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粉碎了洋务运动富国强兵的美梦。许多人认为,要改造中国,不仅要改革军事和国防,更要改革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推行新政。维新变法运动第七课小组讨论并解决:1、 公车上书;
(1)什么是“公车”?它是谁在什么时候发动的?在哪里发动的?(2)这次上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次上书起了什么作用?2、 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派为了进一步推动变法运动的发展,开展了哪些活动?《天演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有何进步影响?3、 “维新变法”变的是什么?要在中国实行什么制度?
4、 维新变法运动是如何开展的,这条道路能行得通吗,为什么?
面对着中国遭受外国侵略的史实和洋务运动的失败,康有为、梁启超等中国一部分先进的知识分子从封建时代的古书中找不到答案。他们开始怀疑儒家经典,并从外国书中了解到日、俄通过变法而强盛;所以他们主张变法维新,救亡图存,形成资产阶级维新派。维新派的出现一、公车上书时间:1895年春
背景:《马关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民 族危机
发起人:康有为、梁启超
内容: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影响: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的思想主张
有何不同?拒和
迁都
练兵
变法
你知道“公车”的含义吗? 公车上书 封建政府用车马接送被征举的读书人,后来用“公车”作为举人入京应试的代称。康有为像梁启超像二、警世洪钟《天演论》1、维新派的主要活动 四项措施2、严复的主要政治思想 —推进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严复及其著作《天演论》三、短暂的“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
1898年6月11日——1898年9月21日
1、变法开始的标志: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 诏书 在维新派宣传鼓动下,光绪帝支持变法2、主要内容及其影响从变法内容看都有什么积极作用?有没有触犯哪些人的利益?3、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捕杀维新志士,废除新法(只保留京师大学堂),戊戌变法失败。谭嗣同像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绝命诗戊戌变法失败了,逃走的和留下的人,都是光明磊落的,肝胆相照,像昆仑山一样巍峨高大。 为什么? 我认为他们的选择都是光明磊落的,正如谭嗣同所说:“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去留肝胆两昆仑 ”。然而谭嗣同用自己的鲜血来唤醒民众、激励后人,愿意为改革流血牺牲的精神更让人钦佩。 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⑴主观:资产阶级的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⑵客观: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
它对中国当时的社会造成的影响是:
⑴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⑵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
小结:维新变法运动:
时间:
性质:
背景:
过程:
失败原因1898年资产阶级改革(1)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2)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3)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兴起:公车上书
高潮:百日维新
失败:戊戌政变 (1)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2)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维 新 变 法 运 动 经 过兴起发展高潮失败 公车上书 四项措施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你知道吗?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1.论战内容:(1)要不要维新变法(2)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3)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教育制度2.论战的性质:资本主义思想和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3.论战的作用:
(1)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扩大了维新派的影响及维新思想的传播。
(2)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在中国传播开来。什么叫君主立宪?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是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形式1.戊戌变法的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也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和一场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2.戊戌变法的作用:
⑴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
⑵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的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具有进步意义。3.失败的原因:
⑴主观:资产阶级的维新派缺乏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勇气,只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严重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⑵客观: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过于强大。4.历史教训: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三.戊戌变法的评价(影响)练习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是:
⑴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⑵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开始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首先是资产阶级的维新派,他们兴起了维新变法运动.
它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
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的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