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从字顺
第五单元 写 作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指的是语言表达清楚明白准确,行文通顺流畅。
首先,语句表达要准确,避免因为用词产生歧义。比如:“三个学校领导”就有歧义,就不好。
其次,要注意语句间的连贯。前后句子在意义上要有比较明确的关联,文意的承接转折要合乎事理,让人容易理解。下笔前,最好先有个提纲或打好腹稿;下笔时,应当一气呵成,避免断断续续;叙述的人称或角度也不要随意变来变去,以免令人感到混乱。
第三,写完以后要自己读一读,或请别人来读一读。凡是读起来拗口、含混、不顺畅的,就应修改。
在写景片断的基础上,自主立意,自拟题目,将写景或状物的片段扩展为一篇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的作文。不少于500字。
要较好地运用借景抒情方法,必须做到如下要求:
1.所写景物要与自身情感一致。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的,人的心情、情感是经常变化的。心情不同,对同一景物的感受也就不同。所以,写景时对景物要有选择,选择能够表现自己心情和情感的景物去写。如心情感伤,你选莺歌燕舞、百花盛开就不恰当;心情激动,你选杨柳依依、晓风残月便不合适。因而,景物与心情一定要一致,才能做到情景相应,情因景生,以景衬人,以人带景。
思路指导
2.写景要抓住景物特点。自然景物也各有其特征,要抓住景物的特征来描写,才能真正表现出景物的与众不同。写景又是抒情的基础,要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自然先要写好景物。抓住要描写的景物与别的景物不同的特点,带着强烈的主观感彩去精心描绘,做到景物特点突出,个性鲜明。
3.抒情要真挚自然。借景抒情,总是以抒情为宗旨的。无论是寓情于景的间接抒情,还是写景基础上的直接抒情,都要做到感情真挚。在感情真挚的基础上,抒情方式还要自然,要给读者水到渠成的感觉。千万不能牵强附会,给景物强加一些生硬的情感,空洞地抒情,这些都是借景抒情法最忌讳的。
家乡的春天
春天是个美丽的季节,历代文人有过不少赞美春天的文章,他们赞美春天的生机勃勃,赞美春天的生机盎然。我,虽未见过他们笔下的美景,却能领略身边小城春天的气息。
我所居住的县城虽小,景色却也独特。当朱自清先生《春》中的东风同样吹向小城时,春天的脚步也就近了,我们全家会选择这个时候一起去城郊散步,一起迎接春天。
城郊真是个好地方,那里有大片大片的田野,有成百上千棵柳树、桃树和杏树。它们隐隐约约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后,都在悄悄地使劲呢!远远望去,已朦朦胧胧有了“桃红柳绿”的迹象:桃树、杏树的枝丫已泛出了红褐色,柳树的枝条已透出了淡青色。
在“草色遥看近却无”的早春里,它们成了城郊特有的一道风景,清新,淡雅。东风一吹,便让小城醉在春意里了。
偶尔,天空中也会聚起浓浓的云,为人们下一场春雨。俗话说“春雨贵如油”,不错的,看吧,那淅淅沥沥的春雨正一丝丝在春风中斜斜地织着,在领着我们走进春天的卷首。雨后的城郊,景色就更上一层楼了,桃树、杏树上都挤满了花苞。这时你再去田野上就可以尽情地玩了!说不定还能找到几个新长出来的蘑菇呢!
城郊的早春虽没有词人笔下的花团锦簇,没有词人笔下的花谢花飞,但这一切刚萌芽、刚打苞的气息,已足以让小城的人们充满
希望了;这一切刚刚开始的生机,似在引领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向着更高的理想扬帆起航!
本文思路清晰,构思精巧,抓住早春特有的景象,以生动优美的文笔,抒写了对春天的喜爱之情。线索分明,结构安排合理,言之有序,详略得当,是一篇难得的佳作。
总评:
那棵树
十几年的经历让我不禁觉得,本该精彩的人生却淡而无味.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同样枯燥的事情,让我厌烦。
经历过几次不顺心的事,我开始想逃离这尘世。
我对母亲说:“我不想再这样下去了.再多的努力看来也只是徒劳,那么多人在我之上。我不如返璞归真,学习古人,过隐居的生活。”母亲没有说话。过了几天,母亲带我来到一座山前。那是一座我不知名的山,虽算不上高,却可用险来形容。我望着母亲,猜测着她的意图。
素材一
“你看到那棵树了么?”母亲指了指山崖。我抬头望去。陡峭的山崖间,赫然有一棵树,似已被山崖的细缝挤得弯了腰,却不乏生机。
“嗯,看到了。那是……”
“走,我带你上去。”母亲拉着我,寻了一个较缓的山坡,一步步向上走。
看着母亲额头上的汗水,我虽不解她的用意,却告诉自己一定要走上去。山顶。这确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
母亲拉着我,来到了那棵树前。“你看。”我愕然。那棵树竟是从石头中生长起来的!
“这,怎么会……”
“你看,这棵树要生长,就必须穿透坚硬的岩石。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想你会懂的。”母亲不再多说。我小心地俯下身子,看着山
崖上的那棵树。它的根确是生长在岩石中,坚韧有力地向四周伸展,似乎要汲取周围所有可以利用的养分。
顿悟。
我回头看着母亲:“我懂了。要想在世间取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就必须努力克服所有挫折,顽强的面对人生。”
在这之前,还要先磨炼自己。有了真本领,才能克服挫折啊!”母亲满意的说。
“嗯,我再也不说隐居这种傻话了。”
回去的时候,我回头望了望那棵树。在蓝天下,它恍若一柄宝剑直插云霄。它在告诉我,它要和逆境作斗争。
这些蒲公英,飞呀飞,有的被大树撞了一下腰,有的被劲风吹得直打卷儿。但这些“小伞兵”仍是不屈地飞啊飞,飞向广阔的天穹,飞向它们心中的目标。
这时候,我不由得轻轻地跳了起来,顺手捧住了一朵,放在掌心细细地看。原来,一根细得不能再细的枝干上竟粘连着一粒种子。呵,真不敢想像,在这样一个看似单薄的小精灵之上,竟蕴藏着生命的种子,在秋风的日子里顽强地奋飞。我赶紧摊开双手,好让这个小精灵飞向她心中的圣地。
蒲公英,蒲公英的种子,你飞吧,飞吧,你的父母正在远方注
素材二
视着你呢!
此时,我突然明白,我们不就是这样的一枚枚蒲公英吗?在祖国和社会的关爱下,离开父母的怀抱,在敞亮的校舍里求索进取,向着那希望的田野勤奋飞行吗?
单元写作 文从字顺
七年级语文?下(R版)
1.用词恰当,表意明确。
要注意辨析近义词,准确把握词义,做到用词妥帖,搭配恰当;要注意合理安排词序,根据词义范围和轻重,做到表达清楚,轻重合宜;要注意词语的感彩,恰当选用褒贬词,做到情感鲜明,语言得体;
要注意添加修饰性或限制性词语,消除词语的歧义,做到准确表达。
2.句子连贯,思路清晰。
连贯也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之一。要做到连贯,需要注意:①话题要保持统一,不要轻易改变主语;②句序要合理,按照一定顺序,使表达紧密妥帖;③表述要保持同一角度,注意前后衔接与呼应,语气通达,文气流畅。
3.明白如话,要多朗读多修改。
要想做到文从字顺,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修改习惯。写完作文后,要注意:①自己出声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拗口的地方;②请别人来读,自己听,看看是不是语句通顺;③对觉得不通之处认真检查一下,
检查时一方面要检查语言材料——词汇,看其搭配、词性、色彩等,另一方面要检查语言的组织形式——语法,看其结构、成分、语序等。
绿满校园
如果你一年四季都到我们学校来参观的话,你就会发现,我们这个学校不论是春夏,还是秋冬,它总是绿的。它给你的第一个感觉也就是“好绿呀”!【开篇引出下文要描写的内容——校园的绿】
春天,校园里一片生机勃勃的嫩绿。杨树的新叶圆圆的,前端突出一个小尖角,远远望去,真像一个个绿色的小桃。悬铃木树杈上那鼓圆了的芽苞,也慢慢地伸展开来,像一个个淡紫色的小喇叭。花坛里,那毛茸茸的嫩叶摇摆着,仿佛无数只热情的小手,在向你招手致意。各种树都穿着绿装,披着融融春光,迎着悠悠春风,翩翩地舞出婆娑的倩影。【连续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
形象地描绘出校园各种树所展现出的美丽景象,体现了春天“嫩绿”的特点】
夏天,校园是一片浓绿。悬铃木伸出宽大的叶子,在校园上空撑开了一把巨伞,遮住了直射的太阳。抬头向上看,仿佛进入了神话世界:阳光透过茂密的叶片,变成了一片青雾,微风一吹,青雾缭绕,令人神清气爽,飘然欲飞。【表现了夏季身处校园之中的真切感受,突出了夏季校园的“浓绿”】
如果说春、夏的校园绿得新鲜、妩媚,那么秋、冬的校园则绿得深沉、苍劲。【过渡句。承接上文对春夏两季校园的描写,开启下文对秋冬两季的描写】当秋风吹来时,虽然杨叶落了,但树仍是绿的,它抖动着长长的枝条,似乎不愿脱去身上的绿装。悬铃木的阔叶尽管一片片地离开了树枝,但它们却没有枯黄,像一只只绿舟一样,在空中荡来荡去,直到静静地躺下,还要遮住
遍地的枯草,为校园铺上最后一张绿毯。
当严冬来临,杨树、悬铃木和小草都无可挽回地凋零之后,整个校园的绿色便集中在那几株傲霜的松树和越长越绿的冬青上。教室前面的冬青,伸展着绿得发亮的叶子,仿佛要把自己的绿色献给校园。一见到那北风吹不动、大雪盖不尽的松树,你便会情不自禁地发出“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的赞美。也许有人会嫌这时
的绿色太少了,不引人注目。但是,当你在冰雪中看到那松树苍翠的枝叶时,难道你不觉得,尽管冰封雪压,它那青春的血液照样在流动,生命的力量照样是不可抗拒的吗?
我们的校园是绿的,无论春夏秋冬都是绿的。然而,最动人的绿却在教室里。那里有一株株小苗,绿
莹莹的,正在吮吸知识的泉水,享受着园丁的抚爱,天天向上,茁壮成长。【画龙点睛,深化了文章的主题】正因为有了这些小苗,校园才四季如春,生机勃勃;正因为有了这些小苗,校园才时时处处弥漫着绿的芬芳。
呵!校园,好一个绿色的世界啊!【总结全文,照应开头】
作者紧紧围绕一个“绿”字,按“总分总”的结构,描写了校园的美丽景色。文中恰当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校园不同季节的绿色生机盎然。文章的精妙还在于作者不仅仅写出了校园的“绿”,而且还画龙点睛地由校园的“绿”引申到教室的那“一株株小苗”的“绿”——“绿莹莹的,正在吮吸知识的泉水,享受着园丁的抚爱,天天向上,茁壮成长”。这一描述,借景抒情,深化主题,耐人寻味。
从下面的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1.故乡的________(春、夏、秋、冬或山川风物等)
2.校园的早晨
要求:①写出自己熟悉的景物的特点,寓情于景;②能综合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③要做到文从字顺;④不少于500字。
思路点拨:两个作文题目属同类作文训练——景物描写。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选取独特的景物。景物之所以独特,是因为它们属于故乡或者校园,所以,不一定所有的三月份桃花都盛开,不是所有的地方春风都是温柔的,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林间读书的身影……②多角度描写景物。如写“故乡的春”,可以写你看到的,还可以写你听到的、闻到的,甚至可以写你想象出来的……多角度的描写能尽显故乡的风韵。写“校园的早晨”,不同季节,校园的早晨有不同的魅力,就是同一季节,不同的角落也会有不同的风景。③运用多种修辞手法。为了让描写更形象、更生动,我们要学会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设问等。④融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在写作的过程中,不但要将景物的特点写出来,还要注意融入自己的感情,让文章富有感染力。 例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