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难忘的童年
趣味故事
鸡窝里的回忆
动物行为学家古多尔曾经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闷热的鸡窝常常和我儿童时代的回忆交织在一起。”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古多尔从小就是个有心的孩子,爱观察,爱思考。从天上的云彩到地上的花草,奇妙的自然大世界在幼小的古多尔眼里是那么有意思。尤其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小动物,既有趣,又神秘,小古多尔总是爱追根究底,总想知道:小动物们的世界究竟有多少奥秘呀?
一个炎夏的清晨,刚吃完早饭,小古多尔就急急忙忙地跑出了屋子。
“你今天又到哪里去?”妈妈望着他的背影大声地问。
小古多尔一边跑一边回头喊:“我就在院子里——”
到了中午,妈妈叫他回屋去。可是,妈妈到了后院才发现,院子里连小古多尔的影子都瞧不见。“孩子,你在哪儿——”
没有人回答。
这下妈妈可着了急,房前屋后到处找他。
草丛里——没有;花园里——没有;杂物间——没有;难道……
妈妈轻轻拉开鸡窝的小门,探头往里看——只见小古多尔汗流浃背地蜷坐在鸡窝里,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只老母鸡。
“你在干什么?”妈妈惊讶地问道。
“嘘——小点儿声!”小古多尔连忙止住妈妈的说话,“不要惊动它。”他指指那只老母鸡,“我在看它究竟是怎么下蛋的。”
妈妈听了他的话,又好气又好笑。小古多尔为了看母鸡下蛋,竟然一个人在闷热的鸡窝里,待了5个多小时!
小古多尔做了一件“傻事”,但透露出多么可爱的一颗童心啊。
小学生作文,应该有一点“傻”气。
今天,我们就练练以“傻”取胜的技巧。
训练内容
本组课文讲述的童年故事是那样真实、有趣,一定勾起了你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说不定你从祖父的园子联想到自己玩耍过的一个地方;从“我”看见骆驼吃草的样子联想到童车生活中某个记忆犹新的场景;从课文《童年的发现》联想到一次自认为是了不起的发现……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这些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分享。要说清楚,说具体。
观察上面这幅图画。注意图中的人物,看看守门员是怎样守门的。场外的观众是怎样观看足球比赛的。想象正在进行的小足球赛的紧张、激烈。再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自己加上题目。
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可以写童年趣事。写之前,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训练要点
一、回忆童年往事。
二、学会看图画、看照片叙事。
三、写出童心童趣。
四、将故事讲得具体清楚
五、从意趣、情趣、乐趣、傻趣等多方面选材
技法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写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很多。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自己小时候做过的种种“傻事”。
对“傻事”的描写,最能体现出少年人特有的天真、顽皮、幼稚与可爱。
为圆满完成这一训练,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回忆往事
一般来讲,“傻事”都发生在小时候,所以都是往事。动笔之前,首先应是回忆。
回忆什么?回忆这件事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回忆其中最“傻”的地方。“傻事”不同于一般的事。为什么说它是“傻事”,一定有做得“傻”、惹人笑的地方。这种地方要多回忆回忆,回忆得越仔细越好。
第二,选取“傻”事
小时候做过的“傻事”往往不止一件。从中选出一件你准备写的“傻事”,这就是选材。
“傻事”也分好多种。一种是坏事,恶作剧,伤害别人的事。这种事从根本上说不是“傻事”,而是“坏事”。另一种是好心办坏事。田于年幼无知,做过一些让别人笑话的事。这样的事才是真正的“傻事”。
在你做过的“傻事”中,哪一种最可笑,对你的思想最有触动,对读者也最有启迪作用,你就应选择它。
第三,突出“傻”处
叙事应该确定详略。
对于写“傻事”来说,就是要突出那个最“傻”的地方。
“傻”在哪里,就详写哪里,让读者看了忍俊不禁,这就是你的本领。
写“傻事”只写过程,没有细节,难以表现出少年幼稚。加工,就要加入能表现出“冒傻气”的描写,如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等。
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和事件留给读者的印象才越鲜明。
比如有的同学小时候曾经给花上的虫子打药。打了一遍,见虫子还在动,就又打了一遍,一连打了好几遍,虫子才不动了。可是,花也因为药水太多而枯萎了。这一遍遍打药的过程,就是最“傻”的地方,应该详写,而且活灵活现地写,让读者如见其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题目派送
《我和手机的故事》、《我帮小花猫刷牙》、《给茄子“理发”》、《精彩的比赛》、《让我永生难忘的一件事》、《童年的回忆》、《儿时的童趣》、《那年,那事》、《童梦盎然》
经典解读
冬阳·童年·骆驼队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它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本文作者林海音,选自语文课本)
赏析:
作者描绘记忆中童年的画面大量运用白描手法,依次呈现出记忆中的画面。描写拉骆驼队的人和骆驼都格外真实细致。课文依次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从头到尾围绕着骆驼队展开对童年生活的追忆,读来亲切自然。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留恋。
品头论足
想飞
福建 戴秀珍
欢乐的童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其中这样一件事让我总也忘不了,每次想起它,我都会开心一笑。
那时我才上幼儿园,爸爸带我去看电影《火焰山》。当时是冬天,很冷,扑面的寒风让人直缩脖子。进了电影院,里面已经有许多人,开着暖气。我感到一阵暖和。电影的内容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屏幕上的孙悟空飞来飞去,那本领让我佩服得不得了。回家的路上,我脑海中老是晃动着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样子。我想:如果我也有飞翔的本领,冬天的时候,就可以飞到火焰山去烤烤火,再也不用受冻了,该多好啊!我问爸爸:“孙悟空为什么会飞,他有没有小鸟一样的翅膀?”爸爸正看着路旁的广告,一听我的问话,随口答道:“孙悟空不吃饭,身体轻了,自然就会飞了。”啊!太好了。我也不吃饭,会飞多好。
晚饭的时候,我骗妈妈说:“我在街上刚吃了面包,不饿。”然后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心里暗暗欢喜,到了晚上,身体轻了,我也会飞了。餐厅里,爸爸妈妈吃着香喷喷的米饭,熏鱼的香味飘过来,逗得我直流口水,但是想到晚上我就可以飞了,我还是咬咬牙,忍了下来。空肚子老是不争气,一阵阵咕咕地叫,那滋味真让我忘不了。渐渐地。我感到头昏了,可是我又不断自我安慰:不吃,不吃,我马上就会飞了,去火焰山玩。
晚上.我昏着头偷偷从床上爬起来,跳了跳.果然感觉身体轻了许多,我学着孙悟空的样子摆了一个飞翔的姿势,但是没有飞起来。我伸开双臂,在房间里转着圈子,做出各种飞翔的动作,想象着我飞起来了,耳边是呼呼的风声。我跑得气喘吁吁,额头都冒汗了,可是我还不能飞起来。
爸爸被我的动作惊醒了,开了灯,揉着惺忪的睡眼,看我满头大汗地在屋子里转圈子,惊奇地问:“阿杰,你在干什么?”我哭丧着脸说:“爸爸,我怎么还是飞不起来?”爸爸突然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猛地大笑起来,还差点呛了喉咙,好一会儿,才止住了笑声,说:“别胡想了,人是不能飞的,长大了你就会知道的。”我这才明白受骗了,再也忍不住心中的伤悲,一屁股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
这件事一晃过去五六年了,对当时的情景我仍然记忆犹新。现在,我又有了一些新的奇思妙想。但是,我再也不会空着肚子学飞了。
1.文章重点突出什么?
2.文章哪些内容是没必要的?
3.如何修改文章使其更能扣住主题?
模拟练习
练习一
参考下列资料,说一件自己做过的“傻”事。
其一
吃蚕蛹
前几天,邻居给我家送来些蚕蛹,让我们炸着吃。我看到那些黑乎乎的在盆里蠕动的蚕蛹,不由得打了个冷战,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想:这些小东西放在外面会不会变成蛾子?吃了会不会变成蛾子在肚子里乱飞……我不敢再想下去了。因为这些东西长得太吓人了,跟书上画的一模一样。
这天,爸爸炸了一些让我们尝尝。我看见爸爸吃得可香啦,心里也想吃。爸爸见我这副模样,便让我咬一个尝尝。我闭着眼,屏着气咬了一口。哇……好难吃!我发誓再也不吃蚕蛹了。
今天,爸爸又炸了一些蚕蛹,不知怎么回事,“馋虫”又在我的肚子里张开了小嘴儿,脑袋朝上,想吃蚕蛹了。我使劲向下咽着口水,实在克制不住自己了,便找爸爸要了几个。咦?这次的怎么比上次的好吃呢?我又找爸爸要了几个。开始我吃蚕蛹的白肉,别的什么也不吃。后来我连皮带肉一起吃,我吃得津津有味。
噢!我敢吃蚕蛹喽!蚕蛹不仅味美,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呢!
其二
喂老鼠
一天晚上,我正在写作业,弟弟突然悄声对我说:“姐,你看!”我顺着弟弟的手指望去,对面米柜的角下正探出一只老鼠的头,一对比绿豆还小的眼睛正滴溜溜地张望着。它似乎知道我们注意它了,一闪就不见了。
我拿起炉子旁的火钩子,蹑手蹑脚地绕到米柜旁蹲下,心想,只要它再露头,我就“啪”的一下子……
果然,过了一会儿,从柜脚和墙的夹缝中我看到了两只小灰爪子,接着是一对可怜巴巴的小眼睛。这是一只小老鼠,它悄悄地出来了,小心地嗅着什么。看样子,准是饿了。忽然间,我竟可怜起这只老鼠来——饿的滋味毕竟不好受呀,一只老鼠能吃多少?干吗非要打死它呢?想到这儿,我轻轻放下火钩子,生怕把老鼠吓跑。然后,我取出一块饼干,轻轻地放在老鼠刚才露头的地方……
过了些天,我拉开抽屉取东西的时候,惊呆了:抽屉里一片狼藉,崭新的作业本被啃去一角,那本新连环画书被咬过了,旁边还有不少老鼠屎。
当时我就明白了,前几天我做的事是多么蠢啊!
其三
虚惊一场
那一天,我的爸爸妈妈都去值夜班了,留我一个人在家,并托邻居的王叔叔好好照看我。爸爸妈妈刚走,我便警惕地巡视着四周,生怕有“异常情况”发生,那模样真像电视里那些守卫城堡的士兵。过了一会儿,忽然我发现墙上有个人影,它在墙上一动不动,注视着四周,怪吓人的。我内心惊恐,不知所措。终于我按捺不住了,“嗖”一下子跳了起来,慌慌张张地冲进王叔叔家,对王叔叔说:“王叔叔,我家出鬼了!”王叔叔听了,哈哈大笑地说:“你家哪有鬼呀,肯定是你的幻觉。”“不是幻觉。”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着,“是真的,不信您去看看。”王叔叔见说服不了我,只得和我一起来到家里,我顺手操起一把玩具手枪,胆怯怯地跟在王叔叔后面,迈着小碎步向前挪动。当走到我的卧室时,我发现那个鬼还呆在墙上,便指着墙上那个黑影对王叔叔说:“瞧,就是它!”王叔叔看了看,问我:“世界上真有鬼吗?”我说:“我听奶奶讲过,今天亲眼看到了。”听了我的回答,王叔叔不慌不忙地走进屋里,指着桌上的一件东西问:“这是什么?”我看了一眼,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件陶瓷制品吗? 妈妈前天给我买的。”王叔叔指了指墙上的影子。又指了指桌子上的陶瓷制品说:“你说的鬼,就是这陶瓷工艺品的影子,世上哪有什么鬼呀!”我听了,老半天才转过神来。唉,真是一场虚惊。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小故事,简要说说你的感想。
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练习三
为了帮助同学们开拓视野,练习文笔,我们特地请来了一位著名作家爷爷冯骥才,让他用他的《珍珠鸟》启发同学们的思路。
阅读时请特别注意文中对珍珠鸟的动作描写,体会作家为什么这么写?
珍珠鸟
冯骥才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一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笼。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在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脚,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习作赏析
“考验”体温计
四川 刘建华
在记忆里有许多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其中有一件事却最让人难以忘怀。
那天,家里刚买回一支体温计,妈妈教会我使用方法就走开了。我好奇地拿起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突然,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体温计能测出火苗的温度吗?于是,我把体温计放到火苗上去试。突然间,“啪”的一声温度计破了,水银四处溅起。体温计在我手里还不到半小时就坏了,我心里想,这下我不挨骂才怪!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妈妈面前,心里早就做好了挨骂的准备,胆怯地说:“体温计坏了。我想体温计既然能测体温,那么也能测量火苗的温度,结果……”妈妈从我手里接过被我刚弄坏的体温计,我不敢正视妈妈的眼睛,心想等着挨骂吧。可是,我的耳边传来哈哈的笑声:“你还真会动脑筋呢!”然后妈妈又关心地问:“伤着了吗?”这简直出乎我的意料。妈妈耐心地对我讲:“体温计是靠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测温度的,水银是一种液体金属,它的熔点低,火的温度太高,水银受热快速膨胀,体温计不能承受就会破裂。”我恍然大悟,妈妈又说:“常温下,水银像银子一样发光又像水一样流动,很好看,但它的蒸汽却有剧毒,偶然溅出,必须谨慎地收集起来。”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用卫生纸把溅出的水银小心地收集在一起,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完全收集起来。水银集在一起像一个流动的铁弹子,很好看。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所以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品味
这是一篇中心突出,富有童趣的好习作。“我”看见妈妈拿回的体温计,于是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接着做了一件“傻事”:用体温计测火苗的温度,这很合乎一个小孩好奇的心理。
本文对小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致生动:体温计破了后,我内心“忐忑不安”,“胆怯”,“不敢正视”,将一个做了“傻事”的孩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其实要写好一篇习作,就应该像这样,把人物的神态、心理、语言写具体。
词语积累
根据所给文字,填写完整词语。
1、天真烂( ) 2、活泼可( )
3、自以为( ) 4、乐在其( )
5、情不自( ) 6、拍手称( )
7、出人意( ) 8、大吃一( )
好词记一记
随心所欲 运转自如 绞尽脑汁 一动不动 喜上眉梢
喜出望外 察言观色 兴致勃勃 化险为夷 瞠目结舌
蹑手蹑脚 欢呼雀跃 异想天开 笑逐颜开 莫名其妙
文化长廊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旧约全书·箴言》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巴尔扎克
把道路指给儿童们——人类整个伟大事业的继承者。——高尔基
诗词赏鉴
村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①杨柳醉②春烟③,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④。
注释
①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是抚摸着堤岸。
②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③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④纸鸢:鸢,一种鹰。纸鸯即风筝。
今译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赏析
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明媚、迷人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使读者自己也似乎要陶醉其中。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诗文疏笔勾勒,意境优美,但无论是文字也好,还是流溢在笔端的感情也好,都显得比较平直,不花里胡哨,读之琅琅上口,易于读者理解。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人美好的情绪感染。
作者简介
高鼎,字象吾,又字拙吾,清代诗人,大约生活在成丰前后,合仁人(今在浙江杭州市)。仕途上少遇坎坷,比较得意。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笔调清新自然。
答一答
1.根据句意写诗句。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2.“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中“醉”字用得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
3.这首诗意境很美,它把我们带入一个怎样的意境?
阅读理解
一个卖热狗的小贩
我曾在一家地方电台做了将近六年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我曾与许多不同凡响的人物交流、攀谈,然而给我触动最深的却是一个卖热狗的小贩,但我们从未说过一句话。
起初,我在本地的日报上读到了有关他的报道,当时我就认定这个叫佩特罗斯的人理应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赞赏。你不禁要问,一个卖热狗的小贩能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迹值得一提呢?简而言之,他将我信仰的一切付诸于行动。在纽约这个繁华冷漠的大都市里,佩特罗斯给予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以完全的信任。
佩特罗斯的热狗车就停在中央公园西大道和第96街交汇的拐角。二十多年来,他每日风雨无阻的身影已成为这里一道熟悉的风景。佩特罗斯的慷慨善良是出了名的。他的热狗车上,除了惯常的各种调料,始终放着两个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送给小孩的棒棒糖,另一个盒子里装着乘公共汽车需要的硬币。这里是商务旅行者集中之地,时常有旅客发现自己在匆忙之中忘了准备硬币,这时,佩特罗斯会乐呵呵地递上一枚说:“来,拿着这个,下次再还。”
他的热情大方还不止于此。炎热的夏日,经常有跑步锻炼的人在拐角处停下来,口干舌燥,气喘吁吁。这时,佩特罗斯会麻利地从冷柜中取出一瓶矿泉水说:“来,拿着这个,下次再给钱!”如果对方掏钱,往往被他拒绝。
“我信任他们。”他常操着浓重的希腊口音说,“再说他们总是还我钱。”
佩特罗斯的故事坚定了我的信念,让我愈加相信人的本性是乐于奉献的。虽然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暴力和恐怖,我仍相信有更多默默无闻的佩特罗斯就在我们身边。
我决定为此做点什么。于是我策划了一期特别节目,并派记者前去采访佩特罗斯。我还给他捎去一件海军蓝的T恤衫作为礼物,T恤上印着我的座右铭:“我信任你!”
在2月料峭的春风中,记者手持录音机带着礼物,来到他的热狗车前。直到此时,我们才发现他几乎不懂英语!
第二周,我在节目中用希腊的左巴音乐做背景,播放了下面这段录音:
“很……很好。大家好。我信任他们。谢谢!我信任好人。”
这就是他的全部话语。
当我写下这篇文字时,佩特罗斯的照片就放在我的桌面上:一顶蓝黄相间的遮阳伞下,一位五十多岁、长着络腮胡子的男人站在热狗车旁;他拿着我赠他的T恤衫,略带羞涩地微笑着,眼神中透出和善的光芒。
他的故事给了我希望。
他没有从熊熊燃烧的房屋里救人,也没有走遍全美国搞慈善募捐,他所做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做却往往没有做到的事——关爱、帮助和信任我们的同类。他做得出乎本心,流露自然,这才是这平凡故事中的最不寻常之处。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从来不曾见过。 ?( ? )
2、超乎寻常的。 ?( ? ?)
二、画出对佩特罗斯外貌描写的句子。
三、下面词语能概括出佩特罗斯品质的有 ? ( ? ?)
A 大方 ?B ?善良 ?C ?勇敢 ? D 信任 ?E 平凡 ?F ?博爱 ?G ?博学
四、文章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的作用是 ?( ? ?)
A、交代一下作者的情况。
B、为了强调出这个小贩的独特和影响力。
C、“我”能关注到这样的一个小人物非常不容易。
五、佩特罗斯对别人的信任表现在哪里?
六、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附:参考答案
词语积累
根据所给文字,填写完整词语。
1、天真烂( 漫 ) 2、活泼可( 爱 )
3、自以为( 是 ) 4、乐在其( 中 )
5、情不自( 禁 ) 6、拍手称( 快 )
7、出人意( 料 ) 8、大吃一( 惊 )
诗词赏鉴
答一答
1.根据句意写诗句。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2.“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中“醉”字用得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
“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堤旁的杨柳的美好姿态,那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3.这首诗意境很美,它把我们带入一个怎样的意境?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这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农村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阅读理解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从来不曾见过。 ?( ?闻所未闻 )
2、超乎寻常的。 ?( ?巧妙绝伦 ?)
二、画出对佩特罗斯外貌描写的句子。
一顶蓝黄相间的遮阳伞下,一位五十多岁、长着络腮胡子的男人站在热狗车旁;他拿着我赠他的T恤衫,略带羞涩地微笑着,眼神中透出和善的光芒。
三、下面词语能概括出佩特罗斯品质的有 ? ( ABDE ?)
A 大方 ?B ?善良 ?C ?勇敢 ? D 信任 ?E 平凡 ?F ?博爱 ?G ?博学
四、文章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的作用是 ?( ?B?)
A、交代一下作者的情况。
B、为了强调出这个小贩的独特和影响力。
C、“我”能关注到这样的一个小人物非常不容易。
五、佩特罗斯对别人的信任表现在哪里?
给别人硬币,并让其下次再还,给人矿泉水说下次再给钱
六、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每当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你帮助了别人解决了困难的问题。当你有困难的时候,别人会像你以前一样帮助你和报答你。
信任别人,别人也会信任自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习作:难忘的童年
趣味故事
鸡窝里的回忆
动物行为学家古多尔曾经说过一句有意思的话:“闷热的鸡窝常常和我儿童时代的回忆交织在一起。”
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古多尔从小就是个有心的孩子,爱观察,爱思考。从天上的云彩到地上的花草,奇妙的自然大世界在幼小的古多尔眼里是那么有意思。尤其是那些形形色色的小动物,既有趣,又神秘,小古多尔总是爱追根究底,总想知道:小动物们的世界究竟有多少奥秘呀?
一个炎夏的清晨,刚吃完早饭,小古多尔就急急忙忙地跑出了屋子。
“你今天又到哪里去?”妈妈望着他的背影大声地问。
小古多尔一边跑一边回头喊:“我就在院子里——”
到了中午,妈妈叫他回屋去。可是,妈妈到了后院才发现,院子里连小古多尔的影子都瞧不见。“孩子,你在哪儿——”
没有人回答。
这下妈妈可着了急,房前屋后到处找他。
草丛里——没有;花园里——没有;杂物间——没有;难道……
妈妈轻轻拉开鸡窝的小门,探头往里看——只见小古多尔汗流浃背地蜷坐在鸡窝里,正目不转睛地盯着一只老母鸡。
“你在干什么?”妈妈惊讶地问道。
“嘘——小点儿声!”小古多尔连忙止住妈妈的说话,“不要惊动它。”他指指那只老母鸡,“我在看它究竟是怎么下蛋的。”
妈妈听了他的话,又好气又好笑。小古多尔为了看母鸡下蛋,竟然一个人在闷热的鸡窝里,待了5个多小时!
小古多尔做了一件“傻事”,但透露出多么可爱的一颗童心啊。
小学生作文,应该有一点“傻”气。
今天,我们就练练以“傻”取胜的技巧。
训练内容
本组课文讲述的童年故事是那样真实、有趣,一定勾起了你对往日美好生活的回忆。说不定你从祖父的园子联想到自己玩耍过的一个地方;从“我”看见骆驼吃草的样子联想到童车生活中某个记忆犹新的场景;从课文《童年的发现》联想到一次自认为是了不起的发现……让我们把童年生活中这些难以忘怀的事说出来,和同学分享。要说清楚,说具体。
观察上面这幅图画。注意图中的人物,看看守门员是怎样守门的。场外的观众是怎样观看足球比赛的。想象正在进行的小足球赛的紧张、激烈。再把你看到的、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写完后自己加上题目。
如果你不想写看图作文。也可以写童年趣事。写之前,可以借助童年生活的照片打开记忆的闸门。也可以和爸爸、妈妈或小伙伴一同回忆……要把事情经过写清楚,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完后。把习作读给别人听,再根据他们的意见进行修改。
训练要点
一、回忆童年往事。
二、学会看图画、看照片叙事。
三、写出童心童趣。
四、将故事讲得具体清楚
五、从意趣、情趣、乐趣、傻趣等多方面选材
技法点拨
这次训练的目标是写童年趣事。
童年趣事很多。其中最有趣的莫过于自己小时候做过的种种“傻事”。
对“傻事”的描写,最能体现出少年人特有的天真、顽皮、幼稚与可爱。
为圆满完成这一训练,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第一,回忆往事
一般来讲,“傻事”都发生在小时候,所以都是往事。动笔之前,首先应是回忆。
回忆什么?回忆这件事的“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这些都是必不可少的。
回忆其中最“傻”的地方。“傻事”不同于一般的事。为什么说它是“傻事”,一定有做得“傻”、惹人笑的地方。这种地方要多回忆回忆,回忆得越仔细越好。
第二,选取“傻”事
小时候做过的“傻事”往往不止一件。从中选出一件你准备写的“傻事”,这就是选材。
“傻事”也分好多种。一种是坏事,恶作剧,伤害别人的事。这种事从根本上说不是“傻事”,而是“坏事”。另一种是好心办坏事。田于年幼无知,做过一些让别人笑话的事。这样的事才是真正的“傻事”。
在你做过的“傻事”中,哪一种最可笑,对你的思想最有触动,对读者也最有启迪作用,你就应选择它。
第三,突出“傻”处
叙事应该确定详略。
对于写“傻事”来说,就是要突出那个最“傻”的地方。
“傻”在哪里,就详写哪里,让读者看了忍俊不禁,这就是你的本领。
写“傻事”只写过程,没有细节,难以表现出少年幼稚。加工,就要加入能表现出“冒傻气”的描写,如人物的言语、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等。
细节描写越生动,人物和事件留给读者的印象才越鲜明。
比如有的同学小时候曾经给花上的虫子打药。打了一遍,见虫子还在动,就又打了一遍,一连打了好几遍,虫子才不动了。可是,花也因为药水太多而枯萎了。这一遍遍打药的过程,就是最“傻”的地方,应该详写,而且活灵活现地写,让读者如见其人,仿佛身临其境一般。
题目派送
《我和手机的故事》、《我帮小花猫刷牙》、《给茄子“理发”》、《精彩的比赛》、《让我永生难忘的一件事》、《童年的回忆》、《儿时的童趣》、《那年,那事》、《童梦盎然》
经典解读
冬阳·童年·骆驼队
骆驼队来了,停在我家的门前。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地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天气又干又冷,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爸爸在和他讲价钱。双峰的驼背上,每匹都驮着两麻袋煤。我在想,麻袋里面是“南山高末”呢?还是“乌金墨玉”?我常常看见顺城街煤栈的白墙上,写着这样几个大黑字。但是拉骆驼的说,他们从门头沟来,它们和骆驼,是一步一步走来的。
另外一个拉骆驼的,在招呼骆驼们吃草料。它们把前脚一屈,屁股一撅,就跪了下来。
爸爸已经和他们讲好价钱了。人在卸煤,骆驼在吃草。
我站在骆驼的面前,看它们吃草料咀嚼的样子,那样丑的脸,那样长的牙,那样安静的态度。它们咀嚼的时候,上牙和下牙交错地后来磨去,大鼻孔里冒着热气,白沫子沾满在胡须上。我看得呆了,自己的牙齿也动了起来。
老师教给我,要学骆驼,沉得住气的动物。看它从不着急,慢慢地走,慢慢地嚼,总会走到的,总会吃饱的。也许它天生是该慢慢的,偶然躲避车子跑两步,姿势就很难看。
骆驼队伍过来时,你会知道,打头儿的那一匹,长脖子底下总系着一个铃铛,走起来“当、当、当”地响。
“为什么要一个铃铛?”我不懂的事就要问一问。
爸爸告诉我,骆驼很怕狼,因为狼会咬它们,所以人类给它带上铃铛,狼听见铃铛的声音,知道那是有人类在保护着,就不敢侵犯了。
我的幼稚心灵中却充满了和大人不同的想法,我对爸爸说:
“不是的,爸!它们软软的脚掌走在软软的沙漠上,没有一点点声音,你不是说,它们走上三天三夜都不喝一口水,只是不声不响地咀嚼着从胃里反刍出来的食物吗?一定是拉骆驼的人类,耐不住那长途寂寞的旅程,所以才给骆驼带上了铃铛,增加一些行路的情趣。”
爸爸想了想,笑笑说:
“也许,你的想法更美些。”
冬天快过完了,春天就要来,太阳特别地暧和,暖得让人想把棉袄脱下来。可不是么?骆驼也脱掉它的绒袍子啦!它的毛皮一大块一大块地从身上掉下来,垂在肚皮底下。我真想拿剪刀替它们剪一剪,因为太不整齐了。拉骆驼的人也一样,他们身上那件反穿大羊皮,也都脱下来了,搭在骆驼背的小峰上。麻袋空了,“乌金墨玉”都卖了,铃铛在轻松的步伐里响得更清脆。
夏天来了,再不见骆驼的影子,我又问妈:
“夏天它们到哪儿去?”
“谁?”
“骆驼呀!”
妈妈回答不上来了,她说:
“总是问,总是问,你这孩子!”
夏天过去,秋天过去,冬天又来了,骆驼队又来了,但是童年却一去不还。冬阳底下学骆驼咀嚼的傻事,我也不会再做了。
可是,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啊!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吧,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就这样,我写了一本《城南旧事》。
我默默地想,慢慢地写。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本文作者林海音,选自语文课本)
赏析:
作者描绘记忆中童年的画面大量运用白描手法,依次呈现出记忆中的画面。描写拉骆驼队的人和骆驼都格外真实细致。课文依次写了怎样看骆驼咀嚼,怎样和爸爸谈关于骆驼脖子上挂铃铛的事,怎样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怎样好奇地问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从头到尾围绕着骆驼队展开对童年生活的追忆,读来亲切自然。
作者以朴实纯真的笔调,梦境般的语言,把我们带到一个特定的环境,去看一个孩子童年的侧影,既清晰,又那么朦胧。骆驼队是留在作者童年里鲜明的记忆,它们脖子上的铃声,则是童年中美妙的音响。就在这种淡淡的回忆中,我们真切地看到了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已走远的童年的依依留恋。
品头论足
想飞
福建 戴秀珍
欢乐的童年留下了许许多多美好的回忆。其中这样一件事让我总也忘不了,每次想起它,我都会开心一笑。
那时我才上幼儿园,爸爸带我去看电影《火焰山》。当时是冬天,很冷,扑面的寒风让人直缩脖子。进了电影院,里面已经有许多人,开着暖气。我感到一阵暖和。电影的内容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只记得屏幕上的孙悟空飞来飞去,那本领让我佩服得不得了。回家的路上,我脑海中老是晃动着孙悟空腾云驾雾的样子。我想:如果我也有飞翔的本领,冬天的时候,就可以飞到火焰山去烤烤火,再也不用受冻了,该多好啊!我问爸爸:“孙悟空为什么会飞,他有没有小鸟一样的翅膀?”爸爸正看着路旁的广告,一听我的问话,随口答道:“孙悟空不吃饭,身体轻了,自然就会飞了。”啊!太好了。我也不吃饭,会飞多好。
晚饭的时候,我骗妈妈说:“我在街上刚吃了面包,不饿。”然后一个人躲在房间里,心里暗暗欢喜,到了晚上,身体轻了,我也会飞了。餐厅里,爸爸妈妈吃着香喷喷的米饭,熏鱼的香味飘过来,逗得我直流口水,但是想到晚上我就可以飞了,我还是咬咬牙,忍了下来。空肚子老是不争气,一阵阵咕咕地叫,那滋味真让我忘不了。渐渐地。我感到头昏了,可是我又不断自我安慰:不吃,不吃,我马上就会飞了,去火焰山玩。
晚上.我昏着头偷偷从床上爬起来,跳了跳.果然感觉身体轻了许多,我学着孙悟空的样子摆了一个飞翔的姿势,但是没有飞起来。我伸开双臂,在房间里转着圈子,做出各种飞翔的动作,想象着我飞起来了,耳边是呼呼的风声。我跑得气喘吁吁,额头都冒汗了,可是我还不能飞起来。
爸爸被我的动作惊醒了,开了灯,揉着惺忪的睡眼,看我满头大汗地在屋子里转圈子,惊奇地问:“阿杰,你在干什么?”我哭丧着脸说:“爸爸,我怎么还是飞不起来?”爸爸突然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猛地大笑起来,还差点呛了喉咙,好一会儿,才止住了笑声,说:“别胡想了,人是不能飞的,长大了你就会知道的。”我这才明白受骗了,再也忍不住心中的伤悲,一屁股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起来。
这件事一晃过去五六年了,对当时的情景我仍然记忆犹新。现在,我又有了一些新的奇思妙想。但是,我再也不会空着肚子学飞了。
1.文章重点突出什么?
2.文章哪些内容是没必要的?
3.如何修改文章使其更能扣住主题?
模拟练习
练习一
参考下列资料,说一件自己做过的“傻”事。
其一
吃蚕蛹
前几天,邻居给我家送来些蚕蛹,让我们炸着吃。我看到那些黑乎乎的在盆里蠕动的蚕蛹,不由得打了个冷战,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心想:这些小东西放在外面会不会变成蛾子?吃了会不会变成蛾子在肚子里乱飞……我不敢再想下去了。因为这些东西长得太吓人了,跟书上画的一模一样。
这天,爸爸炸了一些让我们尝尝。我看见爸爸吃得可香啦,心里也想吃。爸爸见我这副模样,便让我咬一个尝尝。我闭着眼,屏着气咬了一口。哇……好难吃!我发誓再也不吃蚕蛹了。
今天,爸爸又炸了一些蚕蛹,不知怎么回事,“馋虫”又在我的肚子里张开了小嘴儿,脑袋朝上,想吃蚕蛹了。我使劲向下咽着口水,实在克制不住自己了,便找爸爸要了几个。咦?这次的怎么比上次的好吃呢?我又找爸爸要了几个。开始我吃蚕蛹的白肉,别的什么也不吃。后来我连皮带肉一起吃,我吃得津津有味。
噢!我敢吃蚕蛹喽!蚕蛹不仅味美,而且还含有丰富的营养呢!
其二
喂老鼠
一天晚上,我正在写作业,弟弟突然悄声对我说:“姐,你看!”我顺着弟弟的手指望去,对面米柜的角下正探出一只老鼠的头,一对比绿豆还小的眼睛正滴溜溜地张望着。它似乎知道我们注意它了,一闪就不见了。
我拿起炉子旁的火钩子,蹑手蹑脚地绕到米柜旁蹲下,心想,只要它再露头,我就“啪”的一下子……
果然,过了一会儿,从柜脚和墙的夹缝中我看到了两只小灰爪子,接着是一对可怜巴巴的小眼睛。这是一只小老鼠,它悄悄地出来了,小心地嗅着什么。看样子,准是饿了。忽然间,我竟可怜起这只老鼠来——饿的滋味毕竟不好受呀,一只老鼠能吃多少?干吗非要打死它呢?想到这儿,我轻轻放下火钩子,生怕把老鼠吓跑。然后,我取出一块饼干,轻轻地放在老鼠刚才露头的地方……
过了些天,我拉开抽屉取东西的时候,惊呆了:抽屉里一片狼藉,崭新的作业本被啃去一角,那本新连环画书被咬过了,旁边还有不少老鼠屎。
当时我就明白了,前几天我做的事是多么蠢啊!
其三
虚惊一场
那一天,我的爸爸妈妈都去值夜班了,留我一个人在家,并托邻居的王叔叔好好照看我。爸爸妈妈刚走,我便警惕地巡视着四周,生怕有“异常情况”发生,那模样真像电视里那些守卫城堡的士兵。过了一会儿,忽然我发现墙上有个人影,它在墙上一动不动,注视着四周,怪吓人的。我内心惊恐,不知所措。终于我按捺不住了,“嗖”一下子跳了起来,慌慌张张地冲进王叔叔家,对王叔叔说:“王叔叔,我家出鬼了!”王叔叔听了,哈哈大笑地说:“你家哪有鬼呀,肯定是你的幻觉。”“不是幻觉。”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说着,“是真的,不信您去看看。”王叔叔见说服不了我,只得和我一起来到家里,我顺手操起一把玩具手枪,胆怯怯地跟在王叔叔后面,迈着小碎步向前挪动。当走到我的卧室时,我发现那个鬼还呆在墙上,便指着墙上那个黑影对王叔叔说:“瞧,就是它!”王叔叔看了看,问我:“世界上真有鬼吗?”我说:“我听奶奶讲过,今天亲眼看到了。”听了我的回答,王叔叔不慌不忙地走进屋里,指着桌上的一件东西问:“这是什么?”我看了一眼,满不在乎地说:“不就是件陶瓷制品吗? 妈妈前天给我买的。”王叔叔指了指墙上的影子。又指了指桌子上的陶瓷制品说:“你说的鬼,就是这陶瓷工艺品的影子,世上哪有什么鬼呀!”我听了,老半天才转过神来。唉,真是一场虚惊。
练习二
阅读下面的小故事,简要说说你的感想。
袋鼠与笼子
一天,动物园管理员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他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来的10米加高到20米。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30米。
没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100米。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练习三
为了帮助同学们开拓视野,练习文笔,我们特地请来了一位著名作家爷爷冯骥才,让他用他的《珍珠鸟》启发同学们的思路。
阅读时请特别注意文中对珍珠鸟的动作描写,体会作家为什么这么写?
珍珠鸟
冯骥才
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放在一个简易的竹条编成的笼子里,笼内还有一卷干草,那是小鸟舒适又温暖的巢。
有人说,这是一种怕人的鸟。
我把它挂在窗前。那儿还有一盆异常茂盛的法国吊兰。我便用吊兰长长的、串生着小绿叶的垂蔓蒙盖在鸟笼上,它们就像躲进深幽的丛林一样安全;从中传出的笛儿般又细又亮的一声,也就格外轻松自在了。
阳光从窗外射入,透过这里,吊兰那些无数指甲状的小叶,一半成了黑影,一半被照透,如同碧玉;斑斑驳驳生意葱笼。小鸟的影子就在这中间隐约闪动,看不完整,有时连笼子也看不出,却见它们可爱的鲜红的小嘴儿从绿叶中伸出来。
我很少扒开叶蔓瞧它们,它们便渐渐敢伸出小脑袋瞅我。我们就这样一点点熟悉了。
三个月后,那一团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我猜到,是它们有了雏儿。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更小哟,雏儿!这个小家伙!
它小,就能轻易地由疏格的笼子钻出身。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后背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背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跳到画框上去了。只要大鸟在笼里生气地叫一声,它立即飞回笼里去。
我不管它。这样久了,打开窗子,它最多只在窗框上站一会儿,决不飞出去。
渐渐它胆子大了,就落在我书桌上。
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它就放开胆子跑到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跳动的小红爪子在纸上发出嚓嚓响。
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这样,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角质的小红嘴,“嗒嗒”啄着我颤动的笔尖。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白天,它这样淘气地陪伴我;天色入暮,它就在父母的再三呼唤声中,飞向笼子,扭动滚圆的身子,挤开那些绿叶钻进去。
有一天,我伏案写作时,它居然落在我的肩上。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生怕惊跑它。呆一会儿,扭头看,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银灰色的眼睑盖住了眸子,小红脚刚好给胸脯上长长的绒毛盖住。我轻轻抬一抬脚,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呷呷嘴,难道在做梦?
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习作赏析
“考验”体温计
四川 刘建华
在记忆里有许多事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其中有一件事却最让人难以忘怀。
那天,家里刚买回一支体温计,妈妈教会我使用方法就走开了。我好奇地拿起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突然,我脑子里出现了一个奇怪的想法:体温计能测出火苗的温度吗?于是,我把体温计放到火苗上去试。突然间,“啪”的一声温度计破了,水银四处溅起。体温计在我手里还不到半小时就坏了,我心里想,这下我不挨骂才怪!
我忐忑不安地走到妈妈面前,心里早就做好了挨骂的准备,胆怯地说:“体温计坏了。我想体温计既然能测体温,那么也能测量火苗的温度,结果……”妈妈从我手里接过被我刚弄坏的体温计,我不敢正视妈妈的眼睛,心想等着挨骂吧。可是,我的耳边传来哈哈的笑声:“你还真会动脑筋呢!”然后妈妈又关心地问:“伤着了吗?”这简直出乎我的意料。妈妈耐心地对我讲:“体温计是靠热胀冷缩的原理来测温度的,水银是一种液体金属,它的熔点低,火的温度太高,水银受热快速膨胀,体温计不能承受就会破裂。”我恍然大悟,妈妈又说:“常温下,水银像银子一样发光又像水一样流动,很好看,但它的蒸汽却有剧毒,偶然溅出,必须谨慎地收集起来。”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用卫生纸把溅出的水银小心地收集在一起,我们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完全收集起来。水银集在一起像一个流动的铁弹子,很好看。
这件事让我懂得了生活中到处都有科学,所以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品味
这是一篇中心突出,富有童趣的好习作。“我”看见妈妈拿回的体温计,于是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接着做了一件“傻事”:用体温计测火苗的温度,这很合乎一个小孩好奇的心理。
本文对小作者的心理活动描写细致生动:体温计破了后,我内心“忐忑不安”,“胆怯”,“不敢正视”,将一个做了“傻事”的孩子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其实要写好一篇习作,就应该像这样,把人物的神态、心理、语言写具体。
词语积累
根据所给文字,填写完整词语。
1、天真烂( ) 2、活泼可( )
3、自以为( ) 4、乐在其( )
5、情不自( ) 6、拍手称( )
7、出人意( ) 8、大吃一( )
好词记一记
随心所欲 运转自如 绞尽脑汁 一动不动 喜上眉梢
喜出望外 察言观色 兴致勃勃 化险为夷 瞠目结舌
蹑手蹑脚 欢呼雀跃 异想天开 笑逐颜开 莫名其妙
文化长廊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孩童的动作,是清洁,是正直。——《旧约全书·箴言》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阶段,那时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颗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聪明,一种永远不息的活动,一股强烈的欲望。——巴尔扎克
把道路指给儿童们——人类整个伟大事业的继承者。——高尔基
诗词赏鉴
村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①杨柳醉②春烟③,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④。
注释
①拂堤:形容杨柳枝条很长,下垂着,像是抚摸着堤岸。
②醉:作动词用,即迷醉于。
③春烟:春天水泽、草木间蒸发的雾气。
④纸鸢:鸢,一种鹰。纸鸯即风筝。
今译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乡间的孩子们放学回来得很早,一个个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赏析
作者在诗中所表现的是早春二月的明媚景色,表达了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
前两句描写江南二月里明媚、迷人的自然风光,用一个“拂”字,一个“醉”字,把静止的杨柳人格化了,使读者自己也似乎要陶醉其中。后两句叙写了儿童们放学归来放风筝的情景,刻画出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映衬出了春天的勃勃生机。诗文疏笔勾勒,意境优美,但无论是文字也好,还是流溢在笔端的感情也好,都显得比较平直,不花里胡哨,读之琅琅上口,易于读者理解。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人美好的情绪感染。
作者简介
高鼎,字象吾,又字拙吾,清代诗人,大约生活在成丰前后,合仁人(今在浙江杭州市)。仕途上少遇坎坷,比较得意。他的诗善于描写自然景物,笔调清新自然。
答一答
1.根据句意写诗句。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正是二月早春,轻拂堤岸的杨柳沉醉在烟雾之中。
2.“拂堤杨柳醉春烟”一句中“醉”字用得极妙,你认为妙在何处?
3.这首诗意境很美,它把我们带入一个怎样的意境?
阅读理解
一个卖热狗的小贩
我曾在一家地方电台做了将近六年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在节目中我曾与许多不同凡响的人物交流、攀谈,然而给我触动最深的却是一个卖热狗的小贩,但我们从未说过一句话。
起初,我在本地的日报上读到了有关他的报道,当时我就认定这个叫佩特罗斯的人理应得到公众的认可和赞赏。你不禁要问,一个卖热狗的小贩能有什么了不起的事迹值得一提呢?简而言之,他将我信仰的一切付诸于行动。在纽约这个繁华冷漠的大都市里,佩特罗斯给予素不相识的陌生人以完全的信任。
佩特罗斯的热狗车就停在中央公园西大道和第96街交汇的拐角。二十多年来,他每日风雨无阻的身影已成为这里一道熟悉的风景。佩特罗斯的慷慨善良是出了名的。他的热狗车上,除了惯常的各种调料,始终放着两个的盒子:一个盒子里装着送给小孩的棒棒糖,另一个盒子里装着乘公共汽车需要的硬币。这里是商务旅行者集中之地,时常有旅客发现自己在匆忙之中忘了准备硬币,这时,佩特罗斯会乐呵呵地递上一枚说:“来,拿着这个,下次再还。”
他的热情大方还不止于此。炎热的夏日,经常有跑步锻炼的人在拐角处停下来,口干舌燥,气喘吁吁。这时,佩特罗斯会麻利地从冷柜中取出一瓶矿泉水说:“来,拿着这个,下次再给钱!”如果对方掏钱,往往被他拒绝。
“我信任他们。”他常操着浓重的希腊口音说,“再说他们总是还我钱。”
佩特罗斯的故事坚定了我的信念,让我愈加相信人的本性是乐于奉献的。虽然这个世界每天都在上演着暴力和恐怖,我仍相信有更多默默无闻的佩特罗斯就在我们身边。
我决定为此做点什么。于是我策划了一期特别节目,并派记者前去采访佩特罗斯。我还给他捎去一件海军蓝的T恤衫作为礼物,T恤上印着我的座右铭:“我信任你!”
在2月料峭的春风中,记者手持录音机带着礼物,来到他的热狗车前。直到此时,我们才发现他几乎不懂英语!
第二周,我在节目中用希腊的左巴音乐做背景,播放了下面这段录音:
“很……很好。大家好。我信任他们。谢谢!我信任好人。”
这就是他的全部话语。
当我写下这篇文字时,佩特罗斯的照片就放在我的桌面上:一顶蓝黄相间的遮阳伞下,一位五十多岁、长着络腮胡子的男人站在热狗车旁;他拿着我赠他的T恤衫,略带羞涩地微笑着,眼神中透出和善的光芒。
他的故事给了我希望。
他没有从熊熊燃烧的房屋里救人,也没有走遍全美国搞慈善募捐,他所做的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去做却往往没有做到的事——关爱、帮助和信任我们的同类。他做得出乎本心,流露自然,这才是这平凡故事中的最不寻常之处。
一、根据意思写词语。
1、从来不曾见过。 ?( ? )
2、超乎寻常的。 ?( ? ?)
二、画出对佩特罗斯外貌描写的句子。
三、下面词语能概括出佩特罗斯品质的有 ? ( ? ?)
A 大方 ?B ?善良 ?C ?勇敢 ? D 信任 ?E 平凡 ?F ?博爱 ?G ?博学
四、文章第一自然段的第一句话的作用是 ?( ? ?)
A、交代一下作者的情况。
B、为了强调出这个小贩的独特和影响力。
C、“我”能关注到这样的一个小人物非常不容易。
五、佩特罗斯对别人的信任表现在哪里?
六、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是什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