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欧洲西部
本节知识结构
【学习目标】
1.通过地图了解欧洲西部位置、主要国家。
2.通过联系实际认识欧洲西部国家特点。
3.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多汁牧草与气候的关系。
4.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地形对气候及畜牧业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中欧班列运行的思考,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
通过欧洲西部发展畜牧业自然条件的探究,理解农业发展的因地制宜原则。
【评价活动方案】
1.通过“中欧班列运行示意图”中主要城市与国家的查找,当堂评价学习目标1。
2.通过展示实物及读图表的方式,认识欧洲西部国家特点。当堂评价学习目标2。
3.通过吊兰在不同的光照、水分条件下的生长情况,理解气候对植被的影响。当堂评价学习目标3。
4.通过对比分析欧洲西部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的对比,理解地形对气候及畜牧业的影响。当堂评价学习目标4。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的畜牧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难点】 欧洲西部的畜牧业和自然环境的关系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图表分析、图释导学、合作探究、多媒体教学
【教学活动设计】
导入:用引起很大关注的首列到达伦敦的中欧班列导入新课,引起学生兴趣,搭建学生与欧洲西部的认知桥梁,并以中欧班列为线索进行深入学习。
一、地理发现:1、欧洲西部的位置特点
学生读图说出。
认识欧洲西部主要国家与城市
通过“中欧班列运行示意图”,以老师说城市,学生查找国家的方式进行抢答,活跃气氛,掌握知识。
对比德法两国与我国四川、云南省的面积比较,以及学生谈对主要发达国家的了解与认识,总结欧西的国家特点。
通过图片及实物展示,了解欧洲西部的产业结构特点。
课堂小结:通过导学案,梳理对欧洲西部的初步认识。(针对学习目标1和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与学生自我评价
A 快速、准确 B快速,错一个
设计意图:用中欧班列拉近学生与欧洲西部的距离,学习目标更明确。
二、地理思考——我看班列:
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交流回答。
欧洲西部国家小而密集,对中欧班列运行带来哪些不便?你有没好的解决方法?
中欧班列自运行以来,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长期存在的问题是从欧洲回程班列多数是空载而归,造成多数班列运营成本高,盈利难。试从所学知识中分析其中的地理原因.
学生对比讨论:通过欧西与非洲海陆轮廓对比,得出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欧洲西部的传统运输方式为水运。中欧班列可以通过增加覆盖面积,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水平的方式增加竞争力。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学以致用,学会将所学知识深入思考。
承转:今年,随着中欧班列不断扩大影响力,现在返程运货量达到去程的一半,猜猜看,中欧班列运回的商品中,哪些最受国人喜爱?
学生回答
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奶粉、肉类产品最受欢迎?欧洲西部有哪些发展畜牧业的优势条件?我们一起探究
三、地理探究: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1、溯本追源,牧草生长需要的条件
2、实验观察
选择外观与生长习性与黑麦草比较接近的金边吊兰为实验对象,给予不同的光照、水分等条件
,十天后进行观察,对比哪个叶子更加鲜嫩多汁。
得出结论:湿润、避免强光照射,有利于叶子的水分保持。
教师进一步引导,下列哪些天气现象符合我们的实验结论?
学生判断选择
教师再提问:哪种气候出现这些天气现象?
师生共同总结: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针对学习目标3)
评价方式:学生自我评价 A 准确说出 B 不能准确说出
设计意图: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与牧草的生长习性离学生的生活都很远,学生很难理解,更加不好记忆。所以采用实验的方式,学生亲自培育,观察不同条件下牧草的生长状况,再与天气、气候想联系,层层推进,步步联系,自然而然得出结论。
学生活动:小组探究对比
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大的原因。
问题引领:
1.对比欧洲西部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大小。
2.从地形角度分析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小的原因。
3.欧洲西部的主要地形类型有哪两种?说出这两种地形分布特点?
4.假如阿尔比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变成南北走向,温带海洋性气候
的分布面积会变大还是变小?
师生共同总结:平原为主的地形使海洋湿润气流深入内陆,进而草场广布。(针对学习目标4)
评价方式:组内自评 A准确回答 B与同学讨论得出 C 不能得出结论
设计意图:用北美洲与欧洲西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作对比,学生更加直观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以问题引领的方式,放手让学生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
承转:拥有适宜的气候与地形就一定能生产出优质的畜产品吗?观看一段接收欧洲西部现代化畜牧业的片段,学生谈感受。
课堂小结:构建思维导图
研究性作业:
区域发展都有优势与不足,课后探究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农业生产的不足,我们如何通过中欧班列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
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地图了解欧洲西部位置、主要国家。
2.通过联系实际认识欧洲西部国家特点。
3.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多汁牧草与气候的关系。
4.通过对比分析理解地形对气候及畜牧业的影响。
二、导学评价
1.欧洲西部的位置特点: 纬度大陆 岸。
2.欧洲西部的国家特点: 而 , 国家众多。
3、欧洲西部经济 , 业是其支柱产业。
探究一:气候对畜牧业的影响
实验观察:光照与水分对金边吊兰生长的影响。
放置地点
日照时间
浇灌方式
浇水次数
实验效果
牧草习性
A
操场西侧绿化带
3小时
喷灌
早晚各一次
B
操场北侧绿化带
7小时
根部
两天一次
结论: 气候具有 的特点,
有利于绿色植物的生长。
探究二: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广的原因
问题引领:
1.对比欧洲西部与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分布范围大小。
2.从地形角度分析北美洲温带海洋性气候小的原因。
3.欧洲西部的主要地形类型有哪两种?说出这两种地形分布特点?
4.假如阿尔比斯山和比利牛斯山变成南北走向,温带海洋性气候
的分布面积会变大还是变小?
结论:地形以 为主,温带海洋性面积大,进而 广布。
归纳:饮食习惯与自然地理要素的关系
课件28张PPT。第二节 欧洲西部 截止2018年,中欧班列已开行61条线路,到达欧洲13个国家、41个城市。班列之最中欧班列(义乌—马德里),全程13906公里,运行时间约21天,是世界上最长的货运铁路线。地理大发现 一 主要国家 及范围 纬度大陆 岸中西位置、范围国家 城市欧洲西部国家小而密集 发达国家众多 胡润研究院首次发布“全球十大最值钱奢侈品牌榜”(品牌价值单位:
亿美元)1854年1837年1916年1915年1900年1913年1932年1923年1908年1847年地理发现 一 经济 工业密集地理发现 一 经济 地理发现 一 经济 德、法、英三国2010年农业、制造业、服务业的产值比重支柱产业 服务业 欧洲西部国家小而密集,会给中欧班列运行带来哪些不便? 2017年5月1日起,开往德、法等国的中欧班列都能实现统一运单手续,做到一单走遍欧洲,全程畅通无阻,而欧洲产品销往中国也是一路绿灯。服务业体系完善,服务质量优。 中欧班列自开行以来,长期存在的问题是从欧洲回程班列多数是空载而归,
造成多数班列运营成本高,盈利难。试从所学知识中分析其中的地理原因.
欧洲西部非洲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猜猜看:
哪些商品最受国人喜爱?多汁牧草
“绿色金子”地理探究 一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 黑麦草生长快、分蘖多、能耐牧,是优质的放牧用牧草,也是禾本科牧草中可消化物质产量最高的牧草之一。也可以作为草坪。我国引进欧洲西部草坪生长情况实验观察:多汁牧草的气候条件地理探究 一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 实验观察:多汁牧草的生长条件地理探究 一畜牧业与自然环境 地理探究 一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 抢答:哪种气候会经常出现上述天气?全年温和湿润温带海洋性气候地理探究 一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 地理探究 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 讨论分析: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大的原因中纬度大陆西岸西欧平原波德平原中部平原为主的地形阿尔卑斯山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草场广布地理探究 一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 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现代化的畜牧业说一说:欧洲西部现代化畜牧业对我国畜牧业发展有哪些
可借鉴的经验?畜牧业草场温带海洋性平原 纬度大陆 岸 气候 为主的地形 广布
牧草多汁 发达中西地理探究 一饮食习惯与自然环境 区域发展都有优势与不足,课后探究温带海洋性气候在农业生产的不足,我们如何通过中欧班列实现区域间的优势互补?东半球其他的地区和国家
欧洲西部
一、慧眼识图:(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读图并选出正确答案)
1、下列关于欧洲西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北临北冰洋,西邻太平洋,南临地中海
B.大部分位于北温带
C.是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D.国家众多,人口稠密
2、对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形成,没有影响的因素的是 ( )
A.位于中纬度地区 B.海陆位置
C.南面濒临地中海 D.中部有广阔的平原
3、被欧洲西部的人们称为“绿色金子”的是 ( )
A.森林 B.无公害蔬菜 C.牧草 D.无公害畜产品
4、下图中发达国家分布集中的地区是 ( )
A B C D
二、图说地理
5.生活中的地理。 济南学生王芳在2010年3月25日赴法国雷恩市(48°06′N,1°40′W)参加了“第26届欧帕斯国际少儿篮球联赛”。为了做好临行前的准备,她搜集了大量资料。
⑴说出法国所在世界区域名称。
(2)王芳发现法国人的餐桌上常见牛排、奶油、奶酪等食品,你能解释一下原因吗?(提示:可从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