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件(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2-15 19:37: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新课导入
陈后主陈叔宝(553年11月-604年11月),陈太建十四年(隋开皇二年,582年)至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在位,字元秀,小字黄奴,陈宣帝陈顼长子,母皇后柳敬言,南北朝时期陈朝最后一位皇帝。
天康元年(566年)官授宁远将军,置左史;又屡迁太子中庶子、侍中等职,直至陈顼废陈伯宗自立为帝。太建元年(569年),陈顼即皇帝位,陈叔宝被立为皇太子。陈太建十四年(隋开皇二年,582年),陈宣帝陈顼病卒,即皇帝位,成为陈朝、也是南朝历史上最后一位君主。后主执政共八年,在位期间不理朝政,耽于女色,“复扇淫侈之风,宾礼诸公,唯寄情于文酒,昵近群小,皆委之以衡轴。”“躭荒为长夜之饮,嬖宠同艳妻之孽。”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隋军南下,广陵失陷,不久攻破京口并都城建康,陈灭亡。陈叔宝被隋军掳至长安,自此结束了他短暂的帝王生活。
陈祯明三年(隋开皇九年,589年),后主及从属官僚并入隋朝以后,隋文帝在长安修治宅邸,礼遇甚厚。入隋以后,陈叔宝也是经常沉湎酒色,醉生梦死。仁寿四年(604)十一月壬子在洛阳病死,终年52岁,追赠大将军、长城县公,谥号炀,葬于洛阳邙山。
陈后主
2、下列有关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大运河是隋文帝时开凿的B、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
C、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D、大运河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1、隋朝经济繁荣出现的原因是( )
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隋文帝特别重视节俭④全国户数、人口大幅度增加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A
A
自主预习
4、隋朝末年,家住余杭的一位商人想通过最便捷的方式去洛阳,他选择的出行方式应是( )
A、骑马 B、坐轿子 C、乘船 D、坐牛车

3、杭州是隋朝大运河的最南端,隋朝时杭州称( )
A、涿郡 B、洛阳 C、余杭 D、临安
c
C
长安
时间:
581年
建立者:
杨坚(隋文帝)
建立方式:
外戚夺权

都城:
一、隋朝的统一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隋朝开国皇帝,开皇元年(581年)到仁寿四年(604年)在位。鲜卑小字那罗延,鲜卑姓氏普六茹,杨坚掌权后恢复杨氏。?
其父杨忠是西魏和北周的军事贵族,北周武帝时封为随国公,杨坚承袭父爵。北周宣帝继位,以杨坚为上柱国、大司马,位望日隆。北周大定元年(581年),杨坚受北周静帝禅让为帝,改元开皇。隋文帝即位后,在政治、经济等制度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修定刑律和制度,使适合于南北统一后的中国。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将地方的州、郡、县三级制改为州、县两级制,由此巩固了中央集权。多次减税,减轻人民负担,促进国家农业生产,稳定经济发展。开皇九年(589年),派晋王杨广南下平陈,统一南北。隋文帝对周边各族,采取了军事上的防御和政治上的招抚政策,有效地处理了民族矛盾,??被北方少数民族尊称为“圣人可汗”。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
统一全国:
时间:
589年,灭陈
开皇九年正月二十甲申日(589年2月10日),陈将任忠引韩擒虎攻入建康城,捉住陈叔宝,陈朝灭亡。??不久,各地陈军或受陈后主号令投降、或抵抗隋军而被消灭,只有岭南地区受冼夫人保境据守。开皇十年(590年)八月,隋派使臣韦洸等人安抚岭南,冼夫人率众迎接隋使,岭南诸州悉为隋地。至此,天下一统。
影响:
隋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有利于当时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繁荣。
隋为什么能完成统一大业?(统一的条件)

客观上

北方民族大融合
2.江南经济发展
3.长期的分裂动荡,人民渴望统一
4.南方陈政权统治腐败
主观上

隋朝建立后,励精图治,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军事强大,国力强盛;
2.隋为灭陈做了充分准备,战略战术运用得当
发展经济
统一南北币制
统一度量衡
编订户籍

加强中央集权,体改行政效率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隋朝统一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巩固统一
结果:
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隋朝繁荣的表现:
隋初 隋盛时 结论
人口 3000多万人 4600多万人 人口激增
垦田 1900多万顷 5500多万顷 垦田面积扩大
粮仓 长安
太仓 洛阳含仓嘉仓
洛口仓 粮仓丰实
“躬节俭,平徭赋,仓廪实,法令行,君子威乐其生,小人各安其业,强无陵弱,众不暴寡,人物殷阜,朝野欢娱。二十年间,天下无事,区宇之内晏如也。” --------《隋书》
二、开通大运河
琼花又称聚八仙、蝴蝶花,与昙花相似,像牛耳抱珠。忍冬科落叶的半常绿灌木。4、5月间开花,花大如盘,洁白如玉。聚伞花序生于枝端,周边八朵为萼片发育成的不孕花,中间为两性小花。分布于江苏南部、安徽西部、浙江、江西西北部、湖北西部及湖南南部。也是扬州、昆山的市花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
材料:
在经济上,从六朝开始,南方经济持续迅速发展,经济重心虽在北方,但北方人口力众多,长安、洛阳等地区集中了大量的官员和军队,为了保证能有充足的物资供应,隋朝必须转运江南地区富庶的物产到北方。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人物:
时间:
605
隋炀帝
隋炀帝:隋朝第二代皇帝,他文武双全,军政全能,堪为不世之奇才,一时之罪魁,却留下千秋功业,能遗惠于万世。因此是中国历史地位最重要的君主之一,谈及隋唐盛世时永远绕不过去的名字。然而,却因天下大乱,国家覆亡,身遭横死,被后来的李唐王朝贬称”隋炀帝"。
大运河的概况

海河
涿郡(北京)
永济渠


长安
洛阳
黄河

通济渠

淮水
江都(扬州)

长江
邗沟
江南河

余杭(杭州)
钱塘江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四段:分为四段
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淮河--黄河--长江--钱塘江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皮日休

“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古人评论大运河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通典·州郡典》

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610年通航
全长2000多千米
1869年通航
全长190多千米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1915年通航
全长约82千米
隋朝大运河
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三、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九品中正制
缺点:
官员大多从高门权贵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官员的选拔权力集中在地方权贵手中,不利于中央集权

科举制的演变过程:
隋文帝:
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
创立进士科
科:考试科目 举:选拔
科举制: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
影响: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没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
原因: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营建东都洛阳
开凿大运河
修筑长城
他还三次征辽东,均以失败告终
多次乘坐龙舟巡游
灭亡时间
大业十四年(618年)三月,杨广见天下大乱,已心灰意冷,无心回北方,命修治丹阳宫(今南京),准备迁居那里。从驾的都是关中卫士,他们怀念家乡,纷纷逃归。这时,虎贲郎将元礼等,与直阁裴虔通共谋,利用卫士们思念家乡的怨恨情绪,推宇文述的儿子宇文化及为首,发动兵变,杨广闻变,仓皇换装,逃入西阁。被叛军裴虔通、元礼、马文举等逮获,杨广欲饮毒酒自尽,叛军不许,遂命令狐行达将其缢弑,时年五十岁。
一、隋朝的统一:
1、建立:581年,杨坚,长安
2、统一:589年,灭掉陈
3、国力强盛:原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隋文帝励精图治
4、表现:人口增长;垦地面积增加;粮仓丰实
二、大运河的开凿: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统治
作用:加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三、科举制度的开创:标志:隋炀帝开设进士科
意义: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加强了皇帝选官和用人的权利
四、隋朝的灭亡:原因:隋炀帝的暴政
时间:618年
本课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