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第一次抱母亲》说课稿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一次抱母亲》。我采用“五说法”,即一说教材,二说教法,三说学法,四说教学过程,五说板书的方法来说这一课。
一、说教材
《第一次抱母亲》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记叙了“我”去守护生病住院的母亲,抱起母亲让护士换床单时,才察觉母亲的身体是那么轻,不由想起了母亲以弱小的身体挑着重担翻山越岭的往事,心里很难过,也很愧疚。于是,像小时候母亲抱“我”一样,“我”把母亲抱在怀里,哄母亲入睡,结果却发现母亲的眼里流出了泪水。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母亲对子女的爱,更表达了儿子对母亲深深的感恩之情。?
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是围绕“奉献爱”这一主题,就本课而言,能通过阅读感受到课文中母亲一生无私奉献的高大形象、体会儿子得知母亲“竟然这么轻”后的愧疚心情,也不忘护士“又很小心地把边边角角拉平”这个细节动作里所传递的关爱与敬意,就是学生通过学习全文后应收获的知识点。本单元另外三篇课文是《永远的白衣战士》《“番茄太阳”》《我不是最弱小的》,分别阐述了对社会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弱小者的疼爱,本文则从回报母爱的角度记录了“乌鸦反哺”的感人体验。歌颂了人间真情,教育学生要关爱母亲,懂得回报。
根据新课程标准、教材单元编排意图及本课特点,我拟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并积累重点词语;?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感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感悟母亲胸怀的无畏、博大,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并学会向母亲表达爱。?
教学重点: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教学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教学时间:两课时。
二、说教法
由于本班的孩子都是进城务工子女或是留守儿童,家长平时忙于生计,和孩子的交流沟通较少,已使大部分孩子对父爱、母爱的认识不知不觉变得淡化,因而把握文本的情感有一定的难度,而本篇课文恰恰是帮助孩子反思母爱、对他们进行感恩教育的好素材。《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的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我采用了以读悟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即读悟教学法: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品读,读出意、读出味、读出情。在本文的朗读方式上,采用个别读,分角色读和全班齐读等方式,帮助学生更快地进入情境,读中悟情。?
此外,为了更好地把握重点、突破难点,更有利于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文章思想感情的体会,我还要采用了以下两种教学法:一是情境教学法:使用图画来展示情境、用音乐来渲染情境、用语言来描述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语文。二是联想感悟法:在文中几处较难理解的地方,让学生通过想象来理解母亲的艰辛。如理解“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句话,引导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通过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在脑海中呈现出丰富的视像,将文本语言扎根在学生的内心世界中。?
三、说学法
《课标》提出:学生当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天天面对母亲,却不一定感受到母爱,也不一定体会到母亲的辛苦,这就是我班学生的现状,更让人失望的是,根据平日观察及家访了解,有一位同学甚至对母亲怀有排斥反感的态度。“语文以情作谱,以爱作词。”作为语文教师不能只栽树不育林;只教书,不育人。因此,我选用“朗读—体验—感悟—实践”这种学法,即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加深对课文重难点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得到思考和感悟,最后能引申到用点滴行动回报自己的母亲。也许一节课不能改变什么,不能使学生对母亲的认识上升到一个理性的高度,但如果学生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感悟到“我要关心我的母亲,我要回报我的母亲”有这样一种朦胧的思想意识也就达到目的了。?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是:导入新课、初步感知课文、读悟理解课文、升华总结课文、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1.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母亲》。让学生说说这首歌里歌唱的是谁?并提出: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赞美妈妈,你会说什么?如果让你抱一抱妈妈,你会有什么感觉?老师根据学生不同的回答进行提问,师生交流抱母亲的不同感受。进而引入新课并板书课题:第一次抱母亲
【设计意图】新课教学之初,用音乐作为师生对话、交流的背景,创设温馨的情境氛围,学生能够较快地进入教学所需要的情景之中。谈谈抱母亲的感受,迅速地唤起学生心目中母亲的美好形象,同时也为引出课题做好铺垫,为学习本文铺设感情基础。
2.初步感知课文
首先是学生自由读课文勾画出不会或者不懂的字词,并提醒学生:眼到、心到、手到。学生读、圈画生字之后,同桌互相读生字词,初步交流释疑解惑。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交流情况出示预设的生字词进行检测。学生轮读生字词,指导写“摔”和“瘦”字,并认识“疚”字的读音。
【设计意图】此环节中设计了多种形式的读:自由读、同桌互读、轮读。主要是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通过多读掌握生字词的读音,通过读掌握阅读的基本方法,为学生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打好基础。同时,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识字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生字教学方面,只把个别易错或较难的生字抽出来讲,一是为了提醒学生,二是通过教师示范,把学习生字的方法教给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接着是指名学生读课文,检查学生是否能把句子读通读顺,并让学生相互评价。
最后是再次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围绕着课题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读后交流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根据具体情况予以点拨和提示。
【设计意图】语文课标中指出:在四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此环节,主要是指导学生通过围绕一个中心、抓住关键词串讲的方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目的是在教学中,对学生“授之于渔”,将学习方法渗透在教学中,反复让学生尝试并渐渐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读悟理解课文
《课标》中关于第二学段阅读教学有以下明确要求: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因此,读悟理解课文环节主要的任务就是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以本课重点句——“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为例。?在反复阅读教材时我发现文中出现了三次“没想到”,这三个“没想到”正对应着重点句中的“竟然”。它们对学生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是有帮助的。于是用三个“没想到”贯穿整节课的教学。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回答“作者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是怎样的?”,学生能够很快找到“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出示这个句子,再问:“竟然”是什么意思?学生可以理解为“居然,没想到”。教师再引导:“作者没想到什么呢?从文中找出句子来说明。”
于是会找到这样三个句子: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B、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
C、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让学生反复读这三个句子,通过朗读把作者的当时心情表达出来,既训练了朗读,又促进了理解。接下来,借助情境图,引导学生透过字面展开想象,理解“重担”一词包含的外延:
夏天,烈日炎炎,母亲汗流浃背,她手里(????),背上(?????),肩上(????)。
冬天,冰天雪地,母亲顶着寒风,她手里(????),背上(?????),肩上( )。
在我成长的日日月月,母亲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她手里(?????),背上(??????)肩上(???????)。
此时,设计这样一个情景:我们四年级同学平均体重是40斤,如果请你背一个同学从校门口上三楼到教室,你感觉会是怎样?课文中母亲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相当于两个半同学的重量啊,再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紧接着抛出这样一个问题:“母亲肩上挑的仅仅是那100多斤重的东西吗?母亲的肩头还承受着什么?”
我们家上有老,下有小,爷爷奶奶生病了,母亲(???????????)。为了让我们兄弟姐妹几个吃得饱,上得起学,母亲(???????????????????)。我们长大了,要出远门了,母亲(?????????????????????)。
这时老师引导朗读:母亲,一个只有80多斤的弱女子,挑起了生活这副最沉重的担子,这份艰辛,等到母亲病倒了,病得不轻了,儿子才真正体会得到,愧对母亲呀!让我们再次深情地回忆。学生感情齐读句子:在我的记忆中,……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
【设计意图】披文入情,品读关键词句,帮助学生理解词句,入境入情入味地朗读,学生对此重点句的理解会深一个层次,感悟会上一个台阶,进一步感悟母亲所挑担子的沉重和母亲胸怀的博大。
紧接着,在理解母亲说的话“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这番话的意思时,出示几幅情境图,如:清晨、中午、生病、学习等时候,引导学生联想自己的母亲,这样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自然缩短与文本之间的距离。
最后让学生在分角色朗读中加深理解,瘦弱的母亲能承受那么重的担子,这并不是母亲的力大无穷,而是母亲对我们的关心,对我们的爱护,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母爱。
4.升华总结课文
在《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声中,用朗读带领学生走进“作者抱母亲入睡”这一情景,启发学生理解这泪水背后的含义,学生体会到这是幸福的泪水,感动的泪水,高兴的泪水……通过“无数次”和“第一次”的比较,让学生认识到母亲给予我们的太多,而我们给予母亲的太少,学生自然想到孟郊的一首诗:《游子吟》,并板书: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最后通过朗读,让那种浓浓母子之情充溢在学生心中。?
5.作业安排,巩固所学。
必做:1、读一读、写一写课后练习2、3。
2、积累文中你认为优美的词句或语段,或者搜集有关赞美母爱的文章读一读。
选做:1、学唱一首给母亲的歌;
2、为妈妈做一件事,并将它记叙下来……
【设计意图】巩固课堂所学是作业设计的关键所在,是根本。新课标中明确的提到1-6年级中要积累足够的字词句同时更提倡作业的设计要因人而异、因差异而有选择。因此作业设计中有必做和选做的区分,也是针对学生学习水平不同而给予的不同要求。
在本课重难点的处理上——
本课的重点是: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母亲的艰辛、感悟母爱的伟大。
因此教授重点时,我预备删减琐碎的分析理解,去除思维度不高的提问,紧紧抓住课后思考题:“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为什么很难过?这一核心问题展开阅读理解,以求达到“提领而顿,百毛皆顺”的效果。第一课时,请学生交流初读课题时产生的想法,提炼出“作者为什么抱母亲?”和“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这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接下来的自读自悟活动中理清课文条理,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初步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博大”。
本课的难点:加深对母亲的崇敬和爱戴之情,联系学生实际,激发学生报答母爱的渴望。?
为了突破难点,第二课时着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母亲说的话“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以及思考“母亲流下的是怎样的泪水?”从而达到整体感悟,情感升华。
五、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一篇文章的袖珍版,是一种直观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双边活动的缩影,能直观形象地反映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本节课的板书按照教学思路,通过“轻、重”这两个字,即母亲身体之轻和肩上担负的责任之重形成鲜明的落差,勾勒出勤劳母亲的形象,感悟母爱;通过孟郊的一句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让学生懂得回报母亲,感恩母亲。因此我用关键词和主旨句来设计了板书。
板书设计:??
第一次抱母亲?
?????? ???轻??????????????重
??????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上,就是我对本课的一些初步设想,在真正的教学过程中,我会根据学生的生成情况,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设计,力求达到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1956年11月生,山东龙口人,原籍山东栖霞。1978年考入山东烟台师范学院(今鲁东大学)中文系。1980年毕业后到山东省档案局工作,在省档案部门做过四年历史档案资料编研工作。1984年调山东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历任栖霞县寺口橡胶厂技术员、工人,中共山东省委办公厅档案编研处干部,山东省文联专业作家、创作室副主任,山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主席,万松浦书院院长;兼任山东省师范大学烟台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山东省龙口市政府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全国青联委员,山东省青联副主席、山东省青年文体委主任等。 张炜月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他是一位擅于长篇写作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