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蜜蜂 课件(40张PPT)+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4 蜜蜂 课件(40张PPT)+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5 13:32:09

文档简介

课件40张PPT。小蜜蜂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科普作家。
主要作品:《昆虫记》《自然科学编年史》等。自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并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蜜蜂 辨认 大概 阻力
跨进 包括 检查 准确无误
逆风 沿途 陌生 超常蜜蜂 辨认 大概 阻力
跨进 包括 检查 准确无误
逆风 沿途 陌生 超常biànmì fēnɡ ɡàizǔkuàkuòquè wùnìtúmòjiǎn cháchāo我会读概阻括误逆途陌超蜜辨阻跨蜂检确误查括陌途我会写将上面的生字按结构分类。半包围结构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结构:部首:书写指导:左部的“辛”竖改为撇;右部的“辛”竖为悬针竖。biàn辨重难点字书写指导左中右辛正确,没有差错。 ( )
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 )
表示十分接近;差不多。( )
根据特点辨别,做出判断,以便找出或认定某一对象。 ( )准确无误推测几乎辨认填一填辨认 ______
推测 ______
寻找 ______
包括 ______识别陌生 ______
准确 ______
阻力 ______
激动 ______推断寻觅包含熟悉错误动力平静 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做了一个证实蜜蜂是否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实验的事情。第一部分(1):写作者想要做实验的原因。
第二部分(2—6):写实验的经过和结果。
第三部分(7):写实验得出的结论。 围绕着实验,把课文划分为三个部分,试着说说各部分的大意。1.作者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我想做个实验。听说 表明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做试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求实的科学态度。2.实验是如何进行的?结果怎样? 一天,我在我家草料棚的蜂窝里捉了一些蜜蜂,把它们放在纸袋里。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①②捉蜜蜂——做记号放蜜蜂——测能力实验过程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捉自家草料棚的蜜蜂?还在它们身上做记号呢?捉自家草料棚的蜜蜂——便于观察
给蜜蜂做记号——与其他蜜蜂区分 思考:作者为什么要走了四公里路才放飞蜜蜂,还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走了四公里路放飞蜜蜂——因为路稍远一些,更能说明问题
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 思考:这一系列实验过程体现了作者怎样的科学态度? 这一系列实验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说明他不仅观察得认真,而且用心思考。 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这时候刮起了狂风,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样可以减少阻力。 说明作者观察得很仔细,体现科普说明文用词的准确性。大概 这些都是作者的推测,充分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善于观察思考的品质。二十只左右好像几乎几乎几本书jījǐ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怎么能看到遥远的家呢? 我想,它们飞得这么低,不能看到遥远的家。反问的语气,起强调作用。 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有什么推测?结果怎样? 不仅十分准确地写出了作者的心理,还体现了作者善于思考的品质。推测过渡句——承上启下 没等我跨进家门,小女儿就冲过来,脸红红的,看上去很激动。她高声喊道:“有两只蜜蜂飞回来了!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沾着花粉呢。”可以初步断定蜜蜂具有辨别方向的能力。 说明作者对实验过程记录详细精准,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两点四十分 傍晚时,我亲眼看到另外三只飞了回来,身上也都带着花粉。
第二天我检查蜂窝时,发现了十五只身上有白色记号的蜜蜂。看蜂窝——解疑问③ 这样,二十只左右的蜜蜂,至少有十五只没有迷失方向,准确无误地回到了家。尽管它们逆风而飞,沿途都是一些陌生的景物,但它们确确实实飞回来了。实验结果 表示转折关系的关联词,表现出作者对蜜蜂认路本领的赞叹之情。但尽管尽管尽力jǐnjìn 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我无法解释的本能。3.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在文中找一找。你知道蜜蜂靠的是什么本能吗?蜜蜂是凭借什么来辨别方向、认识路线的呢?蜜蜂产生兴趣——蜜蜂真的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实验研究捉蜜蜂——做记号得出结论——“我”无法解释的本能放蜜蜂——测能力看蜂窝——解疑问善于观察严谨求实 本文真实地纪录了作者为证实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而进行的一次实验,表明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勤劳的蜜蜂
人们常说“勤劳的蜜蜂”,这一点也不夸张。在晴朗的天气里,蜜蜂总是在野外忙碌着。 蜜蜂是勤劳的昆虫。为了酿造五百克蜜,一只蜜蜂通常要飞行十几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三四圈。蜜蜂一找到蜜源,就会飞回密巢,告诉同伴关于蜜源的信息。如果蜜源离蜂箱不到一百米,他们就在蜂巢上方跳“圆舞”;如果蜜源在蜂箱一百米以外,它们就跳“摆尾舞”。 蜜蜂对人类的第一大贡献是为植物授粉。当蜜蜂从一朵花飞到另一朵花采集花粉时,就起到了植物授粉的作用。据研究,果树、蔬菜及其他农作物,有蜜蜂授粉,可以使产量提高20%—35%,朱德元帅曾经称赞小蜜蜂是“月下老人”。蜜蜂对人类的第二大贡献,是为人类酿造和提供了蜂蜜、蜂王浆、蜂胶等自然界中完美的天然保健品! zhǔn què wú wù bāo kuò
( ) ( )
yán tú mò shēnɡ jiǎn chá
( ) ( ) ( )准确无误包括沿途一、看拼音,写词语。陌生检查二、课内阅读。 我叫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自己带着蜜蜂,走了四公里路,打开纸袋,在它们身上做了白色记号,然后放了出来。
也就是说,在大约三刻钟的时间里,那两只小蜜蜂飞了四公里路,这还包括了采花粉的时间。 作者运用了________的说明方法来说明自己的实验______及结果。“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等都是具体的数字,它们的运用既准确客观地反映了______情况,又有较强的_______。列数字过程四公里三刻钟两只实际说服力三、课外积累。蜂
【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
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默读课文。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课后习题参考答案读一读,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词句,和同学交流。◇二十只左右被闷了好久的蜜蜂向四面飞
散,好像在寻找回家的方向。 参考答案:“二十只左右”“好像”说明这些都是作者的推测,充分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善于观察、思考的品质。·······◇蜜蜂飞得很低,几乎要触到地面,大概这
样可以减少阻力。 参考答案:“大概”说明作者的观察与推测,体现了作者非常善于观察思考。··◇它们两点四十分回到蜂窝里,肚皮下面还
沾着花粉呢。 参考答案:“两点四十分”说明作者的女儿对蜜蜂飞回来的时间记录得详细精准,体现了她严谨的科学态度。·····查查资料,进一步了解有关蜜蜂的知识。
观察一种小动物,试着写一写。14.蜜蜂
课题
蜜蜂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对中年级的学生来说,对片段的学习是阅读的重点。所以本课在设计上,重点抓住作者的实验准备阶段,以及实验结论的表述几个部分,通过“作者是怎么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等问题的提出带动全文,深入品味,通过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等方法理解词语,通过抓住重点词语品析句子等方法深入研读体会,进行文本细读,从而达到体会人物品质的目的。
学前准备
1.根据法布尔实验的过程,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了解关于蜜蜂更多的知识;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本能现象。(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能够正确读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学习第1、2自然段。
学习重点
掌握生字、词语,弄清“我”做实验的原因。
学前准备
1.收集有关蜜蜂的图片、资料。(学生)
2.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交流资料,激趣导入。(用时:5分钟)
1.课件出示蜜蜂图片。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蜜蜂的资料。
2.课件出示法布尔的图像及简介,引出新课。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蜜蜂的资料,如蜜蜂的生活习性、赞美蜜蜂的诗句等。
2.了解法布尔。
1.请你摘抄一些描写蜜蜂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2分钟)
1.引导学生读课文。
2.出示词语:蜜蜂、辨认、阻力、包括、检查、准确无误、沿途、陌生。
3.组织学生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4.检查学生读文情况。
5.引导学生说出课文大意。
1.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小组内读词语,互相正音。
3.在小组内交流理解词语的方法。
4.小组内活动:组员逐段读文,读后互相评价。
5.全班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细读感悟,经历探究。(用时:13分钟)
1.指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
2.引导学生思考:“我”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
3.引导学生读第2自然段。
4.指导学生画出能说明实验做法的词语或句子。
5.引导学生质疑:你怎样看待“我”的这些做法?是否都是必须的?
6.引导学生再读第2自然段。
1.一名学生读,其他学生认真听,学生评价。
2.小组讨论“我”做这个实验的原因。
3.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画出描写实验做法的词句。
4.小组内交流:“我”这样做有没有必要。交流时要从“让小女儿在蜂窝旁等着”和“做记号”两个方面入手,体会“我”为什么要这样做。
5.接力读第2自然段。
3.把第1自然段中的“听说”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我”为了证实飞回来的蜜蜂是自己放的,“我”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课堂练习,落实基础。(用时:10分钟)
1.教师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让学生观察。
2.教师示范写“蜜、蜂”。
3.教师检查书写情况。
1.学生先观察这些生字,然后交流写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如结构、写法、布局等。
2.学生先认真观察教师书写,然后练习书写,注意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比例要协调。
3.互相评议书写,接纳合理的建议,重新书写。
5.读拼音,写词语。
mì fēnɡ biàn rèn
( ) ( )
jiǎn chá bāo kuò
( ) ( )
yán tú zǔ lì
( ) ( )
教学反思
本节课出现的问题有:1.学生预习不充分,大部分学生只是停留在生字词的预习上,只有少数学生能够按老师的要求读通课文并收集相关的资料。2.小组合作学习只能停留在文章表面,不能细致深入地加以体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避免再次出现类似的问题。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的过程和方法,学习法布尔善于观察、勇于探索的精神,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
2.体会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工作作风。
学习重点
弄清为了验证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作者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学前准备
准备生字词卡片,制作教学课件。(教师)
教学环节
导案
学案
达标检测
一、复习导入,新旧衔接。(用时:5分钟)
1.识字小游戏:我说你猜。
2.法布尔的实验非常有趣,请你讲一讲实验的做法。
1.一名同学说出词语其中的一个字,其他同学猜一猜这是什么词。
2.同桌之间交流,看谁说得最有条理,其他同学评议。
6.请你说一说法布尔的实验是怎么做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课文,探究结果。(用时:17分钟)
1.引导学生学习第3、4自然段。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质疑。
(2)引导学生找一找描写小女儿神态、语言的句子,并做上记号。
(3)引导学生思考: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描写小女儿神态和语言的句子呢?
2.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5-7自然段。
(1)引导学生理解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2)引导学生想象:后飞回来的蜜蜂可能会遭遇什么?
3.引导学生读第8自然段。
引导学生质疑:你同意法布尔这么说吗?谈谈你的看法。
1.学生自由学习第3、4自然段。
(1)学生大声朗读第3、4自然段。
(2)找出“推测”一词,体会“我”此时的心情。交流这个词的作用。
(3)找出描写小女儿神态、语言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
(4)学生自告奋勇,用激动的心情来读这部分。
2.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第5-7自然段。用接力读的方式读。思考第7自然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每组选一个学生交流,其余学生做补充。
4.全班齐读第8自然段。交流中自由表达合理看法。
7.从小女儿的话中你体会到她做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认真读第8自然段,你同意法布尔的看法吗?说一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实践,拓展积累。(用时:18分钟)
1.引导学生思考:十五只蜜蜂飞回来了,作者得出了什么结论?
2.组织讨论:什么是本能?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现象是本能。
3.引导学生交流:通过学习这篇课文,你学到了什么?
1.默读课文,在文中找一找。
2.同桌交流。
3.全班归纳总结:
(1)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无论飞到哪里,它总是可以回到原处。
(2)蜜蜂靠的不是超常的记忆力,而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本能。
4.全班交流讨论:如鸭子天生就会游泳;蜘蛛不用教就会织网;人生下来就会哭……
5.学生交流,总结。
9.作者从实验中得出了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的教学,意在进行语文能力训练的同时,让学生了解作者观察、思考、实验的方法和探索精神。课文的描写处处体现着作者严谨的科学作风。作者严谨的作风体现在:课文的开头,作者用了“听说”一词。是听说的就不一定真实可靠,因此这既成了“我”做实验的原因,也体现了“我”不轻信盲从的求实的科学态度。教学中应引导学生认真理解“听说”一词在文中的作用。捉自家草料棚里的蜜蜂,为的是便于观察;给蜜蜂做上记号,是为了与其他蜜蜂进行区分;走了四公里路后再放飞蜜蜂,路程远了,更能测试出蜜蜂有没有辨认方向的能力;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是为了掌握蜜蜂飞回来的时间等等。这一系列实验过程,充分体现了作者做事严谨的品质。
《蜜蜂》教学片段
◆感受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难点)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本文的内容以及作者实验的过程,请同学们再回顾课文,仔细阅读实验的部分,针对作者的实验做法,你还有什么发现?从哪儿发现的?
(学生细读作者做实验的部分)
生:我发现作者很细心。他为了确定飞回来的蜜蜂是自己放飞的,给它们做了记号。
师:的确很细心,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也很细心,所以才有这样的发现。
生:我觉得作者很严谨,为了使实验更有说服力,他选择在四公里外放飞,路远而且刮着狂风,避免了偶然的发生。要是放飞蜜蜂的路程太近的话,可能就说明不了问题了。
师:周密的考虑确实说明了他的严谨。你能想到这一点,说明你的思考也很周密。
生:老师,作者叫小女儿等在蜂窝旁,说明他想掌握准确的数据,我从这一做法中感受到了他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他是不是想知道蜜蜂最快要多长时间能飞回去,也许他想到了有蜜蜂最快要比他回来得快,说明他对听说的蜜蜂能识别方向还是有点相信的,再一验证,就更能说明问题了。
师:你真了不起,分析得有理有据,听了同学们的汇报,看得出同学们真会学习。从作者的实验中我们能更进一步了解这位伟大的生物学家。
生:老师,我还有个发现,也能说明这一点,但不是实验过程。
师:说说看。
生:第一自然段中因为“听说”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所以作者想要做实验,说明他很严谨。
师:嗯,那么从“听说”一词中,你能体会到作者是什么心理?
生:我能体会到作者不是很相信蜜蜂能辨别方向的说法,想验证一下。
师:理解得真好,你能将作者的这种将信将疑读出来吗?
生:我可以试一下。(生朗读)
师:读得很不错。
生:老师,结尾也有,作者说靠的是“无法解释的本能”,他没有实验去验证这种本能,所以他说是“我无法解释的”,可见作者的实事求是。
师:掌声送给这几位同学。你们做得很好,能举一反三,不仅从实验中发现了法布尔的严谨和求实,在行文中也发现了这一点。我们要学习法布尔这种善于观察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