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类文阅读
不想说再见
王郁涵
每次回到地质宫507办公室,我打开门,看见熟悉的摆设,就和主人在的时候一样。唯一不同的是,办公桌对面的墙上,多了一张黑白照片,我心便一沉。
时光恍然回到七年前,2010年夏天,就在我马上要毕业准备出国继续读书的时候,有一天接到老师的电话,她告诉我学校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来了一位“千人计划”专家,叫黄大年,需要招聘一个秘书,问我对这个职位感不感兴趣。
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我第一次来到地质宫面试,从此便与地球科学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有朋友问我,你为留学准备了这么多,怎么可以放弃呢?我想了想说,你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常说,长大了要做一名科学家吗?现在我就是在为一名科学家工作啊!
进入工作状态之后,我才慢慢了解了“科学家”什么样。黄老师事无巨细,每一个文件,每一封邮件,甚至每一条信息都完成得极认真。他惜时如命,每天必须工作到凌晨,出差的路上都在打电话,飞机上都在写材料。记得那是我工作后协助他申请的第一个项目,位于北京的承担单位经常只留给我们很短的时间来完成材料的打印和报送,我们都叫苦不迭。有一次时间眼看就来不及了,大家几乎要全体放弃了,大家叨咕着“这根本不可能完成”,都放下了手里的工作。黄老师走进来,看见大家泄气的样子,就说,如果我们因为这点小小的困难就放弃了,那只能说明不在北京的吉林大学,的确没有资格获得这个项目。后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按时将材料送往了北京并因为质量优秀而被承担单位夸赞。刚毕业的我突然明白,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对待工作的态度啊。
听他的朋友讲,在英国的时候,他是一个特别会生活的人。做饭,自驾游,办派对,剑桥的别墅从里到外都是他和夫人亲自动手打造的,车库里挂满了大大小小各种工具,花园里鲜花果子满树都是。他的朋友跟我说,你们吃过黄老师烤的猪排吗,皮脆肉嫩,那可是一绝呀!我想象着那些浪漫的异国岁月,然后试着去体会他回国后的日子,这里每年一半的时间是冬天,他在家和学校两点一线,机场、宾馆、泡面充斥着他的生活,他都如何下咽?如果没有那赤子般纯粹而炙热的爱,一切似乎都太难想象。
但是他热爱东北这片黑土地。他说,当年离开就说过一定会回来,从来都没有其他可能性。决定回来的心意已定,尽管同事的挽留让他不舍,尽管妻子卖掉诊所的眼泪让他不忍,尽管女儿还在读书让他不放心,但是,他还是毅然踏上了回国的飞机,在平安夜的晚上,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每年圣诞节,他都会给我们讲起那个在飞机上度过的令他终生难忘的平安夜,18年的海漂生涯画上了一个句号,他,终于回家了。
他说,是祖国帮我实现了大学梦、出国梦,是时候为她实现中国梦了。
从回国开始,他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恨不能将国外所得所学一股脑全部交予国内的科研事业,仿佛从来不知疲倦。
他每天争分夺秒地工作。地质宫有十点熄灯的习惯,黄老师刚回国的时候,因为在办公室工作到凌晨两三点钟,离开的时候地质宫大门早已经锁上,需要请保安帮忙开门,保安经常跟我们抱怨。后来时间久了,保安们慢慢了解了他的工作习惯,也因为他和善的为人,保安对我们总是很照顾。如果到了关门的时候我们还在加班,保安就会进来轻声跟我说一句,“请黄老师早点回去休息,离开的时候叫我开门。”
看看日历上满满的日程安排,我们经常劝他不要太辛苦,学术活动可以有选择地参加。他嘴上答应着,然后看看这个会议的议程,看看那个研讨的题目,这个会议上不能没有吉大的声音,那个研讨的题目我在国外的时候比较了解能帮助他们少走不少弯路……哪个都不能不去。我们也只好作罢,我问他出差坐哪个航班呢?他头也不抬跟我说,就今晚最后一班吧。
黄老师的身体在年复一年的忙碌中日益透支,开始有了小状况。2016年6月的一天,在项目结题验收会的前一天,黄老师来到办公室的时候脸色就很苍白。我们忙了一会儿我听到从他办公室传来“砰”的一声,我跑进去一看,他从椅子上摔倒在了地上。我赶快找来老师和同学帮我一起把他扶到沙发上躺着。他说我休息一会儿就好了,你们出去吧,不要告诉其他人。在他的再三要求下,我们离开了他的办公室。我在隔壁一直竖着耳朵听,生怕他再出什么意外。大概过了二十分钟,黄老师从屋里走出来,笑了笑跟我说昨天通宵有点累,睡一会儿已经好了,不要担心。说完便去其他办公室布置接下来的工作了。
我们乘坐当天下午五点的火车,到了北京的宾馆已经是凌晨了,他把我们手里的材料全部拷贝走,就一个人回了房间,我明白那很有可能又是一个不眠之夜……
答辩会之后,他在项目组的微信群里说:“我们的项目获得了最高评价。我钦佩大家的合作精神,同时衷心感谢大家的长期支持、不懈努力和牺牲精神。今晚注定属于项目九所有成员,包括你们的家庭,感谢他们,现在可以睡个好觉了!”
科研成果不断获得认定的背后是黄老师身体状况的持续下滑……
2016年12月14日,黄老师进行了一场手术。在手术的前一晚,他说想一个人静一静,把我们所有人从医院“赶”走。那天晚些时候,他发朋友圈说,“人生的战场无所不在,很难说哪个最重要。无论什么样的战斗都有一个共性——大战前夕最寂静,静得像平安夜……”我想,当大家看到这条朋友圈时,所有懂他的人都明白了,再次提到平安夜,就代表着他已经把他这58年的一生在眼前像过电影一样过了一遍。
进手术室前他向我们挥手,做着胜利的手势。团队十几位老师一直守候在手术室外,从中午一直等到晚上,得知手术顺利,大家都喜上眉梢。可是当他被推出来的瞬间,我看到身边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红了眼圈儿,因为我们看到他安静而虚弱地躺在那里!我们见惯了他威武的样子,却完全忘了,他也会有脆弱的此刻。他从来都不曾显露他的病痛,在手术之前也不准我们告知外界,就连他的学生也都是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才得知他不是“出国了”……
黄老师走了。有时候,我会梦到他,梦是如此鲜活,大家都还像原来一样在走廊里穿梭,在电脑前工作,以至于我醒来之后根本无法分辨哪一个才是梦境。
我们总还是很难相信他已经离开我们了这个事实。每一天我坐在办公室里,总觉得下一秒他就会风尘仆仆地背着书包走进来,笑着跟我说“早啊小王!”然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我还是会收拾他的办公室,按照他的习惯,浇浇花通通风,有时候我站在门口,能看见他坐在办公桌前写字,看见他坐在会议桌前谈事,看见他站在窗口举哑铃……好像不曾离开过。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07月13日)
问题:
1. 作者刚毕业便应聘在黄老师身边工作,这位刚刚开始科研工作的年轻人在和黄老师共事中了解、明白了什么?请根据第五段内容概括出两点。(4分)
2.第六段写道黄大年在英国和回国后的生活状况,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用意?(4分)
3.文中前后两次写到平安夜,一实一虚。这两个“平安夜”对于黄大年分别有怎样特殊的含义?(4分)
4.黄大年以其科学家的身份和杰出品质无形中对身边的人产生着影响。请概括文中写到的受黄大年影响而发生改变的三件事。(3分)
5.本文是作者在黄老师逝世后写的追忆文章,请分析以下语句流露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心理。(4分)
(1)可是当他被推出来的瞬间,我看到身边很多人都和我一样,红了眼圈儿,因为我们看到他安静而虚弱地躺在那里!我们见惯了他威武的样子,却完全忘了,他也会有脆弱的此刻。
(2)有时候,我会梦到他,梦是如此鲜活,大家都还像原来一样在走廊里穿梭,在电脑前工作,以至于我醒来之后根本无法分辨哪一个才是梦境。
6.黄大年是国际知名战略科学家、中国著名的地球物理学家,2010年回国工作,于2017年1月8日病逝。结合文中黄大年的言行分析其具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写出两点即可)(4分)
答案及解析
1.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筛选概括,首先锁定第5段,然后结合题干要求概括即可。
【答案】了解了一个科学家是什么样的;明白了科研工作者应该有怎样的工作态度。
2.本题考查对比的写作手法的运用。结合主人公的爱国精神分析即可。
【答案】对比。写出黄老师放弃了国外优越、悠闲的生活而回到祖国,这体现了他对祖国的一腔赤诚,令人敬佩。
3.本题考查重点词语的含义,结合内容分析即可。
【答案】第一个“平安夜”是黄老师人生的重要转折点,他终于结束了18年漂泊生涯回到了祖国;第二个“平安夜”黄老师也面临着人生重要的时刻,要与疾病做最坚强的斗争(或“他回想了自己的一生 ”)。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
【答案】(1)作者本想出国留学,但是留下来在黄老师身边进行科研工作。(2)有一个时间非常紧的任务,大家觉得无法完成,在黄老师鼓励下终于按期完成材料报送。(3)单位保安本来对黄老师晚走充满抱怨,后来主动打招呼请黄老师走时叫他开门。
5.考查对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答案】(1)看到黄老师如此虚弱的心疼、难过,对他健康状况的担忧。
(2)不相信黄老师已经去世,对黄老师的想念。
6.考查对人物形象的把握和理解。结合记叙的事件概括体现的人物的优秀品质,然后梳理归纳即可即可。
【答案要点】 优秀品质: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惜时如金、平易亲切、热爱祖国、勇于奉献、自我牺牲、无私博爱、不追求物质享受、为人低调朴素、攻坚克难等(具体结合文章内容进行分析)。
课件36张PPT。 人教部编版 七年级下邓
稼
先
为国为民有胆有识真诚坦白无私奉献忠厚朴实 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新疆罗布泊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新知导入 这是一个让全中国人扬眉吐气的日子;这是一个足以载入我们中华民族5000年辉煌历史的伟大时刻,这是中华民族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诗篇。这撼天动地的一声巨响,使一个东方巨人彻底站在了世人的面前!当晚10时,消息传来,北京街头,万人空巷,尤其那些饱受外国侵略者凌辱的老一代人更是热泪盈眶、奔走相告:我们中国人也有自己的原子弹啦!外国人再不敢欺负我们啦!中国再也不会有八国联军入侵、九一八和南京大屠杀啦!……。
有人说:原子弹是一个民族“铁的脊梁骨”。就是从这一天开始咱们中国人挺直了腰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结识一位为我们中华民族铸造了“铁的脊梁”的人──中国的“核弹之父”、“两弹元勋 ”邓稼先学习目标
1.掌握字词,抓重点句段,理解文章丰富的内涵。感悟作者寄寓在字里
行间的深情。
2.体会语言平实、感情真挚的特点;学习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法。
3.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主人公简介邓稼先(1924——1986)
安徽省怀宁县人,中国研制和发展核武器的重要技术领导人,为我国成功研制原子弹、氢弹和新型核武器做出了重大贡献。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给他追授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杨振宁(1922—),出生于安徽省合肥市,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因与李政道共同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推翻了爱因斯坦的宇称守恒定律, 195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和邓稼先是什么关系? 本文作者是谁?他们是同乡、同学
情同手足的好朋友
一个获诺贝尔奖
蜚声世界半世纪
一个为国造核弹
隐姓埋名28载五十年的友谊写作背景 1993年7月29日,是邓稼先逝世的七周年。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写了这篇文章作为纪念。这是一位科学家写的科学家评传。作者和邓稼先同志是中学同学、大学同学,在美留学期间又是同学。他自己说是“50年的友谊,亲如兄弟”。此文珍贵之处是杨先生从科技发展史的高度,将同他有长期交往、所知甚深的中国、美国两位原子弹设计的领导人作了比较评述,既高且深,又亲切可读。读杨振宁教授的回忆文章,可以进一步了解邓稼先同志的才能、风格、思想和为人。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了解文体热泪盈眶 可歌可泣
鞠躬尽瘁 彷 徨
殷红 鲜红 筹划
殷切 鲜为人知
宰割 元勋 诞生
开拓 署名 挚友
奠基 难堪 妇孺皆知
孕育 签字 马革裹尸
颤抖 谣言 截然不同
字 音 字 形检查预习鲜为人知:
妇孺皆知:
当之无愧:
家喻户晓:
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很少有人知道。连妇女小孩都知道,表示众所周知。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无须感到惭愧。每家每户都知道。 词 语 解 释马革裹尸:
锋芒毕露:
层出不穷:
热泪盈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形容因非常高兴、感激或悲伤而流的眼泪充满了眼睛。指锐气和才干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军人战死于战场。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一直到死为止。接连不断地出现,没有穷尽。词 语 解 释1.抓住文中关键性的语句
2.理解文中的小标题
3.简单叙述六个部分的内容速 读 要 求速 读 课 文,了 解 内 容整体感知1.你认为文章应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课文?
2.速读课文,准确把握课文基本信息。
赞美、自豪、深情1、邓稼先于哪一年出生在什么地方?
2、邓稼先曾于1948——1950年赴哪一国哪一所大学读理论物理?
3、邓稼先于何年因患何病逝世?
4、用来与邓稼先作对比的那位外国杰出人物是谁?
5、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爆炸的年、月、日分别是什么?
6、我国核武器试验的地点是哪里?(1924年,安徽省怀宁县) (美国,普渡大学)(1986年,直肠癌) (奥本海默) (1964年10月16日,1967年6月17日)阅 读 测 试(古罗布泊)简介邓稼先生平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1986年7月29日因病去世。概述近一百多年中国屈辱的历史在此背景上推出邓稼先,强调其贡献之大。 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 在同美国“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的对比中来写邓稼先。 从自己的切身感受写邓稼先,强调其贡
献之大。第三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四部分:从文化背景、工作环境的恶劣写邓稼先
的奉献精神和巨大贡献。
第五部分:评价邓稼先光辉而不平凡的一生。第六部分:概
括
各
部
分
内
容三、人物对比(补充扩展)四、巨大贡献五、沙漠创业六、热情赞颂(总结)(具体化)
各
部
分
之
间
的
关
系
二、生平经历和贡献一、历史背景(引子)展示历史背景。——屈辱1898年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情况一个世纪后——新中国——邓稼先鲜明的对比,突出了英雄人物的伟大。 突出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1.在写邓稼先以前,为什么先概述我国近一百多年来的历史?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完成下列各题。 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是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的人2.为什么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 研读课文 课文把邓稼先与奥本海默对比着写,更能鲜明地突出邓稼先的性格品质和奉献精神,就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3.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 “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物”,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最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邓稼先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部分,具有忠厚、谦逊、真诚、朴实、无私的优秀品质。 4.为什么说“邓稼先是中国共产党的理想党员”? 因为“他没有私心,人们绝对相信他”,“文革”中能说服两派群众组织,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领导、团结广大人民一起前进,邓稼先就是把这些奉为自己的行动准则,因此他是理想党员。? 5.“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试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为中华民族的崛起,为广大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一生,这是邓稼先的人生。走这样的人生道路,是邓稼先的性格与品质决定的。所以作者说,如果邓稼先再次选择人生,还会这么走。这两句话总写出了邓稼先的伟大之处。6.研读第五部分《吊古战场文》并翻译理解 浩浩乎!平沙无垠,敻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译文:广大呀,广大呀!空旷的沙漠无边无际,辽阔的荒漠不见人烟。河水象飘带一样弯曲流动。群山像犬牙一样交错在一起。幽暗啊悲惨凄凉,北风悲号,天日昏黄。飞蓬折断,百草枯死,寒冷得如霜冻的早晨。各种飞鸟无处可栖,在天上乱窜,许多怪兽争斗激烈,失群狂奔。亭长告诉我说:“这就是古战场啊!常常有失败的一方全军都覆没在这里,时常能听到鬼哭的声音,每逢天阴的时候,就会听得更加清楚。”引用古诗文、歌词,渲染壮美的气氛,烘托了邓稼先的品质。7.第六部分写了什么内容?本部分是一首唱给邓稼先的赞歌和挽歌,同时也是一首唱给祖国的颂歌和恋歌。 邓稼先是一位无私奉献,忠厚平实,真诚坦白,有胆有识,身先士卒,对祖国、民族的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邓稼先是怎样一个人?鲜为人知
才智超群
身先士卒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忠厚平实
意志坚强
……中国魂 “不要让人家把我们落得太远……”这句邓稼先临终前的遗言,今天依旧响彻在我们耳畔。他们朴实的语言和满腔的热血,诠释了一个大写的中国人,让我们感受到了一颗热情澎湃的中国心;邓稼先,用他忠厚纯正的品质,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的精神铸就了荡气回肠的中国魂。
让我们踏着这位名人的足迹,去开拓、创造更美好的明天。小 结课堂总结 文章用饱含真情的语言介绍了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对祖国、对民族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稼先。歌颂了邓稼先忠厚谦虚、真诚朴实的思想品格,以及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身负重任,身先士卒,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中华民族的深情,对有着50年友谊的老朋友的深情。
文 章 主 旨1.以小标题构思全文。
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通过六个小标题构思全文,从背景到具体内容,再到总结全文,思路清晰,结构严谨。文章艺术特色2.语言朴实,富有极强的感染力。
本文语言朴实无华、平白流畅。句式变化多端,有时句式十分整齐,有时长句与短句交替使用,蕴含着深厚的感情,极富表现力和感染力。3.选取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
本文在塑造人物形象时,注重选取那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事例。如在写邓稼先的个性与品格时,“邓稼先去了,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这一事例就很有代表性,也很有说服力;又如在出现危险之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这一材料也具有典型性。4.运用对比等写作手法,运用引用等修辞手法,更好地突出人物,表现中心。
作者把奥本海默和邓稼先作对比,更加突出了邓稼先的人格魅力;引用古文和五四时代的歌曲来烘托邓稼先工作环境的恶劣和他贡献的巨大,使读者对邓稼先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历史背景 → 杰出的历史性人物
生平经历和贡献 →“两弹”元勋 鞠躬尽瘁
气质品质 → 真诚坦白 朴实奉献
创造奇迹 → 自己制造 自豪骄傲
工作情况 → 身先士卒 不怕牺牲
赤子情怀 → 信念坚定 永恒价值崇高的爱国情怀
伟大的人格魅力邓稼先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1、学完本文,你有何感想,写一篇500字左右的读后感。
2、课外收集资料,介绍一位邓稼先式的中华男儿。
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