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浙江省宁波市)

文档属性

名称 新世纪的中国:机遇与挑战(浙江省宁波市)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73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07-10-18 08:5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新世纪的中国
机遇与挑战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还比较低2005年中外农业人口所占比重对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较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中国与世界各国文盲率比较我国目前的小康有没有不足之处?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事实?2000年底,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总体达到的小康仍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看图回答想一想:
   我国小康标准为什么会有城镇与农村两套不同的标准呢? 中国目前处于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且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结构不同,生活方式差别很大等。 小康,最早源出《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而作为一种社会模式,小康最早在《礼记·礼运》中得到系统阐述,是“大道既隐,天下为家”的理想社会的初级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立足于中国国情,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概念。1984年,他进一步补充:“所谓小康,就是到20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
1990年,《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建议》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的描述,“所谓小康水平,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小康社会的由来知识卡片 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把小康作为主要奋斗目标和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阶段性标志。
“从1981年到本世纪末的20年,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实现这个目标,城乡人民的收入将成倍增长,人民物质生活可以达到小康水平”。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了今后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在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中外有两个不同体系的小康生活标准:
一个以消费结构为参照系数的标准即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
另一个以人均GDP为标准。(邓小平1984年说:年人均达到800美元) 基尼系数是国际上衡量收入差距的一个指标,通常适用于市场经济国家。中国目前处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并且城市和农村的经济结构不同,生活方式差别很大,不能笼统地用基尼系数来说明问题。按照经济学家厉以宁的说法,应该分别算出城市和农村的基尼系数,然后再计算出一个基尼基数。世界总体和平
科技革命突飞猛进
国际竞争日益激烈
与发达国家差距明显中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为什么中国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底子薄、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不平衡等。 如何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1、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和科技创新,增强综合国力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提高国际竞争力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什么必然联系? 追求全面小康社会与提高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是相互提升、相互促进的。想一想:我国目前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你认为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有哪些差距?教育水平:
居住条件:
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
公共教育和健康教育在GDP中的比重很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很大。虽然人们的居住条件与改革开放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但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及居民住房建设相对落后等原因,与发达国家相比,人均住房面积和居住环境还需要进一步改善。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人均GDP仍处于较低水平。进入新世纪,我国在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又有什么新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经济更发达、民主更健全、科教更进步、文化更繁荣、社会更和谐、人民生活更殷实
这些国家是依靠什么实现跨越式发展和经济腾飞的?对我们国家的发展有什么启示?抓住机遇,面对挑战在我国,所谓跨越式发展就是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和其他比较优势,充分吸收、利用世界科技进步的成果和先进生产力,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 作为当代青年,应该做些什么?中国的现状
中国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如何抓住机遇,面对挑战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