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的转折和胜利[下学期]

文档属性

名称 二战的转折和胜利[下学期]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90.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8-02-29 08:1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1张PPT。二战的转折和胜利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形成原因日德意法西斯的侵略暴行,激起反法西斯各国和世界人民的强烈反对
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形成过程苏德战争爆发后,丘吉尔和罗斯福先后声明将援助苏联
美英联盟,创造条件:1941年8月,罗斯福和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明确提出要在摧毁纳粹暴政后重建和平等原则,标志着美英联盟的形成
三国协定,奠定基础:苏美英三国在莫斯科签订三国协定;不久,美国允许《租借法案》适用于苏联
联合宣言,最终形成:1942年1月,美英苏中等26国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保证用自己全部力量进行反法西斯战争,不与敌人单独媾和形成意义加强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协调和配合,加速了战争的胜利
为战后联合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大战转折德意联军(隆美尔)日军德军北非战争
转折点英军(蒙哥马利)
1942年阿拉曼战役太平洋战争
转折点美军1942年中途岛海战苏德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点苏军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
大战胜利三次登陆战美英盟军在北非登陆
美英盟军在西西里岛登陆
美英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北非战争结束意大利投降欧洲第二战场开辟四次重要会议开罗会议(1943)
德黑兰会议(1943)
雅尔塔会议(1945)
波茨坦会议(1945)四个重要文件《大西洋宪章》(1941,美英)
《联合国家宣言》(1942,26国)
《开罗宣言》(1943,中美英)
《波茨坦公告》(1945,中美英)三个法西斯投降1943年意大利投降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促使日本投降的三个主要因素中国的抗日战争开始最早、坚持时间最长;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的主战场,是抗日的主力军;
中国军队抗击和牵制了日本兵力,大大减轻了盟国所受的压力,对日本法西斯的彻底覆灭起了主要作用。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中国人民军队向日军发动大反攻。1945年8月谜语:日本投降(打中国古代人名)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规模最大,损失惨重:二战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争,给世界人民造成了惨重损失。
打倒法西斯,削弱两大国,形成两极体制:二战打倒了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强国,削弱了英法两个帝国主义大国,促使美苏两极体制的雅尔塔国际格局逐渐形成。
社会主义壮大,殖民体系瓦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欧亚出现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社会主义力量空前壮大;使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空前高涨,帝国主义殖民体系土崩瓦解;避免新的世界大战,成为战后国际政治的突出主题。
引发科技革命,经济趋于国际化:战争末期和战后发生第三次科技革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资本主义世界得到广泛发展,生菜和资本的国际化程度大大提高,各国经济的互相联合依赖性大大加强。斯大林格勒战役罗斯福丘吉尔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美英盟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使德军陷入苏军和美英盟军的东西夹击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陆战役。在这次历时43天的战役中,德军伤亡11.7万人,盟军伤亡12.2万人。这场战役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战前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兵力和物质准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地形等作了详细调查;第二,登陆是在掌握了绝对的制空、制海权的条件下实施的,在登陆前和登陆过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步兵登陆;第三,有大规模空降相配合;第四,采取了严密的伪装措施,在登陆前,对加来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使德军错误地作出判断,将大量兵力配置在加来地区,从而使诺曼底地区成了防御的薄弱环节,使盟军登陆得以成功。1943年,开罗会议1943年,德黑兰会议1945年,雅尔塔会议开罗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东北、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必须归还中国;
德黑兰会议,决定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雅尔塔会议,决定彻底打败德国,铲除法西斯主义;苏联答应在欧战结束后3个月内对日作战;决定召开联合国制宪会议。
波茨坦会议,苏美英重申雅尔塔会议精神;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重申《开罗宣言》的条件必须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