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专题复习:运动和力(考点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中考专题复习:运动和力(考点精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2-15 13:40:16

文档简介

中考复习系列
运动和力专题 (一)
知识点一 运动的描述与速度
1.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 标准 的物体叫参照物。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选择的 参照物 不同,其结论也常常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比较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②比较相同的路程所用的 时间 。科学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般采用 ① 的方法。
(2)速度
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②定义: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③公式: v= 。
④单位:m/s(也可表示为m·s-1)、km/h(也可表示为km·h-1)。1 m/s= 3.6 km/h。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并且运动快慢 保持不变 。
4.变速运动:常见的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研究变速运动时可以用 平均速度 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二 力和力作用效果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为 牛 ,符号是 N 。
3.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2)力能改变物体的 形状 。
4.力的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常用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的原理做成的。(失重情况下能用弹簧测力计?)
5.力的三要素: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 作用点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 大小 ,线段上的箭头表示力的 方向 。
7.重力
(1)物体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
(2)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 mg 。g= 9.8 N/kg ,它表示质量为 1 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牛。
(3)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 。
8.摩擦力(考试重点) (整体隔离、驱动轮被动轮等问题)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阻碍相对 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相反 。(摩檫力不是阻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 和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大小无关。
(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增大 压力 ;使 滚动 变为滑动。
(4)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粗糙面的 粗糙程度 ;减小 压力 ;变滑动为 滚动 ;使物体与接触面稍稍分离。
知识点三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 静止 状态,可见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 物体运动的原因。
2.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不是力,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 质量 有关。
温馨提示:
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不能把惯性说成是“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一般只能说“具有惯性”。
知识点四 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
1.平衡状态指物体处于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同一物体 上的两个力,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并且作用在 同一直线 上。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异同:
考点习题精练
考点一:参照物与相对运动
1.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在冒烟,插有旗帜的a、b两辆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烟和旗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2.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由一个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此时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
A.“天宫二号” B.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舟一号”
3.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
4.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5.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6.【相对运动】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运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7.【相对运动】“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完成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C.“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
D.“神舟十号”在轨道上运行时的惯性比在地球上小
考点二:速度
8.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周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
第8题图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C.汽车的速度是34m/s D.汽车的速度是30.9m/s
9.【测速】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臣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
A.28.33米/秒 B.13.60米/秒 C.14.78米/秒 D.14.17米/秒
10.【v-t图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11.【s-t图像】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 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
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 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
12.【s-t图像】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像,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平均速度】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
A.40km/h B.1.5km/min C.15m/s D.40m/s
【s-t图像】周末,小关和小超分别与家人驾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前往桂林市乐满地主题乐园游玩,如图所示是两小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图象,由图可知,两小车都在做   (选填“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小超家车的速度   (选填“大于”或“小于”)小关家车的速度。
15.【平均速度】如图所示abc三辆车的s-t图像,求三辆车的平均速度 m/s = km/h,并且描述三辆车运动情况。

15题图 16题图
16.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 ,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
17.【速度和v-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像中(下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下图2中作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像。
(2)求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使汽车前进的牵引力F1和阻碍汽车运动的阻力F2,试分析这一分钟内F1和F2的大小关系。
18.已知××型汽车的质量M=1200kg,汽车的额定功率P=40kW。一般情况下,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所需的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0.5s,易发生交通事故。下表格为《驾驶员守则》中驾驶员在不同车速时所对应的正常反应距离(汽车在正常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的表格:
车速v(km/h)
40
60
80
反应距离s(m)
5
7.5
10
?
(1)假设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间t1=15min,速度大小v1=72km/h,消耗汽油的质量m=2kg,求该汽车受到阻力大小和汽车发动机的效率;(g=10N/kg,q汽油=4.5×107J/kg)
(2)请根据表格数据,计算驾驶员的正常反应时间;
(3)如图所示,假设一饮酒后的驾驶员驾车以v2=54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距离某学校门前s=40m处发现有一队学生在斑马线上横过马路,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Δt=0.2s,刹车到停止运动所用时间t2=4s,刹车后,车的平均速度为v3=27km/h。试通过计算说明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
考点三: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19.有关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
B.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C.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该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会慢慢停下来
20.甲图中,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直线运动,当经过磁铁附近时方向发生了改变,此现象说明力可以 ;乙图中,放有磁铁的两个小车用细线相连,剪断细线后,小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此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 _的。
第20题图
21.如图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 (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 。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___ _ ,图中所示的墙体向 ___ __ (选填“左”或“右”)倾斜。
23.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
AOC区域上 B、BOC区域上 C、AOD区域上 D、BOD区域上
24.如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为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L甲<L丙 L乙>L丁 B.L甲=L丙 L乙=L丁
C.L甲<L丙 L乙=L丁 D.L甲=L丙 L乙>L丁
25.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弹簧受到的拉力(牛)
0
1
2
3
4
5
6
7

弹簧的长度
(厘米)
6.0
6.6
7.2
7.8
8.4
9.0
9.6
10.6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9.0
9.9
10.8
11.7
12.6
13.5
14.4
15.9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________两组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________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中考复习系列
运动和力专题 (二)
考点四:牛顿运动定律(惯性)
26.哪位科学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了重要的物理度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27.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m决赛中,武大靖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会首枚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8.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初期做加速运动,而后做一段时间的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加速升空时,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B、火箭加速升空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火箭匀速直线升空时,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D、火箭匀速直线升空时,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29.如图所示,一小铁块沿斜面向下滑动,下列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个正确的是(  )
A.铁块从斜面滑下的速度越来越快,说明铁块惯性在变大
B.铁块所受重力与斜面对铁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铁块受到斜面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D.铁块相对于斜面始终是静止的
30.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况是( )
A. 同步卫星转动事依靠惯性
B. 受平衡力
C. 受不平衡力
D. 卫星脱离地球表面不再受到地球引力
31.(2018?杭州)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  )
A.A 位置的东侧 B.A 位置的西侧
C.A 位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2.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厢底板上(假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 F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作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小球A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
A、作匀速直线运动
B、作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处于静止状态
D、作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33.如图所示,在列车里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气泡水平仪,发现水平仪中的气泡突然向前移动。由此可知,列车发生的变化是( )
突然启动 B. 突然制动 C.匀速运动 D. 突然减速
34.(2018?河南)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   (选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   。
35.(多选)如图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这个装置主要包括棘轮、锁棒和复摆,它们都能绕各自转轴转动。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复摆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乘员能拉动安全带。当汽车突然刹车时,复摆由于巨性绕轴转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乘员拉不动安全带请根据图中复摆的位置判断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 )
A.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B.向右行驶、突然刹车
C.向左行驶、加速 D.向右行驶、匀速
36.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跌倒(下图甲);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体向后摔倒(下图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 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B. 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C. 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D. 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7.(2018?衡阳)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
A.匀速直线下落
B.匀速直线上升
C.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38.【运动和力】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
A.在B点保持静止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沿BD方向运动
考点五: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39.(2018?枣庄)如图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才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①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④正确 C、 只有①③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40.(2018?大庆)如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对这两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
A.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B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来源:Zxxk.Com]
B.B对A的支持力与A对B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B对A的支持力与A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A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A的吸引力完全相同
41.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箱子却没有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箱子没有运动,此时箱子所受推力小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
B、箱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假设箱子受到的作用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箱子将静止在原地??
42.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飞叶转速变慢,惯性不变
轴承内有滚珠,利于减小摩擦
C.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3.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 。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 ,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 。
(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 。
考点六:摩擦力
44.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45.(2018·杭州)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牛的物块在AB段受F=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
B、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20牛
C、在BC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
D、在C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30牛
46.如图所示,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当力F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静止一段时间后,向下运动,则在这过程中,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线的是( )
47.(2018?宜宾)图是一只猴子在竹杆上玩耍的情景,猴子双手握住竖直竹杆匀速下滑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F向下,F=mg B.摩擦力F向上,F<mg
C.摩擦力F向上,F=mg D.摩擦力F向下,F>mg
48.重力为G的热气球竖直匀速上升时,它所受到的浮力为F,受到的空力阻力为f,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竖直匀速下降、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A.F>G+f B.F=G+f C.F<G+f D.F=G﹣f
49.(2018?常州)如图甲所示,将双面吸盘小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锅铲后静止;如图乙所示,将该吸盘大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同一锅铲后静止。从甲图到乙图(  )
A.吸盘对玻璃的压力变大,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变大
B.吸盘对玻璃的压力变大,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不变 [来源:学科网]
C.吸盘对玻璃的压力不变,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变大
D.吸盘对玻璃的压力不变,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不变
50.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0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以下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不变
B.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
D.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发生改变
51.如图所示是一个伟送带,B轮转动带动物体C向右上方匀速运动,物体C没有在皮带上发生滑动,皮带与轮之间不打滑,则有关物体C与皮带之间的摩擦、皮带与B轮之间的摩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没有摩擦、滚动摩擦 B、静摩擦、滚动摩擦 C、静摩擦、静摩擦 D、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52.(摩擦力中的驱动轮被动轮分析)汽车加速前进时,前后轮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为( )
A. 前后轮均向前 B. 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C. 前轮向前,后轮向后 D. 前后轮均向后
53.在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上,高一2班李好同学奋力拼搏,勇夺男子100m 冠军,图为该同学奔跑途中的两个瞬间,用f 1、f 2分别表示该同学在图甲、乙两瞬间所受到的摩擦力,则关于f 1、f 2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起跳时向下登力向上)
A.f 1向后,f 2向后 B.f 1向前,f 2向前
C.f 1向前,f 2向后 D.f 1向后,f 2向前
54.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 状态。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55.(2018?广州)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G甲>G乙.甲受到的摩擦力 乙受到的摩擦力,S随后逐渐增加F1 、F2使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甲受到的摩擦力 乙受到的摩擦力。(填“>”或“<”或“=”)
56.一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拔河比赛取胜的“秘密”,做了如图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你认为拔河比赛取胜的“秘密”是 。
57.(2018?乐山)如图所示,小范站在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上,她受到的力有(  )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58.如图所示,木块a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木块b放在木块a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拉力F和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
B、b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C、a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59.(2018?自贡)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
f1=0,f2≠0 B.f1=0,f2=0 C.f1≠0,f2=0 D.f1≠0,f2≠0
60.(2016·杭州)如图所示,第一次甲单独用50N的力推墙。第二次甲推墙的力不变,乙用30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两次,人均未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两幅图中,墙壁都受到50N的推力
B.乙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第二次推时,甲受到地面2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第二次推时,墙壁受到80N的推力
61.(2018?攀枝花)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2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使A、B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A和B之间摩擦力为0
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0
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右
62.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63.如图,只有B物体左面是光滑的,其余各接触面都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将物体A和B压紧在竖直墙上不动。则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情况是(   )
A.左、右都受向上的摩擦力
B.左侧受向上的摩擦力,右侧受向下的摩擦力
C.左、右都受向下的摩擦力
D.左侧受向下的摩擦力,右侧受向上的摩擦力
64.如图,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当B受到5N的水平拉力时,三个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A与B之间、B与C之间的摩擦力分别为 N和 N。
65.许多场合会用如图甲、乙所示传送带传送物体。若不计空气阻力,关于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力情况,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
甲图物体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甲图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减速运动时,一定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乙图物体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D、乙图物体匀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一定受到向下的摩擦力

65题图 66题图
66.如图所示,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砝码放在木块上,现用2N的力F水平拉木块,木块、砝码、长木板均保持静止,此状态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木块对砝码的摩擦力为2N B、长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为2N
C、桌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4N D、桌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0
67.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1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  )
A.10N,水平向右 B.14N,水平向左 C.6N,水平向左 D.4N,水平向右
68.(2018?泰安)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1=10N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F2=4N.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N。
69.(2018?温州)如图为吸盘式挂杆,将吸盘压在瓷砖上排尽其中的空气,挂杆就能被固定在瓷砖上,挂有平底锅的挂钩沿光滑水平横杆从P点开始向吸盘B移动,若吸盘与横杆的重力、吸盘大小均忽略不计,设挂钩与吸盘A的距离为l,则吸盘B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与l的关系图象为(  )
A. B. C. D.
70.(2018?苏州)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上表面固定一轻滑轮(不计滑轮摩擦),轻绳绕过滑轮后,一端固定在右侧墙上,另一端始终用大小为F1的力竖直向上拉,木块向右匀速运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若将绳端拉力方向改为水平向右,木块仍能匀速运动,这时拉力大小为F2,则F2   F1(选填“=”、“>”或“<”)。
71.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英做了如图甲所示的三次实验,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实验中第1次和第2次用相同的长木板,第3次用表面更加粗糙的长木板。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   ,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拉力的大小。
(2)比较1、2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
(3)比较   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刚开始小英做第1次实验时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木块在第7s时的摩擦力为   N。
(5)小芳同学将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大小为   N.这样改进的好处是   。
(6)小芳在作图丁实验时,拉动木板没有及时停下来,当木块有七分之一滑出木板表面的时候,摩擦力大小为   N。
72.【摩擦力方向】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后轮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当他骑着自行车加速前进时,地面对前后轮的摩擦力分别为F3、F4,关于车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F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B.F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C.F3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D.F4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73.(2018?济宁)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让静止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三种不同木板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下图是对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进行的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2)小易按照“毛巾——棉布——木板”的顺序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分析比较表中内容,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距离______ 深入分析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面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s/cm
毛巾

23.1
棉布
较大
37.5
木板

85.6
(3)早在17世纪初期,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__?(填写科学家名字)?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
74.(2018·湖州)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 。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丽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左下图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 ;② 。
(4)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7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和光滑小圆弧BC与粗糙的水平桌面CDE相连,且DE段比CD段更粗糙,现将一物块P从A点自由释放,物块沿斜面滑下,到达E点刚好静止,试画出物体下滑过程中,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并说出你画该图像的理由。(温馨提示:tB、tC、tD、tE分别表示物块经过该B、C、D、E点的时刻)
中考复习专题
运动和力
知识点一 运动的描述与速度
1.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 标准 的物体叫参照物。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时,选择的 参照物 不同,其结论也常常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速度
(1)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比较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②比较相同的路程所用的 时间 。科学中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一般采用 ① 的方法。
(2)速度
①物理意义:表示物体 运动快慢 的物理量。
②定义:物体在 单位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
③公式: v= 。
④单位:m/s(也可表示为m·s-1)、km/h(也可表示为km·h-1)。1 m/s= 3.6 km/h。
3.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并且运动快慢 保持不变 。
4.变速运动:常见的物体运动速度是变化的,这种运动叫变速运动。研究变速运动时可以用 平均速度 来粗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知识点二 力和力作用效果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相互 的。
2.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 牛顿 ,简称为 牛 ,符号是 N 。
3.力的作用效果:(1)力能改变物体的 运动状态 ;(2)力能改变物体的 形状 。
4.力的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叫测力计,常用工具是弹簧测力计,它是根据在弹性限度内, 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就越长 的原理做成的。(失重情况下能用弹簧测力计?)
5.力的三要素:力的 大小 、 方向 、 作用点 ,它们都能够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6.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三要素表示出来。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 作用点 ,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 大小 ,线段上的箭头表示力的 方向 。
7.重力
(1)物体由于 地球 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 地球 ,重力的方向总是 竖直向下 。
(2)物体所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 质量 成正比。用公式表示为G= mg 。g= 9.8 N/kg ,它表示质量为 1 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牛。
(3)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 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 几何中心 。
8.摩擦力(考试重点) (整体隔离、驱动轮被动轮等问题)
(1)定义: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运动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 阻碍相对 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 相反 。(摩檫力不是阻力)
(2)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压力的大小 和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与接触面积的大小、物体运动的速度的大小无关。
(3)增大“有益”摩擦的方法:增大接触面的 粗糙程度 ;增大 压力 ;使 滚动 变为滑动。
(4)减小“有害”摩擦的方法:减小粗糙面的 粗糙程度 ;减小 压力 ;变滑动为 滚动 ;使物体与接触面稍稍分离。
知识点三 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联系运动和力的桥梁)
1.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总保持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或 静止 状态,可见力不是 维持 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改变 物体运动的原因。
2.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叫惯性。惯性不是力,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 质量 有关。
温馨提示:
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属性,与物体是否受力和所处的运动状态无关。不能把惯性说成是“惯性力”“受到惯性作用”或“克服物体的惯性”,一般只能说“具有惯性”。
知识点四 二力平衡与相互作用力
1.平衡状态指物体处于 静止 或 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 同一物体 上的两个力,大小 相等 ,方向 相反 ,并且作用在 同一直线 上。
3.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异同:
考点习题精练
考点一:参照物与相对运动
1.公路边有一农舍,它的烟囱正在冒烟,插有旗帜的a、b两辆车在农舍旁的公路上。观察图中烟和旗的情况,判断以下关于a、b两车相对于房子的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a、b两车一定向左运动
B.a、b两车一定向右运动
C.a车可能运动,b车向右运动
D.a车可能静止,b车向左运动
2.随着科技实力的不断提升,我国逐渐由一个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2017年4月,中国自主研制的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运载火箭发射,并与“天宫二号”空间站顺利完成自动交会对接,如图所示。此时说“天宫二号”是静止的,选取的参照物是( D )
A.“天宫二号” B.太阳 C.“长征七号” D.“天舟一号”
3.战斗机水平飞行时,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如图甲所示的“天地分界线”,当飞行员从右侧舷窗看到的“天地分界线”如图乙所示时,飞机可能在( B )
A.斜向上爬升 B.斜向下俯冲
C.竖直向上爬升 D.竖直向下俯冲
4.向前直线行驶的车内,小明给小芳连拍两张照片如图所示,拍照过程中车可能( C )
A.向西加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东减速
5.甲乙两车并排停着,当甲车司机看着乙车时,忽然感觉自己的车正在缓慢运动,但当他看地面时,却发现自己的车并没动。对此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D )
A.以地面为参照物甲车是运动的 B.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乙车是静止的 D.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是运动的
6.【相对运动】两列火车如图所示。西子号列车上的乘客看到和谐号列车正在向东运动。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静止
B.若西子号向东行驶,则和谐号一定也向东行驶
C.若西子号静止,则和谐号可能向西行驶
D.若两车都向西行驶,则西子号行驶得较慢
7.【相对运动】“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飞行器顺利完成对接,开启了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新阶段。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即将对接时的模拟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运动的
B.在完成对接后,“神舟十号”相对于“天宫一号”是静止的
C.“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在轨道上运行时没有质量
D.“神舟十号”在轨道上运行时的惯性比在地球上小
考点二:速度
8.为了监督司机是否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安装了周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道路中间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5s,第二次发出信号到测速仪接收到经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3s,若发出两次信号的时间间隔是1.1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则( C )
第8题图
A.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70m B.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距测速仪102m
C.汽车的速度是34m/s D.汽车的速度是30.9m/s
9.【测速】交通部门常用测速仪来检测车速。测速原理是测速仪前后两次发出并接收到被测车反射回的超声波信号,再根据两次信号的时间差,测出车速,如图甲。某次测速中,测速仪发出与接收超声波的情况如图乙所示,x表示超声波与测速仪之间的臣离。则该被测汽车速度是(假设越声波的速度为340米/秒,且保持不变)( D )
A.28.33米/秒 B.13.60米/秒 C.14.78米/秒 D.14.17米/秒
10.【v-t图像】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 )
A. B. C. D.
11.【s-t图像】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其s﹣t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A.0~t1做加速直线运动 B.t1~t2做匀速直线运动
C.0~t1比t2~t3运动的路程长 D.0~t1比t2~t3运动的速度大
12.【s-t图像】如图是某汽车通过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像,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B )
A.甲 B.乙 C.丙 D.丁
13.【平均速度】近来共享电动汽车成为人们低碳出行的交通工具,某共享汽车30min行驶20km,则该车的平均速度为( A )
A.40km/h B.1.5km/min C.15m/s D.40m/s
14.【s-t图像】周末,小关和小超分别与家人驾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前往桂林市乐满地主题乐园游玩,如图所示是两小车在某段平直公路上的运动图象,由图可知,两小车都在做 匀速直线运动 (选填“加速直线运动”或“匀速直线运动“);小超家车的速度 大于 (选填“大于”或“小于”)小关家车的速度。
15.【平均速度】如图所示abc三辆车的s-t图像,求三辆车的平均速度 2 m/s = 7.2 km/h,并且描述三辆车运动情况。
答:A做速度逐渐减小的变速运动,B做匀速直线运动,C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变速运动。

15题图 16题图
16.如图所示是小球下落过程中每隔相等时间曝光一次所得的照片,其中小球运动的参照物是 地面 ,比较小球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 路程 ,可知小球的速度越来越 大 。
17.【速度和v-t图像】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1秒末的速度是2米/秒,则2秒末的速度是4米/秒,3秒末的速度是6米/秒……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t内移动的距离s=vt,在它的v—t图像中(下图1),阴影矩形的边长正好是v和t,可见,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对应着v—t图像中阴影的面积,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移动的距离也有类似的关系。
现有一辆汽车在教练场上由静止开始沿平直道路做匀加速运动,在10秒末速度达到10米/秒。然后以此速度做50秒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减速慢慢停下。
(1)从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计时,在下图2中作出汽车在1分钟内的v—t图像。
(2)求这1分钟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3)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使汽车前进的牵引力F1和阻碍汽车运动的阻力F2,试分析这一分钟内F1和F2的大小关系。
答:(1)如图 
(2)550m (3)0~10s,F1>F2 10s~60s,F1=F2
18.已知××型汽车的质量M=1200kg,汽车的额定功率P=40kW。一般情况下,驾驶员酒后的反应时间(从发现情况到开始制动所需的时间)比正常时慢了0.1~0.5s,易发生交通事故。下表格为《驾驶员守则》中驾驶员在不同车速时所对应的正常反应距离(汽车在正常反应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的表格:
车速v(km/h)
40
60
80
反应距离s(m)
5
7.5
10
?
(1)假设汽车在水平路面上以额定功率匀速行驶时间t1=15min,速度大小v1=72km/h,消耗汽油的质量m=2kg,求该汽车受到阻力大小和汽车发动机的效率;(g=10N/kg,q汽油=4.5×107J/kg)
(2)请根据表格数据,计算驾驶员的正常反应时间;
(3)如图所示,假设一饮酒后的驾驶员驾车以v2=54km/h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在距离某学校门前s=40m处发现有一队学生在斑马线上横过马路,他的反应时间比正常时慢了Δt=0.2s,刹车到停止运动所用时间t2=4s,刹车后,车的平均速度为v3=27km/h。试通过计算说明是否会发生交通事故。
答:(1)2000N;40% (2)0.45s (3)不会
考点三:力和力的作用效果
19.有关力与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运动
B.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它的三要素影响力的作用效果
C.物体所受的合力为零,该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没有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会慢慢停下来
20.甲图中,小铁球从斜面上滚下沿直线运动,当经过磁铁附近时方向发生了改变,此现象说明力可以___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_____________;乙图中,放有磁铁的两个小车用细线相连,剪断细线后,小车向相反的方向运动,此现象说明物体间力的作用是__相互_的。
第20题图
21.如图实验,用力F按压平面镜之间的桌面时,经两平面镜反射后照到墙面上的光点位置将___下降_____(填“上升”、“不变”或“下降”);这个实验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
第21题图 第22题图
22.墙体的竖直性是房屋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建造房屋时,建筑工人常常利用如图所示的重垂线检测墙体是否竖直,这运用了重力的方向是 ___竖直向下_ ,图中所示的墙体向 ___左___ (选填“左”或“右”)倾斜。
23.CCTV科教频道曾报道:有一辆小车载人后停在水平放置的地磅上时,左前轮、右前轮、左后轮、右后轮对地磅的压力分别为4750N,4980N,4040N,3960N.假设该小车四个轮子的轴心围成一个长方形,O为几何中心,AB、CD为两条对称轴,如图所示。若再在车上放一重物,能使整辆车所受重力的作用线通过O点,则该重物的重心应落在( C )
AOC区域上 B、BOC区域上 C、AOD区域上 D、BOD区域上
24.如图中甲、乙、丙、丁四根弹簧完全相同,甲、乙左端固定在墙上,图中所示的力F均为水平方向,大小相等,丙、丁所受的力均为一条直线上,四根弹簧在力的作用下均处于静止状态,其长度分别是L甲、L乙、L丙、L丁,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 )
A.L甲<L丙 L乙>L丁 B.L甲=L丙 L乙=L丁
C.L甲<L丙 L乙=L丁 D.L甲=L丙 L乙>L丁
25.为探究“影响弹簧受力形变的因素”,兴趣小组作出下列猜想:
猜想一: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长度有关。
猜想二: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受力的大小有关。
猜想三:弹簧形变的大小可能与弹簧的材料有关。
他们选择了甲、乙、丙3根弹簧作为研究对象。已知弹簧甲和丙是同种金属丝,弹簧乙是另一种金属丝,甲和乙原长均为6厘米,丙原长为9厘米,其他条件均相同。将弹簧的一端固定,另一端用弹簧测力计以不同大小的力拉。下表是实验数据记录。
弹簧受到的拉力(牛)
0
1
2
3
4
5
6
7

弹簧的长度
(厘米)
6.0
6.6
7.2
7.8
8.4
9.0
9.6
10.6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13.0

9.0
9.9
10.8
11.7
12.6
13.5
14.4
15.9
(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在拉力相同的情况下,甲弹簧伸长的长度________(填“大于”或“小于”)乙弹簧伸长的长度。
(2)要证实猜想一,需比较________两组弹簧的数据。
(3)在弹性限度内,同一弹簧________与它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答案:(1)小于 (2)甲和丙 (3)伸长量
考点四:牛顿运动定律(惯性)
26.哪位科学家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推理,得出了重要的物理度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B )
A.爱因斯坦 B.牛顿 C.伽利略 D.亚里士多德
27.2018年2月22日,在短道速滑男子500m决赛中,武大靖为中国赢得平昌冬奥会首枚金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把冰刀磨得很锋利,是为了增大摩擦力
B、冲过终点后不能立即停止滑行,是因为运动员具有惯性
C、以滑行中的运动员作为参照物,观众是静止的
D、运动员用力蹬冰面就会向前运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8.火箭发射升空过程中,初期做加速运动,而后做一段时间的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火箭加速升空时,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B、火箭加速升空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火箭匀速直线升空时,运动状态没有改变
D、火箭匀速直线升空时,受到非平衡力作用
29.如图所示,一小铁块沿斜面向下滑动,下列所涉及的物理知识描述个正确的是( C )
A.铁块从斜面滑下的速度越来越快,说明铁块惯性在变大
B.铁块所受重力与斜面对铁块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铁块受到斜面摩擦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上
D.铁块相对于斜面始终是静止的
30.人造卫星绕地球匀速转动,下列说法正确的况是( C )
A. 同步卫星转动事依靠惯性 B. 受平衡力
C. 受不平衡力 D. 卫星脱离地球表面不再受到地球引力
31.(2018?杭州)大游轮向东匀速直线行驶,小金面朝游轮前进方向,在游轮上的A位置竖直向上起跳,落下时的位置在(不计空气阻力)( C )
A.A 位置的东侧 B.A 位置的西侧
C.A 位置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2.小球A静止放在光滑车厢底板上(假设车厢底板足够长),如图所示。当车厢受到水平向右的力 F作用时,车厢从静止开始在水平地面上作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则小球A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C )
A、作匀速直线运动
B、作与车厢同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C、处于静止状态
D、作与车厢反方向速度越来越大的直线运动
33.如图所示,在列车里的水平桌面上,放置一个气泡水平仪,发现水平仪中的气泡突然向前移动。由此可知,列车发生的变化是( A )
A. 突然启动 B. 突然制动 C.匀速运动 D. 突然减速
34.(2018?河南)如图所示,上表面水平且光滑的小车上有A、B两个物体,两物体与小车以相同的速度一起向右匀速运动。B在A的正前方,B的质量小于A的质量。假设小车的上表面足够长,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突然停止后,A、B两物体 不会 (选填“会”或“不会”)相撞,原因是: AB都具有惯性,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 。
35.(多选)如图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这个装置主要包括棘轮、锁棒和复摆,它们都能绕各自转轴转动。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复摆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乘员能拉动安全带。当汽车突然刹车时,复摆由于巨性绕轴转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乘员拉不动安全带请根据图中复摆的位置判断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 BC )
A.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B.向右行驶、突然刹车
C.向左行驶、加速 D.向右行驶、匀速
36.小刚同学放学回家的路上,脚被石块绊了一下,身体向前跌倒(下图甲);过了一会儿不小心脚踩到一块西瓜皮,身体向后摔倒(下图乙),对这两种情景,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
A. 二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B. 二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C. 前者上身的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
D. 前者脚的运动状态改变,而上身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运动状态;后者上身运动状态改变,而脚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37.(2018?衡阳)如图所示,若小球向右摆动到最低点时绳子断裂假设所有力同时消失,此后,小球的运动情况是( D )
A.匀速直线下落
B.匀速直线上升
C.匀速直线斜向上运动
D.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
38.【运动和力】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用轻质细线悬挂一个小球,将小球拉至A点,使细线处于拉直状态,由静止开始释放小球,不计摩擦,小球可在A、B两点间来回摆动。当小球摆到B点时,细线恰好断开,则小球将( B )
A.在B点保持静止
B.沿BE方向运动
C.沿BC方向运动
D.沿BD方向运动
考点五: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39.(2018?枣庄)如图所示,小丽用力F把一才块压在竖直墙面上静止,现有以下受力分析,下述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C )
①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墙对木块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②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和木块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④小丽对木块的压力F和木块对小丽的弹力是一对平衡力
A、 只有①正确 B、 只有④正确 C、 只有①③正确 D、 只有③④正确
40.(2018?大庆)如图,放在水平地面上的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对这两物体受力分析正确的是( C )
A.B受到地面的支持力与B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来源:Zxxk.Com]
B.B对A的支持力与A对B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B对A的支持力与A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D.A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A的吸引力完全相同
41.如图所示,小明用水平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箱子却没有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箱子没有运动,此时箱子所受推力小于地面对箱子的摩擦力
B、箱子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地面对箱子的支持力和箱子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假设箱子受到的作用力突然全部消失,则箱子将静止在原地??
42.指尖陀螺是目前很流行的一种玩具,该玩具中间是轴承内有滚珠,边上有三个用密度较大的金属制作的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如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D )
飞叶转速变慢,惯性不变
轴承内有滚珠,利于减小摩擦
C.飞叶被拨动后旋转是因为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陀螺对指尖的压力和指尖对陀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43.利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将卡片上的两根线跨放在支架的滑轮上,并在两个线端分别挂上钩码,使作用在卡片上的两个拉力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当卡片平衡时,从钩码质量看,卡片两边所受的拉力 。
(2)为观察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力是否能平衡,可用手将卡片 ,释放时观察其是否保持平衡。
(3)在卡片平衡时,用剪刀将卡片从中间剪开,并观察随之发生的现象。由此可以得到二力平衡的又一个条件是 。
(4)该实验在选择卡片时,选用较轻卡片的目的是 。
答案:(1)相等;(2)旋转一定角度;(3)必须在同一物体上;(4)卡片重力可以忽略.
考点六:摩擦力
44.教室的门关不紧,常被风吹开,小明在门与门框之间塞入硬纸片后,门就不易被风吹开了。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C )
A.门被风吹开是因为门没有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B.门没被吹开是因为风吹门的力小于摩擦力
C.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
D.塞入硬纸片是通过减小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减小摩擦
45.(2018·杭州)如图,粗糙程度相同的水平地面上,重30牛的物块在AB段受F=10牛的水平拉力作用,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到B点时撤去水平拉力,物块仍继续运动,到C处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
B、在AB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20牛
C、在BC段物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大小为10牛
D、在C点物块受到水平向右的摩擦力,大小为30牛
46.如图所示,质量为10千克的物体在水平力F作用下,静止在竖直的墙上,当力F逐渐减小的过程中,物体静止一段时间后,向下运动,则在这过程中,摩擦力f与时间t的关系,可能符合下列图线的是( B )
47.(2018?宜宾)图是一只猴子在竹杆上玩耍的情景,猴子双手握住竖直竹杆匀速下滑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摩擦力F向下,F=mg B.摩擦力F向上,F<mg
C.摩擦力F向上,F=mg D.摩擦力F向下,F>mg
48.重力为G的热气球竖直匀速上升时,它所受到的浮力为F,受到的空力阻力为f,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 )竖直匀速下降、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B )
A.F>G+f B.F=G+f C.F<G+f D.F=G﹣f
49.(2018?常州)如图甲所示,将双面吸盘小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锅铲后静止;如图乙所示,将该吸盘大的一面紧贴在竖直玻璃上,挂上同一锅铲后静止。从甲图到乙图( B )
A.吸盘对玻璃的压力变大,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变大
B.吸盘对玻璃的压力变大,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不变 [来源:学科网]
C.吸盘对玻璃的压力不变,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变大
D.吸盘对玻璃的压力不变,玻璃对吸盘的摩擦力不变
50.如图所示,一个木块在光滑水平面上以v0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冲上粗糙斜面后最终静止在A点。以下关于木块在斜面上受到摩擦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始终不变
B.木块在A点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
C.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始终沿斜面向下
D.木块在斜面上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会发生改变
51.如图所示是一个伟送带,B轮转动带动物体C向右上方匀速运动,物体C没有在皮带上发生滑动,皮带与轮之间不打滑,则有关物体C与皮带之间的摩擦、皮带与B轮之间的摩擦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没有摩擦、滚动摩擦 B、静摩擦、滚动摩擦 C、静摩擦、静摩擦 D、滑动摩擦、滚动摩擦
52.(摩擦力中的驱动轮被动轮分析)汽车加速前进时,前后轮所受地面摩擦力的方向为( B )
A. 前后轮均向前 B. 前轮向后,后轮向前
C. 前轮向前,后轮向后 D. 前后轮均向后
53.在中学秋季田径运动会上,高一2班李好同学奋力拼搏,勇夺男子100m 冠军,图为该同学奔跑途中的两个瞬间,用f 1、f 2分别表示该同学在图甲、乙两瞬间所受到的摩擦力,则关于f 1、f 2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起跳时向下登力向上)
A.f 1向后,f 2向后 B.f 1向前,f 2向前
C.f 1向前,f 2向后 D.f 1向后,f 2向前
54.如图甲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物体运动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由图像可知当t=1s时,物体处于___静止__状态。t=5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4____N。
55.(2018?广州)如图所示,水平桌面上的甲、乙两物体分别在水平拉力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G甲>G乙.甲受到的摩擦力 = 乙受到的摩擦力,S随后逐渐增加F1 、F2使甲乙两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甲受到的摩擦力 > 乙受到的摩擦力。(填“>”或“<”或“=”)
56.一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拔河比赛取胜的“秘密”,做了如图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你认为拔河比赛取胜的“秘密”是__主要取决于人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大小____。
57.(2018?乐山)如图所示,小范站在商场匀速向上运动的自动扶梯上,她受到的力有( A )
A.重力和支持力
B.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右的摩擦力
C.重力、支持力和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D.重力、支持力和斜向上的摩擦力
58.如图所示,木块a放在粗糙水平桌面上,木块b放在木块a上面,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空气阻力不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B )
A、拉力F和a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相等
B、b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
C、a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a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b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向左的摩擦力
59.(2018?自贡)如图所示,C是水平地面,A、B是两个长方形物块,F是作用在物块B上沿水平方向的力,物块A和B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由此可知,关于A、B间摩擦力f1和B、C间摩擦力f2的分析中,正确的是( A )
f1=0,f2≠0
f1=0,f2=0
f1≠0,f2=0
f1≠0,f2≠0
60.(2016·杭州)如图所示,第一次甲单独用50N的力推墙。第二次甲推墙的力不变,乙用30N的力向左推甲。前后两次,人均未运动。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在两幅图中,墙壁都受到50N的推力
B.乙受到地面3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C.第二次推时,甲受到地面20N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D.第二次推时,墙壁受到80N的推力
61.(2018?攀枝花)如图所示,A、B两个物体叠放在水平面上,同时有F=2N的两个水平力分别作用于A、B两物体上,使A、B两个物体处于静止状态,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B )
A.A和B之间摩擦力为0
B.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0
C.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左
D.地面对B的摩擦力为2N,方向水平向右
62.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的物体A和B,在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B )
A.甲、乙两图中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大小均为F
B.甲、乙两图中B物体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均为F
C.甲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0,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D.乙图中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F,物体B受到地面对它的摩擦力为F
63.如图,只有B物体左面是光滑的,其余各接触面都是粗糙的。如果用水平力F将物体A和B压紧在竖直墙上不动。则A物体受到摩擦力的情况是( B )
A.左、右都受向上的摩擦力
B.左侧受向上的摩擦力,右侧受向下的摩擦力
C.左、右都受向下的摩擦力
D.左侧受向下的摩擦力,右侧受向上的摩擦力
64.如图,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当B受到5N的水平拉力时,三个物体一起向右匀速运动,则A与B之间、B与C之间的摩擦力分别为 0 N和 5 N。
65.许多场合会用如图甲、乙所示传送带传送物体。若不计空气阻力,关于传送带上的物体受力情况,下列有关说法合理的是( B )
甲图物体水平向右匀速运动的过程中,可能受到向右的摩擦力
甲图物体与传送带一起向右减速运动时,一定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
乙图物体匀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可能不受摩擦力的作用
D、乙图物体匀速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一定受到向下的摩擦力

65题图 66题图
66.如图所示,长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砝码放在木块上,现用2N的力F水平拉木块,木块、砝码、长木板均保持静止,此状态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木块对砝码的摩擦力为2N B、长木板对木块的摩擦力为2N
C、桌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4N D、桌面对长木板的摩擦力为0
67.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左端固定在墙上,右端用细线与重力为10N的木块相连,木块放在上表面水平的小车上,弹簧测力计保持水平,现拉动小车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木块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则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分别是( D )
A.10N,水平向右 B.14N,水平向左
C.6N,水平向左 D.4N,水平向右
68.(2018?泰安)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1=10N作用下,木板甲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向右运动,同时物块乙相对于地面静止,已知此时墙壁对物块乙的拉力F2=4N.则木板甲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  6  N。
69.(2018?温州)如图为吸盘式挂杆,将吸盘压在瓷砖上排尽其中的空气,挂杆就能被固定在瓷砖上,挂有平底锅的挂钩沿光滑水平横杆从P点开始向吸盘B移动,若吸盘与横杆的重力、吸盘大小均忽略不计,设挂钩与吸盘A的距离为l,则吸盘B受到的摩擦力F的大小与l的关系图象为( D )
A. B. C. D.
70.(2018?苏州)如图所示,一木块放在水平面上,上表面固定一轻滑轮(不计滑轮摩擦),轻绳绕过滑轮后,一端固定在右侧墙上,另一端始终用大小为F1的力竖直向上拉,木块向右匀速运动,这个过程中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 F1  ,若将绳端拉力方向改为水平向右,木块仍能匀速运动,这时拉力大小为F2,则F2  >  F1(选填“=”、“>”或“<”)。
71.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因素”的实验中,小英做了如图甲所示的三次实验,用到了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木块、一个砝码、两个材料相同但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长木板。实验中第1次和第2次用相同的长木板,第3次用表面更加粗糙的长木板。
(1)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在水平桌面上做   ,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拉力的大小。
(2)比较1、2两次实验,得出结论:   。
(3)比较   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
(4)刚开始小英做第1次实验时控制不好力度,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木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则木块在第7s时的摩擦力为   N。
(5)小芳同学将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丁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木块,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右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方向   ,大小为   N.这样改进的好处是   。
(6)小芳在作图丁实验时,拉动木板没有及时停下来,当木块有七分之一滑出木板表面的时候,摩擦力大小为   N。
答案:(1)匀速直线 等于 (2)当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2、3 (4)3 (5)右 2.8 不需要控制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便于操作(6)2.8
72.【摩擦力方向】某人推着自行车前进时,地面对前、后轮的摩擦力分别为F1、F2;当他骑着自行车加速前进时,地面对前后轮的摩擦力分别为F3、F4,关于车轮受到的摩擦力的方向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F1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B.F2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C.F3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D.F4与车前进方向相同
73.(2018?济宁)用如图的实验装置,让静止的小车从斜面的同一高度滑下,观察并记录小车在三种不同木板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1)下图是对在水平面上运动小车进行的受力分析,其中正确的是______
(2)小易按照“毛巾——棉布——木板”的顺序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下表。 分析比较表中内容,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距离______ 深入分析发现,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的越慢,由此进一步推理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接触面
小车受到摩擦力的大小
小车在水平面上的运动距离s/cm
毛巾

23.1
棉布
较大
37.5
木板

85.6
(3)早在17世纪初期,意大利物理学家________?(填写科学家名字)?就通过实验和科学推理的方法研究过力和运动的关系。
答案:(1)B (2)越远 如果运动的物体不受力,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伽利略
74.(2018·湖州)小华和小丽在观摩一次自行车比赛中,看到运动员在转弯时,身体和自行车都是向弯道内侧倾斜的,如图所示。
(1)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为什么要向弯道内侧倾斜呢?小华提出了疑问。一旁的小丽说:“要想转弯,必须受力。身体倾斜是为了给自行车一个向内侧转弯的力”小华觉得小丽“要想转弯,必须受力”的观点很有道理,因为 。
(2)我们平时骑自行车转弯时,身体的倾斜没有这么明显。可为什么比赛时选手倾斜得这么明显呢?且靠内道的选手转弯时比外道选手倾斜得更明显。使骑行的自行车转弯的力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小华和小丽提出了两种猜想。
猜想一:可能与骑行的速度有关。猜想二:可能与圆弧形跑道的半径有关。
(3)接着,小华和小丽一起设计实验,并在实验室里通过实验验证猜想一。
把半径为0.5米的半圆轨道(左端连着横杆)通过横杆在O点与墙壁活动连接(能绕O点在竖直方向自由转动),轨道置于压力传感器上时,传感器示数为1牛。让质量为30克的同一小钢球分别从距离传感器表面不同高度的弧面A、B、C三处自由滚下,如左下图所示。观察、记录每次压力传感器达到的最大示数(注:小钢球到达最低点时的示数最大),记录如下表。
该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若要验证猜想二,从控制变量角度考虑,需对上述实验进行哪两项改变?(不考虑小钢球与轨道之间的摩擦)① ;② 。
(4)实验后,他俩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有了新的猜想:让骑行的自行车转弯需要的力还可能与人和车的总质量有关。于是,他俩又展开了后续实验探究……
答案:(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其它条件相同时,使自行车转弯所需要的力随运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
①改变圆弧形轨道的半径;
②让同一小钢球在不同轨道上距压力传感器的同一高度自由滚下
75.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和光滑小圆弧BC与粗糙的水平桌面CDE相连,且DE段比CD段更粗糙,现将一物块P从A点自由释放,物块沿斜面滑下,到达E点刚好静止,试画出物体下滑过程中,摩擦力随时间变化的大致图像,并说出你画该图像的理由。(温馨提示:tB、tC、tD、tE分别表示物块经过该B、C、D、E点的时刻)
答案:
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ABC段,斜面光滑,所以物体没有受到摩擦力;物块P从水平段C到E滑动过程中对桌面的压力不变,因CD段和DE段都是粗糙的,所以物体P在CD段和DE段滑动过程中都会受到摩擦力,但DE段比CD段更粗糙,所以在DE段时摩擦力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