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沙漠中的绿洲 说课稿+备课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18.沙漠中的绿洲 说课稿+备课素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9.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2-15 23:31:08

文档简介

18《沙漠中的绿洲》说课稿 一、说教材 ①《沙漠中了绿洲》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六单元的一篇有关环保的记述文。本文通过介绍了阿联酋人民在茫茫的沙漠中为了改造生活环境,辛勤种植并精心侍弄花草树木,终于建成绿洲,营造出良好生活环境的壮举,表现了阿联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课文可分为四段,其中第二是耳闻,第三段一是目睹,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是理解的重点。此外,课文配有插图,展示出迪拜的美丽风光与沙漠绿洲的整体面貌,便于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的情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阅读程度适度的文章,领会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为此,我“依纲扣本”,制定以下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目标 ②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了解阿联酋人民精心侍弄花草,营造美好生活环境的壮举,认识改造环境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人类家园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③必须抓住间接叙述和直接描写相结合的习作方法,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④《沙漠中的绿洲》这篇课文生动感人、文情并茂,适合学生朗读。所以,在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分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就“以读带讲,读中领悟”从而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另外,根据本课的具体内容,可以抓住文章的中心句,从整体入手分析课文。结合本地区学生的认识规律和能力指导,注重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我主要运用了“朗读促解”和“设疑比较”的方法进行教学。 ?为什么要采用这两种方法呢? ?一是因为本文的特点,语言虽朴实无华,但情感较浓。怎样引导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去深入体会作者的情感呢?我设计的“朗读促解”,主要是想通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培养学生在读中加深理解文中的情感,以读激情;使学生充分体会作者在发自内心激情的同时,得到表达的训练和⑤“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加美丽”的思想教育。 ?二是根据学生的实际,因为学生平时学习这类课文,习惯从课文的思想和表达方式入手,极少从“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这个角度学习。因此,我在教学中抓住重点词句创新设置,将和学生的积累、生活体验进行“设疑比较”。使学生从重点词句中筛选、比较以表及里地懂得⑥ “间接叙述与直接描写相结合。”妙用。 ? 三、说学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儿童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源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我上课时组织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运用“感情朗读”、“比较解惑”等。学生质疑、小组讨论、师生沟通、生生互动、互助,而我从旁认真组织,积极指导,巧妙点拨,使学生不仅能在主动参与中体验到成功的乐趣;还能培养合作精神。我这一设计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和“比较解疑”中动口动脑,达到基本技能的培养。 ?四、说教学程序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应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采用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读中自悟、读中发现、读中创新、读中解疑。进而完成语言训练为主的教学模式,计划用两课时授完课。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通过多媒体课件把学生引入课堂,目的在于利用其音视频的效果活跃气氛,激发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然后让学生选择合作伙伴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四人一组自学生字新词,能正确读写⑦ “代价、恶劣、侍弄”等。初步感受课文中所表达的真情实感,小组再讨论,以求以点带面。进而完成这一环节的学习任务。这样设计的意图是通过创设“亲临其境”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体感知课文,把学生带入“有趣的旅行”中,极大诱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欲望。 (二)、细读深导,揣摩感情。 ?俗话说:施教之道,贵在于导。首先设置激励的言语,精心组织学生细读课文,主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能力抓住重点语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深导,是以学生为主,学生采用不同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教师在这个环节中从旁组织、引导、点拨、质疑适当矫正。揣摩语言,是学习表达方法。在这个环节尤其要把握学生自学的“度”;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把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写一写有机的结合起来;使课文具体,细致的语言特点,作者的“表情”方法让学生逐步认识。 这样设计的依据是: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在这个环节中,让学生结合画面,运用己有的生活积累,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用“心理视线”去读书、去领悟语言文字;让学生以旅游者的身份谈旅行感受,实际是学生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配上态势语读更是学生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 (三)、以读促解,设疑比较。 ?这个阶段主要是训练学生以读促解,利用播放教学光盘,图文并茂地抓关键的细节和重点词句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内容和生活体验的比较。如:⑧人类有了绿树、鲜花和小草,生活才更美丽:通过对比,使学生得到“吸收性”的巩固、拓展。设计的意图是通过朗读和“说话训练”相结合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积淀语感经验。这样把学习内容延伸到生活,对比达到言之有据,言之有情、言之有理,言之无误,使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学生的口语,就会自然地同化、改造学生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学生重构语言模式。实现“读中积累、读中感悟、读中迁移”和“课标”指出的“感受并应用祖国语言文字美”的目标。 (四)、质疑问难,面向全体。 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能说出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于是我因势利导再引导学生读课文,相互质疑、讨论交流。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地学习课文,这样做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的思维在广阔的课堂上从容释放,这样既发扬的教学民主;又努力面向不同层次的每一个学生。其教学意图是通过设置悬念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好奇心、求知欲。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进入阅读。在整个阅读过程中,使学生始终保持主动参与的角色意思,激发他们围绕课文内容,体会领悟,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读好、学好课文。落实“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的新课程理念。 (五)、总结全文,训练拓展。 ?让学生自己归纳课文,通过实践训练,引导把读、说和写联系起来,使学生知道如何交流读书体会。要求说真话、吐真情。因此,我设计下面的作业: 1、 有感情的朗读自己喜欢的段或句子。 2、 运用对比手段。说一说日常生活的实例。 ???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在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把语言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起来,并充分利用文本这个范例,又是一个从读到说的转变;让每一位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相关介绍
西亚国家。北临波斯湾。由阿布扎比等七个酋长国组成。面积8055万平方千米。人口223万(1994年)。首都阿布扎比。气候干热。大部分为沙漠。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世界重要的石油输出国。