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瘸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四个生字,理解“彻夜不眠、惊心动魄、煎熬”等词的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从关键词入手有条理的复述课文的方法。
3.能够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独立表达自己的感悟。明白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善意却有可能带来悲剧,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痛苦与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财富。
(二)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的重点字词句谈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也就是感悟出本文揭示的两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
课文第九自然段苏格拉底出于对虫儿的关心、怜爱而帮助虫儿蜕壳的过程,孩子们不容易体会到。
(四)教学准备
1.授课前三、四天课间播放《真心英雄》《阳光总在风雨后》
体会痛苦过后就是快乐。无论多么艰难一定要咬牙冲过去,将来回忆起来一定甜蜜无比。
2.授课前积累战胜困难的名言或故事,体会成功背后的艰辛与付出。积累违背自然之道的事例,体会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它。利用阅读课或其它时间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内涵做好铺垫。
(让师生回归人性求真,让学生重积累而举三反一,美读吟诵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崇高的情操,重文字素养而求学生的儒雅聪慧,化意为字而使作文成了生活与生命。)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2瘸蝉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预习:1.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
2.整理本课词语、多音字、易读错的字音。给生字分别组3个词。
3.查阅不懂的词句。把自己的疑惑写一写。
第一课时
一、课前背诵
开火车背诵战胜困难的名言
二、谈话导入
师出示插图: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吗?生答。
师:他就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于他,你们都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苏格拉底演绎的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瘸蝉》。板书课题:12《瘸蝉》 生齐读课题
三、检查朗读情况。
1.开火车,一人一句读课文。边读边纠正字音。
2.自读课文不熟的地方。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
3.男女生读8、9重点段
四、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要求:自读课文,复述课文。
提示复述的要求:
1.用普通话复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
2.有中心,有条理。
复述方法:
一、理解课文内容。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文质兼美,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读课文时,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
二、把握课文脉络。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的段落结构一定要很好掌握,这样,复述时才能做到有条理。
三、列好复述提纲。为了使复述有条有理,复述前可以先列个简单提纲,确定复述的顺序。)
1.同桌互相复述。
2.指名复述。
3.总结复述方法,提炼出课文写作层次,感受写作的条理性。
附:
第一部分(1-3)苏格拉底获得了一次观察蝉的机会。
第二部分(4-10)苏格拉底观察蝉的蜕壳过程,并帮助其中一只脱了壳。
第三部分(11-12)得到帮助的蝉成了一只瘸蝉。
4.在复述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课文叙述了苏格拉底观察蝉蜕壳发现蝉蜕壳很痛苦所以决定帮助其中一只蝉脱壳,最后自己脱壳的蝉飞走了,得到帮助的那只却成了不能飞的瘸蝉的故事。
师归纳总结:当我们再读一篇叙事性文章的时候,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师生共议学文话题
本单元主题为“启智在身边”,回忆我们以前所学哲理性文章,《瘸蝉》一课我们“研究”点什么呢?
学生与教师共同商议出中心话题:“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帮助蝉?他是怎样帮的?结果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并体会着读一读。”
提示建构的中心话题要涵盖文章的中心,有研究价值。
六、作业
在“学习本”上把我们提出的中心话题写写,看谁写得深刻,理由充分,记着别脱离文章的字词句。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
上一次语文课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了《瘸蝉》这篇课文,而且同学们还试着用自己的话为大家讲述了《瘸蝉》这样一个故事。那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请一两个学生说一说。
二、理解课文内容,走进文本,体会情感
1.出示中心话题:“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帮助蝉?他是怎样帮的?结果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并体会着读一读。”
课下我们对中心话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再给大家一些时间修改修改,补充补充。一会儿我们交流交流。
(教师巡视,可以帮助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和同学交流想法,可以把发现的精彩回答介绍出来给人启发……)
2.全班交流。
交流时可以参考以下感悟点
(1)虫儿痛苦的战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战栗也越来越剧烈。抓住“战栗”,“越来越剧烈”等词体会蝉蜕变的痛苦。
师适时点拨:蝉的幼虫非常稚嫩,就像婴儿的皮肤,这么娇嫩的身体要从角质的铠甲中钻出来,那要经受多大的痛苦。
指导朗读,体会蝉蜕变时所忍受的剧痛。
(2)是刀在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得跟着战栗起来。
抓住“刀剥皮”,“火烧身”,“剑剔骨”,“针穿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蝉蜕变时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无法想象的煎熬。
抓住“ 惊心动魄”,“战栗”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这种情景对苏格拉底内心带来的巨大震撼,对蝉的关心、怜爱,他仿佛和虫儿一起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连续几个问句,渲染出了紧张,恐怖,让人心惊胆寒的气氛,引导学生边想象边朗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师渲染气氛:刀剥皮,火烧身,剑剔骨,针穿心,这些景象想起来都会令人毛骨悚然,这是多么难以忍受的切肤之痛啊!
师范读。
指导学生朗读。
(3)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条腿。
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出这项工作是这么的艰难?
引导学生体会“非常小心”“极其轻柔”这两个词语形象的写出了苏格拉底生怕弄疼蝉的心理,写出了对蝉的怜爱。
引导学生从“取、剥、抬、伸、蜕、抽”这些动词中体会作者用词的极其准确,运用语言的巧妙。
师适时点拨:我们知道,这个蝉的幼虫非常的稚嫩,就像婴儿的的皮肤,稍不小心就会伤害到它,大家都试着把苏格拉底对虫儿的那种怜爱,把那种小心翼翼的,轻柔的动作体会着读一读。
生自由读。
指读。
范读。
师结:苏格拉底就是这样好心好意,小心翼翼的帮助蝉蜕壳的,可结果却始料未及。
(4)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虫儿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抖一抖,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变成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儿,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动起来左摇右晃,极其笨拙。
那些自己经过蜕变的蝉,虽然经历了痛苦的煎熬,但最后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飞出了笼子,飞进了绿阴,站在高高的树枝上,享受着夏日的阳光,快乐得歌唱起来,假如你就是这只美丽的真正的蝉,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可能会想些什么?
师归纳总结:蝉在蜕变的过程中要经历无法想象的痛苦,难以忍受的煎熬,所以,他们才变成了真正的,美丽的蝉,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种刻骨铭心的痛,所以他们才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才感受到了生命的多彩。
我们在分享着美丽的蝉成功喜悦的同时,再来看看经过好心的苏格拉底努力帮助的那只虫,最后却变成了一只瘸蝉,如果你就是这只剩在笼子里的缩着翅膀瘸着腿的蝉,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可能会想到些什么?
生畅谈感受。
三、联系生活,明白哲理
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看到那些真正的蝉,再看看笼子中的这只瘸蝉,你又会怎么想?
苏格拉底被这一幕悲剧震撼了,同是经历蜕变的蝉的幼虫,那些经过自己蜕变的虫都变成了美丽的真正的蝉,而经过苏格拉底帮助的虫却变成了瘸蝉,想想我们身边的生活,你有没有遇到过,或者看到过类似的事情?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可从多方面来考虑:
(苏格拉底的好心没能办成好事,善意却带来了悲剧。应该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有些痛苦,需要我们独自去面对,独自去承担,别人的好心未必有好的结果,善意可能会带来悲剧。
苏格拉底虽然是伟大的哲学家,虽然他知识渊博,但如果在某方面知识欠缺的话,照样会犯错误,所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避免犯无知的错误。
痛苦与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财富。
要凭借自己的力量。
要勇于磨练自己。
要了解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不要拔苗助长。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总结:同学们从《瘸蝉》这个故事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受到了很多的启示,相信同学们以后不会和苏格拉底犯同样的错误。
四、学后思考
1.题目为什么叫《瘸蝉》?
2.你觉得有什么收获?比如哪句、哪段意犹未尽?
五、课外拓展。
师:丑陋的幼虫经过痛苦的煎熬,变成了美丽的、真正的蝉,他们完美的演绎了一个“金蝉脱壳”的故事,而经过苏格拉底帮助的虫儿却变成了一只瘸蝉,假如你就是那只瘸蝉,那只缩着翅膀瘸着腿走路的蝉,面对好心的苏格拉底,面对拥有美丽翅膀的同伴们,面对所有成长中的生命,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
1.练笔:
以“我想对----说”为题,写出自己的感悟。
2.推荐文章:《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课前预习应是作为高年级应必备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背诵。(跟教学内容相符更好
能够更好的体会文中的内涵)
文中的故事浅显易懂,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然后复述这个故事。
复述的方法在课堂上出示只做提示参考,只要学生把文章大意说清楚即可。
语文教学,只有把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既注重教法的研究,又注重学法的指导,教学才有效。所以要及时总结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写读书笔记,把自己学习的内容记下来,也要把自己阅读中的思考、想法、感受记下来。经常这样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了。为了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所以第一课时末探讨出中心话题留做作业。(班里的孩子可以准备学习本。)
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捆住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让他们实践操作,这样,学生们的兴趣比听老师的独角戏要浓得多。
上课时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生活有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感悟文中内含。
学习无止境,思考无止境。在学文后静下心来想想说不定有新的的感悟。
12 瘸蝉
(一)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读本课十五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十四个生字,理解“彻夜不眠、惊心动魄、煎熬”等词的意思。
2.理清文章思路,学习从关键词入手有条理的复述课文的方法。
3.能够体会文章所蕴涵的深刻道理,联系生活实际谈启示,独立表达自己的感悟。明白好心未必能办成好事,善意却有可能带来悲剧,应该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痛苦与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财富。
(二)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的重点字词句谈谈“你从中悟出了什么?”。也就是感悟出本文揭示的两层含义。
(三)教学难点
课文第九自然段苏格拉底出于对虫儿的关心、怜爱而帮助虫儿蜕壳的过程,孩子们不容易体会到。
(四)教学准备
1.授课前三、四天课间播放《真心英雄》《阳光总在风雨后》
体会痛苦过后就是快乐。无论多么艰难一定要咬牙冲过去,将来回忆起来一定甜蜜无比。
2.授课前积累战胜困难的名言或故事,体会成功背后的艰辛与付出。积累违背自然之道的事例,体会事物都有其发展的自然规律,不要违背它。利用阅读课或其它时间进行交流,为理解课文内涵做好铺垫。
(让师生回归人性求真,让学生重积累而举三反一,美读吟诵以培养学生的健康崇高的情操,重文字素养而求学生的儒雅聪慧,化意为字而使作文成了生活与生命。)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12瘸蝉
教学流程
设计意图
预习:1.熟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流利。
2.整理本课词语、多音字、易读错的字音。给生字分别组3个词。
3.查阅不懂的词句。把自己的疑惑写一写。
第一课时
一、课前背诵
开火车背诵战胜困难的名言
二、谈话导入
师出示插图:通过预习,同学们知道图片上的这个人是谁吗?生答。
师:他就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苏格拉底,对于他,你们都有哪些了解?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资料。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由苏格拉底演绎的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瘸蝉》。板书课题:12《瘸蝉》 生齐读课题
三、检查朗读情况。
1.开火车,一人一句读课文。边读边纠正字音。
2.自读课文不熟的地方。组内分自然段读课文。
3.男女生读8、9重点段
四、熟读课文,复述课文,整体感知文章。
要求:自读课文,复述课文。
提示复述的要求:
1.用普通话复述,声音响亮,口齿清楚,语句通顺;
2.有中心,有条理。
复述方法:
一、理解课文内容。小学语文课本中,大多数课文文质兼美,层次清楚,中心明确。读课文时,必须读懂内容,抓住中心。
二、把握课文脉络。对作者的写作思路、课文的段落结构一定要很好掌握,这样,复述时才能做到有条理。
三、列好复述提纲。为了使复述有条有理,复述前可以先列个简单提纲,确定复述的顺序。)
1.同桌互相复述。
2.指名复述。
3.总结复述方法,提炼出课文写作层次,感受写作的条理性。
附:
第一部分(1-3)苏格拉底获得了一次观察蝉的机会。
第二部分(4-10)苏格拉底观察蝉的蜕壳过程,并帮助其中一只脱了壳。
第三部分(11-12)得到帮助的蝉成了一只瘸蝉。
4.在复述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文章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课文叙述了苏格拉底观察蝉蜕壳发现蝉蜕壳很痛苦所以决定帮助其中一只蝉脱壳,最后自己脱壳的蝉飞走了,得到帮助的那只却成了不能飞的瘸蝉的故事。
师归纳总结:当我们再读一篇叙事性文章的时候,了解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也就抓住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五、师生共议学文话题
本单元主题为“启智在身边”,回忆我们以前所学哲理性文章,《瘸蝉》一课我们“研究”点什么呢?
学生与教师共同商议出中心话题:“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帮助蝉?他是怎样帮的?结果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并体会着读一读。”
提示建构的中心话题要涵盖文章的中心,有研究价值。
六、作业
在“学习本”上把我们提出的中心话题写写,看谁写得深刻,理由充分,记着别脱离文章的字词句。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
上一次语文课的时候,我们一起读了《瘸蝉》这篇课文,而且同学们还试着用自己的话为大家讲述了《瘸蝉》这样一个故事。那么你能用一、两句话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吗?
请一两个学生说一说。
二、理解课文内容,走进文本,体会情感
1.出示中心话题:“苏格拉底为什么要帮助蝉?他是怎样帮的?结果怎样?你体会到了什么道理?结合有关语句说一说,并体会着读一读。”
课下我们对中心话题有了自己的理解,再给大家一些时间修改修改,补充补充。一会儿我们交流交流。
(教师巡视,可以帮助有问题的同学,可以和同学交流想法,可以把发现的精彩回答介绍出来给人启发……)
2.全班交流。
交流时可以参考以下感悟点
(1)虫儿痛苦的战栗着,背部弓起,就像一个驼子。这驼的背越弓越高,虫儿的战栗也越来越剧烈。抓住“战栗”,“越来越剧烈”等词体会蝉蜕变的痛苦。
师适时点拨:蝉的幼虫非常稚嫩,就像婴儿的皮肤,这么娇嫩的身体要从角质的铠甲中钻出来,那要经受多大的痛苦。
指导朗读,体会蝉蜕变时所忍受的剧痛。
(2)是刀在剥皮吗?是火在烧身吗?是剑在剔骨吗?是针在穿心吗?苏格拉底看到这惊心动魄的一幕,心中不由得跟着战栗起来。
抓住“刀剥皮”,“火烧身”,“剑剔骨”,“针穿心”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蝉蜕变时要忍受难以忍受的痛苦,无法想象的煎熬。
抓住“ 惊心动魄”,“战栗”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以及这种情景对苏格拉底内心带来的巨大震撼,对蝉的关心、怜爱,他仿佛和虫儿一起在忍受着痛苦的煎熬。
连续几个问句,渲染出了紧张,恐怖,让人心惊胆寒的气氛,引导学生边想象边朗读,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感。
师渲染气氛:刀剥皮,火烧身,剑剔骨,针穿心,这些景象想起来都会令人毛骨悚然,这是多么难以忍受的切肤之痛啊!
师范读。
指导学生朗读。
(3)苏格拉底打开知了笼,非常小心地从笼中取出一只虫儿,以极其轻柔的动作剥开束缚虫儿的硬壳,帮助它抬起头,伸出尾巴,蜕出翅膀,抽出六条腿。
从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出这项工作是这么的艰难?
引导学生体会“非常小心”“极其轻柔”这两个词语形象的写出了苏格拉底生怕弄疼蝉的心理,写出了对蝉的怜爱。
引导学生从“取、剥、抬、伸、蜕、抽”这些动词中体会作者用词的极其准确,运用语言的巧妙。
师适时点拨:我们知道,这个蝉的幼虫非常的稚嫩,就像婴儿的的皮肤,稍不小心就会伤害到它,大家都试着把苏格拉底对虫儿的那种怜爱,把那种小心翼翼的,轻柔的动作体会着读一读。
生自由读。
指读。
范读。
师结:苏格拉底就是这样好心好意,小心翼翼的帮助蝉蜕壳的,可结果却始料未及。
(4)那些凭自己的力量完成蜕变过程的虫儿们,虽然多经历了一些痛苦的煎熬,抖一抖,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变成真正的蝉;而经他帮助的那只蝉儿,翅膀却始终缩成一团,怎么也展不开,而且它的六条腿也是瘸的,爬动起来左摇右晃,极其笨拙。
那些自己经过蜕变的蝉,虽然经历了痛苦的煎熬,但最后都展开了美丽的翅膀,飞出了笼子,飞进了绿阴,站在高高的树枝上,享受着夏日的阳光,快乐得歌唱起来,假如你就是这只美丽的真正的蝉,你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可能会想些什么?
师归纳总结:蝉在蜕变的过程中要经历无法想象的痛苦,难以忍受的煎熬,所以,他们才变成了真正的,美丽的蝉,也正是因为经历了这种刻骨铭心的痛,所以他们才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才感受到了生命的多彩。
我们在分享着美丽的蝉成功喜悦的同时,再来看看经过好心的苏格拉底努力帮助的那只虫,最后却变成了一只瘸蝉,如果你就是这只剩在笼子里的缩着翅膀瘸着腿的蝉,你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可能会想到些什么?
生畅谈感受。
三、联系生活,明白哲理
如果你是苏格拉底,你看到那些真正的蝉,再看看笼子中的这只瘸蝉,你又会怎么想?
苏格拉底被这一幕悲剧震撼了,同是经历蜕变的蝉的幼虫,那些经过自己蜕变的虫都变成了美丽的真正的蝉,而经过苏格拉底帮助的虫却变成了瘸蝉,想想我们身边的生活,你有没有遇到过,或者看到过类似的事情?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感受,可从多方面来考虑:
(苏格拉底的好心没能办成好事,善意却带来了悲剧。应该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有些痛苦,需要我们独自去面对,独自去承担,别人的好心未必有好的结果,善意可能会带来悲剧。
苏格拉底虽然是伟大的哲学家,虽然他知识渊博,但如果在某方面知识欠缺的话,照样会犯错误,所以掌握更多的知识才能避免犯无知的错误。
痛苦与挫折是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财富。
要凭借自己的力量。
要勇于磨练自己。
要了解事物自身的发展规律。
不要拔苗助长。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师总结:同学们从《瘸蝉》这个故事中明白了很多的道理,受到了很多的启示,相信同学们以后不会和苏格拉底犯同样的错误。
四、学后思考
1.题目为什么叫《瘸蝉》?
2.你觉得有什么收获?比如哪句、哪段意犹未尽?
五、课外拓展。
师:丑陋的幼虫经过痛苦的煎熬,变成了美丽的、真正的蝉,他们完美的演绎了一个“金蝉脱壳”的故事,而经过苏格拉底帮助的虫儿却变成了一只瘸蝉,假如你就是那只瘸蝉,那只缩着翅膀瘸着腿走路的蝉,面对好心的苏格拉底,面对拥有美丽翅膀的同伴们,面对所有成长中的生命,你想对谁说些什么呢?(自由选择,自由练笔,畅谈体会。)
1.练笔:
以“我想对----说”为题,写出自己的感悟。
2.推荐文章:《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
新课上完后,学生才知道学习了什么,这样无准备的教学,是不可能取得最佳效果的。预习好比火力侦察,能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重、难点在哪里,带着疑问上课。课前预习应是作为高年级应必备的学习习惯。
语文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生活中、学习中不断的积累。因此,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背诵。(跟教学内容相符更好
能够更好的体会文中的内涵)
文中的故事浅显易懂,应放手让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把握故事,然后复述这个故事。
复述的方法在课堂上出示只做提示参考,只要学生把文章大意说清楚即可。
语文教学,只有把教和学有机地统一起来,既注重教法的研究,又注重学法的指导,教学才有效。所以要及时总结学习方法。
学习语文,是一个阅读、思考、写作相结合的过程,读读、思思、写写多结合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阅读的同时要写读书笔记,把自己学习的内容记下来,也要把自己阅读中的思考、想法、感受记下来。经常这样做就能提高自己的语文听说读写能力了。为了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所以第一课时末探讨出中心话题留做作业。(班里的孩子可以准备学习本。)
上课时,只解放学生的耳朵,却堵住他们的嘴,捆住他们的手,由教师唱独角戏,实在是费力不讨好。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说,让学生读,让学生写,让他们实践操作,这样,学生们的兴趣比听老师的独角戏要浓得多。
上课时教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学生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
生活有广阔,语文就有多广阔。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使学生更深层次感悟文中内含。
学习无止境,思考无止境。在学文后静下心来想想说不定有新的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