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质点和位移
一、单选题(共11题;共22分)
1.下面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火车的长度较长,所以不能把火车看成质点B.研究百米运动员跑步过程中的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C.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D.研究大型客机在高空中飞行快慢时,可以把大型客机看成质点
2.关于质点的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体积很小的物体一定可以看成质点B.?质量很大的物体一定不可以看成质点C.?研究巨轮在大海中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可以将巨轮看做质点D.?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可以将运动员看做质点
3.如图所示,三位旅行者从北京到上海,甲乘火车直达,乙乘飞机直达,丙先乘汽车到天津,再换乘轮船到上海,这三位旅行者中( )
A.甲的路程最小
B.丙的位移最大
C.三者位移相同
D.三者路程相同
4.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出租车是按位移的大小来计费的B.奥运会200m决赛的位移大小是100m决赛位移大小的两倍C.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 圈时,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 RD.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与路程的大小相等
5.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面上的船为参考系
B.“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地球为参考系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
D.“火车行驶出站台”以该列车上的乘客为参考系
6.小球从3m高处自由下落,被水平地板弹回后在1m高处接住,则小球通过的位移和路程分别(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
A. 2m,5m
B. -2m,4m
C. 3m,4 m
D.3 m,5 m
7.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球体类的物体才能用质点来代替B.很小的物体可以用质点来代替C.无论大物体还是小物体,在运动快的时候可以用质量来代替D.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没有大小的点都可以看作质点
8.对位移和路程理解正确的是()
A.路程是个标量,表示位移的大小B.位移是个矢量,是由初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的有向线段C.路程是物体实际运动轨迹的长度,它有方向D.当物体作直线运动时,位移和路程是相同的物理量
9.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所示,甲图是限速标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km.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
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
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
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运动的列车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B.月球在一定情况下也能被看成质点C.地球体积太大,所以一定不能被看成质点D.与铅球相比较,乒乓球因为体积小,所以一定能被看成质点
11.皮球从3m高处落下,被地板弹回,在距地面1m高处被接住,则皮球通过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4m、4m
B.3m、1m
C.3m、2m
D.4m、2m
二、多选题(共3题;共9分)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是矢量,位移的方向即质点运动的方向B.不论物体的体积多大,都有可能被看成质点C.只有低速运动的物体才可看成质点,高速运动的物体不可看成质点D.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等,但位移可能相同
13.甲物体的位移为5m,乙物体的位移为﹣5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位移大于乙的位移
B.乙的位移大于甲的位移C.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
D.甲、乙的位移方向相反
14.下列关于路程和位移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两种可能C.?若物体作单一方向的直线运动,位移的大小就等于路程D.?路程是物体运动径迹的长度,位移描述了物体位置移动的方向和距离
三、填空题(共3题;共6分)
15.一个皮球从5m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又反弹起1m,通过的路程是________m,该球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________m.
16.如图,一小球从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面顶端沿圆弧滑至底端,则物体在该运动过程中的路程为________,位移为________.
17.如图所示,某物体沿两个半径为R的圆弧由A经B到C,则在此运动过程中,物体的位移是________,路程是________.
四、综合题(共2题;共20分)
18.汽车原来以4m/s的速度沿平直公路行驶,刹车后获得的加速度大小为0.4m/s2 , 则:
(1)汽车12s内通过的位移是多少?
(2)汽车停止前1s内滑行的距离为多少?
19.一个人晨练,按如图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的路线,中央的S形部分是两个直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运动.求:
(1)他从A点第一次走到O点时的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2)他从A点第一次走到D点时的位移和路程.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解答】解:A、火车的长度较长,但是研究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所用的时间时,火车的大小可以忽略,可以看出质点,故A错误.B、研究百米运动员跑步过程中的动作时,如果把运动员看成质点,运动员没有大小,就没有动作了,故此时运动员不能看出质点,故B错误.C、大的物体有时能看成质点,小的物体不一定能看成质点,例如研究原子核的结构时,原子核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D、研究大型客机在高空中飞行快慢时,飞机上各点的运动情况相同,故可以把大型客机看成质点,故D正确.故选:D.【分析】解决本题要正确理解质点的概念:质点是只计质量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几何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与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B、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与质量及体积大小无关,比如原子很小,在研究原子内部结构时,原子不可以看成质点,同时,质量体积很大的物体在某种问题中也可以忽略大小,看作质点;故AB错误.C、巨轮在大海中航行,研究巨轮所处的地理位置时,巨轮可看做质点.故C正确;D、研究百米跑运动员的起跑动作时,运动员的形状不能忽略,所以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C.【分析】物体可以看成质点的条件是看物体的大小体积对所研究的问题是否产生影响,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时候,有时可以看成质点,有时不行,要看研究的是什么问题.
3.【答案】C
【解析】【解答】解:三位旅行者从北京到上海,甲乘火车直达,乙乘飞机直达,丙先乘汽车到天津,再换乘轮船到上海,运动轨迹不一样,当首末位置一样,所以位移相同.甲的路程不一定比乙小.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分析】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4.【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出租车是按里程(路程)的大小来计费的,故A错误;B、奥运会200m决赛的赛道是弯道,而100m决赛的赛道是直道,故200m决赛的位移大小不是100m决赛位移大小的两倍,故B错误;C、某人沿着半径为R的水平圆周跑道跑了34圈时,路程为S= ,位移大小为x= ,故C错误;D、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一定与路程相等,故D正确;故选:D【分析】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答案】C
【解析】【解答】A、“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是以地面为参考系得出的;故A错误;B、“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太阳为参考系.故B错误; 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故C正确;D、“火车行驶出站台”以站台为参考系;故D错误.故选:C.【分析】参考系,是指研究物体运动时所选定的参照物体或彼此不作相对运动的物体系;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6.【答案】B
【解析】【分析】位移是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总长度,规定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由此可知位移为负值-2m,路程为4m,B对。【点评】难度较小,要分清位移与路程的不同点,只有在单向的直线运动中路程才等于位移的大小。
7.【答案】D
【解析】【解答】解:A、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与物体的形状无关,故A错误;B、体积很小的物体也不一定能看成是质点,比如在研究分子的结构的时候,分子虽然很小,但是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C、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与物体的速度无关,故C错误;D、质点是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点没有大小,故D正确;故选:D【分析】质点是只计质量,而不计大小、形状的一个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的科学抽象,能否看作质点物体本身无关,要看所研究问题的性质,看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的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
8.【答案】B
【解析】【解答】解:A、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路程不是位移的大小,故A错误;B、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故B正确;C、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故C错误;D、位移是矢量,路程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但位移和路程不会是相同的物理量.故D错误.故选:B.【分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9.【答案】D
【解析】【解答】解: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表示在某一位置的速度,是瞬时速度,所以80 km/h是指瞬时速度;到杭州还有100km,100km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路程.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分析】平均速度表示某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内的速度,瞬时速度表示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路程表示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的大小等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距离.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A、研究从北京开往上海一列火车的运动时间,由于火车长度比路程小的多,可以忽略其大小,所以可以看作质点,故A错误B、研究月球公转时,可以把月球看成质点,故B正确C、研究地球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故C错误D、能否看成质点不是看物体的体积大小,如果研究乒乓球的旋转,不可以看成质点.故D错误故选:B.【分析】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
11.【答案】D
【解析】【解答】解: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所以此时物体的位移的大小是:x=3m﹣1m=2m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此时的路程为:s=3m+1m=4m.故选:D【分析】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由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二、多选题
12.【答案】B,D
【解析】【解答】解:A、位移是矢量,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不一定与质点运动方向相同.故A错误.??? B、能不能看成质点关键看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当没有影响时即可看成质点.故B正确.??? C、能不能看成质点关键看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有没有影响,与速度无关,故C错误.??? D、只要物体的初末位置相同,位移就相等,运动路径可以不同.故D正确.故选:BD【分析】路程是标量,大小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是矢量,大小等于初末位置间的距离,与运动路线无关.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根据把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来判断即可.
13.【答案】C,D
【解析】【解答】解:A、甲物体的位移为5m,乙物体的位移为﹣5m,位移是矢量,负号代表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反.所以甲、乙的位移大小相等,故A、B错误,C正确D、甲与正方向相同,乙与正方向相反,所以甲、乙的位移方向相反,故D正确故选:CD.【分析】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用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是矢量,负号代表位移方向与正方向相反.
14.【答案】A,C,D
【解析】【解答】解:A、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故A正确.??? B、给定初末位置,路程有无数种可能,位移只有一种.故B错误.??? C、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故C正确.??? D、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故D正确.故选ACD.【分析】位移是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三、填空题
15.【答案】6;5
【解析】【解答】解:皮球从5m高的地方落下,碰撞又反弹起1m,通过的路程s=5+1m=6m,经过一系列碰撞后,最终停在地面上,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5m,方向竖直向下.故答案为:6,5.【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16.【答案】πR;R
【解析】【解答】解: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为l= πR,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为x= R.故答案为: πR; R【分析】位移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
17.【答案】4R;2πR
【解析】【解答】解: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为2πR,没有方向,位移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为4R,方向向东.故答案为:4R,2πR【分析】位移是从起点到终点的有向线段,路程是物体运动路线的长度.
四、综合题
18.【答案】(1)解: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 ,则汽车12s内的位移等于10s内的位移,x= (2)解:采用逆向思维,汽车停止前1s内的位移
【解析】【分析】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公式求出汽车速度减为零的时间,判断汽车是否停止,再结合位移公式求出刹车后的位移.采用逆向思维,结合位移时间公式求出汽车停止前1s内滑行的距离.
19.【答案】(1)解:从A点一次走到O点的位移x=R,方向由A指向O(2)解:从A点第一次走到D点的位移x= ,方向由A指向D.路程为:s= =
【解析】【分析】位移的大小等于首末位置的距离,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
§1.1 质点和位移
教学内容分析
内容与地位
在共同必修模块物理1的内容标准中涉及本节的内容有“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和“理解位移、…”等。由于质点是高中物理的入门知识,因此不仅要求学生认识质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对质点的学习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位移是物体位置的变化,是运动学中的一个基本物理量,是后续学习速度、功等概念的基础。为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这一物理模型的过程,从而真正理解质点及其研究方法。要通过问题阐述引入位移的必要性、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与位置的联系,让学生真正理解位移的概念。
教学目标
理解质点的概念,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认识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知道这种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它是表示质点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知道它是矢量,可以用有向线段来表示;知道位移的公式表示法;知道位移和路程的区别;理解位移——时间图象的意义。
通过经历从物理现象中抽象出质点模型的过程,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通过对位移和位移——时间图象的学习,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通过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通过对新知识的研究,激发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质点的概念、理想化模型的方法、位移的概念和表述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对在哪些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是本节课教学的难点。
案例设计
(一)位移的教学
1、位移概念的引入
教师在引导学生简要复习位置概念之后指出,要研究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我们就必须来研究如何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为简单起见,要先研究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
教师在引导学生复习路程概念之后,通过对实例的讨论说明路程不能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路程与位置变化属于两个不同的概念,为了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必须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这个物理量就叫做位移,位移即是物体位置的变化,通常用符号S来表示。位移的大小等于起点至终点的直线距离,位移的方向从起点指向终点。
2、位移的表述
(1)文字表述
教师:(用PPT幻灯片打出)有一点P在水平面上沿直线先向东后向西运动,在该直线上建有由西向东的一维坐标系,若测得在各个时刻点P的位置坐标如下表所示,你能求出点P在3秒内、第3秒内、6秒内和第6秒内的位移和路程吗,若能求,请求出其结果;若不能求,请说明理由。把你思考的结果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交流讨论。
在学生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思考、讨论之后,教师请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该问题的正确结果是:点P在3秒内的位移是15m向东、路程无法确定,因为点P在2—4秒之间的某时刻返回,开始返回的时刻和位置我们不知道;第3秒内的位移是4m向东、路程无法确定;6秒内的位移是2m向西、路程无法确定;第6秒内的位移是11m向西、路程是11m。
预测:学生对该问题的思考最可能出现的错误是:A.对运动过程可能发生的情况没有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想当然的以为是第3秒末返回,从而导致对路程的判断错误;B.对位移、路程是与具体的时间段对应的认识模糊,把3秒内和第3秒内的位移或6秒内和第6秒内的位移混为一谈;C.没有指出位移的方向。
因此,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所给出的信息,在坐标轴上画出点P的运动过程的示意图,对点P的运动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强调位移的方向性和位移、路程与所给时间段的对应性,强调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和联系。
(2)公式表述
教师引导学生从位移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和位置可以用坐标表示出发,启发学生写出当物体在一直线上运动时,它的位移s的表达式s= x2-x1,并用上述所讨论的例子来验证该式的正确性,强调s的计算结果中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加深对位移的理解。
3、矢量和标量
教师向学生简介标量、矢量的概念
4、位移——时间图象
教师向学生说明:可以把位置看成是一种特殊的位移,即物体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移,它的起点在坐标原点,终点在该时刻物体所在的位置,在具体情境中要注意区分。
教师向学生指出:我们可以有多种方法来表述一个物理量随另一个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如上述问题中我们用列表的方法表述了点P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在上述问题中,如果我们以时间t为横坐标,以位置s为纵坐标,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作图(教师用PPT打出S—t图),我们可以得到表述点P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的另一种方法——图象法,我们把这个图象称为位移——时间图象,显然这里的位移——即纵坐标s是指点P相对于坐标原点的位移,从图中可以形象的看出,在点P各时间段内的位移,如……;用图象法描述物理现象及其规律,形象直观,它是物理学中研究问题的一种常用的方法,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将会接触到更多的图象知识。
(二)、质点的教学
1、质点概念的抽象过程
教师:上面我们已经知道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而实际物体都是有一定的大小、形状的,那么我们该如何研究一个实际物体的运动问题呢?通过对下面一系列问题的思考,看看能否给我们一些启示。
教师用PPT打出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按学习小组讨论:
问题1、一列长度为L1的火车以速度V做匀速直线运动,求(1)它在时间t内所发生的位移;(2)它经过一长为L2的桥时所需要的时间。
问题2、如图1所示,一半径为r的园盘,其圆心在半径为R的圆周上运动,AB为园盘上的一条直径,在运动过程中方向保持不变,在从t1时刻到t2时刻这段时间内,园盘的圆心绕O点运动了1/4圆周,求在这段时间内,A、B和园盘心三点的位移大小和方向。
问题3、在上题中,如果在园盘的圆心绕O点运动了1/4圆周的同时,园盘自转了90°(如图2所示),求在这段时间内,A、B和园盘心三点的位移大小,已知r=1m,R=2m。
问题4、在第3题中,若已知r=1m,R=2000m,其他条件相同,再求在这段时间内,A、B 和园盘心三点的位移大小。)
教师让学生汇报对上述问题的思考结果,并肯定学生的回答,同时把正确的结果写在各个问题后面用PPT打出。
预测: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思考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在研究实际物体的运动时,有时需要考虑其大小和形状,在这种情况下描述一个实际物体的运动往往比描述一个点的运动要复杂得多;有时尽管物体的大小形状给物体上不同的点的运动带来差异,但这种差异对所研究的问题影响不大,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如上述第4题的情况)
教师:如果把在上述第4题的题目改为:园盘的圆心绕O点运动了1/6圆周的同时,园盘自转了90°(如图3所示),其他条件不变,你如何以最快的速度估算出A点的位移呢?
预测:学生将从上述第4题的结果中受到启发,去计算园盘心的位移,以此做为A点位移的估计值,从而避开了繁难的计算,感受到了把园盘当作一个有质量的点来研究的这种方法的简洁。
教师在学生汇报出正确的做法和结果后,指出把实际物体当作一个有质量的点来研究,这是物理学中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再引导学生定性评估出该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差异很小,从而使学生理解这种研究方法之所以具有重要意义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特点:它抓住了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忽略了一些无关的或者次要的因素,不仅使研究的问题简化,而且所研究的结果比较接近真实情况。
教师引导学生抽象出质点概念,让学生理解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和理想化的模型以及这种理想化模型的特点。
2、对实际物体能否看成质点的研究
教师进一步提问:既然把物体看成质点能简化对问题的研究,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成质点呢?让学生通过反思上述问题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获得如下结论:
当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如第1题中第(1)小题、第2题的情况)或影响很小(如第4题的情况)时,完全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而把物体看成质点。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强调指出:一个物体能不能看做质点,需要根据具体的问题来定。判断的基本思路是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等因素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是否可以忽略。
为了促进学生对质点及其研究方法的掌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
问题1、在研究地球绕太阳的公转时,地球能否看成质点?在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地球能否看成质点?(已知地球直径约为1.3×104km,地球和太阳之间的距离约为1.5×108km)
问题2、在研究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往上海的运动时间时,能否把火车看成质点?
问题3、自行车能否看成质点?
(三)、本节课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从知识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小结。知识:1、质点概念和运用2、位移概念和表述。方法:1、理想化模型2、图象法)
案例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思路:首先,在复习位置概念的基础上,从如何描述一个点的位置变化这个问题出发,引入位移的概念,阐述位移的矢量性、过程性、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的文字表述和公式表述,介绍位移——时间图象;其次,再从如何研究一个实际物体的运动问题出发,通过对预先设计的一系列问题的思考讨论,经历从具体现象中抽象出质点概念的过程,体验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最后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反思研究把实际物体看成质点的条件,从而真正理解质点概念及其研究方法。
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特色是:
在教学过程中,先进行位移的教学后进行质点的教学,从而把位置概念作为学习位移概念的基础,又把位移概念作为学习质点概念的基础,这样安排教学前后连贯,关注学生原有的经验,符合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规律。
不论是对位移的教学还是对质点的教学,教师都注重创设问题情境,特别是在进行质点概念教学中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巩固位移的知识,启下就是引发学生对质点的思考,使学生在对一系列问题的思考探究中感悟物理知识及其研究方法,避免了机械灌输现象,从而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适合于农村县一级中学中等程度的学生,如果学生的物理基础较好,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多一些,多进行小组同学间的交流讨论,主要的结论可以让学生自己得出;如果学生的物理基础较薄弱,教师的引导就要多一些,但是仍然要给学生提供思考交流的机会,以便使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逐步得到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