夺地区带来深重灾难。
4、 自我测评
①你知道 15—17世纪欧洲主要有哪几位航海探险者吗?他们主要贡献是什么?
②有人认为新航路开辟为加强世界联系,是非常好的一件事,你怎么认为呢?
5、 相关链接
①达、伽玛的东方之行
瓦斯科、达、伽玛,葡萄牙航海家,欧洲直达印度航路的开辟人。他出生于葡萄牙西奈什城的贵族家庭,后来成为葡萄牙国王的亲信。1497年7月他奉命率领一支包括四艘帆船、160名水手的船队从里斯本出发去探寻到达东方的航路。达、伽玛循着巴托罗缪、迪亚士的航线,绕过好望角,途中以坚决措施镇压了水手哗变,克服了印度洋逆流,于1498年4月到达东非海岸的马林迪,然后在阿拉伯领航员艾哈迈德、伊本、马治德的帮助下,经过23天的航行,于1498年5月到达了印度西南海岸的卡里库特。同年9月达、伽玛的船队满载印度的香料、丝绸、宝石、象牙制品等返航,1499年回到里斯本。此次东方之行,160名水手生还的仅55人,但获得的纯利竟达航行费用的60倍,从此开始了西欧对东方的殖民掠夺。1502—1503年,达、伽玛印度总督航路一直是欧洲之间的主要航道。
②哥伦布的遗憾
哥伦布从小就深深的喜爱海洋,喜欢读《马可、波罗行记》十分崇拜和向往中国的文明与财富。当他知道地球是圆形的理论后,突发异想,觉得向西航行不也可以到达中国吗?他的远航计划得到西班牙王室的资助,并让他带上致中国皇帝的国书,去寻找新的航路。1492年8月,哥伦布指挥的船队从西班牙的帕洛斯港扬帆出海,向西走上了前人从未探索过的航程。10月12日,船队到达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小岛。哥伦布欣喜若狂,以为已经到了印度的某一岛屿或者日本列岛的边缘,下一步就要踏上中国的土地了!船队继续航行,又先后抵达古巴和海地。哥伦布发现,所有这些岛都气候宜人,草木葱茏,居民健壮而和善,遗憾的是没有找到能够代表中国文明的任何迹象。他以为这是命运在捉弄他。直到1506年哥伦布在失望和悲愤中死去,这位航海家也未曾明白他所到达的是一个完全崭新的世界。
第3课 剥夺王权保留王位的革命
1、 课标要求:
简述《权利法案》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影响。
2、 教材分析:
1、 内容精析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中的一件大事,因为它是一场“欧洲范围的革命”。它
不仅对英国的历史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更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的发展。但是教师要注意新课改取消了英国资产阶级革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这一提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一些难点,如英国资产阶级革的特点——长期性、曲折性和不彻底性,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是历史发展之必然等。本课共分【把国王送上断头台】【光荣革命】和【限制王权的法案】三目,而这三目的精心设计,都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重大事件,恰恰体现了革命从取得初步成功到革命的完成,再到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最终确立这一历史事件的整体过程,及这一革命过程的反复性、曲折性和长期性。
【把国王送上断送台】本目叙述的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第一阶段,即取得初步胜利,其主要标志就是本目的题目——【把国王送上断头台】,以及1649年5月成立共和国。本目介绍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的背景,第一阶段的概况和取得的初步胜利。革命背景的理解比较难,但教师可以选择一个切入点,那就是对王权的争夺。国王相信“君权神授”专制和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贵族要求自由发展间的矛盾激化而导致革命爆发。经过1642——1648年的两次内战,以国会为代表的新贵族最终战胜了国王,将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成立了共和国,革命取得初步胜利。
【光荣革命】本目叙述了克伦威尔独裁统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光荣革命。能够体现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性、曲折性。1649年革命胜利后,政权落到新贵族克伦威尔手中,但是他却也变成独裁者,权力之争又成为焦点。后来的查理二世和詹姆士二世相继统治都采取不利于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反动政策,直至有“光荣革命”。这次被资产阶级标榜的不流血
斗争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但是却没有明确权利问题,这就势必产生了下一目——【限制王权的法案】。
【限制王权的法案】本目讲了《权利法案》的颁布最终使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体,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胜利,并从法律上规定了国王有名无实,权力属于国会,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愿望终得实现。对于英国革命的影响,从国内和国际两个方面去理解。不仅仅是本国的胜利,还是欧洲范围内的胜利。
2、 重难点解析:
(1)重点是《权利法案》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影响。《权利法案》的颁布从法律上
规定了国王和国会的权限所属问题,这不仅仅标志着长时期来英国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愿望最终实现,最终走上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而且这一法律文献的制定也为其他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重大影响是本课的重中之重,它是设计本课的最终目的,这一影响不仅体现了英国大革命的最终趋向,更是对英、法等国的大革命影响深远。
(3)难点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资本主义理解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历史的必然,是历史的进步,一种制度代替另一制度是否进步,关键是看它是否适应了社会的发展。
3、 教学建议:
1、 方法建议:
本课涉及到许多重要的历史概念,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还有对资
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的认识问题等都比较难理解。因此,建议教师多用讨论法、类比法、比较法、问题式学习法来组织本课学习。
如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曲折性和不彻底性的学习,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革命的过程中的几件大事即可看出革命的曲折反复,教师通过革命后《权利法案》所规定的国王与国会的权限对比革命前后,得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妥协性。
2、 活动建议:
活动主题:比较中国古代皇帝与英国资产阶级国王的异同?
活动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2)通过对比得出结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不彻底性。
活动准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帮助提供,查找相关资料,各组选出发言人。
活动过程:教师提出讨论的主题及相关注意事项,指导学生分组讨论,查阅相关资料,展
开讨论,各组产生自由发言人进行观点陈述。组之间进行互评,教师点评。
活动总结: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的讨论趋向,经免出现“跑题”现象。对学生的积极参与都要进行及时鼓励。
3、 板书设计:
【备课资料】
1、 马克思论新贵族:马克思指出:“这个和资产阶级有联系的大土地所有者阶级…与1789年的法国封建地主不同,它对于资产阶级的生存条件不但不加反对,反而完全抱容忍的态度。这个阶级的地产事实上不是封建性的财产,而是资产阶级性的财产。这些土地所有者一方面供给工业资产阶级以手工工场所必需的劳动力,另一方面又能使农业的发展与工商业状况相适应。这就使土地所有者和资产阶级有共同利益,这就使土地所有者和资产阶级结成联盟”。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7卷,第251页)
2、资产阶级革命前夕的英国议会:17世纪的英国议会,包括上议院和下议院。上议院不是由选举产生,而是由根据世袭权利而取得这种位置的世俗贵族和非世袭的教会高级人士组成的。大部分议员都从斯图亚特王朝取得称号和职务,因此斯图亚特王朝可以指望他们的支持。下议院的情况稍有不同,因为这是一个选举出来的机构。尽管其议员不是真正的英国人民代表,可是他们对政令以上收入的男子选举产生的。在斯图亚特王朝时代,由各郡选入议会的是中等贵族和大贵族,包括旧的封建贵族和新的资产阶级化的贵族。还有在某种程度上与土地占有有一定关系的资产阶级。随着新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同封建君主和封建贵族的利益开始发生冲突,反对派在议会里也日益增大。
3、克伦威尔:1599——1658,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领袖,出生于亨丁顿郡的贵族家庭,17岁进入剑桥大学,后在伦敦学习法律。1628、1640年,他两次当选为议会议员,在1640年的新议会中,他参加起草了《大抗议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保护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42年,查理一世掀起内战后,克伦威尔一直站在议会方面,以自己组织的“铁骑军”屡建战功。1645年,议会通过《新军法案》,授权克伦威尔改组军队,他便以“铁骑军”为基础组成英国历史上第一支常备军,即“新模范军”。新军总司令名义上是费尔法克斯,但实际上克伦威尔掌握全权。1645年6月的纳西比战役,克伦威尔指挥新模范军取得了第一次内战的胜利。1648年春,王军发动第二次内战。8月,克伦威尔这次会议率领新军击溃了王军;9月,又俘获国王查理一世。1649年1月30日,他在人民的压力下,以议会和军队的名义处死国王,
5月宣布英国为共和国。克伦威尔为了巩固资产阶级新贵族的专政,对内他一方面击退王党分子的复辟活动,一方面又镇压了小资产阶级民主派平行派和无地、少地农民的掘地派运动。在国外,他把侵略矛头指向爱尔兰,同时兼并苏格兰。1649年8月,他率军镇压爱尔兰人民起义。爱尔兰1/3的人口被剿灭,2/3的土地被侵占,克伦威尔本人、高级军官和土地投机者都成了爱尔兰的大地主。1652至1654年克伦威尔又打败海上劲敌荷兰,使英国控制了海外贸易,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1653年4月,克伦威尔派人驱散议会。7月,克伦威尔特别挑选了140名议员组成了一个“小议会”,他希望这个小议会能成为自己驯服工具。但是,小议会中仍然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克伦威尔非常不满,在对它施加压力无效后,于当年迫使这个议会自行解散。从此,克伦威尔实行军事独裁,就任英格兰、苏格兰和爱尔兰的“护国主”,成了英国的无冕之王,共和国名存实王。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激起广大人民群众的反抗,王党分子也趁机活动。1658年9月,克伦威尔在危机四伏中病逝。其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
【教学案例】
师:(出示<<查理一世被处死>>一图),同学们看图,这位被处死的人可是英国国王!那么他为何会被处死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请同学们看书讨论总结国王被处死的原因。
生:(多人自由回答)因为他搞专制。因为他随便收税,因为他不给资产阶级好处等等。
师:据学生回答得出结论英国资产阶级之所以处死国王的原因也就是资产阶级革命的原因是 -----
板书 1、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封建专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发展。
师:那么他们又是怎么革命的,革命是一帆风顺的吗?说明了什么?
板书 :
1640年
主要经过 1649年
1688年
生:分组讨论5____6分钟,各组选出发言人回答出革命的重要经过,主要事件。
师:教师引导学生从过程看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反复性,曲折性。
生:据讨论结果回答第二、三问。
师:引导总结,说明新生事物战胜旧事物不是一帆风顺的,我们也要坚定信心,战胜旧事物,发展自己,提高自身。
师:教师设问,英国现在有没有国王,但是同学们在媒体上常见到的却是哪一部门掌权?这一制度称为什么?
生:能够很容易得出“君主立宪制”这一结论。
师:板书
3 君主立宪制确立 时间
标志
生:答出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师:请同学们分析一下英国革命在国际、国内有何意义?
板书 4、意义 国内
国际
生:结合课本回答意义
师:请同学们思考: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资产阶级反反复复努力报近半个世纪却仍然有国王存在,请问他们的努力值不值得?下节课同学们回答,下课。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知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经过。
2、 了解“光荣革命”,<<权利法案>>和君主立宪制的确立以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
3、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是社会进步,培养学生正确的认识观、价值观。
二、知识梳理
1、原因: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时间:_____年至_______年。
3、主要经过 _______年革命开始
________年取得初步胜利。_____被送上断头台,英国进入
了时代。
4、结果:确立了______制的资产阶级专政,其标志是______年<<_____>>的颁布
5、意义 国内:英国终于确立了代表_____利益的政治制度,资本主 义迅速发展。
国际:推动了欧洲资产阶级革命发展。
3、 释难解疑
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反映出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具有长期性,曲折性和反复性。说明了新事物的产生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因为经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进步。
4、 自我测评
1、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根本原因是:A、詹姆士一世鼓吹“君权神授”B、查理一世的专制
C、农民土地被圈占 D、封建专制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 1649年被送上断头台的英国国王是
A、查理一世 B、查理二世 C、克伦威尔 D詹姆士二世
5、 相关链接: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无公废除法律或停止法律的执行。
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
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的干涉……
第四课 为民族独立而战
1、 课标要求:
1、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能说出《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
2、 初步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3、 列举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他在美国历史中所起的作用,初步学习正确、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2、 教材分析:
1、 内容精析:
美国是18世纪崛起的一个新国家,即使加上它作为殖民地的经历,全部历史还不到400年。美国独立战争也叫“北美独立战争”。1773——1783年北美13个殖民地人民进行了推翻英国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革命战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取得了胜利,打碎了英国殖民统治的桎梏,实现了北美殖民地政治上的独立,大大解放了北美殖民地的生产力,为美国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的迅速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本课以三目出现,其中第一目【来克星顿的枪声】讲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战争的开始。第二目【《独立宣言》的旗帜】介绍了《独立宣言》的内容及意义。第三目【“开国元勋”华盛顿】介绍了华盛顿领导战争的经过、结果及其个人作用。
【来克星顿的枪声】本目主要叙述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原因和战争的开始。首先用小字介绍了英国在北美建立13个殖民地,通过战争控制北美,向北美征收重税导致北美人民的反抗。其次用正文叙述战争的开始,1775年4月18日的来克星顿的枪声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开始标志。
【《独立宣言》的旗帜】本目主要介绍了第二届大陆会议的召开,决定组织军队成立大陆军,由华盛顿任总司令,通过由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即“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教材引用了宣言的一些条文,论证了推翻英国对北美殖民统治的合理性,宣布同英国王室断绝臣属关系,组建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最后用小字对《独立宣言》的意义加以阐述。
【“开国元勋”华盛顿】本目用正文叙述了华盛顿领导独立战争的过程,强调了华盛顿在战争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战争最后结果,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用小字对华盛顿加以介绍,美国独立战争后,华盛顿对建立美国,以及形成美国政治体制所做出的不朽功绩。
2、 难点解析:
本课重点是了解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说出<<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列举华盛顿的主要活动。本课难点是初步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以及评价华盛顿在美国历史上所起的重要作用。美国人民经过武装斗争,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这是场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华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3、 教学建议
1、 方法建议:以分组讨论为基础,以探究式学习为目标,通过实践学习,探究完成学习目标
2、 教学活动建议
A、活动主题:举行“品评华盛顿”专题讨论会
B、活动目标:初步学习正确,客观,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C、活动准备:
教师指导学生从课本、图书馆或网上收集有关华盛顿历史活动的资料
依据材料,形成自己的观点或一定的认识。
写成历史小论文,要求在论点,有论据。
D、 动过程:
先进行小组交流,每个学生在小组内宣读自己的小论文。然后各小组推选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活动总结:
教师做点评,重点强调:强调历史人物评价的主要依据是,看其历史活动是顺应还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板书 设计
时间
一、来克星顿的枪声
影响
二、<<独立宣言>> 第二届大陆会议召开
<<独立宣言>>的发表
三、开国元勋华盛顿
【备课资料】
美国的国旗、国歌
独立战争初期,第一面代表所有殖民地的旗帜在内上方还保留着英国国旗的图案。<<独立宣言>>发表后,自然不能再让英国国旗的图案美国国旗的一部分了。1777年6月,大陆会议通过的制作“合众国”国旗的法案规定:作为美国国旗的星条旗有“红白相隔的13道条纹,联邦由蓝底上的13颗白星代表,形成一个新的星座。”但法案对国旗图案中的13颗星如何排列并无正式的具体规定。直到1912年6月,塔夫脱总统下了行政命令,星条旗才有了全国统一 的图样。今天的美国星条旗的图案由旗内侧上端蓝色方区内的9排50颗白星与底部7红6白相间的13道条纹组织,每颗星代表一个州,13道条纹代表独立时的13个州。这一图案1960年7月 4日确立的。
1812年6月,美、英之间爆发战争,英舰占领巴尔的摩前哨麦克利堡。1814年,英舰轰炸该堡,弗朗西斯·基正在英舰队里寻找一个被关押的朋友,通宵观看了战斗。次日晨,当他到美国国旗仍在飘扬时,写下了<<星条旗永不落>>。后来根据美国国会的一项法案,这支歌被定为美国国歌。1931年3月3日,胡佛总统批准了这项法案。
美国人民心目中的第一人
美国独立战争时期,乔治·华盛顿身为大陆军总司令,建立了不朽的丰功伟绩。独立战争结束后,他手下的将领多次要求他有美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并拥戴他做国王,均被他辞拒绝。不久,他辞去总司令的职务,回到了阔别6年的弗吉尼亚自己的种植园。1787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6,在他主持下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1796年他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后,又回到种植园,为以后美国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树立了典范。1799年,患疾而终。临终前他立下遗嘱:把遗体安葬在弗农山庄。美国人民称颂他是“战争时期第一人,和平时期第一人,在美国人民心目中也是第一人。”
教学过程:
师:17世纪初,英国移民纷纷迁居北美以获取梦寐以求的自由。可是,这些来自欧洲的移民在北美建立的家园却成了英国的殖民地。他们要摆脱英国而独立,让我们回顾一下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吧!
生:看小字部分,分析战争爆发的背景。
师:指图<<来克星顿的冲突>> ,这说明了什么?让学生偿试描述冲突的场景,感受战争开始了。
生:生想象描述冲突的场景,并指出1775年4月19日凌晨,在一个名叫莱克星顿的地方打响了抗英斗争的第一枪,美国独立战争从此开始。
师:1776年7月4日,在北美召开的第二届大陆会议上,与会代表经过认真讨论,通过了由杰斐逊执笔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请同学们分组讨论<<独立宣言>>的内容,并谈谈自己的感想 一,充分认识此宣言为何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
生:讨论,各抒己见。
师:知道华盛顿的同学请举手,那么你知道关于华盛顿的哪此情况?
生:学生回答关于华盛顿的内容。
师:在美国为民族独立而战的过程中,华盛顿贡献巨大,有哪些贡献呢?如果你是大陆军的总司令,你该如何指挥这场战争?
生:担任大陆军总司令,指挥大陆军进行反英斗争,扭转战局,迫使英军在约克镇 向华盛顿投降。至此,美国独立战争胜利结束。1783年,美英签署<<巴黎和约>>,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对于如何指挥这场战争,各有所见。
师:指导学生阅读小字部分,你同意 “华盛顿创造了美国历史”的说法吗?
【学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美国独立战争中的重大事件,能说出《独立宣言》的基本内容。
2、 初步分析美国独立战争的历史影响。
3、 列举华盛顿的主要活动,评价他在美国历史中所起的作用,初步学习正确、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知识梳理】
美国独立战争开始于_________年,结束于________年。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成为独立的国家的文件是<< >>,担任大陆军总司令的是_______,战争的转折是________。
【 释疑解难】
<<独立宣言>>的主要思想: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对华盛顿的评价:他领导美国人民取得了民族独立,又开创了民主政治的先河。作为开国元勋和伟大的政治家,华盛顿成为美国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自我测评】
1、<<独立宣言>>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2、顿的活动,想想个人在推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起哪些作用?
【相关链接】
认为这个大陆可以长期受任何外来势力的支配,这种想法是悖理的,违反事物常规的,也是不全历代先例的。甚至英国最有自信的人也不这样想。在这个时候,人们即使竭尽智慧,要不谈独立而保证这个大陆苟安一年,也是办不到的。和解在现今是个荒谬的梦想……
第五课 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
课标要求
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1、 内容精析
“到巴士底狱去”小字部分介绍了法国革命的原因,大字部分介绍的是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
[<<人权宣言>>的理想]主要介绍了两个问题,一是革命爆发后的法国政治状况,二是<<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其内容有17条,在权利方面,宣扬人们生来就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天赋的、不可剥夺的人权;公民应享有信仰、言论和出版自由;法律面前所有公民一律平等法律作为公众意志的蓝本,用法律形式启蒙思想家的主要原则确定下来,作为执政纲领。[热月政变]主要介绍了“革命的发展进程”“热月政变”和“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2、 重、难点解析
<<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是本目重点,它所提出的自由、民主和平等原则在反封建斗争中起着巨大的号召作用,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旗帜。这个宣言也存在着局限性,它力图用财产的不平等来代替门第的不平等。文书该宣言后来成为1791年法国宪法的前言。
“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是本目的重点难点所在,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的一次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而且动摇了整个欧洲封建制度的基础。它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教学建议]
1、 方法建议
①对于第一目,采取设问讨论的方式,展示三个等级图,设想第三等级特别是农民的感受
②对于第二目,是本节课的重点。教师可设计若干问题来引导学生对基本内容进行分析和研讨,讨论结束后,教师总结或学生对<<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进行叙述。
③对于第三目的第一个问题,课本是用小字处理的。这部分让学生自主阅读,要充分利用插图和地图,以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革命形势,提高学生通过阅读历史地图来了解历史发展进程的能力。
2、 活动建议:
A、 活动主题:讨论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B、 活动目标: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提高通过查阅、分析和使用资料来得出历史结论的技能。
通过课堂讨论的形式,增进和他人进行交流、对话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通过上台演讲,提高在公众场合用适宜得体的语言表达思想的能力。
C、 活动准备
在上第5课之前,教师布置学生预习第5课课文,条件许可的同学还应查阅相关资料或请教相关专家、学者,查阅资料的方式有上网查询或去校、县、市图书馆。
教师应对各小组同学的讨论准备做一些符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指导,特别要调动小组中勤奋认真、思维活跃、语言能力强的同学,以发挥这些学生在讨论中的导向和示范作用。D、活动过程
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推举小组长一名。各组在小组长的组织安排下,进行分工。应有专门同学对主要结论或观点进行记录,讨论应在自由、积极和活跃的气氛中进行,教师巡视全班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控制。
讨论完毕后,各组民主推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陈述本组在讨论中得出的结论,要求言简意赅。同时,教师组织建立评价小组,对各组代表的演讲表现进行公正的评价。各组陈述完毕后,由评价小组组长进行点评。
最后,教师对本次课堂讨论进行总结。简要总结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对课堂讨论中同学们的态度、表现进行总结。
板书设计
原因
到巴士底去 革命开始
<<人权宣言>>的理想
革命的进程
热月政变 热月政变
革命的影响
【备课资料】
1、 三级会议
法国中世纪的等级代表会议。由国王召集,参加者有教士、贵族和市民三个等级的代表。1302年法王腓力四世与教皇卜尼法八世发生冲突,为寻求资助首次召开。举行会议时,三个等级的代表分别讨论,每个等级有一票表决权。后法王为了增税或索取现金而不定期召集。1614年后随着专制王权的加强而停开。法国大革命前夕的1789年5月再度召开,随即为国民会议所取代。
2、<<人权宣言>>
全名为<<人权和公民权宣言>>,法国大革命中的重要文献。1789年7月9日,根据穆尼埃的建议 ,制宪会议着手起草<<人权宣言>>,8月26日通过。该宣言后来成为1791年法国宪法的前言。1795年宪法的前言仍是<<人权宣言>>,但内容已做了重大修改。宣言改称<<人权、公民权和义务宣言>>。1799年宪法则根本取消了<<人权宣言>>。直到1946年通过的第四共和国宪法才以“前言”形式再次明确规定人民的各种权利,并补充关于保障妇女、儿童权利等条款。1958年的第五共和国宪法重申遵守<<宣言>>,并确认1946年宪法对人权内容的补充。
〖教学案例〗
导入新课
(师:) 在人类重大的历史事件中,1789年发生在法国的革命被认为是一场真正的政治大革命。因为那场革命产生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彻底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和风云人物,对法国乃至整个欧洲和世界的历史发展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讲授新课
师:板书课题
课题是为争取“民主”“共和”而战,那么法国革命爆发前夕,法国的社会状况如何?
生:看书讨论,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法国实行等级制,充分体会18世纪的法国没有民主可言
师:总结,被压在下层的马终于成了狮子,革命爆发了,指导学生看图<<攻占巴士底狱>>
生: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举行起义,法国大革命从此开始。7月14日后来被定为法国的国庆日。
师:巴黎革命爆发后,国王路易十六虽然没有被废除,却已失去了参政权的控制,巴黎实际上已经落入领导革命的制宪会议手里,路易十六被迫承认现实,于是制宪会议制定了宪法,并为宪法附加了一个文献,叫做<<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板书<<人权宣言>>的理想
生:讨论<<人权宣言>>提出 的要求反映了哪些人的利益?当时,追求人人生而平等,要求保护个人财产所有权的都 是哪些人?
师:给予适当的提示
生:叙述内容,不足的地方同组同学补充,并讨论设计的思考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引导学生理解法国大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最后,教师指出尊重、维护人权的意识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质之一,同时指出: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和不同历史阶段,人权所蕴涵的基本内容不一样,如我国现今人权的基本内容是人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师:介绍法国革命发生后,出现的几个主要派别,着重点在雅各宾派上台执政。提问,法国革命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生:1794年7月27日的“热月政变”,结束了雅各宾派的统治,标志着法国革命的结束。
师:请同学们谈谈对法国大革命的认识,可以分组讨论。讨论时间为4~5分钟,每组推选一名学生上讲台演讲。
生:分组讨论,推选代表展示评价内容。
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1789年7月14日发生到1794年7月27日结束的法国大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最大、最彻底革命。革命中颁发的纲领性文件<<人权宣言>>,吹响了“自由、平等”的号角,对人类历史的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民主、自由和平等等天赋人权依然为少数人所享有,只是资产阶级的民主、自由和平等,所有人的“民主、自由和平等”仍然是写在旗帜上的理想和目标。
【学案】
1、 学习目标
了解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知道法国大革命爆发的标志国。初步了解法国大革命的历史影响。
简述<<人权宣言>>的基本内容。理解人权的本质,培养尊重人权、维护人权的意识。
2、 知识梳理:
3、 释疑解难
理解<<人权宣言>>所体现的民主平等的精神以及产生的深远影响。
4、 自我测评
法国革命开始的标志是哪一事件?
<<人权宣言>>的内容以及体现的精神?
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如何?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1、 课标要求
1、 了解热月政变后法国的政治局势,分析拿破仑登上法国政坛的必然性。
2、 通过《法典》内容的评价,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成果。
3、 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并理解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拿破仑对法国历史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4、 学习从法国和欧洲的不同角度,从资产阶级革命和欧洲国家的民族利益不同视角来理解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并评价拿破仑。
2、 教材分析
1、 内容精析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没有任何其他一位如此“矮小”的人物成为了欧洲历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巨人”。那一个时代,因拿破仑的存在使法国政治变得生机盎然,使欧洲历史变得丰富神奇,多姿多彩。“如果不了解拿破仑帝国的历史,就不可能理解那一时代的欧洲全部历史。”
本课共分四目,叙述了拿破仑一生的主要历史活动并对其对外战争进行了定性评价。
第一目[炮兵上尉的惊人之举],先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热月政变后法国内忧外患的困局:国内政局无绪,秩序混乱,群众不满情绪一触即发,国内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被推翻的波旁王朝及封建的贵族,不甘心失败,醉心于恢复封建天堂,跃跃欲试,伺机反攻;欧洲反法势力雄视法国,策划扑灭法国革命火焰。三方面的形势使法国危机四伏。接着讲述拿破仑以敏感的政治嗅觉,非凡的政治胆略,果断出击,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法国政权,开始深刻影响法国政局。
第二目[《拿破仑法典》]介绍了拿破仑为巩固统治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法律文献,其中重点突出了《民法典》,并从法典的立法原则及在法国和欧洲的影响上来说明其资产阶级性质,从而折射出拿破仑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影子。
《拿破仑法典》是吸收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历届议会颁布的法令、法典草案为蓝本,将大革命所确立的新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以法律的形势固定下来。确立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原则,巩固了法国革命的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目[帝国的铁蹄],用一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虽然对外战争是以武力强权的方式进行的,但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视角上来看,它促进了欧洲腐朽的封建社会向近代化的过度,对欧洲封建社会的瓦解起了积极的作用。伴随着1810年拿破仑帝国的鼎盛时期的到来,它基本上控制了除俄罗斯之外的整个欧洲,所到之处烧毁封建契约,实施《民法典》,同时将法国的风尚,思想和较先进的文明带到欧洲各国,欧洲的陈旧封建基础彻底动摇。在这一视角下,拿破仑对欧洲的占领是为欧洲封建体制的解冻送去了春风。
第四目[滑铁卢的惨败]从拿破仑对外战争占领别国领土,侵犯它国主权的视角来分析其侵略性。从战争范围上看,当拿破仑打败反法同盟,占领别国领土的时候,对外战争就由捍卫民族利益转为侵略其它民族;从方式上来看,尽管其对外战争动摇了欧洲封建基础,但这一过程是通过武力侵犯别国领土和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来实现的,具有典型的侵略性。这样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欧洲反动势力强烈敌视活动汇成了一股巨大而持久的洪流,最终冲跨辉煌一时的第一帝国。
进攻俄国失败是拿破仑对外战争成败的转折点,莱比锡战役使帝国元气尽伤,决定了拿破仑军事的失败,滑铁卢一战,使拿破仑帝国划上了句号。
课文第三、四目从不同的视角分析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双重性。并总结了拿破仑时代的轮廓,拿破仑从一个普通的炮兵上尉成为威震欧洲的时代巨人,他以其神奇而悲壮色彩的一生为后人留下了纷杂错乱的评说。
2、 难点分析
重点是拿破仑法典和拿破仑失败的原因,难点是如何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和拿破仑本人。
拿破仑法典第一次确立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和契约自由等民法的基本原则,是《人权宣言》在民事领域的落实,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成果,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原因从他面对的三股强劲势力上来分析:工业远富于法国的工业国家英国、军事势力雄厚的俄、奥等封建国家,被占领国、战败国等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对拿破仑评述从多角度来评价。从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方面看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家,从军事战争上来看其军事家,从对外侵略上看欧洲一些国家认为的“恶魔”。对外战争主要从革命进步性和侵略性两个视角来分析。
3、 教学建议
1、 方法建议
在导课时,可以先对拿破仑矮小的身躯和巨大的政治影响作煊染,引起学生对传奇色彩拿破仑的好感,再引出教学内容,最好制作一个有关拿破仑的专集短片。
在[炮兵上尉的惊人之举]雾月政变时,引导学生分析讨论当时法国的时局,得出“乱世出英雄”、“时代呼唤巨人”的结论,再引出拿破仑抓住历史契机,融入法国政治显得自然和谐。
[拿破仑法典]一目,将拿破仑法典和《人权宣言》加以比较,引导学生讨论,得出资产阶级立法原则的结论。
[帝国的铁蹄]一目,可以制作有拿破仑战争神话的一些资料让学生有感性的了解,并引导学生从“以攻为守”的层面上来理解反反法同盟战争的进步性,并对课文“拿破仑用刺刀加速了这一过程”深入理解。
最后两目过后应引导学生多视角的评价拿破仑以及对外战争。可以设置引发争议的讨论题“有人说拿破仑是一位民族英雄,有人说他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有人说他是一个侵略恶魔。”你同意哪种观点并陈述理由,引导学生发表自己观点,并总结学习多视角评价历史人物。
2、 教学活动建议
活动主题
搜集有关拿破仑的资料,讲述有关拿破仑的一个故事。
活动目标
了解有关拿破仑的更多信息,通过锻炼提升学生的表演素质,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方法和基本要求
A.以分组比赛的方式进行,分6组左右。
B.每组推选一名评委,一名参赛选手。
C.发动阶段即给定题目:讲述一个有关拿破仑的小故事,给定时间限制3—4分钟。
评价标准:
按100分分配。根据选手的仪表举止,神态表情,语言清清晰流畅度,故事的生动趣味性等方面分配。
活动过程:
A.公布评分标准,介绍评委。
B.确定演讲秩序。
C.按顺序演讲。
D.教师总结、简评。
3、 板书设计
步入政坛:雾月政变
巩固统治:颁布《法典》
以武拓展:对外战争
走向毁灭:滑铁卢战役
4、 备课资料
1、 资料论解
拿破仑生评
拿破仑·波拿巴(1769—1821)法国军事家和政治家、法兰西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年)、法兰西帝国皇帝(1804—1814,1815年)。1769年8月15日生于科西嘉岛一律师家庭(当时科西嘉岛属法国)。青年时入巴黎军事学校专攻炮兵学,1785年任炮兵少尉。熟读启蒙学者伏尔泰、卢梭等人著作,支持法国革命和雅各宾派。1793年9月晋升炮兵少校。在对英作战的土伦战役中立功,备受罗伯斯庇尔赞赏,破格授予准将军衔,这是他发迹的特点。1795年平息巴黎王党暴乱,升少将。1796—1797年远征意大利,大败奥军,粉碎第一次反法同盟,名声大噪。1798年督政府派他远征埃及,在此期间,第二次反法同盟成立,法国面临入侵威胁,万第郡保王党暴乱又起。他看准时机,于1799年8月,离开侵埃法军冒险回国,10月抵巴黎,受到热烈欢迎。他积极策划政变,得到一些政客、银行家、军火商、军队旧部的支持。11月9日和10日,即共和历雾月18日、19日,发动军事政变,建立执政府,任第一执政。1804年改法兰西共和国为法兰西帝国,称拿破仑一世,加强中央集权,建立以他为主席的参政院,实行军事独裁。1804年颁布民法典,1807年颁布商法典,1810年颁布刑法典,建立资产阶级法律规范。1800年创办法兰西银行,鼓励工商业的发展。对激进要求,城市平民和工人风潮及保王党分子的叛乱一概加以镇压,但保持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允许逃亡贵族回国,分封贵族,建立一整套朝臣制度与宫廷仪式,继续对外战争,粉碎了第二、三、四次反法联盟,大部分欧洲在他的统治和控制之下,确立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地位。他用战争侵犯了各国的独立,奴役各国人民,激起全欧洲的不满和敌意,以致最后失败。但他的军队把法国的革命思想带到欧洲大陆各地,动摇了欧洲社会的陈旧基础。1812年悍然进军俄国,进入莫斯科,俄军总司令库图佐夫弃城而走,实行“焦土”政策,由于严冬早至,拿破仑一世几乎全军覆灭,促使形成新的反法联盟。1813年莱比锡会战失败后,1814年3月31日联军攻入巴黎,拿破仑一世退位,被放逐到地中海的厄尔巴岛,法兰西第一帝国覆亡。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复辟。1815年春,拿破仑率一队卫士渡海,沿途兵不血刃,3月20日顺利到达巴黎,再次登上皇位,建立“百日王朝”。与第七次反法联军战于滑铁卢,失败后于6月22日再次退位,被囚禁于大西洋的圣赫勒拿岛。1821年5月5日在该岛病逝。1840年他的遗骨被运回巴黎。1861年拿破仑的灵柩被安置在巴黎残老军人的圆顶大堂内。
滑铁卢战役
1815年3月,拿破仑从监禁地厄尔巴岛返回巴黎,轻而易举就推翻了波旁王朝的统治,重新登上皇位。正在维也纳举行国际会议的欧洲各国的君主和政府首脑们大惊失色,英、俄、普、奥等国立即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纠集七、八十万人的大军,分六路向法国扑来。拿破仑虽然在仓促之间也募集了近七十万人的军队,但是,由于武器、马匹奇缺,真正能上战场的不足12万人。6月15日,拿破仑率法军进入比利时境内,当时与之对垒的有威灵顿元帅指挥的9万英军和布吕歇尔元帅指挥的12万普军。拿破仑希望能将英普军队各个击破,扭转兵力不足造成的被动局面。6月16日,拿破仑亲自指挥法军在林尼附近击退了布吕歇尔统帅的普军;同时,法军内伊元帅也与威灵顿的英军交战,双方互有伤亡。但是,由于法军主力行动迟缓,使布吕歇尔的普军与威灵顿的英军得以会合,这样,拿破仑就不得不与英普两路军队同时作战。6月17日,双方军队进行了紧张调动,法军主力虽然阻击了普军的进攻,但却没有向滑铁卢以南的英军发起进攻,错失良机。6月18日,双方在布鲁塞尔附近的滑铁卢展开了大规模的会战。当时,拿破仑决定首先对威灵顿军队的左翼实施突击,企图阻止英军与普军会合,但是,战斗开始后,法军遭到普英联军的顽强抵抗,法军虽然发起了多次进攻,但都遭到失败,军队伤亡惨重,拿破仑的作战计划无法实现。拿破仑命令法军全力投入进攻,仍未获胜。下午5时,布吕歇尔的普军摆脱了法军追击部队,赶来参战,形势突变,英军也发动反攻,拿破仑两面受敌,法军全线溃败。这一战法军损失了三万多人,英普军队损失了二万多人。联军随后占领巴黎,拿破仑的政治生命从此结束。
2、 图片集锦
3、 相关链接
拿破仑上台的背景:内外交困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波三折,于1794年“热月政变”后上后的热月党人,代表了大资产阶级的利益,他们一方面清除雅各宾派的激进措施,另一方面保护革命成果,维护正常秩序。1795年成立督政府,但督政府软弱腐败,国内政局混乱,政府内不能稳定政局,外不能抗拒欧洲一些国家的干涉,在外交国下,拿破仑抓住机遇,从埃及回国,发动雾月政变一举夺取法国政权。
拿破仑后的法国
1814年莱比锡战役后,法军失败,欧洲反法盟军开进巴黎,路易十八复辟,1815年拿破仑滑铁卢再败,波旁王朝又开始统治法国,波旁王朝实行宗教迫害,维护旧贵族利益,加强封建专制。1830.7国王查理十世强行解散资产阶级控制的议会,资产阶级发动人民起义,史称“七月革命”。查理十世逃往英国,建立君主立宪的“七月王朝”,复辟的波旁王朝寿终正寝。
《拿破仑法典》出台的背景
法国在大革命之后,极需制定民法典,主要因为:在此之前,法国的民法是不统一的,南部是成文法地区,施行罗马法的《查士尼丁民法大全》;北部是习惯法地区,施行渊源于法国人民的法律传统而经官方文件认可的一般习惯和地方习惯。由于当时的民法分歧,适用不便,因此1791年的宪法明文规定,要制定一部适用于整个王国的民法典。另外,取得革命胜利的资产阶级需要一部新的民法巩固其胜利并发展资本主义。
5、 考题回放
选择题:
1.(2001,武汉)1804年拿破仑建立了
A封建军事独裁 B资产阶级共和国
C资产阶级军事独裁政权 D封建专制政权
2.(2001,镇江)拿破仑推翻督政府,夺取政权的事件
A热月政变 B二月革命 C攻占巴士底狱 D雾月政变
3.(2001,天门)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法兰西第一帝国内政外交的内容
A鼓励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B颁布《法典》
C实行限价政策,稳定社会生活 D 1808入侵西班牙
5、 教学案例(实录式)
教师(导课):18世纪后半期法国历史上出现了一位神奇的“矮子”巨人,他动摇了整个欧洲,留下了许多众说纷纭的传说。同学们想知道这个奇人吗?
学生:是拿破仑
教师:拿破仑是怎样步入法国政坛的呢?他在政治上的第一个惊世之举是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法国政权。为什么他能在当时一举夺取政权呢?请同学看课文第一目“炮兵上尉的惊人之举”,思考当时的背景。
学生看相关内容,讨论、总结、回答问题。
教师:当时政局形势是“内忧外患”,内有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外有反法势力的威胁,形势危困。“乱世出英雄”,“时代呼唤巨人的”。而当时在军界已崭露头角的英雄拿破仑以敏锐的政治嗅觉,觉察到这一局势,果断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法国政权。
教师:拿破仑在资产阶级的支持下,采取一系列手段加强统治,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发展,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确立了资本主义立法规范。其中最著名的是《民法典》,即《拿破仑法典》。
给予学生一些法典内容,分析体现哪一些立法原则。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
第544条,所有权是无限地利用并支配物品的权利,但利用以不受法律限制为限……
第545条,除非公共用地并有公正的赔偿,不得不强迫任何人放弃自己的财产。
学生讨论这些条款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民法原则,并回答。
教师:总结法典确立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民法的基本原则。同学们思考《法典》的影响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法典的影响:资产阶级第一部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则为后来许多国家借鉴和效仿。
教师:拿破仑对内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对外通过战争来反击反法同盟。拿破仑一生几乎都是在马背上度过的,他的军事生涯,极富有传奇色彩,他以惊人的记忆力、超强的精力,果断沉着的作风,令欧洲大陆为之震憾。同学们看一下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并讨论它对法国及欧洲所产生的影响。
学生看书、讨论并回答问题
教师:像同学所认识的拿破仑的对外战争情况一样很难定论。从不同的视角来看,产生的作用也不一样,从法国民族立场看,它捍卫了法国的民族利益,防止了欧洲封建势力的复辟;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角度看,他用刺刀加速了欧洲的近代化,动摇了欧洲的封建根基;从欧洲其它国家的民族立场上看,拿破仑的战争无疑给欧洲各国带来深重灾难,具有鲜明的侵略性。这说明拿破仑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不管怎样,拿破仑对法国和欧洲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时代性的,称作拿破仑时代。
6、 学案
1、 学习目标
讲述拿破仑的主要事迹,感受拿破仑的成功和失败。
学会通过《法典》的内容分析其性质。
学会从不同视角评价拿破仑对外战争和拿破仑本人。
2、 知识梳理
1799( )拿破仑夺取政权 建立第一帝国颁布《 》
实行对外战争---1815( )第一帝国结束
3、 释疑解难
拿破仑对外战争性质的认识:具有革命性和双重性,通过战争特别是前期,维护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统治,并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同时战争给被占国家带来灾难,并引发了被占国人民的反抗并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制度,还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的封建秩序。拿破仑折对外战争又进一步打击了欧洲的封建主的统治,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成果。尽管代表封建势力的反法同盟打败了拿破仑,但大革命所开辟的革命时代已成为势不可挡的历史潮流。
4、 自我评价
拿破仑之所以能在雾月政变夺取政权的客观原因是
A拿破仑政治嗅觉灵敏 B拿破仑军事才能卓越
C法国局势危困 D《人权宣言》的颁布
拿破仑对外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欧洲人民觉醒,萌发民族起义 B拿破仑侵略野心过大
C长期战争导致经济困难 D欧洲反法联盟势力强大
为什么说《法典》确立了资产阶级立法规范?
你如何认识拿破仑的对外战争?
5、 相关链接
(拿破仑称帝后),再没有一个法国人像居住在维也纳的天才作曲家那样具有大丈夫气概地提出抗议了。这位作曲家曾创作了《英雄交响乐》,并以宏伟的共和主义气魄,言简意赅地题上“贝多芬献给波拿巴”的题字。当这位音乐大师听说他以往崇拜的英雄如今已戴上了皇冠时,他破口大骂这个叛徒和暴君,并把他的献词撕得粉碎。多年以后,他把这一不朽杰作题为:纪念一位伟人。
[英]约翰·霍兰·罗斯《拿破仑一世传》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凯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善于治理被征服地区……是位行政家……而他竟还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法国有意把权利交给他,比之他要求掌握权利更急切。”他“用民法典来组织我们的国家、社会,”“他把公民地位和行政组织连同秩序给了我们,”“他减少了我们的伟大,可他留给我们的光荣……让我们恢复实质上的伟大。”“几年之后,这位伟大、聪明的人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的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第6课 拿破仑的文韬武略
7、 课标要求
1、 了解热月政变后法国的政治局势,分析拿破仑登上法国政坛的必然性。
2、 通过《法典》内容的评价,理解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进步成果。
3、 讲述拿破仑的主要政治活动,并理解作为资产阶级革命家拿破仑对法国历史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
4、 学习从法国和欧洲的不同角度,从资产阶级革命和欧洲国家的民族利益不同视角来理解拿破仑对外战争的影响,并评价拿破仑。
8、 教材分析
1、 内容精析
拿破仑·波拿巴是法国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没有任何其他一位如此“矮小”的人物成为了欧洲历史上的举足轻重的“巨人”。那一个时代,因拿破仑的存在使法国政治变得生机盎然,使欧洲历史变得丰富神奇,多姿多彩。“如果不了解拿破仑帝国的历史,就不可能理解那一时代的欧洲全部历史。”
本课共分四目,叙述了拿破仑一生的主要历史活动并对其对外战争进行了定性评价。
第一目[炮兵上尉的惊人之举],先从三个方面说明了热月政变后法国内忧外患的困局:国内政局无绪,秩序混乱,群众不满情绪一触即发,国内蕴藏着深刻的社会危机;被推翻的波旁王朝及封建的贵族,不甘心失败,醉心于恢复封建天堂,跃跃欲试,伺机反攻;欧洲反法势力雄视法国,策划扑灭法国革命火焰。三方面的形势使法国危机四伏。接着讲述拿破仑以敏感的政治嗅觉,非凡的政治胆略,果断出击,发动雾月政变,夺取法国政权,开始深刻影响法国政局。
第二目[《拿破仑法典》]介绍了拿破仑为巩固统治颁布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法律文献,其中重点突出了《民法典》,并从法典的立法原则及在法国和欧洲的影响上来说明其资产阶级性质,从而折射出拿破仑资产阶级革命家的影子。
《拿破仑法典》是吸收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以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为理论基础,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历届议会颁布的法令、法典草案为蓝本,将大革命所确立的新的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以法律的形势固定下来。确立了民事权利平等、财产所有权无限制和契约自由等资产阶级民法的原则,巩固了法国革命的成果。打击了封建势力,促进了法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三目[帝国的铁蹄],用一句简洁而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拿破仑对外战争的资产阶级革命性。虽然对外战争是以武力强权的方式进行的,但从资产阶级革命的视角上来看,它促进了欧洲腐朽的封建社会向近代化的过度,对欧洲封建社会的瓦解起了积极的作用。伴随着1810年拿破仑帝国的鼎盛时期的到来,它基本上控制了除俄罗斯之外的整个欧洲,所到之处烧毁封建契约,实施《民法典》,同时将法国的风尚,思想和较先进的文明带到欧洲各国,欧洲的陈旧封建基础彻底动摇。在这一视角下,拿破仑对欧洲的占领是为欧洲封建体制的解冻送去了春风。
第四目[滑铁卢的惨败]从拿破仑对外战争占领别国领土,侵犯它国主权的视角来分析其侵略性。从战争范围上看,当拿破仑打败反法同盟,占领别国领土的时候,对外战争就由捍卫民族利益转为侵略其它民族;从方式上来看,尽管其对外战争动摇了欧洲封建基础,但这一过程是通过武力侵犯别国领土和主权,干涉别国内政来实现的,具有典型的侵略性。这样欧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欧洲反动势力强烈敌视活动汇成了一股巨大而持久的洪流,最终冲跨辉煌一时的第一帝国。
进攻俄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